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977212
《现代征信学》以金融领域的征信为核心、涵盖经济领域的征信、辐射社会领域的征信,按照征信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征信、征信机构、征信业务、征信技术、征信管理、征信法律、征信标准、征信文化、征信宣传教育、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系统、详尽的对征信活动进行了阐述。
章 征信概论
节 征信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征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征信的原则与功能
第四节 征信与大数据
第二章 征信机构
节 征信机构概述
第二节 征信机构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世界典型的征信机构
第四节 中国的征信机构
第三章 征信业务
节 征信业务概述
第二节 信用登记
第三节 信用调查
第四节 信用评分
第五节 信用评级
第六节 其他征信业务
第四章 征信技术
节 信用登记技术
第二节 信用调查技术
第三节 信用评分技术
第四节 信用评级技术
第五章 征信管理
节 征信管理概述
第二节 公共监督管理
第三节 行业自律管理
第四节 国外的征信管理
第五节 中国的征信管理
第六章 征信法律
节 征信法律概述
第二节 征信法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外的征信法律
第四节 中国的征信法律
第七章 征信标准
节 征信标准概述
第二节 征信行业标准
第三节 征信国际标准
第四节 中国的征信标准
第八章 征信文化与教育
节 征信文化概述
第二节 国外的征信文化
第三节 中国的征信文化
第四节 征信教育理论
第五节 征信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第九章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节 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
附录一 征信法律法规
征信业管理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
附录二 征信行业标准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
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
附录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附录四 信用/评级报告样本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样本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企业信用报告样本
美国益百利公司个人信用报告样本
美国环联公司个人信用报告样本
美国艾奎法克斯公司个人信用报告样本
韩国银行联合会个人信用报告样本
环联(香港)公司个人信用报告样本
信用评级报告样本
附录五 征信机构违法处置案例
中国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查询个人信息案
中国某金融机构过失泄露个人信用报告案
美国征信机构违反征信业务法律规定案
美国征信机构不予更正消费者错误信息案
韩国征信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收集、泄露信息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征信是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词汇。说它古老,是因为作为一种活动,早在2000多年前的《左传·昭公八年》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的提法;说它现代,是因为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征信产生的时间要远远晚于其他行业,19世纪初,在欧洲才有征信业务的萌芽,1830年,世界上才出现专门从事征信业务的公司,迄今才近200年的历史。
征信又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行业,它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一个经济主体的交易行为。在金融领域,征信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它的出现,有助于解决放贷者和借贷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金融市场的运作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在经济领域,征信是信用经济的润滑剂,它的发展,扩大了信用交易的规模和范围,使整个经济的运行更有序,交易更快捷;在社会领域,征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推动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的形成,提升了社会诚信水平。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征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90年代起步,新千年后快速发展,距今只有20多年的时间。在这短短20多年里,社会公众对征信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接受,从观望到参与。从早的商业资信调查、企业信用评级到个人信用报告、企业信用报告,从信贷、债项和主权信用评级到个人和小微企业信用评分,征信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实施和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征信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征信机构和征信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征信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社会各界对征信从业培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近些年,国内外征信行业、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越来越关注对征信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纵观国内外征信理论和实务界,难以找到一部权威、系统的征信专业教科书,对征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为满足征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高等院校征信专业教育、学术界征信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公众了解征信知识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组织人员在广泛收集和参阅国内外相关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写了这本《现代征信学》,从征信概论、征信机构、征信业务、征信技术、征信管理、征信法律、征信标准、征信文化、征信宣传教育、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系统、详尽地对征信活动进行了阐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