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55847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其干流北溪中下游地区作为闽中少有的平原地带,是早期福建外来移民的重要聚居地。移民与土著的冲突与融合,移民族群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在北溪这块山海之间的缓冲地带交织成复杂的社会网络。如何*限度利用本地区的山海之利,成了当地乡族的重要课题。
本书选取福建省第二大河流九龙江的干流北溪中下游地区的开发主力金沙、银塘、玉兰、碧溪等四个村落作为典型进行考察,结合田野调查所得的民间文献与官方史志,按时间顺序对唐宋以降至清朝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的开发历史进行勾勒,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中北溪流域的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策略。
本书选取北溪流域的开发主力金沙、银塘、玉兰、碧溪四个村落为典型进行田野调查,结合对民间文献与官方史志的利用,较清晰地勾勒出唐宋以降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并对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区域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不同家族对九龙江北溪中下游的开发、家族势力的消长及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的分析,既有对传统观点的补充,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观点。
绪论
第一章 九龙江北溪中下游地区概况
第一节 九龙江北溪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九龙江北溪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 唐代北溪中下游蛮荒之地的开辟与族群结构的演变
第一节 北溪中下游的早期居民及其族群演变
第二节 陈氏父子启漳与北溪中下游蛮荒之地的开辟
第三节 “北溪四乔木”与开漳将士后裔肇基考
第三章 宋代北溪中下游地区的开发与文化
第一节 宋代北溪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开发与人文科举——以碧溪杨氏为例
第二节 南宋漳州北溪中下游地区的理学与民间信仰
第四章 明代北溪中下游地区家族社会的强化与经营空间的变迁
——以银塘赵氏为例
第一节 银塘赵氏家族经营述略
第二节 明代银塘赵氏科举盛况
第三节 明代银塘赵氏通婚分析
第四节 银塘赵氏与龙潭十八景、龙潭墟的经营
第五章 明清以降北溪社会的商业化转进——以浦南墟为例
第一节 明代漳州的商业氛围
第二节 明清浦南墟的商业发展
第三节 浦南墟与漳州地方社会
第六章 清代北溪中下游地区宗族势力的消长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以玉兰、碧溪宗族械斗为例
第一节 清代北溪中下游地区的宗族械斗
第二节 清代北溪中下游地区玉兰、碧溪宗族械斗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多田园少是自然地理的一大特征,因此,人多地少的矛盾自宋代以来一直困扰着福建,深刻影响着福建历史文化的发展。由于古人尚无海域面积的概念,因此从福建没有像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江大河和没有像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这样的大湖泊的角度说福建水域面积占比较小,也没有什么不对。
福建水域(不包括海域)虽然不大,但福建江河水系对福建历史文化的影响一点也不逊于山地。福建虽然没有一条贯穿全省的大江大河,却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交溪、汀江等多条发源于本省山地的江河,这些江河干支流平行或垂直于山脉走向,形成格子状水系,把福建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几个区域。如果把福建的山脉看作人体躯干的话,那么诸多江河水系则是人体不同部位的血管,输送各种养分,有效地维系着生命的运转。明清时期福建设立了八个府,形成相对独立的八个区域,史称“八闽”,就与福建水系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福建,由于山地多,陆地交通并不方便,福建先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水网密布(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超过0.1千米)的优势,开拓水路交通。就同一水系而言,由于水路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经济紧密相连,文化交流互鉴,进而形成以水系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在历史上,闽都文化、闽东文化、莆仙文化、闽南文化、闽西客家文化、闽北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形成虽然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与水系的关系最为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福建多元的水系,就没有福建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也许受古人对福建自然环境总体认识的影响,过去的历史学家多关注山地对福建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少关注水系对福建历史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学者开始从流域史的角度研究福建历史文化,但研究成果还是不多,系统性研究某个流域的论著更是凤毛麟角。有鉴于此,黄艺娜选择九龙江流域史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后来聚焦于唐宋以降九龙江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研究,希望能对流域史研究有所贡献,这是一个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选题,我当然赞许。
然而,流域史研究的难度之大往往要超出研究者的想象,最大的困难是资料的缺乏。缺乏资料,相关研究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选题、再妙的想法都无从谈起。因此,要完成此研究,必须在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的基础上,借助于其他研究方法诸如人类学、社会学来弥补了。黄艺娜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她是闽南人,利用懂方言、人脉广等便利条件,在读博三年间数十次到相关村社进行田野调查,考察大量的宫庙、祠堂、渡口、古墓,多次参加迎神赛会、祭祖活动、赛龙舟的民俗活动,采访众多乡老,收集大量碑刻、族谱、传说、口述历史、资料照片、视频等第一手资料,为博士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此书尚有一些可取之处,提供许多第一手珍贵资料便是其中之一。另外,在学风浮躁的当今社会,黄艺娜能不辞辛劳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与当地百姓交朋友,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术研究,其求是务实的学风难能可贵,值得倡导!
由于有丰富的资料为基础,加上求是务实的学风,《家族·开发·变迁:唐宋以降福建北溪流域的社会发展》在学术上也有不少贡献,诸如较清晰地勾勒出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并对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区域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不同家族对九龙江北溪中下游的开发、家族势力的消长及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的分析相当精彩,既有对传统观点的补充,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观点。
当然,学术研究是一个累积和渐进的过程,就九龙江流域而言,除了干流北溪外,还有支流西溪、南溪,值得进一步研究,这样才可以认识九龙江流域的历史全貌。我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流域史的研究,期待黄艺娜博士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林国平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