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652946
1、史蒂芬·柯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2、普京感慨:“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3、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50个孙辈的祖父,柯维博士曾被授予“*父亲奖”,他将此看成他此生得到的*有意义的奖项。
4、七个习惯的影响力覆盖全球政界、军界、工商界、教育界、科学界等所有领域,惠及36个国家2500万个家庭。
5、《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是全球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家庭版,与七个习惯的理念一脉相承,被誉为美国家庭圣经。
6、《纽约时报》称《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创立和维护一种强有力的家庭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7、《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彻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模式,培养全新的思维方式,由内而外改变自己与家人,从而建立美满的家庭文化和舒适的人际关系。
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教给人们采取全新的思维方式,实践更好的行为方式,保持不变的核心原则,直至习惯养成,成为个人具有持久核心竞争优势,进而演化为组织的终极竞争优势。
9、《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每章后有柯维博士罗列的思考和行动指南,帮助你更好地在家庭中实践七个习惯。
1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每章后附实践“七个习惯”的“行动建议”和“付诸行动”板块,让“七个习惯”成为你个人的行动指南。
11、管理大师《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倾情作序,称誉“永恒经典,历久弥新的思想”。
12、13位中国企业家和全球64位政企界人士多年后重读本书再次真诚推荐。
史蒂芬·柯维博士所倡导的“七个习惯”理念在140个国家广泛传播,《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世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无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军队以及教育部门,每年全球近百万人次参加“七个习惯”的培训,柯维的思想和方法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的家庭版,被誉为美国家庭圣经,柯维博士将七个习惯的力量注入家庭建设中,强调真正的高效能人士不仅要注重个人和公众领域的成功,更要寻求家庭方面的建树。
在《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中,柯维博士强调——家庭,是你*重要的事业,而“当下”是你*好的开始。
柯维博士深信,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是个人内心充实的*源头。唯有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人们才能享有真正平实的快乐。通过本书,你不但可以了解七个习惯的惊人力量,而且能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应对挑战,尊重家人彼此的差异,使家庭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总和。柯维博士在本书中提供了具体的实操练习,并辅以生动的故事案例。每章*后,柯维博士还依据其丰富的咨询经验,罗列了明确的实现路径和实践建议,帮助你运用七个习惯养育孩子,构建美好家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这部经典著作则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30年,总销量超过2500万册,在全球140个国家以40种语言出版,影响力覆盖几亿人。这本书是一套基于历久弥新效能原则的个人领导力体系,能够激发组织和个人成就卓越。它还被评为“有史以来有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中国60年来影响力书籍”。管理大师《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倾情作序。9个子女写给高效能父亲柯维博士的信,媒体对柯维博士的全新访谈录,让这部非凡著作,更加精彩呈现、生机盎然。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致读者
序言
前言:你在90%的时间里都会“偏离正确路线”,那又怎么样
习惯一 积极主动
成为改变家庭的动力
习惯二 以终为始
建立家庭使命宣言
习惯三 要事第一
在动荡的世界中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 双赢思维
从“我”到“我们”
习惯五 知彼解己
通过移情沟通解决家庭问题
习惯六 统合综效
通过庆祝差异建立家庭和谐
习惯七 不断更新
通过传统重建家庭精神
结语:生存 → 稳定 → 成功 → 有意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序言 / 吉姆·柯林斯
柯维家族致一位高效能的父亲
2004版前言
如何使用本书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第一部分 思维方式与原则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付诸行动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付诸行动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付诸行动
