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60387
1.本书是作者易懿意外受伤10年后的心灵之书,她历时五年积累出关于旅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岁月沉淀和自我的成长蜕变,是处女作《一切都没那么糟》的升华,比《不期而遇,不告而别》更加触动人心。
2.关于爱与慈悲、伤痛与宽容、生与死,愿你我阅遍山河,仍然热爱生活,觉得人生值得。
3.这不是一本鸡汤,但字里行间的忧郁中始终充满柔性的向上;这不是一本散文,但字字斟酌可见功力;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故事集,但历经五年打磨,文字的灵魂已一点点在路上成长。
4.全书四色印刷,精美双封设计,空背锁线装订,能够完全平摊,降低阅读压力;用纸考究,触感细腻,雅致图文,作者5年游历期间拍摄高清大图首次完美呈现;随书附赠“海海人生”独家明信片,5款随机发。
本书是作者易懿意外受伤10年后的心灵之书,她历时五年积累出关于旅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岁月沉淀和自我的成长蜕变,是处女作《一切都没那么糟》的升华,比《不期而遇,不告而别》更加触动人心。作者无法行走却从未停止过前行,曾坐着轮椅进入热带雨林“探险”,在耶路撒冷经历枪击事件和冲突,在阿根廷坐公交车“逃票”,体会过里约贫民窟冷暖,还在哈瓦那让古巴大爷剪头发。她在艰难的“行走”中与自己对话,也逐渐与伤痛和解,新的作品希望带给读者更成熟也更深刻的关于爱与慈悲、痛与宽容、生活与命运那些向死而生的思考,更好地直面自己的人生。
这不是一本鸡汤,但字里行间的忧郁中始终充满柔性的向上;这不是一本散文,但字字斟酌可见功力;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故事集,但历经五年打磨,文字的灵魂已一点点在路上成长。
零·这不是序
旅行,不是解药
壹·能有几次重逢?
如果人生是场注定分开的旅行
向前易,转身难
能有几次重逢
你好,伦敦
再见巴黎
第二眼香港
过去,不必缅怀
贰·这就是人生
谁不是靠着一分甜,撑过九分苦
纯净人生,简单生活
小站
平凡亦灿烂
无须说抱歉
安身立命
死亡,并不亏欠我们什么
叁·在别处,偷一段时光
在亚马孙雨林消失三天
抚摸冷暖
耳边戴花的男人
你我皆过客
没有地方是天堂,没有地方是地狱
远方为家
耶路撒冷:抬头信仰,低头红尘
肆·深度孤独
落差之间
若等待,且从容
知畏无恐
本真的味道
玩味荒诞
艺术,不需要谁懂
因为孤独,所以存在
伍·爱是虚名,也是信仰
我愿意,陪着演戏
对红尘一往情深
不是谁都敢做弗里达
何必叹息
爱,无限制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爱是虚名,也是信仰
陆·城
老城情愫
一座城
没落的贵族,优雅的探戈
不用已有赌未知
欲望都市
非洲之南,比彩虹绚烂
哈瓦那碎片
柒·一本正经,游戏人间
让古巴大爷剪个头发
要相信世界是好的
杯酒无愁
冷秋仍明媚
妥协不会更容易
别让生活徒有虚名
随“易”而安
旅行,不是解药
七年前,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用一种自己都没来得及熟悉的方式义无反顾地上路。彼时,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不会再有更多可能性,带着绝望的心情出发,从未期待有光,却给了希望一次机会。此刻,回头看那些留下过车辙的路,我才发现曾经以为的终点原来是另一个起点,只要还有勇气出发,永远都不会无路可走。
有太多的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我们花着钱,耗费时间,身心劳顿,只为了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看一眼,到底价值在哪儿?刚开始,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去旅行,而在一次一次的远行之后,似乎答案一点点清晰和明了起来。
最近,我开始着手整理这几年的旅行笔记,从小镇到都市,从大洋洲到南北美洲,从太平洋到北极圈……我能看到自己内心在一点点地改变,我能感受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通过每一次旅程而完善。我想,只有自己感知到的世界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真实的样子,而听说的,永远都是别人的远方。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一个爱旅行的人,也许是,但我一定不是一个对旅行有执念的人。我喜欢去尝试新的事物,适应新的环境,认识完全不一样的人和倾听他们的故事,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旅行是解药。旅行解决不了生活的烦恼,更无法解决那些令自己无能为力的难题,但是旅行也绝非短暂逃避现实那么简单。通过去接触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们能让自己的认知架构变得更完善,视角越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越容易摸清脉络。等从旅行中再回到现实生活后,可能我们面对同一件事的想法和态度会发生改变。所以亲身去认识这个世界,虽不是解药,但有可能是万金油。
