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4672
名家名作
公认ZUI杰出的荣格继承者、荣格派童话分析大师冯·法兰兹终身代表作
大咖强推
得到app“每日听本书”重点推荐《永恒少年》,李迪迪老师倾情解读
知名心理专家李孟潮、吕旭亚、武志红、岳晓东、朱建军、曾奇峰鼎力推荐
激发潜意识力量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兼具男人和女人的两种力量,等待合适的契机被引爆。
本书由一则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展开话题。
长期不孕的皇后无意间吃下金苹果,才发现已有身孕。不料金苹果的主人是神的母亲,她大为震怒,诅咒皇后所生的公主和她宫里所有的人,将在公主十七岁时变成猫,直到某个皇子前来割掉这只猫的头,所有的人才能恢复人形。
时间一到,公主果然变成了猫,遁入幽暗森林中……
这是冯·法兰兹以荣格观点解读童话*浅显、详尽的范例,她以其特有的博学与直白的幽默,通过“猫”这个充满原型象征意义的古老童话,解说童话故事中隐藏的心理与文化含义,发现文化中阴性、黑暗、幽微的一面,指出男性和女性存彼此依存、对抗和激发的永恒关系,带领读者以荣格心理学的观点全新解读童话及神话。
永恒王子的猫女伴/陈俊霖 001
前言 001
绪言 001
猫的故事 011
航向圣母玛利亚 043
神话中的猫 077
众王国 095
猫宫 123
返回 155
延伸阅读 185
冯·法兰兹对童话的解读独到而深刻。
—— 心理学大师 荣格
荣格对人类心灵的贡献,是让我们更能把象征的语言转换成心理的语言,而冯·法兰兹则是让我们把遥远的、他人的童话放进当下的、自己的内在,让我们与自己相遇。
——吕旭亚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心理分析师
冯·法兰兹是人类心理学研究中的丰碑人物。作为荣格*杰出的继承者,她以童话为桥梁,把荣格精深的理论以直白和幽默的方式加以呈现,增强了普罗大众对集体无意识分析的认识。这涵盖了潜能发挥、自性觉察、人生主宰、女性自醒及“永恒少年”之人生破局等主题。冯·法兰兹在这套代表作中,对上述问题均给出了她*诚挚而深远的答案。
——岳晓东 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可以把这套书比作被偶然发现的神奇洞窟,在我们睁大的惊讶的眼睛前,展现着一幅幅画得传神而绝美的壁画。
——朱建军 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
第一章
绪言
因此,对于这类故事,我们尤其不可 把自己的心理和经验投射到它们上面,却 务必要像观察鱼类或树木的自然科学家, 尽可能保持客观。
你可以读遍心理学,但之后你只必须 以一件事为重:故事的蕴意是什么?在我 的想法外,它还说了什么?这是我们必须 练习和学习的重要功课。
在从事心理分析时,你会发现案主常经历意义重大的 原型梦境,却不知其重要性。从这种梦境醒来的人有时会 深受撼动而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他感觉到、也知道某个根本 变化发生了,因为具有转化力的情感一举向他涌现了出来。 但在其他时候,人们会用十分轻率的口吻述说那些具有重 要原型母题(archetypal motif)的梦,丝毫不知这些梦有 何不寻常的地方。他们唯一的反应或许就是感到有点不解, 但并未感到震撼;他们会笑笑地说:“我昨晚做了个怪梦, 跟我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关联。”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知道那是原型梦境,如果你未 察觉它的深层意义,你就会错过一个重要时机,因为——如 荣格指出的——原型经验是疗程中唯一的疗愈要素。分析过 程所运用的一切技巧,都是为了要帮助案主领悟并迎向原 型经验。但原型经验只会来自无意识本身,是我们无从迫 使发生的恩典。我们只能等待并做好准备,然后希望它发 生,但如果它不发生,你也无可奈何。借由好的辅导或其 他协助,你会看到外在生命的状况或许得到些改善,但它 未必能得到真正的治疗、真正的帮助。有时,重要的原型 经验虽然发生了,却没被人察觉到,例如,有人会带着奇怪笑容说起一个捉摸不定的小梦,当你问他联想到什么的 时候,他若不是答说“没有!”,就是跟你说起一件他早已 知道的事。