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261499
《新中国对日政策(1949—1972)》作者通过查阅大量解密档案及相关史料,掌握*手资料,以中日化敌为友为主题,详尽叙述了1949—1972年中国对日政策理念、决策过程和外交实践。
全书一共八章:*、二两章介绍中国对日政治、经济基本原则及方针;第三章至第五章从对日战后处理,以及从政治、经济角度探讨中国对日化敌为友政策,详述中国如何为建立中日友好关系铺路;第六章至第八章探讨中日化敌为友的障碍:台湾问题、《日美安全条约》问题、日本的国家性质和发展道路问题。a
目录
序 章 中国对日政策
第一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日本
第二章 中国对日政经四原则、一方针
第三章 中国对日政策中的战后处理问题
第四章 中国对日政治政策
第五章 中国对日贸易政策
第六章 中国对日政策中的台湾问题
第七章 中国对《日美安全条约》政策
第八章 中国对日本国家性质、发展道路的看法
前 言
本书以中日化敌为友为主题,叙述1949—1972年中国对日政策理念、决策过程、外交实践。序章概述中国对日政策。前五章详述中国如何为建立中日友好关系铺路(前两章介绍中国对日政治、经济诸原则、方针,第三至五章从政治、经济角度探讨中国对日化敌为友政策),后三章探讨中日化敌为友的障碍(台湾问题、《日美安全条约》问题、日本的国家性质和发展道路问题)。
新中国对日化敌为友政策是个严密的体系,主要涉及本书所述17个案例的前13个:三个贸易案例涉及中日贸易三原则、“两条腿走路”的对日贸易方针、贸易政策;10个政治案例涉及政经不可分原则、政治三原则、复交政策、互派商务代表、互换记者、战后处理等。这些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出: 中国坚持原则,迎难而上,多管齐下,步步为营,终在1972年初步达成与日本化敌为友的目标。本书所述后四个案例涉及中日化敌为友的障碍。在长期斗争中,中国深入研究日本的国家性质、发展道路,反对日本联美反华,解决中日间的台湾问题。
新中国对日政策是其和平外交政策的缩影,有四个特点:一是原则性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治三原则、复交三原则是中日复交的前提;1972 年的《中日联合声明》是约束中日双方行为的规范;“两条腿走路”的贸易方针、对《日美安全条约》两原则的刚性很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民间协定、政府支持”、贸易三原则是过渡性政策,有助于两国沿着“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道路前进。二是灵活运用三手——斗争(反对日台“媾和”、反对日本的“两个中国”政策、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吸引(开展对日贸易、尽力解决战后处理问题、邀请日本政要访华)、施压(施压日本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承认新中国)。三是多管齐下,开展国民、国会议员、在野党、执政党乃至官方外交。四是采取渐进和积累方式来发展双边关系。从全局看,中国逐步提升其与日本的交流水平,适时采取过渡性措施
(互派商务代表、记者等),以求最终复交。从局部看,日本政府持合作态度时,中国顺势而为,推动走向复交。日本政府不合作时,中国耐心等待, 同时进行必要的斗争,积极地做日本朝野的工作,逐步扩大团结面,凝聚共识。这是个积蓄、造势、水到渠成的过程。
为反映历史原貌,本书尽量从不同角度展现决策、实施政策过程的细节和全貌,作出符合实际的表述。为增强可读性,原文节录或照录重要信函、对话等,让读者贴近史实,独立思考。
第八章 中国对日本国家性质、发展道路的看法
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中国人民关注战后日本的国家性质和发展道路。日本的国家性质与其发展道路的关联在于,前者是“源”,后者是“流”。新中国探讨“源”的问题,曲折且费时,九年中六次给日本定位: 从认为日本是帝国主义性质,到预测日本走向民族主义,再到认为日本是潜在的帝国主义性质。新中国不断思考“流”的问题,认为日本存在国家发展的两条路线斗争:关于日本和平发展之路,从认为日本可能走向社会主义, 到认为日本可能走向中立,为时四年;关于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之路,两度认为日本正在复活军国主义,两度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复活,为时21年。总之,在冷战前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对日本的国家性质与其发展道路持批评态度,视之为中日复交的障碍。
在今天展望日本的未来:从国家性质看,它将与美国共进退;从国家发展道路看,它将进一步背离和平发展道路,搞干涉主义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海洋国家日本取何战略态势,取决于东亚大陆势力的强大程度。
一、对日本国家性质的看法
1868—1950年,日本三次改变国家性质。第一次发生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脱亚入欧由“羊”变“狼”,从封建社会变成后起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其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日本迅速帝国主义化,走上与欧美争夺殖民地之路,导致其在二次大战中战败投降。第三次发生于美国占领日本时期,日本被改造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从此丧失了殖民地,不再是帝国主义国家。但是,日本未回归亚洲,而在美国的卵翼下东山再起。
考察日本的国家性质,可为新中国制定对日政策奠基。因为只有定性准, 才能政策稳。1950—1958年,中国几经探索,定位日本的国家性质,经历逐步深入的三个阶段:第一次定位,肯定日本的帝国主义性质;第二至五次定位,从不同侧面否定日本的帝国主义性质;第六次定位,肯定日本潜在的帝国主义性质。兹分述这六次定位始末。
第一次定位(1950年)时新中国认为,美国占领下的日本仍有帝国主义性质。1月17日的《人民日报》社论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但是日本人民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有共同的敌人,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者美国帝国主义。” 新中国仍视日本为帝国主义国家,有主、客观原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