我以前会说,我的梦想就是走遍世界。后来无法再走路了,站不起来的我就只能希望自己可以看得越宽广越好。从第一次战战兢兢地旅行到现在,我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国家,二百多座城市。数字只是一个量的定义,我相信它并不会凝固于此。我也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但是我也无法否认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收获远远大于想象。这种收获不仅仅是看过高山和大海,也不单单是尝过奇特的百味。这是一种只会属于自己的所有和所得,谁都无法拷贝或者给予。
旅行对我来说已经不是观光,也不是度假,它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如同刻入我的人生一样。在路上的漂泊感和无法安定的情绪始终挥之不去,没有兴奋或者高兴,该出发的时候自然出发。我不知道我还有能力远行多久,也不知道安娜和父亲能陪我多久。如果把每一次出发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我就会格外珍惜。
旅行是一件非常暴露人性并且考验人性的事,尤其是在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迸发出来。如果人在旅途中都有泰然自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也就不太容易有太多惊慌失措的情绪。飞机晚点、行程变化、条件限制……这些状况几乎每一天都在对自己的心态进行着考验,顺利度过一天可以笑,不顺利也不能哭。所有遇见的人都是陌生人,必须要保持一份善意并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才能很好地形成临时组合或进行合作,同时也要有保护自己的警惕心和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威胁和伤害。在路上——这像是一种艺术,遇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
关于跋山涉水去远方,看一眼别人照片里真实的景象是否值得的问题,我从七年前第一次坐轮椅出远门时就问过自己。人和人最大的不同不是长相和基因,因为归根结底大家都是同一物种。我想最大的不同也许是经历和体验,也是某种特别难以分类或者言说的东西,这些模棱两可的细微差别,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旅行不只是看风景,因为风景是一样的,而看风景的人不一样,讲述的故事就不一样;有时看风景的人一样,心境不一样,获得的感受也会不尽相同。就像我没办法告诉你为什么七年前的我看到七月艳阳天
的威尼斯时,写下的是《当眼泪流干》;而七年后的我在雨中威尼斯阴冷的寒风里,却能兴奋地夸赞它夜幕降临之前的美不胜收。我同样无法仔细描述在历经千难万险看过尼亚加拉、伊瓜苏和维多利亚世界三大瀑布之后,明白了细水长流的那种体验。至于值不值得,也只有我自己知道。不去太多关注别人怎么活,也不用在意别人评价你怎么活,因为生命只能由自己负责,谁都替代不了。所以旅行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好或者不好,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在家待着,自己的事和谁都无关。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旅行的意义,我想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会不同。如果不是旅行,有些地方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到达;如果不是旅行,有些人我们一辈子都难以遇见;如果不是旅行,有些灵光一现的瞬间我们一辈子都无法触摸。一场旅行,你可能会忘记一个人;一场旅行,你也可能会爱上一个永远不会爱你的人。然而最终,这些都会变得无关紧要,在你从未去过的远方,总会有那么一道光,好像是凡尘混沌中的一种向往。正是有那么一道光,才让自己在漆黑的夜里坚信总有对的方向。
原来我觉得,若不想浪费在这世上走一遭的时间,一定要敢爱敢恨,敢去实现心底的愿望,还要去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我说,旅行的意义就是要看过这世界上精彩的颜色,然后才能甘心过淡淡的生活。在放下执着之前,至少你曾经拿起来过。后来慢慢才理解,人活着跟这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重大的相关性,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一生中遇见的无数的人,那些相遇与错过。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自己,是因为遇见了你,你,还有你。所以现在我觉得,旅行的意义是我们曾迷失在时间的长河,却可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让时光交错,有个地方,你来过,我也去过。
