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191229
本书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本书是汉语学界*部专论现象学运动重要成员、胡塞尔的学生兼助手施泰因,特别是施泰因对于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研究的专著,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本书的研究除了在哲学界相关领域具有开拓性的重要意义外,对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界在这个方向上的思考与讨论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是汉语学界*部专论施泰因特别是施泰因对于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研究的专著。自胡塞尔的现象学发生所谓的“超越论的转向”以后,对其现象学是一种“唯我论”的批评就不绝于耳。本书尝试表明,施泰因(以及其他早期现象学家)恰恰是借“同感”来讨论对他人的通达,以避免“唯我论”的困扰,并借此发展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
在此问题脉络中,施泰因有关同感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研究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1)她将同感问题置入自赫尔德以来的整个思想史传统之中来考察;(2)她在精神科学的总体视域下对同感进行现象学的研究;(3)她将同感现象学运用到具体的精神科学领域(比如伦理学、美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等)中,并*终成为勾连现象学和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核心基础之一。
目录
缩略索引
引论
第一节 施泰因思想总体发展的分期
第二节 同感问题在施泰因思想中的缘起与位置
第三节 相关研究的综述与本书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施泰因对现象学的基本理解
第一节 现象学的世界观意义
一、现象学与世界观之争: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舍勒
二、现象学的世界观意义:在胡塞尔和舍勒之间的施泰因
第二节 现象学与经院哲学比较下的“直观”方法
一、第一点一致性:一切知识都开始于感觉
二、第二点一致性:对感觉材料的智性操作
三、第三点一致性:智性的被动性
四、施泰因:现象学家,或托马斯主义者?
第三节 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与目标
一、施泰因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
二、施泰因同感现象学研究的目标及其与起点之间的张力
第二章 同感行为的本质现象学
第一节 “同感”概念的历史发展与基本意涵
第二节 有关异己意识之把握的诸发生理论
一、模仿理论及其辩难
二、联想理论及其辩难
三、类比推论理论及其辩难
第三节 对同感行为之本质的现象学描述
一、同感行为既非内感知也非外感知
二、作为“非本原给予性行为”的回忆与同感
三、有关同感的表象观与现时观之争
第四节 利普斯、舍勒和施泰因论同感和同一感
一、利普斯论“同感”与“完全体验的趋向”
二、施泰因论“同感”与“同一感”
三、舍勒论“相互一同感受”、“追复感受”与“同一感”
四、在“同感”与“同一感”问题上施泰因与舍勒之间的相互关系附论我们如何通达他人的意识?——发生心理学的进路与现象学的进路
第三章 同感行为与个体、人格的构造
第一节 “个体一般”或“个体自我一般”的现象学本质
一、从无性质的“纯粹自我”到有性质区分的“意识流”
二、作为心灵与身体之统一的“心理—物理个体”
三、“心理—物理个体”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个体一般”以及“外部世界”之现象学的构造
一、同感与异己个体的构造
二、本己个体的构造与外部世界的构造
第三节 “精神主体”或“人格”之现象学构造
一、自然与精神或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基本问题
二、作为“精神主体”的人格之现象学构造
三、“同感地理解”与异己人格的被给予性
总结 同感现象学的世界观意义
第一节 构造问题与世界的实在性
第二节 对人格的现象学分析与精神科学的现象学基础 附录一 施泰因生平年表
附录二 施泰因著作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郁欣的研究专著《同感与人格——埃迪•施泰因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研究》专门讨论现象学运动的重要成员埃迪•施泰因的同感学说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理论。早期现象学家在同感理论和交互主体性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不仅不同于传统哲学中的“他人”问题研究,也不同于当代英美哲学的“他心知”学说,而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进路和视角。而在现象学家对他人经验或异己意识的思考和研究中,施泰因是与胡塞尔、舍勒相并列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她的相关思考有其独特的角度和独到的价值。这个方向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无先例,因此具有开拓性的重要意义。相信郁欣这部关于施泰因同感理论的研究专著的出版,会给汉语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界在这个学科方向上的思考与讨论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推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倪梁康
robinchaos –
郁欣博士的专著,研究胡塞尔非常重要的学生施泰因的同感与人格理论,是施泰因后期的重要理论,非常有参考意义。正如其导师所说,郁欣的研究专著《同感与人格——埃迪·施泰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研究》专门讨论现象学运动的重要成员埃迪·施泰因的同感学说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理论。早期现象学家在同感理论和交互主体性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不仅不同于传统哲学中的“他人”问题研究,也不同于当代英美哲学的“他心知”学说,而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进路和视角。而在现象学家对他人经验或异己意识的思考和研究中,施泰因是与胡塞尔、舍勒相并列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她的相关思考有其独特… 展开评论
郁欣博士的专著,研究胡塞尔非常重要的学生施泰因的同感与人格理论,是施泰因后期的重要理论,非常有参考意义。正如其导师所说,郁欣的研究专著《同感与人格——埃迪·施泰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研究》专门讨论现象学运动的重要成员埃迪·施泰因的同感学说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理论。早期现象学家在同感理论和交互主体性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不仅不同于传统哲学中的“他人”问题研究,也不同于当代英美哲学的“他心知”学说,而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进路和视角。而在现象学家对他人经验或异己意识的思考和研究中,施泰因是与胡塞尔、舍勒相并列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她的相关思考有其独特的角度和独到的价值。这个方向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无先例,因此具有开拓性的重要意义。相信郁欣这部关于施泰因同感理论的研究专著的出版,会给汉语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界在这个学科方向上的思考与讨论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