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845891
回到汉朝历史现场,见证王莽的逆袭人生。
走进真实的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的思想进行交锋。
王莽究竟为何被后人称为“穿越皇帝”?他的改革有哪些成败得失?
本书以真实史料为依据,以王莽为叙述主线,在讲述王莽由弱而强、代汉立新、*后覆灭的过程中,追叙元、成、哀、平之事。王莽建立新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许多政策都非常超前。他的土地国有化改革、货币改革、计划经济等,理念都很好,也的确对广大贫苦百姓有益,如果成功了很可能改变中国的历史。但这些改革都失败了。王莽做错了什么,导致老百姓对他由爱戴变为愤恨,不但要对他群起而攻,甚至要在他死后生啖其肉?王莽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改革,究竟有何疏漏?他之失败又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章 昆阳之战
1 战乱
2 溃败
第二章 百姓暴动
1 起事
2 平乱
3 舆论
第三章 追根溯源
1 红衣
2 太子
第四章 王氏崛起
1 五侯
2 权斗
3 反杀
4 王凤
5 诸舅
第五章 外戚势力
1 皇后
2 帝陵
3 告状
4 接班
第六章 燕啄皇孙
1 天象
2 飞燕
3 文妖
4 治国
5 成帝
第七章 哀帝之哀
1 名分
2 换人
3 朱博
4 冤案
5 封侯
6 断袖
7 哀帝
第八章 改朝换代
1 夺权
2 安汉
3 宰衡
4 摄政
5 新朝
6 元后
第九章 新莽改制
1 新政
2 王田
3 经济
4 混乱
5 官爵
第十章 边疆各族
1 郅支
2 豪言
3 陈汤
4 出塞
5 换印
6 索地
7 积怼
8 对峙
9 夜郎
第十一章 穷途末路
1 困兽
2 终结
3 更始
4 赤眉
5 东汉
附:理想主义者王莽和他的短命王朝
本书主要历史大事件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本书所讲的,是两千年前、公元元年前后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有关汉朝的通俗历史作品,除了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较多,其余皇帝的并不多见,至于两汉之间的新莽(包括王莽前面的元、成、哀、 平皇帝)更是少得可怜。这段历史更多是作为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桥段出现。但谈论中国历史又很难忽略王莽,他的“新”王朝虽然只存在了十五年,你评价它时却不能像对待其他短命王朝那般一笔带过。 这都是因为在这十五年间王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其理念之超前令许多人叹服,后人甚至戏称他是个“穿越者”,其改革的得失成败至今仍被人讨论和研究。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手段当上皇帝的人,他推行的土地国有化改革、货币改革、计划经济等,理念都很好,也的确对广大贫苦百姓有益,如果成功了,很可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可是在当时为何变成一地鸡毛呢?
王莽在登基之前好评如潮,他建立的“新”王朝曾给了百姓们很大希望,可这个“新”王朝为何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就消亡了呢?王莽做错了什么,导致老百姓对他由爱戴变为愤恨,人们不但要对他群起而攻,甚至要在其死后生啖其肉。王莽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改革究竟有何漏洞, 他之失败又有哪些原因呢?
回顾那段历史会发现,在王莽家族崛起的过程中伴随着西汉政权的衰亡。大汉帝国的国力在汉宣帝手中达到顶峰,然而宣帝之后仅过了五十多年这个政权就消亡了,西汉统治者做错了什么,将那么强大的国力消耗殆尽呢?
这个过程中的元帝、成帝、哀帝和平帝,你也许并不熟悉他们,但许多发生在那时候的故事你是知道的:
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那是汉元帝时代的故事,不过有两个版本; 那句流传甚广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其实是陈汤给上级领导写的上报材料中的话;人们熟知的“燕瘦环肥”,那个“燕”,就是汉成帝的皇后,人们称之为赵飞燕的;甚至还有一些污糟的东西,比如断袖之癖——发生在汉哀帝和董贤之间的故事,出自《汉书·佞幸传》……
王莽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后人对他毁誉参半。赞美者,说他“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一位政治家”(翦伯赞《秦汉史》);“所施行则经纬万端”(吕思勉《秦汉史》);“王莽所从事的是一项惊天动地的全面社会大革命”(柏杨《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批评者说“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钱穆《国史大纲》);“他的政策只不过是为兼并土地、高利贷剥削和奴隶制残余的存在加上一层伪装而已”(安作璋《秦汉史十讲》);“这些改制的依据,不是现实的实际需要,而是儒家经典和一些符命图谶,所以它们便很少有实际作用和意义,多数只是徒自增加混乱与麻烦而已”(罗琨、张永山《中国军事通史(第五卷)》)……不同的人对王莽的评价可谓天差地别。那么,当我们看到同样的史料时,会如何评价王莽和王莽的改革呢?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是一本全面讲述王莽及其时代的作品。翻开它,除了可看到他由弱而强、代汉立新、最终覆灭的整个过程,还会在翻阅的同时,与作者一同走进那个时代,思考那一切背后的深层原因,想一想倘若换成自己,会不会比当事人更加高明。人们能在看到真实的历史后,对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判;还能看到一个鲜活的、复杂的王莽,看到他为了理想中的天下,做过哪些努力……
王莽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成败得失,至今仍被人讨论和研究。有人痛骂他,说他是伪君子;有人夸赞他,说他有远大抱负……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王莽:我理想中的天下》对王莽、王莽的改革以及王莽发迹过程中西汉后期的历史进行了较为完善和深入的解读,内容尊重史实,表达方式接地气,有助于人们了解那段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卫民
王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但有关王莽的通俗历史作品并不多见。这本《王莽:我理想中的天下》详细讲述了王莽及其时代的历史。作者将复杂枯燥的历史内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讲故事,也对人物和事件发表评论。故事情节动人,紧凑连贯,评论逻辑严谨,一针见血,使作品既真实又好看。
——历史学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
这六年间,王莽做了什么呢?