我不太甘心被定义为“旅游作者”,虽然有一些人是因为旅行才知道我的。我也不想将自己的文字风格往游记上偏倚,那是一种太过碎片化的记录方式,我觉得似乎并不能被称之为文学。但是扪心自问,自己和文学那根线之间可能还相差了一百本游记,所以只能先这么写着了。文章不是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排列的,我也不想像介绍旅游景点那样逐一描述,可能还有点儿跳跃。文字也没有想特别强调什么,但我希望它们是有灵魂的。如果可以,我希望它们能淡淡地呈现一种情至深处,也就自然落地有声的状态。
今天是乙亥年正月初一,这部书稿我足足沉淀了五年,不是文字的累积,而是自我的代谢和成长。我逃过了所有的觥筹交错,躲在自己房间安静的角落里,能清楚听到客厅电视里传出的每逢假日播三遍的《西游记》主题曲。我暗笑,刚刚为何要写那么多废话。
其实这旅行,就跟取经一样,有经历,才会有得到。这些都会变得无关紧要,在你从未去过的远方,总会有那么一道光,好像是凡尘混沌中的一种向往。正是有那么一道光,才让自己在漆黑的夜里坚信总有对的方向。
原来我觉得,若不想浪费在这世上走一遭的时间,一定要敢爱敢恨,敢去实现心底的愿望,还要去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我说,旅行的意义就是要看过这世界上精彩的颜色,然后才能甘心过淡淡的生活。在放下执着之前,至少你曾经拿起来过。后来慢慢才理解,人活着跟这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重大的相关性,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一生中遇见的无数的人,那些相遇与错过。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自己,是因为遇见了你,你,还有你。所以现在我觉得,旅行的意义是我们曾迷失在时间的长河,却可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让时光交错,有个地方,你来过,我也去过。
我不太甘心被定义为“旅游作者”,虽然有一些人是因为旅行才知道我的。我也不想将自己的文字风格往游记上偏倚,那是一种太过碎片化的记录方式,我觉得似乎并不能被称之为文学。但是扪心自问,自己和文学那根线之间可能还相差了一百本游记,所以只能先这么写着了。文章不是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排列的,我也不想像介绍旅游景点那样逐一描述,可能还有点儿跳跃。文字也没有想特别强调什么,但我希望它们是有灵魂的。如果可以,我希望它们能淡淡地呈现一种情至深处,也就自然落地有声的状态。
今天是乙亥年正月初一,这部书稿我足足沉淀了五年,不是文字的累积,而是自我的代谢和成长。我逃过了所有的觥筹交错,躲在自己房间安静的角落里,能清楚听到客厅电视里传出的每逢假日播三遍的《西游记》主题曲。我暗笑,刚刚为何要写那么多废话。
其实这旅行,就跟取经一样,有经历,才会有得到。
这些年,自己*的改变,是学会欣然接受一切改变。只要是鲜活的事物,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安稳。*不会变的,是一切都在变。
我们常说随遇而安,遇见什么环境都能安然处之,也喜欢用“既来之,则安之”安慰自己遇见的一些不如意。其实,哪里有那么多如意,随遇而安不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而是必备的基本功。见山开山,遇水架桥,谁都是这么趔趔趄趄走过来的,算不上委屈。比起上天扔过来的不如意,人更难接受的是剥夺,是给而复收,是让人习惯拥有美好之后再让它变坏,是从*到低谷的改变。所以,难的不是随遇而安,是随“易”而安。“易”,是看着简单却要付出大代价的字,它是由不得自己心意的改变,大多数时候也都是消极地被改变。
人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因为改变而导致的失去?我在读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时,他引用了《圣经》里的一个故事,
来回答“一个正直但却沮丧万分的人质问,为什么他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磨难”这个看似不公也无关因果轮回的问题:
伯克把《约伯记》描绘为《旧约》中气象*壮阔的篇章。该篇章的开头说到有一个名为约伯的富人,他非常虔诚住在乌斯这块土地上。他有7 个儿子、3 个女儿、7000 只羊、3000 只骆驼、500 头牛和500 头驴子。他本来事事顺心,德行也得到了回报。然而,有一天,灾难降临了。示巴人偷走了约伯的牛和驴子,他的羊被闪电击毙,而骆驼也被迦勒底人掠夺了。沙漠吹起了一阵飓风,将他长子的寓所给吹毁,同时夺走了长子和他弟弟妹妹们的生命。接着,约伯从脚掌到头顶全都长出了毒疮,他呆坐在被毁房子的灰烬中,用陶器碎片刮着自己的身体,并痛哭一场。
为什么约伯会遭受到磨难?他的朋友提供了答案:“他一定是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书亚人比勒达告诉约伯,如果他和孩子没做过坏事,上帝是不会杀死他的孩子的。”比勒达说:“上帝不会遗弃正直的人。”
拿玛人琐法则认为,上帝对约伯已经够好了,他说:“你必须知道,上帝给予你的惩罚,少于你的罪行所应得
的果报。”
但约伯却不能接受这些解释。他称之为“灰烬的箴言”和“淤泥的堡垒”。他从不是个坏人,为什么会遭遇不幸?
