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29792丛书名: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本教材以探讨新闻采访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为重点,社会影响广泛。本次修订,作者在原有的成熟框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其一,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其二,体现新政策、新规定的新精神。其三,关注新闻采访工作的新发展。其四,解析一次重大突发事件采访报道的经验。本次修订还增加了关于互联网采写的内容。
绪论
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 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
记者篇
章 记者的历史
节 职业记者的起源和记者称谓的演变
第二节 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 无产阶级批记者的杰出代表
第四节 我党记者队伍彤成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 记者的类型
节 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第二节 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第三节 地方记者
第四节 驻外记者
第三章 记者的职责
节 采写新闻报道
第二节 反映情况
第三节 做群众工作
第四章 记者的修养
节 政治修养
第二节 理论修养
第三节 知识修养
第四节 专业修养
第五章 记者的道德
节 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第四节 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第五节 道德与法律边缘问题
第六节 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第六章 采访性质
节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第二节 采访决定写作
第七章 采访意识
节 信息意识
第二节 受众意识
第三节 监督意识
第四节 未来意识
第五节 竞争意识
第八章 采访原则
节 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 地方记者怎样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
第九章 采访路线
节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 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第三节 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第十章 采访作风
节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第二节 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
第三节 战斗敏捷的作风
第四节 不畏艰险的作风
采访方式与方法篇
采访重点与环节篇
附录一 绚丽多姿的新闻新样式
附录二 学习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一、“五四”时期
“五四”时期,学术研究空气空前活跃。在校长蔡元培的倡导和支持下,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著名记者邵飘萍被聘为导师,讲授新闻采访,后又在平民大学继续讲授这门课,其讲稿经整理成《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于1923年出版,此点我们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提到。此书约六万言,为刚破土而出的新闻采访学建构了一个初步体系,标志着新闻采访这门学科已开始形成。
邵著特别重视以下问题:,记者地位。当时,一般旧习,社会上不重视记者,即使是报馆本身,也把记者置于主笔或编辑的从属地位。邵著对此状况不满,指出“此我国报纸内容腐败之重大原因”。邵著强调“欲求报纸之改良,当先从根本上注意新闻之材料。……新闻材料何自来?全赖外交记者之活动。……然则外交记者之养成,尤为改良报纸之根本的根本”。第二,记者资格。即记者修养,邵著提出“品性”为要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戤武不能届,泰出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是记者训练修养不可缺者。第三,记者访问。邵著认为要研究访问对象,要善问,要讲究礼貌、服饰、语言等。第四,新闻价值。邵著要求记者对于新闻价值之有无大小应充分了解,“一闻而如香色味之立能辨别,固须学识经验两者俱备,养成一种特别神经”。第五,社会新闻。邵著指出当时缺跑社会新闻之人才,“而社会新闻尤须有坚苦卓绝之人负其重任,庶可提高全国新闻界之程度以促其进步”。另外,邵著还对“有闻必录”这种观点持严厉批评态度。所有这些,反映了邵飘萍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
当我们论及邵飘萍在建立新闻采访学这门学科的功绩时,不能不提到与邵飘萍同时代的徐宝璜。徐宝璜与邵飘萍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共事,徐宝璜任该会主任。徐宝璜讲授新闻学,其著作《新闻学》于1919年出版。蔡元培在序中称此书“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全书共十四章,约六万字,除论述新闻理论的一些根本问题外,还涉及采访、编辑、写作等业务问题,以及报纸通讯社的组织,这实际上是一本新闻学概论。值得注意的是,全书十四章中以“新闻之采集”一章写得详,多达十七节。这十七节是:“新闻之分类”、“新闻之略示”、“采集之方法”、“新闻之来源”、“因人访问与因事访问”、“因人访问之法”、“因事访问之例”、“因事访问之法”、“报告集会之法”、“电话采集之法”、“发展新闻之法”、“特别新闻之采集”、“访问应守之金科玉律”、“访员之资格”、“通讯员与其通讯法”、“通讯社之通信”、“机关与私人之通信”。如以这十七节为基础,完全可以拓展为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了。
……
P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