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6676
- 对妖怪定义的溯本清源,对中国妖怪体系的庞大构建,对五千年妖怪文化与妖怪文学的传承发展。
- 本书引用从上古到现代各种典籍近300部,记录中国妖怪共计1080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多、*全、篇幅*长、条理*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 本书搜索古籍中的各类妖怪,分为“统领”“妖”“精”“鬼”“怪”五大类。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便于读者阅读或进一步探索。
- 故事来源:《白泽图》《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抱朴子》《博物志》《幽明录》《述异记》《酉阳杂俎》《玄怪录》《夷坚志》《太平广记》《说郛》《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古小说钩沉》《中国神怪大辞典》《中国鬼文化大辞典》……
- 妖怪故事部分由作者选择版本、重新加工、翻译为白话文,文辞通晓明畅。本书写作前后历时十年,字字心血。
- 妖怪文化和妖怪文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应从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的高度当加以珍惜并发扬光大。本书是还原源远流长的中国妖怪文化,挖掘中国妖怪故事的一次努力和尝试。
其他图书推荐:
本书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尤其是志怪的分类和定义的基础上,厘清“妖怪”的内涵,从浩瀚的中国历代典籍中搜集、整理各种妖怪故事,重新加工、翻译为白话文。作者同时参考各种民间传说、地方志等,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确保了故事来源的可靠性与撰写的生动性。
本书以妖怪名称加上相应故事的方式编写,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方便读者观览。本书记录中国妖怪共计1080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多、*全、篇幅*长、条理*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
统 领
1 白 泽 /003 2 方相氏 /003
妖 部
3 阿 紫 /007
4 白骨妖 /008
5 白鹭女 /009
6 白水素女 /010
7 白 鱼 /011
8 百岁铁篦 /012
9 鼻中人 /013
10 壁 虱 /013
11 变 婆 /014
12 鳖 宝 /015
13 蚕 女 /015
14 苍 鹤 /017
15 常 /018
16 赤虾子 /018
17 ? 人 /019
18 大青小青 /020
19 灯花婆婆 /020
20 地 仙 /021
21 东仓使者 /022
22 独角人 /024
23 蜂 翁 /024
24/25 高八丈/ 四娘子 /025
26 高山君 /026
27 葛陂君 /026
28 钩翼夫人 /027
29 狗头新妇 /027
30 姑获鸟 /028
31 龟 妖 /029
32 蛤蟆妖 /029
33 旱 魃 /030
34 鹤 翁 /031
35 黑 鱼 /032
36 横公鱼 /034
37 猴 妖 /034
38 狐 妖 /036
39 鹄 女 /037
40 化 熊 /038
41 黄鳞女 /038
42 货郎龙 /039
43 鸡 妖 /040
44 江 黄 /041
45 鲛 人 /042
……
精 部
140 八 哥 /113
141 白 耳 /113
142 白 鼠 /114
143 白头公 /114
144 白燕光 /115
145 蚌 气 /115
146 陂中板 /116
147 卑 /117
148 笔 童 /117
149 赑屃精 /118
150 匾 精 /120
151 宾 满 /121
152 仓 /121
153 槎 精 /122
154 常开平遗枪 /122
155 长鸣鸡 /123
156 车 辐 /123
157 成德器 /124
158 承云府君 /125
159 蚩 /125
160 蚳 /126
161 赤 苋 /126
162 船山藏 /127
163 摧 /127
164 岱 委 /127
165 盗 髻 /128
166 斗 鼎 /128
167 碓 栅 /129
168 礅 精 /130
169 发 切 /130
170 飞 龙 /131
171 枫 鬼 /132
172 浮桥船 /132
173 狗 精 /133
174 谷 精 /134
175 鼓 女 /135
176 观 /135
177 棺 板 /136
178 光化寺百合 /137
179 桂 男 /137
180 旱 龙 /138
……
鬼 部
330 白骨妇 /241
331 白骨小儿 /241
332 白猕猴 /242
333 报冤鬼 /243
334 北门邪 /243
335 毕 /244
336 病 鬼 /245
337 拨厮鬼 /245
338 博泥鬼 /246
339 哺儿鬼妾 /246
340 不净巷陌鬼 /247
341 长 恩 /248
342 潮部鬼 /248