王莽也没有从一开始就征讨,他曾经派了一批使者去赦免那些山大王。
有的使者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山沟沟里,跑到密林大泽里,凭一张嘴跟山大王们斡旋,好不容易说服了那些头头儿,头头儿们也表示理解朝廷,就解散队伍。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又聚起来了。
使者就问他们为何反复,得到的答复是:严苛的法律太多,没办法好好劳动,努力干活挣的钱,也不足以缴纳赋税。想待在家里务农,可又会因为邻居铸钱携铜而连坐获罪,贪官污吏还要趁机欺负百姓。我们穷得过不下去了,只好沦为贼寇。(《汉书·王莽传》:民穷,悉起为盗贼。)
一些使者就把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向王莽如实汇报了,可王莽听了之后很生气,他把这么说的使者都免职了。
他喜欢听的是:造反的百姓太奸诈狡猾,所以该杀。还喜欢听人说:那些人不过是沾了点运气,但终究成不了气候,很快就会灭亡。使者如此说,王莽就龙颜大悦,给他升官。
一个叫费兴的人被任命为荆州牧,临行前,王莽问他到了荆州如何作为。费兴言:广泛告知盗贼们回家,专心从事生产,借给他们耕牛和粮食,减轻赋税,这样地方上就能安定。
但王莽还是把费兴免了。不是费兴的办法不好,而是费兴的理由不好。费兴认为:老百姓之所以沦为强盗劫匪,皆因国家的六莞政策。朝廷对老百姓在山林池泽中所得到的收益进行征税,抢走了百姓利益,碰到连年干旱,以致百姓饥穷,最终被逼为贼。
王莽不让说,于是当王莽十三年(地皇二年,21),南郡秦丰和平原女子迟昭平手下各自有近万人起兵,王莽召集群臣商讨方略时,群 臣的口径都很统一:这都是些犯了天大罪过的犯人,马上就会被消灭了。(《汉书·王莽传》: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但他邀请了一个特别的人:在汉朝时担任左将军的公孙禄。公孙禄的发言是毫不留情的。朝堂之上,他当着百官的面,把王莽手下的几个重臣狠狠骂了一通,并希望王莽把这些人杀了以谢天下。他还说,如今新王朝最大的忧患在国内而非国外。公孙禄的这番“高论”,都快把王莽气死了,王莽赶紧打住,让孔武有力的虎贲郎把老头子“扶”走。
那一年,还有个官员到豫州出差,被变民抓了去,差点送了命,后来又被送到当地官府。他回到长安,就写材料给王莽汇报工作。然而等王莽阅毕他的材料,就直接将他关进了监狱。因为他说,自己当了俘虏后,数次责备反贼为什么造反,反贼的回答是太穷了活不下去。他还说反贼不敢与朝廷为敌,所以才把自己送回。
那些说百姓因为贫穷造反的人,被免的免,被关的关。这种话听得多了,王莽也沉下心思考起来。
经过一番思虑,王莽认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他下了一道诏书,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复杂形势:百姓如果真是因为贫困饥寒无法生活,无外乎当强盗或小偷,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结为数千人的造反团体。百姓谋逆到如此猖狂的境地,就绝不是贫穷所致了。王莽在诏书中指出,那些认为造反为贫穷饥寒所致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值得警惕的,可怕的是这个观点还很流行。他对持有该观点的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官员们不得发表这种错误观点,否则朝廷会从严处置、依法处置。他希望各级官吏善待百姓,贯彻落实朝廷的政策,抓紧时间平乱。
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诏书,因为从此之后,臣子们开始害怕,再也不敢跟王莽说反贼的真实情况了。地方上在平乱时也畏首畏尾,不敢擅自出兵,于是变民越来越多,且逐渐无法收拾。(《汉书·王莽传》: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亦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 百姓明明是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可王莽不相信,也不让人说,那么他那些平乱的方案就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