第七章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八章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九章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付诸行动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付诸行动
后 记
对史蒂芬·柯维博士的最后一次访问
附 录
附录一 第四代时间管理:办公室的一天
附录二 你是哪种类型的人——生活中心面面观
处理挑战 / 机遇问题的索引
致谢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亲爱的读者 :
在我的一生中,从未像撰写这本书时那样,感受到强烈的热情,因为家庭是我最在乎的,诸位读者想必也是如此。
将七个习惯应用于家庭是极为自然的,因为适用。事实上,在真正领悟七个习惯后便会发现其无处不在。当你们在书中读到各个家庭如何应用七个习惯的经历以及取得美好成果的故事时,就会感受到这一点。
我要把我和我们家庭的很多故事和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告诉读者我们是如何努力应用七个习惯,也告诉大家我们是如何总结出这些经验的。每一个家庭的处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许多方面又是类似的。我们要解决许多同样的问题和应对同样的日复一日的挑战。
我在写这本书时曾有过许多困难的选择,其中之一就是权衡要把我们这个家庭中的事例、错误和成就拿出多少与人共勉。一方面,我不想让人感觉我们自认为拥有一切答案。但另一方面,我不希望隐瞒我真心的感受或领会,我想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七个习惯的非凡力量。
我请求我的妻子桑德拉和孩子们也参与进来,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的故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勇敢地在故事中使用了真名。也许有关我们的故事仅占五分之一,但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你们可能与这些故事无关,但是我相信,你们将与这些原则有关。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给你们新的认识,并对你们的处境有所帮助。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故事和经验能逐渐给你们带来希望,让这种思考方式真正对你们有帮助,真正能起作用。我知道你们希望把家庭摆在第一位,而我则希望同你们一起分享做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帮助你们在这个喧嚣、动荡,很多时候不利于家庭的世界里,顺利达成目标。
最后一点,我坚信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我们最伟大的任务就在于此。我还坚信,人生最重要的事业是家庭。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向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的毕业生对家庭做过完美的解释 :“你们将成为医生、律师或商业精英,然而,与你们所肩负的责任同样重要的是,你们首先应学会做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配偶、子女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你们要进行的最为重要的投资。因为,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你们不会后悔没能再多通过一次考试,不会后悔没能再多打赢一场官司,不会后悔没能再多签一份合同。你们会后悔没有把时间用来同丈夫、子女、朋友以及父母一起度过……美好的社会仰赖的不是白宫,而是你们的家庭。”
我深信,人们如果只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懈努力,却忽略了家庭,那跟在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拼命修理甲板上的躺椅没有什么两样。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序言 吉姆·柯林斯
2001年,我第一次见到史蒂芬·柯维,当时他约我面谈,聊一聊心中的想法。我们热情问候彼此,和他握手时我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只你用过千百次的皮制棒球手套,亲切又温暖。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史蒂芬一开始便向我提问,他问了很多问题。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教育界的泰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却想向一个比他年轻25岁的人学习。
这次谈话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开门见山地问:“您是怎么想到‘七个习惯’的?”
“不是我想出来的。”他回答。
“这是什么意思?”我有些错愕,“是您写了这本书。”
“是的,确实是我写的这本书,但是这些准则却是早在我之前就广为人知,”他说道,“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
那一刻,我开始理解为何这本书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柯维花了三十多年学习、研究、实践、传授,并加以提炼和完善,最终集结成册。他并不想用这些原则来图名求利,而是想让人们学会这些原则,让原则变得可行。在他看来,创造出“七个习惯”的首要意义并非是作为个人成功的手段,而是为公众服务。
当鲍勃·惠特曼,富兰克林柯维(FranklinCovey)的执行总裁,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5周年纪念版)》作序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要重读全书。其实,这本书在1989年第一次出版后不久我便读过,但此次能再次领略书中的精华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也想重新确认:是什么让这本书能成为永恒经典?
