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07125
《北京市盗窃罪量刑实证研究:以2736份判决书为样本》是以解决量刑差异为目的,以已判盗窃案件为对象展开量刑实证研究。本书选择了北京市10年间4个行政区的2000件盗窃案,对2753名被告人的量刑情况进行了多角度详细的研究。然后又围绕因量刑提起的上诉审,对736份二审判决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节研究意义及思路
一、盗窃罪量刑实证研究的意义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二节实证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选择盗窃罪的原因
二、研究地域的选择
三、研究时段的选择
四、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盗窃罪量刑整体情况考察
第一节盗窃罪全样本基础信息
一、案件数和被告人数之比的差异性
二、被告人的教育程度
三、被告人被逮捕的情况
第二节四区盗窃罪量刑的对比
一、四区盗窃数额的分布情况
二、四区盗窃罪主刑类别比较
三、四区主刑量刑时长比较
四、四区罚金刑幅度比较
第三节盗窃罪量刑的年度变化
一、刑罚种类的年度变化
二、有期徒刑时长的年度比较
第四节缓刑研究
一、缓刑总体分布情况
二、缓刑的城区差异
三、缓刑的年度差异
第三章盗窃数额与量刑的关系
第一节全样本盗窃数额的分布
一、全样本盗窃数额的分布情况
二、全样本盗窃数额的分布特点
第二节千元以下案件的量刑分析
一、千元以下案件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的主要特点
三、刑罚分布的情况
四、小结
第三节盗窃数额较大区间的量刑研究
一、数额较大区间的刑罚种类分布
二、不同数额段的刑罚种类
三、免予刑事处罚案例的分析
四、单处罚金刑的案例分析
五、管制刑的案例分析
六、拘役刑的案例分析
七、数额较大区间有期徒刑及罚金刑的分布
八、数额较大区间内各变量对量刑的影响
九、小结
第四节盗窃数额巨大区间的量刑研究
一、盗窃数额分布
二、盗窃数额巨大案件的量刑情况
三、各个变量在盗窃数额巨大区间内的单一影响率
第五节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区间的量刑研究
一、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区间的数额分布情况
二、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主刑量刑幅度
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罚金刑分布
四、各变量的单一影响率
第六节标准调整后各数额区间的量刑研究
一、盗窃数额较大区间的量刑研究
二、盗窃数额巨大区间的量刑研究
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区间量刑研究
第四章主体因素对盗窃罪量刑的影响
第一节未成年被告人盗窃罪的量刑研究
一、未成年人盗窃犯罪分布特点
二、未成年被告人盗窃数额分布
三、未成年被告人盗窃次数及犯罪动机分布情况
四、未成年被告人的退赔追缴情况
五、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情况
第二节聋哑人盗窃罪的量刑
一、聋哑人盗窃罪概况
二、聋哑人盗窃数额的分布情况
三、聋哑人盗窃次数及犯罪动机的分布情况
四、聋哑人盗窃的年度变化
五、聋哑被告人被逮捕的情况
六、聋哑被告人的主从犯分布情况
七、聋哑被告人的量刑情况
第三节非本市户籍人员盗窃罪的量刑
一、非本市户籍人员盗窃概况
二、非本市户籍人员盗窃数额分布
三、非本市户籍人员被逮捕的情况
四、非本市户籍人员量刑情况研究
第五章各种情节对量刑的影响力研究
第一节认罪对量刑的影响
一、被告人认罪的概况
二、认罪对量刑的影响
第二节自首和立功对量刑的影响
一、自首对量刑的影响
二、立功情节对量刑的影响
三、自首和立功对量刑的影响
第三节累犯和前科对量刑的影响
一、累犯对量刑的影响
二、前科对量刑的影响
三、累犯和前科对量刑影响力的比较
第四节主从犯对量刑的影响
一、主从犯区分的实际情况
二、主从犯区分在各城区的分布
三、认定主犯的主要情形
四、从犯的认定
五、控辩审三方对认定主从犯的立场与做法
六、从犯情节对量刑的影响
第五节未遂对量刑的影响
一、既未遂认定的概况
二、未遂情节对量刑的影响
三、既未遂区分的问题
四、在打扒人员监视下完成的盗窃如何认定既未遂
五、未遂案件入罪的问题
第六节入户盗窃对量刑的影响
一、入户盗窃的概况
二、入户盗窃对量刑的影响
第七节携带凶器盗窃和破坏性盗窃对量刑的影响
一、携带凶器盗窃对量刑的影响
二、使用破坏性手段对量刑的影响
第八节犯罪次数和犯罪动机对量刑的影响
一、犯罪次数对量刑的影响
二、犯罪动机对量刑的影响
第九节追缴退赔对量刑的影响
一、追缴退赔的认定
二、追缴、退赔的实际情况
三、追缴退赔对量刑的影响
第十节特殊被害人对量刑的影响
一、特殊被害人的认定
二、特殊被害人对量刑的影响
第六章上诉和抗诉视角下的量刑研究
第一节研究导论
一、刑事上诉和抗诉的概念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抗诉审案件量刑研究
一、抗诉案件审理的基本情况
二、刑事抗诉的法律、政策
三、抗诉的程序
四、抗诉案件的量刑研究
第三节上诉审案件量刑研究
一、上诉审案件基本情况
二、上诉审程序简析
三、无理由量刑过重上诉案件分析
四、有具体理由的量刑过重上诉案件分析
第四节上诉改判案件研究
第五节盗窃罪量刑上诉审的结论及思考
一、盗窃罪量刑上诉案件的基本结论
二、上诉案件改判率低的原因
第七章问题的梳理和思考
第一节实证研究的几个结论
一、包含局部差异的总体量刑均衡
二、相似个案的量刑差异存在
三、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对量刑的影响不明显
四、各情节的实际影响力相差很大
五、上诉和抗诉对一审量刑影响力微弱
第二节法官自由裁量权
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二、如何规范自由裁量权
第三节几个必须改变的现状
一、对聋哑人应严格依法从轻、减轻量刑
二、对非本市户籍人员的量刑应与本地人保持均衡
三、主从犯划分应成为判决的必要内容
第四节余论
一、非概率抽样的代表性有所欠缺
二、设定变量时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缺陷
三、判决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带来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变量说明
后记