当上帝被问及为什么约伯没做坏事却遭受祸害时,他把约伯的注意力引向伟大的自然现象:
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当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时不要惊
讶,因为你根本不能彻底理解宇宙的逻辑。站在群山之前,你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接受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也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道理。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
这带有宗教性质的解释虽不能使我去信仰,但我能慢慢明白和理解在这宇宙之间谁都抵抗不过命运的安排,它给予或者收回,放在任何人身上都看似不公,却也十分公平。无论是遵循逻辑还是随机抽取,我们对于一切的变化都无需惊讶,随“易”而安是一种对世界更深刻理解后的豁然开朗。
我喜欢苏轼那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旅途也好,人生也罢,本质都是过客匆匆。行万里路,扩大了自己的世界,到头来不过是证实了自己的渺小。没有什么能带走,也没有什么能留下。我无法和任何人去对比人生,去定义成败,只是和七年前的自己比起来,如今更懂得如何放弃和痛苦挣扎,学会了随“易”而安。
关于旅行和人生,我曾写下的文字饱含了和约伯一样的不理解,充满了不甘的思考、委屈的纠结和难以收敛的绝望。但也很庆幸自己曾记录下这些痛彻心扉的心路历程,才有今天能清晰看到自己成长的机会。从*次带着必死的决心走遍欧洲,到一点点去往这地球上的不同角落,我内心深处要温润平和了许多。如果说*初的旅行是为了寻找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那么后来这些年让我不再执着地关注自己的痛苦,也不再对生死较真。
旅行让我变得宽容,对这个世界宽容,也对自己宽容。虽然我无法迈开前行的脚步,却没有停下车轮的转动,尽可能地将车辙拉长。
在漫长又遥远的路途上,我可以看见天地,可以回照自己,还可以遇见有那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和命运万象。我看得到笑容盈盈背后隐藏的悲凉,也明白愁眉紧锁后也会拥有一点“确幸”,没有*的甜,也没有高纯度的苦。宽容让人更容易理解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也更容易原谅伤害,放过自己。
人生恍惚,宽容不会让我和命运和解,也不会让我妥协。但宽容可以让我接受变化,多一点儿大度就少一些拧巴。一眨眼,自己已经和轮椅相处了十年,以这样的姿态过了3650 天,说是度日如年也好像是转瞬即逝。今天我可以说,我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十年后就是人生一半的时间都交给了轮椅,如果再活久一点呢?就是大半辈子。若是如此,这就太过苛责自己。既然怎样过都是过,那么站着和坐着本质上没有太大不同。如果没办法站得够高,就让自己看得更宽。我常说世界很大,痛太渺小。或许换句话说,只有让自己的世界大了,心宽了,才能不让自己盯着自己那么一丁点痛日夜呻吟。看那些快乐的人,笑容明亮的人,不是他们没有痛苦,而是他们都体会过用笑对抗眼泪的滋味。哭过后,你才能“灌溉”出灿烂的笑容。
总之,我很感谢旅行这件事,它赐予了我一颗悲悯之心,对世间万物充满怜爱,也能跳脱出自我的禁锢;它让我看到了人间疾苦,也让我感受到世界温暖;它让我眼界和格局变大,使伤痛显得鸡毛蒜皮、不足一提;它让我有机会用这种方式历尽山河,也深切觉得人生值得。我从不期待在旅途中找寻某种意义,只是在越过万水千山时一点一点抚平心中的挂碍,让自己随“易”而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