本书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我认为有四点原因:
- 柯维在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创造出一种“用户界面”,形成连贯的概念构架,加上柯维的文采,让内容变得好读可行。
- 柯维的重点是跨越时代的亘古不变的法则。而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或是时下流行的理论。
- 柯维首先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因此,不仅要帮助人们变成高效能人士,还要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 柯维本身是大师级的教师,却十分谦虚,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他立志要和大家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史蒂芬·柯维是统合综效的大师,他在个人效能方面所做的贡献,可用图形用户界面在个人电脑上的作用作类比。苹果电脑和微软操作系统出现以前,很少有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因为没有简单易用的用户操作界面,没有鼠标指针,没有人性化的图标,也没有层叠的多对话窗口,更别想触屏功能了。但是, Macintosh和Windows出现后,终于令普通大众体验了小小芯片的威力。与此类似,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有关个人效能的智慧,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彼得·德鲁克,却从未有人能够整合出一个连贯、方便使用的系统。柯维创造出一套标准操作系统——个人效能的“Windows系统”——简单又好用。柯维是一位好作家,在短篇故事和概念叙述上游刃有余。我永远也忘不了书中第一章里讲的故事(还有其中的道理)——在地铁里一个男人怎么也管不住尖叫的孩子,也忘不了灯塔、错误的丛林和金蛋的比喻。
他对一些概念的包装,效果出奇地好,既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概念,又很有见地地说明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比如:“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等等。为了让表述更清晰,他还借助个人生活中的小困难和故事,内容涵盖子女教育、婚姻、交友。他是在培养习惯和生存需要的“肌肉组织”。
柯维系统中包含的思想历久弥新。原则就是如此,有效并适用于世界上不同年龄的人。当世上充满变数、纷争和混乱时,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港湾,一个能在迷茫时指点迷津的灯塔。柯维坚信,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原则一定存在,寻找的过程是一种智慧。他不认可那些站在屋顶上叫嚣的人的观点:“没有什么是唯一的,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没有什么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保留下来!所有都是新的!过去的原则早已过时!”
我的研究侧重以下问题:“伟大的公司靠什么突显?为什么有些公司从优秀跨越到卓越(有些却没有)?为什么有些能坚持到底(有些倒闭了)?为什么有些公司在商战中胜利?”研究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是“坚持核心、刺激进步”。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如果没有能坚守、赖以发展、作为港湾、提供指导的一套核心原则,企业不会发展或者达到真正的卓越。与此类似,公司没有刺激进步的体系,也不会迈向卓越。这个体系包括对改变、更新、提高和BHAG理念(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宏伟的、冒险的、大胆的目标)的追求。当你把“坚持核心、刺激进步”两个要素相结合,你就会得到长期保持公司或者组织活力的二元结构。柯维在个人效能方面找到了相似结构:首先要建立一套不会更改的强有力的核心原则;同时,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这种二元结构会奠定坚如磐石的基础,让人一生不断成长。
当然,我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重要的方面是强调“塑造性格”而不是“实现成功”,因此本书不仅实用而且深刻。没有原则就没有效率,没有原则就没有个性。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作为美国西点军校1951级领导力学习班的学生会主席,正在参加一个为期两年的旅行。我领悟到西点军校培训的关键点在于:伟大的领导始于塑造性格,要做一个领导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你做事的基础。如何塑造领导?你要先塑造自己的个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只发挥个人效能,而且培养领导力。
当我回顾我研究过的杰出领导者时,我惊奇地发现,柯维的原则适用于其中很多人。首先我要关注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比尔·盖茨。近几年的一个潮流是把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归因于运气,说他们不过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仔细思考,这种说法就会不攻自破。当《大众电子》杂志把Altair电脑当作封面,并宣称这是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时,比尔·盖茨立刻联合保罗·艾伦组建了一家软件公司,为Altair电脑编写BASIC语言程序。也许,盖茨是在合适的时机掌握了编程技术,但是很多人都在学习这个技术,比如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习电脑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在IBM、施乐公司和惠普这类技术公司从业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还有政府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数以万计的人都能做到盖茨所做的,但是他们没有。盖茨当机立断。他从哈佛辍学,搬到了阿尔布开克(Altair电脑的基地所在)。他夜以继日地编写程序。比尔·盖茨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在适当时候做决定的运气,而是他在适当时候的积极回应。(习惯一:积极主动)
微软的发展如日中天,盖茨也在一个宏大的想法推动下拓展了自己的目标: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之后,盖茨与妻子一起创办了比尔与马琳达·盖茨基金会。目标都很宏伟,比如让疟疾从世界上消失。盖茨在2007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这样说:“对于马琳达和我来说,挑战是一样的:怎么用手上的资源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习惯二:以终为始)
