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58379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原 蒋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很为突出,他是法国19世纪末叶的重要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和欧·亨利齐名。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他不仅继承了以往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风格,而且加以补充,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生动、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经典合集。
目次
译本序
剥皮刑犯的手
在河上
供圣水的人
拉莱中尉的婚姻
“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家人
一个女佣工的故事
泰利埃公馆
蛋糕
菲菲小姐
瞎子
我的舅舅索斯泰钠
修软垫椅的女人
一百万
遗嘱
小步舞
骗局
骑马
两个朋友
在海上
珂珂特小姐
米隆老爹
怪胎之母
花房
我的叔叔于勒
一场决斗
马丹姑娘
不足为奇的悲剧
泰奥迪尔-萨博的忏悔
获得勋章啦!
父亲
细绳
老人
米斯蒂
保护人
伞
项链
索瓦热大妈
乞丐
小酒桶
散步
归来
衣橱
图瓦
珍珠小姐
隐士
魔鬼
坑
爱情
克洛榭特
流浪汉
离婚
奥托父子
布瓦泰尔
港口
催眠椅
橄榄园
墓园野妓
译本序
一
在辉煌灿烂的19世纪法国文坛,莫泊桑是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星。他的《一生》《漂亮朋友》跻身世界长篇名著之林而无愧,而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尤其独树一帜,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法国文学家法朗士在19世纪末论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时写道:“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他创造的典型比任何人都种类齐全,他描写的题材比任何人都丰富多彩。”这一评语无疑是公正的。法朗士给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之王”阿纳托尔·法朗士:《文学生活》第三卷。的称誉,早已举世公认。
一八五○年八月五日,吉·德·莫泊桑生于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省。他是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长子。父亲常年在巴黎当银行职员;母亲文学修养很深,尤其喜爱诗歌。父母协议分居后,他主要受母亲的教育和熏陶,少年时代便憧憬做一名诗人,十三岁就开始写诗。一八六八年,他去省会鲁昂读中学,又受到在该市图书馆工作的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路易·布耶(1822—1869):法国诗人和剧作家。的指导。所以他早期的习作多为诗歌和韵文体戏剧。若不是布耶在第二年猝然去世,莫泊桑后来的文学道路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八六九年七月,莫泊桑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获得文学业士学衔;同年十月,到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一八七○年七月,普法战争刚爆发,他应征入伍,在不久后的大溃退中险些做了俘虏;同年九月调返巴黎;次年四月离开军队。一八七二年三月,他在海军部谋到一个编外人员的差事,工作之余,依然从事文学习作。
从一八七三年九月起,莫泊桑有幸得到母亲的好友、小说大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那是一段颇为感人的文坛佳话。莫泊桑初见福楼拜,后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是否有天才,我还不能断定。你拿给我读的东西表明你是聪明的。但是,年轻人,不要忘记,照布封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和作家。的说法,才能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努力吧!”从此每逢星期日,莫泊桑就带着新的习作,从巴黎长途奔波到鲁昂近郊的福楼拜住所,聆听福楼拜对他前一周交上的习作的点评。