文丛说明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法学法律界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着力实现中国法学会作为国家法治建设领域核心智库的发展目标,为专家学者开展法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国法学会特决定设立后期资助项目,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予以后期资助,纳入“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文丛”出版。2015年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设立以来,累计立项80余项成果,已交付出版60余部。今后每年我们还将评选确定一定数量的后期资助项目并予以出版。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
2019年11月
序言
量刑不均衡或不公正是困扰各国司法界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在量刑方面展开了许多研究。本书是以解决量刑差异为目的,以已判盗窃案件为对象展开量刑实证研究。笔者选择了北京市10年间4个行政区的2000件盗窃案,对2753名被告人的量刑情况进行了多角度详细的研究。然后又围绕因量刑提起的上诉审,对736份二审判决进行了研究。
第一,本书对所有样本的整体量刑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盗窃数额的分布规律比较一致,4个行政区选择刑罚种类和刑期轻重的差异不大。在罚金刑方面,只有大兴区在2003年到2005年的罚金刑重于其他区,其他年份基本相同。在年度量刑比较方面,2004年有期徒刑的平均时长处于最低的位置,而2009年的有期徒刑时长均值最高。其他年份也都略有变化。总体来看,2008年至2010年的均值较其他年份都高,表明这3年适用有期徒刑的刑期较长。另外,通过年度量刑的比较,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前后即2010年前后北京市盗窃罪的量刑没有什么变化,表明《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该文件已于2015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的通告》废止。但由于本书研究选取的案件在该指导意见适用期内,本书的讨论仍基于该指导意见的内容。笔者认为,这些内容仍具有研究价值。对司法实践的触动不大。
第二,本书研究了盗窃数额对量刑的影响力。盗窃数额是决定盗窃罪量刑的主要因素,所以笔者将所有被告人的盗窃数额按法定量刑幅度分为不同区间,在不同区间内又分为数个数额段。在每个数额区间内详细研究盗窃数额与盗窃罪量刑的关系,揭示了盗窃数额对主刑种类、主刑轻重和罚金刑轻重的决定性作用。随着盗窃数额的增大,主刑类别随之由单处罚金刑、管制刑等轻刑转变为拘役刑、有期徒刑等监禁刑,主刑量刑时长也逐渐增加,罚金刑幅度也逐渐增加。但是,盗窃数额决定的只是一个总体趋势,由于存在一些法定或酌定的量刑情节,盗窃数额并不是决定宣告刑的唯一因素,所以也会出现盗窃数额大而量刑轻或盗窃数额小而量刑重的案例。
第三,特殊犯罪主体也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所以,本书选择了未成年人、非本市户籍人员和聋哑人三类犯罪主体,从强制措施、刑罚种类、刑期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犯罪主体对量刑的影响力。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类型的犯罪主体对量刑的影响力非常明显。未成年人量刑的从轻和减轻幅度很大;刑法规定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但事实上聋哑人的逮捕率和实刑率却是各类主体中最高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和本地人比较,其逮捕率和实刑率也比较高。
第四,关于自首、累犯等十余个法定和酌定情节对量刑的影响力,本书逐一进行了考察,发现各个情节对量刑的影响力大不相同。有些法定情节如立功等对量刑影响不大,而有些酌定情节如犯罪动机等对量刑的影响力却很明显。各情节对量刑的影响力是在各个数额区间内分别统计计算的,同一情节在不同数额区间内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综合各个区间的统计结果,影响力最明显的分别是:盗窃数额、犯罪动机、未成年人、退赔、累犯和犯罪次数。
另外,在对各情节进行量刑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判决书较少区分主、从犯和既、未遂认定混乱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和解决对策,笔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五,在对2000份一审判决全方位研究后,笔者又换了一个角度,选取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0~2014年5年间的736份二审案件,从上诉和抗诉两个不同的视角,以二审改判判决为中心,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对盗窃罪的量刑问题再次进行了探讨。
第六,笔者对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概括和整理。这些样本的总体量刑均衡,但某些相似个案之间的量刑存在差异;一些法定的量刑情节没有表现出影响力,而一些酌定情节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影响力。笔者重点对主、从犯区分和聋哑人、非本市户籍人员量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另外,对本书研究中突出的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司法实践经验,认为完善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是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效途径。
第七,余论部分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选取便利样本进行研究,尽管在收集过程中一直强调随机性,但在本书写作时,还是发现某些数据的代表性出现了偏差。在设定变量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事先设定的个别变量没有找到相关的案例,而一些没有作为变量的因素却在司法实践中明显地影响了量刑。再就是判决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带来的局限性。判决书语言规整、概括、简练,记载了案件的基本信息,但是不细致,导致笔者不能详细地了解案件信息,并且使有些变量的统计不是绝对准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