真正的原则意味着我们会把最重要的目标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意味着在判断力最佳的状态下做出突破。“所有人”几乎都会说,从哈佛毕业才是年轻的比尔·盖茨最紧要的任务。相反,他却不顾周围好心人质疑的目光,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创建微软时,他把所有能量注入两个首要的目标:雇佣最好的员工,开发几个重量级的软件;其余的事情都是次要的。盖茨在一次晚宴上第一次见到沃伦·巴菲特,当主持人问餐桌上的客人,认为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盖茨和巴菲特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重点”。(习惯三:要事第一)
盖茨和第四个习惯的关系有点复杂。(习惯四:双赢思维)表面看来,盖茨的性格似乎更符合独善其身的赢者心态。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一直在一本名叫“噩梦”的记事本上记录微软可能会导致失败的方面。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下,可能只会有几个赢家,剩下大部分是输家,盖茨绝不会让微软输给任何一个赢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盖茨善于把互补的各方结合成一个整体。为了实现梦想,盖茨意识到微软若想壮大实力需要借助其他公司的优势:因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如IBM或戴尔这样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他还注重公平,因此,当微软获利时,员工也成功了。盖茨充分展现了互利共赢的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与长期合作伙伴史蒂夫·巴尔默的配合。盖茨和巴尔默合作时的收获要比单打独斗大得多, 1 1绝对大于2。(习惯六:统合综效)
盖茨把焦点转移到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他从未说过:“我已经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我也知道如何获得社会影响力。”恰恰相反,他带着无尽的好奇心想要有所理解。他带着问题前进,尝试着掌握能解决最棘手问题的学问和方法。向朋友请教结束时,他以一句幽默评论作为回报:“我确实需要再学学磷酸盐。”(习惯五:知彼解己)
终于,我被盖茨的变化完全震慑了。即使在微软创业最紧张的时期,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阅读和反思,扫清一些障碍,那是思考的一周。他还养成看传记的爱好,一次他告诉《财富》杂志的布兰特·谢兰登:“一些人在生活中的发展实在令人称奇。”——这句话像咒语般在盖茨身上应验。(习惯七:不断更新)
史蒂芬·柯维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创立和维护一种强有力的家庭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纽约时报》
很少有一本书像《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样是一个实际执行的步骤。
——蔡康永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把原则、常识与实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之间经常出现的冲突。一旦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优先重点,并建立了平衡观念,就有可能在事业与家庭两方面都收获成功。
——唐纳德·G·瑟德奎斯特,沃尔玛百货公司前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
通过《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你可以看到柯维和他的妻子桑德拉在深思熟虑后,将有关家庭的*重要的原则深刻、实际地应用在了他们的生活当中。
——约翰·佩珀,宝洁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激励我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且提供了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实用经验。
——约翰·格雷,《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对父母如何扮演*重要的角色和承担*重要的养育工作提供了精妙的建议。
——《出版者周刊》
良好的家庭关系要求家庭成员信守承诺、保持尊严、拥有耐心、互相宽恕。《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提醒我们,我们每天要做的*重要的工作是为家庭尽心尽力。
——格雷格·科尔曼,《读者文摘》出版商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是一本论述以原则为中心的家庭关系的好书。再没有比现在出版这本书更合适的时机了,因为目前家庭关系的匮乏正在摧毁多种人际关系,带来过多的暴力现象。
——阿伦·甘地,圣雄甘地之孙、甘地学会创办人、会长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书充满了美好、诚实、实用的建议,你和你的家人一定会从中受益。
——威廉·班尼特,畅销书作家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可读性强,可信度高,展现了博大的情怀。我*喜欢柯维一家的故事。此书是帮助创建幸福家庭的常识指南。
——玛丽·皮弗,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奥菲莉亚复活:拯救青春期少女的自我》作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中国移动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使我们的团队充满着激情和澎湃的动力。
——徐达|上海移动 董事长、总经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学习,令人们在工作、人生方面都有颇多受益。非常好。
——叶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自2006年以来,宜信所走过的改革创新道路的背后,都是“七个习惯”成就的。“七个习惯”已经成为3万多宜信人血液里的坚持与信仰。
——唐宁|宜信公司 创始人、 CEO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经成为了华泰保险集团所有领导、教练和员工的必修。
——吕通云|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兼首席人才官
到目前为止,西门子中国有4000多员工上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课程。“七个习惯”对员工个人发展,及对支持西门子战略的人才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刘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管理学院院长
1989年,我*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时我只是个年轻的程序员。多年来,我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在使用“七个习惯”准则。
——汤姆·谢尔|联想个人电脑开发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我影响深远。这本书,以及这个课程,值得向很多组织和个人推荐,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郑云端|链家集团 CPO
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与我们常在!