343 陈王神 /248
344 赤丁子 /249
345 赤 鬼 /250
346 炽然鬼 /250
347 抽筋鬼 /251
348 臭 鬼 /251
349 吹灯鬼 /252
350 促吊鬼 /253
351 促 织 /254
352 大 鬼 /257
353 大力鬼 /258
354 大名仓鬼 /258
355 大头鬼 /259
356 大小绿人 /259
357 刀劳鬼 /260
358 地羊鬼 /261
359 痘花婆 /262
360 毒药鬼 /262
361 独脚鬼 /263
362 骷髅神 /263
363 肚 仙 /263
364 妒妇津 /264
365 恩仇二鬼 /265
366 儿回来 /265
367 发 奴 /266
368 方面鬼 /266
369 肥 妇 /267
370 风 鬼 /268
371 伏 尸 /268
372 干麂子 /269
373 高 褐 /270
374 高天大将军 /271
375 拱尸鬼 /271
376 贡院鬼 /271
377 贡院将军 /272
378 勾魂鬼 /273
379 姑 恶 /274
380 鬼 兵 /274
……
怪 部
594/595 媪/ 鸡宝 /407
596 傲 因 /407
597 巴 蛇 /408
598 白 /409
599 白面妇 /409
600 白砂神 /410
601 白 特 /410
602 柏 枕 /410
603 蚌夜叉 /411
604 薄 鱼 /412
605 爆身蛇 /412
606 毕 方 /412
607 獙 獙 /413
608 壁 面 /413
609 避 役 /414
610 冰 蚕 /414
611 并 封 /414
612 波儿象 /415
613 猼 訑 /416
614 駮 /416
615 不死民 /416
616 不孝鸟 /417
617 曹公船 /417
618 厕 怪 /417
619 厕 神 /419
620 鲿 鱼 /419
621 长臂人 /420
622 长 狄 /420
623 /421
624 长 蛇 /421
625 长 右 /421
626 沉鸣石鸡 /421
627 城隍主 /422
628 城 灵 /423
629 乘 黄 /424
630 秤掀蛇 /424
631 重 明 /424
632 鸱 /425
633 痴 龙 /425
634 蚩尤旗 /426
635 尺 郭 /427
636 赤 鱬 /427
637 赤 蚁 /428
638 绸 /428
639 船 灵 /428
640 茈 鱼 /429
……
跋 /625
部分参考文献 /627
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就这样从一开始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格局和文化想象。这方面的探索远未终结。无论是代表正能量方面的神明祖灵,还是偏重负能量方面的妖魔鬼怪,都是值得反思和探究的对象。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会长
这是一本开宗立派的妖怪“大辞典”,这本书*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晓航,著名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妖与怪,*初是古代人对不常见不可解释的事物的想象。妖与怪,后来是连接希望的道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的一切,在妖与怪的世界都变成可能。妖与怪,是人类童年的梦,而童年的世界永远是美丽并且令人怀念的。让我们打开这本书,走回人类童年,走进古代人希望的世界,在那些神奇的想象中,丰富我们的生命。
——刘晓峰,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神话中国” 的万年视角看妖怪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导读(代序)(部分)
叶舒宪
三足鼎立妖怪学:神话学、民俗学与宗教学
妖怪这个词,在汉语中有一批同义词或近义词,如妖精、精灵、精怪、妖魔、魔怪、魔鬼、鬼怪、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等等。若是要从学术上给妖怪问题做一个确切的知识性定位,就需要连带考察所有这些语词的语义应用范围。如果说有一个专门性研究领域或学科,其名称就叫“妖怪学”,应属于民俗学和神话学的下属分支学科。这门妖怪学肯定不是发源于我们传统的国学,而必须追溯到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日本学界。井上圆了,这位日本佛教哲学家对于妖怪学在东方世界的开创之功,已如前述。《妖怪学讲义》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翻译为汉语,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的中文译者,当时仅有30岁,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师级教育家,先后做过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大力推崇这部《妖怪学讲义》,其中并没有清楚地界定出妖怪与神明的关系。这二者,究竟具有怎样的类属关系呢?