作为分析师的你,一定要特别留意这类状况。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分析师都没学会如何诱使案主说出 正确的联想。许多案主急于得到诠释,而不说出他们联想 到什么。他们做了一个梦,然后开口说“喔,那是负面母 亲又找上我”一类的话。你必须听而不闻,因为那想法是 通过意识表达出来的,有可能正确,但不正确的可能性会 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一般来说,那是意识的自卫姿态:“喔, 我非常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梦就被丢进了垃圾桶。 因此你必须说:“不,不,且等一下!且盯着它看!不管你 在梦里看到什么,它让你联想到什么?”你会发现,就原 型梦境而言,如果做梦者并未极度感到惊动,他们一般都 不会联想到什么,要不然也仅只联想到寻常或了无意义的 事。例如,当你问他们对“火”有何联想时,他们若仅仅 答说“燃烧”“我目睹过的一场火灾”或其他无谓之事,这 就表明原型经验并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察知 正在发生之事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和情感重量,然后用某种 形式将之转释出来。
因此,在疗程中用神话联想来灌输病人是无益的。你 本人有必要认出这些联想,但不可像机关枪一样把它们密集扫射到病人身上。你自己必须认出它们,以便感到惊奇、 战栗和撼动,那样你才会知道藉什么适当语言或适当情境 来表达你的感受。但这只会发生于刹那之间;你不可能事先 得知这个剎那何时会出现,但你能学会如何面对原型事件、 如何认出它们及它们的深层意义,以便做好准备而能适时 反应。这就是我们必须多练习童话诠释方法的理由。
比起以常人为男女主角的地方英雄传奇(local saga), 童话故事较难诠释多了。在英雄传奇中,一个男人在夜晚 去到一座损毁的城堡,突然间一条戴着王冠的蛇向他现身 并索吻,然后蛇就变成了美丽的少女。经历这事的男人是 个跟你我一样的平常人。故事叙述他的反应,例如:他不想 亲吻那令人作呕的冷血动物,一边怕得发抖,一边又怀着“啊,这东西毕竟很可怜”的感觉。故事描述了他这时的所 有人性反应。
研究英雄传奇的学者麦克斯·吕蒂(Max Lu?thi)曾著 书讨论童话故事和英雄传奇的差异,对它们做出很清楚的划 分 1。一个具有意识的人经历到无意识灵启经验(numinous experience)的故事可以说就是英雄传奇,而灵启经验—— 遇见戴着金色王冠的蛇——会被描述得栩栩如生,因为一切 神话都会把神祇、鬼魂和魔鬼描述得跟我们一样真实。一 个阈限时刻——自我碰到了吓人、不寻常、紧张和充满戏剧张力的某种状况——总会出现在故事中,然后再出现快乐的 结局,或失败和危险的威胁,致使英雄必须逃回家中。
我们可以说,这些英雄传奇仍与今日所发生的某些事 情十分相似。在未开化社会和农业社会中,人们仍会经历 灵启经验。但在所谓的文明生活里,我们用电灯驱赶了黑 夜,并自认是经过“光启”的文明人,身心都受到保护而 不会再受到这类事情的侵犯。但一旦你住到乡下并在黑夜 中长途步行回家,树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四周一片漆 黑,你又多喝了一两杯,这时候,那类事情依然有可能发 生,而且还会照着往昔的方式发生!英雄传奇中与无意识 相遇的经历会被描述得栩栩如真,原因就在于此。如果这 些经历够紧张和有趣,人们就会再三讲述它们:“从前我们 村里有个人,他在夜晚往那倾颓的磨坊走过去;走近时,他 发现里面有灯火和声响,于是走了进去……”
相反的,照吕蒂的说法,童话故事是抽象概念,其中 并没有人之自我遇见无意识世界的情节。从某个角度来看, 童话故事可说是想象出来的故事,在其中彼此互动的是想 象中的神灵或无意识内的原型意象。英雄传奇却一定含有 意识(也就是世界之光)这元素,以及一个去到某处遇见 一个或多个原型的英雄。英雄传奇总会提到阈限的跨越, 有时也提到跨越后又因恐惧而逃回的情事。