——马成功|* *大学执行校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已经成为一个遍布全球企业界、政界和非营利组织的普遍现象,并一直对组织的成功和个人的效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陈俐同|富兰克林柯维(FranklinCovey)新加坡和大中华区总裁
本书是企业人才梯队培养的必修课,也是建设和打造企业文化的不二法宝。
——梁冰|复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复星管理学院副院长
我是在1998年接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培训,那时我还很年轻,这门课程对我冲击很大。史蒂芬·柯维博士所倡导的这些原则,是人们一辈子都用不完、学不完的。
——凌震文|大众点评网 人力资源副总裁
15年前,我深深地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吸引。多年来,我始终乐意与朋友、同事们分享柯维博士的思想精髓。
——杨迅|上海移动 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再读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仍像30年前出版时一样内容明确、与时俱进。这是一本必读书,更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商业书之一。
——凯文·特纳|微软 首席运营官
没人能永生不灭,但是书和思想却能保存下来。这本书和刚出版时一样,会继续焕发活力。史蒂芬·柯维的作品流芳百世。
——吉姆·柯林斯|世界管理大师,《基业长青》作者
无论是在大型公司还是小学,史蒂芬·柯维的理论都能重塑我们看待生活以及领导别人的方式。本书对全世界学生的影响将会在十年之内显现。
——丹尼尔·多梅内克|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 主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史蒂芬·柯维留下的不可多得的财富。书的框架简单、基于原则,帮助读者成功应对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挑战。
——莫奈尔·阿莫瑞姆|巴西阿布里尔教育出版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让组织成员凝聚一心。书中的智慧与企业文化完美结合,企业因此变得与众不同。
——贾娜尔妮·索乌罗|印度尼西亚万自立银行 高管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改变人生之旅的起点。在我心中,柯维的智慧毫无疑问地让世界上许多机构更加出色。我们的使命是传承这种智慧!
——康宁德|TNT荷兰邮政 首席执行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一本我会推荐给所有人的好书。我们公司已经把书的内容运用到了人才发展项目中。它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加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高效方法。
——汉克·徐|新加坡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首席执行官
作为一名教授,我见证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给学生本人及其学术发展带来的永久变化。能够遇到史蒂芬·柯维是我的荣幸!
——加布里埃尔·安东尼|博士,荷兰美素集团青少年护理委员会 主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打破了我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方式。我发自内心地承认,史蒂芬·柯维让我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教练。
——乔尔·斯科尔斯|比利时纽特尔公司 创办人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解决问题的时间
家庭时间是解决问题的绝佳时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顾及基本需求,一起设法找到满足这些需求的办法。这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关注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以求我们所有人都能理解,以求我们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个方案代表了我们,我们对它负有责任。
玛利亚(我们的女儿):
我记得在一次家庭之夜的活动中,父亲罗列了家里人需要履行的所有责任的清单。然后,他逐项念出清单的内容,询问谁愿意履行哪项责任。
他说 :“好吧,谁愿意挣钱?”没有人自告奋勇,于是他说 :“嗯,我想这得由我来干。好吧,谁愿意缴税?”还是没有人自告奋勇,于是他说,这也由他来做。“好吧,谁愿意喂小宝宝吃东西?”嗯,只有母亲有资格完成这项任务。“那么,谁愿意剪草坪?”