福楼拜对他的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他学会观察事物,“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出的特征”,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例如“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里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有什么不同”;而且要求他努力找到最适于表达事物特征的“那个名词、那个动词和那个形容词”莫泊桑:《小说》(1888)。。正是福楼拜的循循善诱,把一直向往做诗人的莫泊桑引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并使他的小说功底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八七九年二月,莫泊桑转入公共教育部工作,仍坚持写作,但是遵照严师的意见,极少发表。
左拉于一八七七年发表长篇小说《小酒店》,大振了自然主义的声威;以左拉为首、包括莫泊桑在内的六个志趣相投者便经常在他位于巴黎西郊的梅塘别墅聚会。一八七九年夏天,他们相约以一八七○年普法战争为背景各写一个中篇小说,后来结集为《梅塘晚会》,于次年四月发表。《梅塘晚会》无情地再现了普法战争的惨剧,引起强烈的反响,短短几周就印行了八版。尤其出人意料的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羊脂球》,竟出自籍籍无名的莫泊桑之手。莫泊桑以其对生活的透彻观察、对题材的精确把握和炉火纯青的文学技巧,一鸣惊人。
《羊脂球》轰动文坛以后,莫泊桑实际上就摆脱公职,专事写作,主要写小说,兼为报刊撰写评论。从青年时代起就被多种疾病所苦的莫泊桑,是在同病魔的搏斗中坚持写作的。他于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逝世,年仅四十三岁。
莫泊桑经常自喻:“我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从一八八○年发表《羊脂球》到一八九一年因病笃而基本搁笔,莫泊桑的作家生涯只有十年多的时间,可谓短暂。然而他却写下了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莫泊桑的六部长篇小说是:《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皮埃尔和让》(1888)、《像死一样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一部诗集、三部游记以及为数可观的各类文章,留下一份丰厚的文学遗产。
二
莫泊桑的人生不长,他的社会思想和立场却比较复杂。
一八七○年爆发的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也使莫泊桑中断学业、提前踏入社会。法国大资产阶级攫取了一八七○年九月成立的第三共和国的权力,又于次年五月镇压了巴黎公社起义,便做起“长治久安”的美梦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金融资产阶级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对内强化对劳动民众的压榨,对外加紧殖民主义扩张。不过巴黎公社失败时遭到严重摧残的社会主义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起就开始复苏;一八八○年法国工人党建立,更把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
莫泊桑生活在这社会和阶级矛盾尖锐的年代,却像他的老师福楼拜一样,试图超脱于政治之外。除了在普法战争中短暂从军,他没有介入过重大的社会事件。他拒绝加入温和的秘密组织共济会,因为“我永远也不愿把自己同任何政党、宗教、宗派和流派拴在一起,永远也不愿加入宣扬某种教义的组织,向任何教条、奖赏和主义低头,以便保留说它们坏话的权利”莫泊桑:《给卡图尔·蒙泰斯的信》(1876)。。有人建议他竞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也敬谢不敏,因为“我希望自由”隆勃洛索:《莫泊桑回忆录》。。
也许正因为保留了这些“权利”和“自由”,他对第三共和国的统治阶级频加谴责。他指出“当代商业的原则实为有组织的盗窃”莫泊桑:《当代人》(1884)。。他揭露“庞大的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在全法国众目睽睽之下做尽伤天害理的勾当”莫泊桑:《荣誉和金钱》(1882)。。他认为若将所有贪赃枉法的权贵都绳之以法,“得把预算全部用来修建监狱才行”同注①。。他甚至疾呼:“一七九三年实在太温和……既然今天的领导阶级和当年的一样愚蠢,那就应该像当年那样把他们统统消灭。”莫泊桑:《给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信》(1877)。