解答此疑问,笔者以当今日本妖怪学家、世界妖怪协会会长、著名鬼怪漫画大师水木茂《妖怪大全》中列举的山精为例,来加以说明。作为妖怪的山精或山魈,究竟应归属到哪类事物呢?
樵夫和猎人经常能在山间小屋中遇到山精。对山精来说,盐是不可或缺之物。它们经常会躲在小屋外,伸进手来,有时甚至会直接进来向人要盐。
山上有各种各样的妖怪,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山神。山神是统治山的神明,但凡有山的地方都会有山神。
山神会因人的行为时善时恶。这里的山精就是山神的一类,还礼的行为是山神高兴的证据。
既然这位世界妖怪协会会长明确说“山精就是山神的一类”,可知在妖怪学和神话学之间,完全不存在一道森严的壁垒。妖怪学所研究的对象妖怪,就是神话学所研究的神灵全体中的一类而已。不过在以上引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将善神与恶神同样划归到妖怪之列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这种对超自然力量做二分法划界的规则,不仅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自古而然。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情况看,神灵的概念要大于妖怪的概念。广义的神灵概念,可以包括妖怪精灵在内;反过来看则不同,妖怪精灵的概念总是无法涵盖神灵在内。要追问其原因,那就是由于神灵的概念蕴含较广,可以再从其内部划分为正神和邪神两类,即同时包括褒义的和贬义的用法两个方面。只有邪神才代表负能量。而妖怪的概念则相对狭隘,代表着反常即非常。这样的语词一般只用于贬义的方面,代表负能量,而不代表正能量。以上就是神灵与妖怪的基本区别。
在一般的语词使用中,古人早已习惯将“鬼神”并称,不加正负面的细微区分。这种情况下的鬼神,泛指一切超自然力。如孔子《论语》所言“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孔子也有区分使用的情况,如“不语怪力乱神”这个说法。对这句话的理解,首先取决于如何断句的问题。如果认为怪、力、乱三字都是修饰“神”的,那么这句话或指向邪神的各个种类,即包括怪物之神、暴力之神和动乱之神,总之都是灾星。孔子并不反对有关神灵的信仰,“祭如在”就是明证。如果不信神,根本就无须祭神一类行为。如此断句后,这句话反映出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对邪神的威胁如何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警惕。唯其如此,孔圣人才会说出“不语怪力乱神”的话吧。对照“敬鬼神而远之”的话,说话者对神的敬畏之心显而易见。只因为现代西学东渐以后,无神论教育普及,再加上张冠李戴的轴心时代说和哲学的突破说,儒家思想才被误读为某种无神论的思想,这是非常具有蒙蔽性的现代学术偏见, 似是而非,需要重新解蔽和再启蒙。为此,笔者在2011年编成《儒家神话》一书,力图说明:中国上古历史中的主流思想,一定是有神论的,而不是无神论的。梦想凤凰和麒麟之类莫须有的神话圣物的儒家圣人们,其脑洞状态实际上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加玄幻和空灵吧。蒋观云《神话· 历史养成之人物》提到清代义和团,在他看来,义和团就是神话所催生出的历史人物群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中国的历史书写看成是一部一以贯之的“神话历史”,也是足以见证“神话中国”理论的本土历史教本。
目前学术界有一些汉学家的研究著述译本,从其书名或章节题目看,就是按照此类正负二分法来命名的。如日本神话学家伊藤清司《〈山海经〉中鬼神世界》,再如美国汉学家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所著《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观其书第六章的标题是“五通:从魔到神”,可以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即超自然力量的呈现是可以在正负能量之间,即在邪正之间,相互转化的。这是中国信仰文化的常见现象,并不像西方信仰中的上帝与魔鬼必然对立、英雄必须做出屠龙的伟业。
为何要说我们的传统中,神明与妖魔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看西王母女神的形象吧。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的描写,西王母根本不是什么美女神,她不仅头发蓬乱,而且以“虎齿豹尾”为外貌特征。这完全是一副令人感到狰狞恐怖的妖魔形象。可是呢,在汉代以后的造神运动中,妖魔化的西王母照样被重新建构为祥瑞无比的王母娘娘。经过后代的道教想象之再创作,西王母升到天国里,做了玉皇大帝的配偶神,俨然成为天后。哪里还会有“虎齿豹尾”的样子呈现呢?