他接着列举了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很显然,他和母亲都为家里做了那么多事情。这是一种合理看待我们这些孩子的工作的极佳方式。它还真正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参与进来。
我们知道一位母亲领养了许多州政府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这些孩子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他们当中的几乎所有人都与警察打过交道。正如这位女士发现的那样,家庭时间非常适合吐露心声和展开交流。她说:
多年来,当我们与这些领养来的孩子以及我们自己的孩子打交道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真的很需要亲密关系。家庭时间就可以用来培养这种关系。孩子们真的很喜欢参与进来。他们喜欢负责某件事情——游戏、吃点心和活动,他们喜欢拥有一个可以表达自己关注的问题的“安全”环境。
就在最近,我们领养的一个男孩经历了非常困难的生理和心理挑战。他住院的时候,我们利用家庭时间向孩子们通报,他们在他回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他们对他的行为(他的嘲弄等)怀有顾虑,我们让他们坦率说出这些顾虑。我们确保让他们在保持诚实的同时感到安全,这有助于他们放松心情,以免感到太过痛苦。其中一个孩子根本不愿意让他回来。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如果建立一个可以开诚布公讨论问题的家庭论坛,就会增加家庭关系中的信任,并且强化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享受乐趣的时间
桑德拉:
我觉得,在我们家里,所有人最喜欢的家庭之夜就是我们参加各种冒险活动的时间。史蒂芬通常对这些活动三缄其口,我们谁都不知道将要玩什么。也许是在后院打一场排球,然后在中学体育馆里游泳,接着到比萨店去吃东西。也许是到高尔夫练球场去,让每个人打一桶高尔夫球,然后去看电影,最后回到家里喝点加冰激凌的乐啤露。也许会在娱乐中心打一场迷你高尔夫球,然后在后院的蹦床上跳一跳,天黑后讲一些鬼故事,最后在后院的露天里睡觉。或者,我们也许和另外一家人远足前往红石峡谷,生一堆火烤软糖吃,然后去打保龄球。有时候,我们会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恐龙博物馆。有时候,我们租录像带、看家庭电影或者吃爆米花。
在夏季,我们可能会去游泳,或者乘坐内胎顺着普罗沃河漂流而下。在冬季,我们也许会滑雪、坐雪橇、打雪仗、或者在湖面上滑冰。我们永远不知道会经历什么冒险,这也是一半的乐趣所在。
有时候,另外一家人或者姑妈、舅舅、表亲也会加入我们的队伍。那么,我们可能会开展持续一整天的“马拉松”,其中包括掷蹄铁游戏和射箭,打乒乓球、网球和篮球。
所有家庭时间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乐趣。是乐趣让家庭成员团结起来并建立了亲情,是乐趣制造了聚会中的欢乐和愉悦。正如一位父亲所说的那样:
家庭时间让我们有机会开展在忙乱的生活中通常不会开展的活动——共度时光,享受乐趣。要做的事情好像总是很多——办公室的工作,家里的活儿,准备晚餐,帮助孩子们准备就寝。我们没有花时间放松一下,享受团聚的乐趣,而这其实非常重要,在压力巨大的时候尤其重要。
我们发现,单单是和孩子们一起摔跤、讲笑话、放声大笑就非常具有治疗作用。这创造了一种让他们放心和爸爸妈妈开玩笑 (或者是爸爸妈妈和他们开玩笑)的环境。这让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喜爱。
如果气氛总是过于严肃,我猜他们会想 :“爸爸妈妈真的喜欢我吗?他们喜欢和我在一起吗?”但是,如果我们能定期聚在一起,放松精神,真心享受彼此相伴的乐趣,他们就会知道,我们喜欢与他们在一起。他们把“得到喜爱”与享受乐趣联系在一起。
好像是这种家庭时间机制在帮助我们(给我们时间)变得自然而率直。一周当中,孩子们对家庭时间的企盼超过了其他一切。因为我们在一起是如此快乐,所以他们总是确保活动如期展开。
即使在家庭时间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可做,单纯享受彼此相伴的乐趣和一起做事就会大大充盈家庭中的情感账户。如果你添加其他内容,家庭时间就真正成为家庭中最有效的组织机制之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意味着1 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信任度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至少也可以在当时促成产出/产能的平衡。