童话故事则必有一个叙述者(一个意识自我),在那讲 述原型在无意识中互动共舞的情景。然而,童话故事的主 角并不是一个具有人性反应的常人;他遇到恶龙不会感到惊 怕,遇到开口对他说话的蛇也不会逃跑。当公主在夜晚出 现在他床边并折磨他(或发生其他任何事情)的时候,他 也绝不会紧张万状。他若非聪明绝顶,就是笨得可以。在 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个心理基模(schema),代表勇敢、机 智、灵敏以及其他类似的特性。他在故事中无时不有作为, 以便将他所象征的特性精彩呈现出来:如果他很勇敢,他会 跟任何东西作战;如果他很机智,他会巧妙利用任何状况。 可以说,他丝毫不具有感情和思想,只是个基模式的角色。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他纯粹是个原型人物。
故事中唯一的意识自我是故事叙述者。他有时出现在故 事之始,有时在故事之末,但未必出现在所有故事中。在 有些国家(如罗马尼亚),说故事的人会以“我曾经……” 或“在时间和空间都消失的世界末日,当木板凌乱散落在 那七座山丘及那瞎狗背后的世界时,曾经有个国王……” 等等传统形式做开场白 2。叙述者会在每个故事开始前吟诵“在世界末日、当木板遍布世界时……”这类小诗,作为 一种“进场仪式”(rite d’entre?e),也会在故事结束时进行 某种“退场仪式”(rite de sortie),例如“我在婚礼上,我在厨房里,我偷了一些肉和酒,厨师狠狠踢了我一脚,因 此我逃到这里来向你们说了刚才的故事。”或者——另举一 例——吉卜赛人会说“有个美丽的婚礼在那儿举行,大家快 乐地大吃大喝,但我这可怜虫却没有东西可以吃”,然后拿 起帽子向围观者收钱,以之作为一种退场仪式。故事叙述 者在最初告诉大家“我们现在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了”,然后 在结尾处通常用稍开玩笑的口吻把退场时刻说出来。在进 场和退场之间,我们听到发生于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因此, 对于这类故事,我们尤其不可把自己的心理和经验投射到 它们上面,却必须像观察鱼类或树木的自然科学家,尽可 能保持客观。
对于一向容易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案主梦境的分析 师来讲,学会这么做是非常必要的。当一个看来非常阴柔、 还跟妈妈住在一起的未婚年轻男子走进来的时候,如果你 立刻下结论说“喔,他是个妈宝”,那就是危险投射的例 子。如果他后来做了一个被巨蛇吞吃的梦而你随即认为“他 有母亲情结”,那么这根本称不上是诠释,因为实际上你只 把你的想法投射到无意识意象而已。如果你有很好的直觉, 这想法可能会很正确,但你采取的步骤却很危险,因为无 意识或无意识的疗愈过程从来不会以直线方式运作,反而 向来都采取了最不可思议的绕路方式。
你或许认为:“这人必须跟他母亲保持距离。”但随后他 做了一长串梦,促使他愿意改善母子关系。这时你必须够 机敏、够客观,好让自己愿意说:“这很奇特,一点也不合 我的想法,但这是无意识所导往的方向,就让我们跟着前 往吧。”只有在你不投射自己的想法时,你才能做到这一点。 但无意识最终还是巧妙地转了个大弯,使你发现它原来一 路都是朝着年轻人与母亲保持距离的方向走来。它绕了一 大圈路,是你不曾意料到的,也是你绝不可能聪明到可自 行设计出来的。这就是你必须客观、不立下结论的理由, 而童话故事就是最能让你学习这功课的所在。你可以读遍 论心理学的文章,但之后你必须只以一件事为重:故事的蕴 意是什么?在我的想法外,它还说了什么?这是我们必须 练习和学习的重要功课。
我以前有个被负面母亲情结所扰的病人。他做了许多 梦,经常陷于沮丧和负面的情绪里。他实际上不是那样的 人,但只要阿尼玛一出现,他总是充满了悲观情绪。他会 准时来到治疗室并拉长着脸说:“无意识又对我发出批评。” 我会回答:“啊,让我们听听它怎么讲。”然后他会描述一个 富含意义的梦,但其中也含有一些负面母题。他挑出那些 负面母题,说:“你看,它又责备我一无成就、没有方向、 走在错误的人生轨道上……”我总必须支开他的话题,对他说:“来,让我们从头开始,让我们用客观角度来看看它。 在你还没好好看它一眼前,千万不要让你可怕的黑色阿尼 玛又把她的黑色颜料倾倒在它上面。”
因此,甚至连病人都可能想利用你的想法来诱你去扭 曲原型材料。当然,所谓的客观最终也可能只是近似客观。 我们必然会把我们的人格投射到童话故事上,只看得到那 些吸引我们的事物,而忽略那些我们习性所不愿容纳的, 因此甚至连所谓的客观都非全然客观。但我们至少可试朝 一个方向走去:尽可能避用十分粗糙的投射方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