为什么说妖怪学的学科研究对象应该隶属于民俗学和神话学呢?因为神灵和妖怪均属于人类想象所建构出的超自然现象,迄今的科学并无法证明其为真实客观的存在。换言之,神灵和妖怪都是人类主观性的意识建构的产物。民俗学和神话学是目前学界公认的人文学科,妖怪学的倡导显得个人化色彩浓重,见于个别学者的著述名目,并未能在高校的学科目录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日本人井上圆了的情况看,他倡导妖怪学的目的,是要用科学眼光揭示传统文化有关妖怪的种种观念和叙事的虚妄本质。如今时代条件下,若有妖怪学的复兴,权宜之策是作为民俗学和神话学的下属分支。有了这样的学科定位和依托,也会更便于研究的展开,以下略举例说明。
什么样的动物被视为妖魔鬼怪,什么样的动物被当成祯祥福星,这完全是由特定文化群体的文化编码规则所决定的。这也是当代研究妖怪学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即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提供的文化编码现象,而不宜郢书燕说,一概而论。以蛇为例,中国古语中一直有“龙蛇不分”之说。蛇因为让人联想到神龙,所以走的是神圣化路线。如《荀子》所说的“螣蛇无足而飞”。一些被今天人叫作龙的出土文物图像,其实从造形方面一看就知道是表现蛇的。但是因为苏美尔、巴比伦文明留下的世界第一部书面史诗《吉尔伽美什》,将蛇描写为盗窃英雄国君历尽艰辛取回的世间唯一的不死药的罪魁,到希伯来人《圣经·创世记》神话中,蛇被塑造成为引诱夏娃、亚当犯罪偷食智慧树禁果的恶魔化身。因此,蛇在整个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定性为上帝的对立面,即代表着罪与恶的动物象征。从犹太教到后来的基督教,《圣经》的巨大传播影响下,妖魔化的蛇似乎永无翻身之日,直至今日。龙因为与蛇在外形上的近似,在基督教观念支配下的西方传统中,也是最典型的邪恶妖怪,没有之一。只要读读基督教背景的圣乔治屠龙传说,就可知矣。而在中国,龙则是至高无上的神话动物和神圣动物,秦汉时代以后再演化为皇权的符号。这里拟援引日本民俗中的土瓶神即蛇妖的信仰礼俗情况,看看蛇所承载的文化蕴涵是怎样的:
土瓶神与“陶瓶”(附身蛇妖)是同一种妖怪,是一种头下方戴着环的小蛇。
有些人家会将这种小蛇放在宅院里。……据说,饲养这种蛇可以让家业兴旺。但是如果稍有怠慢,它就会作祟,因此也是一种可怕的妖怪。
说到妖邪附身,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类被某种灵附身后,拥有神力;另一种则是用从前在中国被称作“黑咒术”的“毒蛊”在做法。
所谓“毒蛊”, 就是将各种小动物和昆虫放进壶中,令其互相残杀。直到只剩下一只,然后用活下来的这只的灵去诅咒对手。土瓶神似乎与毒蛊还有些关系。蛇、蟾蜍和蜥蜴等,都是人们在做毒蛊时喜欢使用的动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