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7603
本书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元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全书十二卷,原书高二十点五厘米,宽十二点四厘米,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双边。卷端题名《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传世*早版本是金刻本二十四卷然残存十三卷,此本为现存十二卷本之*早版本,且为足本,弥足珍贵。钤印“葉树廉印”“石君”“南易”“归来草堂”“铁琴铜剑楼”等印记。
第一册
林亿序 一
王冰序 五
总目 一一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一七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二五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三二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四一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四八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六四
阴阳别论篇第七 六八
卷二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七五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七八
五藏生成篇第十 八九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九七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九九
移情变气论篇第十三 一〇一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一〇六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一〇九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一一一
卷三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一一九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一三〇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一三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一五二
卷四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一六三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一六七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一七五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一八〇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一八二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一八九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一九五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二〇一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二〇八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二一〇
第二册
卷五
热论篇第三十一 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五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一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一八
疟论篇第三十五 二一
刺疟篇第三十六 二九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三五
欬论篇第三十八 三八
卷六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四三
腹中论篇第四十 四八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五四
风论篇第四十二 六三
痺论篇第四十三 六九
痿论篇第四十四 七五
厥论篇第四十五 七九
卷七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八七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九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九六
脉解篇第四十九 一〇〇
刺要论篇第五十 一〇五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一〇七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一〇八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一一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一一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一一九
卷八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一二三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一二五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一二六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一三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一五六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一六五
卷九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一七五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一八六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 一九六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二〇〇
第三册
卷十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一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一一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二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四四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四
卷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九九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一五六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一五六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一五六
卷十二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二〇七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二一〇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二一四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二一九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二二二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二二九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二三四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原书撰成于战国至秦汉间,为时人总结提炼以往医家经验旧说而成,编撰者难以稽考。成编后冠以始祖黄帝之名,借以取重于世。《素问》与《灵枢》历来被认为是《黄帝内经》的两个组成部分。《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在所著《伤寒杂病论》序文中列参考书目,其中有《素问》《九卷》,后人一般认定此二书即《黄帝内经》。魏晋时,皇甫谧又提出“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历来医家考订及文献记载此书所谓十八卷,即《素问》九卷,《灵枢》九卷。汉以后,《素问》单行传世,独立成书。《隋书·经籍志》即载有“《黄帝素问》八卷”,《素问》一书的各种早期传本已亡佚,流传至今多为注本。最早作注者为南北朝人全元起,题名《素问训解》,该注本南宋以后失传。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王冰在全氏注本基础上,重新整理、注释、补缀、编次,历时十二年,撰注成书,析为二十四卷计八十一篇,流行于世。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校正医书局林亿、高保衡等人奉敕对王冰注本《素问》加以校勘,正谬误六千余字,增注义二千余条,并由政府刊印颁行,其规模之大、质量之优,均前所未有,广为世间医家珍重,故该本成为后世《素问》各种版本之祖本。是书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变,宋、金、元时主要形成两个版本系统,即二十四卷本和十二卷本。明、清之际,又出现多种不同卷数的校注本,其所宗均未出王注林校本范围。
此本为十二卷本系统,目录前有木记:“是书乃医家至切至要之文,惜乎旧本讹舛漏落,有误学者。本堂今求到元丰孙校正家藏善本,重加订正,分为一十二卷,以便检阅,卫生君子幸垂藻鉴。”目录后镌“□本二十四卷,今并为一十二卷刊行”一行,“□”为书中残缺字,依据他本证之为“元”。卷端题名《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下题:“啓玄子次注,林亿、孙奇、高保衡等奉敕校正,孙兆重改误。”“啓玄子”为撰注人唐代王冰的道号。书中大字为《内经》原文,小字为注。卷末镌刻书牌记:“至元己卯菖节古林书堂新刊”二行。古林书堂为元代一刻书坊,其人已不可考。已知,古林书堂在元至元五至六年期间集中刻印了一批前代中医著作,如《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卷末镌有阴文刻书牌记“至元己卯古林胡氏新刊”一行,可知古林书堂主人为胡氏,古林书堂还刻有《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五运六气诸图附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等,并流传至今。
《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存世最早的版本是二十四卷本的金刻本,今残存十三卷,首尾有缺。其次有元读书堂刻本,是保存完整的二十四卷本。而现存《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本的最早版本则是此元古林书堂刻本,且完整无缺,受到后来医家及藏书家重视。书中钤有“叶树廉印”“石君”“朴学斋”“南易”“归来草堂”“铁琴铜剑楼”等印记。可知此书曾经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叶树廉收藏。树廉一作树莲,又名万,字石君,江苏常熟人。后经清末藏书大家瞿氏收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
《黄帝内经》一直被医药学界视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著作,并有效地指导著临床实践,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此元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十二卷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于二〇一〇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此书今藏国家图书馆。
此外,因本书所据底本为十二卷本中保存完好的最早版本,其影印悉依原书,有部分版刻墨色轻重不均,个别地方墨迹污染、漫漶不清以至不能辨认,略有遗憾。
唱春莲
二〇一九年九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