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45397
回望1946年纵横捭阖的国共谈判历史,诠释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的真谛。
1946年,中国命运转折交汇点上的国共谈判,是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重大抉择!
1946国共谈判,看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学赢得人心的战略战术!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邀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继续与国民党及美国政府代表展开了10个月零4天的极其艰苦复杂的谈判。本书通过“力控中原战火”“调停东北内战”“谈判黄河归故”“抵制‘国大’召开”“开辟第二战场”等专题,全面深入细致真实地叙述和研究了这一波谲云诡的全过程;并且将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人格魅力、梅园精神等内容自然而贴切地体现在叙述中。
第一章 进驻梅园新村
一、参加重庆谈判
战后国内外复杂局势
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
签署《双十协定》
二、出席政协会议
签订《停战协定》
促成《政协决议》
签署《整军方案》
三、转赴南京继续和谈
随同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组建中共中央南京局
第二章 力控中原战火
一、中原战火一触即发
中原战场剑拔弩张
极力制止中原内战
二、亲赴宣化店视察
实地察看军情
指导中原部队战略转移
三、商定中原停战协议
签订《汉口协议》
中原部队胜利突围
第三章 调停东北内战
一、围绕东北内战的斗争
东北内战问题之由来
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二、东北内战的逐步升级和停战谈判
坚持向东北派停战执行小组
长春之争
促成东北休战
第四章 谈判黄河归故
一、黄河归故斗争
黄河归故历史背景
堵口复堤之争
达成黄河归故协议
二、谈判救济居民
建立救济总会
谈判善后救济
第五章 抵制“国大”召开
一、争取中间势力
第三方面奔走和谈
愤责折衷方案
二、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拒绝出席伪国大
忿然退出谈判
民盟拒绝参加伪国大
三、中共代表团被迫撤离南京
国民党背信弃义
再见之期当不在远
第六章 开展宣传工作
一、创新党的新闻工作
召开新闻发布会
筹备报刊出版
建立新华分社
保证通讯畅通
二、贯彻党的宣传方针
坚持鲜明党性
维护新闻真实
重视队伍建设
第七章 开辟第二战场
一、广泛开展统战工作
积极宣传中共政策
真诚团结社会名流
努力争取反蒋派别
广泛争取舆论支持
二、领导开展民主运动
声援和平请愿
发动学生运动
三、抗议国民党独裁暴行
谴责反动派屠杀行径
关怀民主进步人士
结 语
附 录
后 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定。中国共产党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国民党统治集团则试图继续维持其一党专政的专制体制。战后的国际格局及美苏的对华政策,也要求中国各党派采取政治方式解决国内问题。
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关键时刻,蒋介石迫于全国人民的和平呼声,电邀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共同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政协协议》和《停战协定》。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部署,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转赴南京,继续同国民政府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在为期10个月的谈判中,中共代表团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为实现国内和平作出了真诚的不懈努力,同国民政府代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肩负的重要使命。由于国民党一意孤行,坚持独裁分裂的内战政策,导致谈判最终破裂。在此期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争取朋友,教育人民,对开辟第二条战线,加速解放战争胜利和迎接新中国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期间,表现出的大智大勇、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与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坚守纪律、服务人民的自律精神等,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本书文献资料引用真实权威,参考并汲取学术界大量*学术成果,选用大量历史见证者的口述资料;本书作者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新成果,也在本书中首次呈现。作为史学专著,本书在文字的表达上力求生动、活泼和可读,将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人格魅力、梅园精神等内容自然而贴切地体现在叙述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