他对下层民众也存有成见,经常提到他们的“粗俗”和“愚昧”。他把自己归于一个自定义的“贵族”:“国家之强盛仅仅有赖于它的贵族,那些高级的人”,即“有文化者的阶级”。从这一观念出发,他甚至设想出一幅“演变”的图景:下层民众中逐渐有人获得文化,变得聪明,上升到“贵族”行列;同样,“贵族”也会因“脑力衰萎”而下降为下层民众莫泊桑:《贵族》(1884)。。
尽管莫泊桑经常提到下层民众的“愚昧”、“粗俗”,却对他们的苦难表示同情,认为他们应该得到怜悯和帮助。为了给报刊撰写时政文章,他曾深入矿井,访问炼铁厂,见证劳动人民的苦难。基于自身小公务员的生活体验,他对小职员的命运坎坷感触尤深,称这些“满腹希腊拉丁文却死于饥饿”的人是人世间最可怜的人,甚至把办公室直呼作“地狱”莫泊桑:《给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信》(1878)。。
莫泊桑自身染有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些陋习,特别是声名大噪以后私生活近乎糜烂。可是,他又痛感资产阶级文明的卑劣和世风的败坏。他哀叹:“五十年前,人们称为‘正派人’的人相当多见。而今天,这种人很难找到”莫泊桑:《当代人》(1884)。;“巨大的金融灾难表明,诚信正在消失”莫泊桑:《荣誉和金钱》(1882)。;“英雄辈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律师爷和金融家们的世纪”莫泊桑:《现代英雄》(1882)。。难能可贵的是,他却能克服偏见,在普通大众中看到真正的英雄:“他们还是存在的,而且真正配得起这光荣的称号,只不过他们默默无闻。”同上。
就这样,莫泊桑跻身于上流社会,他对“领导阶级”却只有憎恶;他自外于人民大众,对他们的亲近和怜悯却往往超过对他们的轻蔑。
三
《梅塘晚会》一问世,批评家们就忙不迭地宣布自然主义文学集团的诞生,并把莫泊桑视为它的一员。本着不加盟结派的一贯立场,他当即表示:“我们并不想成为一个流派。……只不过,我们身上表现出对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动,这正是文学得以世代相传而又互不雷同的唯一道理。”莫泊桑:《关于梅塘晚会》(1880)。
被称作自然主义者的一些重要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特点迥异;把这个笼统的概念加之于莫泊桑,难免牵强附会。还是看看莫泊桑的具体主张。
与企求长治久安的保守派批评家们针锋相对,莫泊桑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的说教倾向。他鲜明地指出:“道德,荣誉,信条,都是维持既定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东西。可社会秩序和文学毫无共同之处。作家的主要动机是观察和描写人类的激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它没有道德说教的任务,也没有痛斥和训诲的任务。一本书有了倾向性就不再是艺术作品。”莫泊桑:《勇敢的人》(1883)。
其实,他并不否认文学的教育功能,只是认为这种功能不应是倾向性的产物,而应是客观描写的作用:“如果一本书具有某种教益,那应该是非作者所加,而是他巧妙地叙述的事实使然。”同上。
莫泊桑强调写真实,特别是自然常态的真实。今昔对比,他指出:“昨日的小说家”选择和描述生活的巨变、灵魂和感情的激烈状态,不太考虑逼真的问题,喜爱创造特殊而动人的奇遇,随心所欲地处理事件;他们的作品旨在讲故事,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今天的作家”则“表现当代人的真实情况”,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把生活的准确形象描绘给我们”,“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他们的作品旨在“强迫我们思考”莫泊桑:《小说》(1888)。。
但是莫泊桑并不同意某些“只讲真实,只讲全部真实”的自然主义者。他认为:“他们的意图既然是要表现某些永久和日常的事件的哲理,他们就该常常修改事实;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有损于真实,但另一方面却有利于逼真,因为真实有时可能并不逼真。”莫泊桑:《小说》(1888)。
莫泊桑所说的对事实的修改,或曰选择,并不是猎奇,而是要选取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在今天人们理解的小说中,要尽量排除例外。换句话说,人们要对人类活动做个平均,从中引申出普遍的哲理,从事实、习惯、习俗和最经常发生的奇事中提取出普遍的意念。观察时必须不偏不倚和保持独立,就是这个道理。”莫泊桑:《给阿尔贝·沃尔夫的信》(1882)。
既强调写真实,莫泊桑自然赋予观察以至关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察没有成见而又由表及里:“作家审视,尽力渗透心灵,洞悉它们的内幕,它们可耻或者高尚的癖好,以及人类动机的各种复杂的运转。”④⑤同注①。“他们审视、观察、记录、研究各种状态下的人。他们是人类现实、情欲和秉性的虔敬的奴隶。生活的法则是他们唯一的法则。”④