即使在既不能统合综效也不能干脆放弃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尝试和努力,通常也都会达成更有效的妥协。
寻求第三条道路
下面这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不同层次的交流是如何影响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的。
一位父亲想利用假期带全家去露营钓鱼。他策划许久,做好一切安排,两个儿子也兴奋地期待着。然而妻子却打算利用难得的假期,陪伴久病不愈的母亲。一场家庭争端一触即发。
丈夫说:“我们已经盼望了一年,而且孩子们到外婆家无所事事,一定吵翻天。更何况她老人家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又有你妹妹就近照顾。”
妻子说:“她也是我的母亲,不知道在世上还有多少日子,我要陪在她身边。”
“你可以每晚打电话,反正我们会跟她一起过圣诞节。”
“那还有好几个月,不知那时她是否还在人世。母亲总比钓鱼更重要。”
“丈夫和孩子比母亲更重要。”
这样争执下去,最后或许会有折中的安排,也许是妻子独自去 探望母亲,丈夫带着孩子去度假。可是夫妻俩都会有内疚感,心情不可能愉快,孩子也会察觉到,也不会玩得尽兴。
或者,先生妥协,但心不甘情不愿,有意无意地就想证明如此决定何其错误。反之,妻子顺从先生的心意,却毫无玩兴。倘若母亲不幸在此时病危或撒手人寰,妻子不会原谅丈夫,丈夫也难以原谅自己。
不论是哪一种妥协,都会成为夫妻间挥之不去的阴影。两个人会相互指责对方的无情,不负责任和当初的错误决定。即使多年以后,这件事还可能会是他们的争论焦点,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家庭的破裂。很多家庭都是一开始的时候幸福美满,你侬我侬,最后却因为一点小事火药味十足。
夫妻双方的意见分歧可能产生隔膜,也可能使彼此更加亲近。如果双方都养成了有效的相互依赖的几个习惯,就会以全新的模式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差异。他们的沟通将处于比较高的层次。
原因在于他们之间的情感账户余额很多,对彼此有充分的信任,能够开放式沟通,并奉行双赢模式,相信有更好的可以互惠互利的第三条道路,而且能够在做决定之前,运用移情聆听技巧,充分理解对方所重视和顾虑的事情。
余额充足的情感账户、双赢模式、先理解别人的原则,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实现创造性统合综效的理想环境。
通过沟通,丈夫深刻而真实地感觉到妻子陪伴母亲的愿望,知道妻子原来是想减轻妹妹常年照顾母亲的负担,也的确不知道母亲还能在世多长时间,而且母亲确实比钓鱼重要得多。
而妻子理解了丈夫想让家人团聚在一起和让孩子们开心的苦心,知道他为此还花心思去上培训班和购买装备,相信为家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十分重要。
于是他们试着寻找第三条可行之道。
先生说:“也许在这个月找一周,家务请人代劳,其他由我负责,你就可以去看母亲。要不然,到距离母亲较近的地点去度假钓鱼也不错,甚至邀请附近的亲友一起度假,更有意思。”
他们有商有量,直到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且比原来的方案和妥协的办法都好得多。
这不是一种交易,而是变革,两个人都得偿所愿,也使彼此感情更上一层楼。
消极协作减效
寻找第三条道路需要从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来,实现重要的模式转换,前后结果天差地别。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人们在解决问题和下决定的时候往往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玩弄权术、唇枪舌剑、彼此提防、争权夺势和放马后炮等消极无益的事情上。这就像是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油门,另一只脚却踩刹车。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