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61329
·学科建设·
俄罗斯“经济学科”在中国 陆南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俄罗斯文学学科史回顾 王晓宇
构建切合社科学子的俄语教学体系 粟瑞雪
·人物志·
曹靖华开创俄苏文学学科的漫长历程 李明滨
姜椿芳小传 孟庆和
学海作舟,自强不息 李静杰
·科研机构·
“俄罗斯学”在北京师范大学 刘娟
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学科发展概况 孙玉华
山东大学俄语专业介绍 李建刚
序 言
李永全
2019年是当代中俄关系历史上值得纪念和记忆的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水平在这一年再次得到提升,定位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本辑《“俄罗斯学”在中国》的出版具有特殊的意义。
回顾历史,中俄关系历经风雨:有过结盟的“甜蜜岁月”,熬过对抗的苦涩时光,走过缓和的破冰之旅……如今,中国和俄罗斯已在实践中探索出两个大国和邻国的正确相处之道,那就是和平共处、互利共赢。这笔宝贵财富不仅有利于中俄双边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而且给当代世界国家间关系提供了新的相处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俄罗斯学”的发展(无论是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的研究,还是对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始终紧随时代步伐,与中俄关系的发展同步而行。这种研究既是学术的,也是政治的,从而形成了中俄关系史研究与中国“俄罗斯学”共同发展的独特景观。
中国“俄罗斯学”的发展史是中俄关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因如此,我们试图通过《“俄罗斯学”在中国》系列文集的编辑出版,挖掘和追述这段历史,以使本学科的历史更加丰盈、清晰,并为中俄关系长远的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通过前两辑《“俄罗斯学”在中国》的编辑出版,我们在抢救中国“俄罗斯学”历史方面的尝试已初见成效。但是,越是前行就越发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我们曾经想约请一些见证过历史的老专家撰文介绍俄罗斯音乐和绘画艺术对中国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老专家的身体和年龄等种种因素,使我们的愿望没能实现。在抢救历史的过程中,这样的“遭遇”似乎司空见惯。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有些学科和领域得到了老一辈专家的大力支持。陆南泉老师赐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研究学科的沿革与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学术界研究俄罗斯(苏联)经济的历史以及学者们的风采,着墨不多,却落笔有神、大含细入。我们希望能够刊登更多此类文章。
中俄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俄罗斯学”的发展总是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诸多有识之士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和“俄罗斯学”的发展殚精竭虑,贡献毕生。他们是传播两国文化、实现文明互鉴的开拓者、传播者,发挥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后人应该记住他们,学习他们,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为此,本辑文集特意开辟人物专栏,介绍那些为中国“俄罗斯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专家。众所周知,中国“俄罗斯学”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领域人才济济,群星璀璨,不乏享誉世界的大师。本辑《“俄罗斯学”在中国》选登了几位大家熟悉的大师和学术前辈的小传。人物介绍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创作,要想全面把握一个人的思想和创作历程,不仅需要了解人物的经历,还要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学术领域,因此有时即使是著名人物的家人也未必能够担当此任。本辑《“俄罗斯学”在中国》介绍了姜椿芳、曹靖华、李静杰几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为中国“俄罗斯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对撰写姜椿芳同志的小传非常重视,篇幅虽短,却内涵深刻,使姜老和蔼可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李明滨老师本人就是中国“俄罗斯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撰写的曹靖华生平重现了曹老为中国“俄罗斯学”发展和中俄文化交流呕心沥血的峥嵘岁月,他笔下的曹老形象丰满、鲜活、感人。前辈的学术生涯展示了中国“俄罗斯学”演变的脉络,也为我们昭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真心希望有能力、有精力的同人能为我们奉献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回顾和反思中俄关系7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也对欧亚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中国“俄罗斯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表明中国“俄罗斯学”学者肩负着历史重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需要建立在两国人民充分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俄罗斯学”涉及的领域宽泛、丰厚,这也为“俄罗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断推动和完善中国“俄罗斯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任务,在挖掘中国“俄罗斯学”历史的同时,还应促进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各领域的交流,包括国际交流,探索新形势下“俄罗斯学”的发展途径,培养更多致力于中俄关系发展和中俄文化交流的人才,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俄罗斯学”在中国》将为此而努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