从崇尚由表及里的观察,莫泊桑进而否定不真实的直接的心理描写,否定用解释性的长篇大论去展示人物的心理,而主张通过他们的行动予以表露,无需任何心理的论证。他形象地写道:“小说的心理部分诚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它只能通过描写部分才能有力地显现出来。一颗灵魂的内在悲剧,只有当我清晰地看到隐藏着灵魂的那张面孔时,才能令我回肠九转。”⑤
在描写中,莫泊桑又把细节描写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认为精彩的细节描写不但具有“亲和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他写道:“一个艺术家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细小而非重大的事物里。一些杰作就是由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庸俗普通的东西上造就的。应该为事物找到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含义并尽量以个人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那能够跟我讲起一颗石子、一根树干、一只老鼠、一把旧椅子而令我惊讶的人,肯定是走在艺术之路上,继而可以胜任重大的题材。”莫泊桑:《给莫里斯·沃凯尔的信》(1885)。
真正的文学不仅要说出它要说的事物,而且要通过思想和文辞的精妙配合给读者一种特殊的感受,即艺术享受。莫泊桑十分重视语言的艺术和美学功能:“一个事物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很好了,不过,稍稍改变一下说出它的那个句子,仅仅移动一个词的位置,立刻就能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富有美感和生命力的效果,从而让这个事物生动、清晰,变得鲜明、感人、令人赞赏……它给思想之歌添上表现方式的微妙乐曲。”莫泊桑:《女作家》(1884)。
但是莫泊桑认为语言艺术并非卖弄辞藻、游戏文字。他力主使用淳朴的语言:“要表现思想的每一个细微差别,根本用不着今天人们假艺术家文笔之名强加给我们的古怪、复杂、大量、难解的词汇。与其做个妙语好词的收罗者,还是让我们成为文笔纯正的作家吧……法兰西语言是一潭纯清的水,矫揉造作的作家们不能而且永远不能把它搅浑。”莫泊桑:《给龚古尔的信》(1887)。
总而观之,莫泊桑的文学主张带有自然主义的某些成分,但其本质和精髓明显属于现实主义的庞大家族。
四
莫泊桑这位现实主义的文学巨匠,牢牢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大地上;他的力量首先就来自他同现实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是个见多识广的旅游者,但他极少把走马观花的印象和道听途说的故事写入自己的小说。他的小说创作和他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写的几乎都是他生活过的环境、熟悉的人。
莫泊桑亲历了一八七○年爆发的普法战争。这场以法国惨败而告结束的战争,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写过一系列小说。《羊脂球》通过不同阶层的人结伴旅行的前前后后,以一个耻于委身敌寇的妓女作对照,刻画了法国贵族、资产阶级和教会只顾私利、丧失民族气节的丑陋嘴脸,也表现了只会唱高调而毫无实际作为的资产阶级民主党人,形象地概括了法国社会各阶层在普法战争中的不同态度,以其完美的艺术性成为这类小说的极品。《两个朋友》中两个与世无争的钓鱼者竟也横遭普鲁士军队杀害,这简朴无华的故事把侵略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索瓦热大妈》《米隆老爹》《菲菲小姐》《一场决斗》等短篇小说的主人公们,就是莫泊桑所说的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侵略者残害了他们的亲人,玷污了他们的自尊,他们便义无反顾,创下可歌可泣的传奇。
法国文学中以这场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不胜枚举,其中不乏鸿篇巨制。莫泊桑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事,但他的这一系列小说,凭其成就之高、数量之多(远不止本选集中的几篇)、影响之广阔和持久,为这场历史惨剧竖起了一座最深入人心的醒世丰碑。
……
莫泊桑的遒劲、简洁、自然的语言带着我们衷心喜爱的土地的香味。他拥有法兰西语言的三大优点,首先是明晰,其次是明晰,*后还是明晰。
——法郎士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悟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大的家族。诚然,决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讲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