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016479
这是一本讲述颜色与我国历史、文化、民俗关系的有趣又有益的中国经典百色写真书。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各种颜色的由来——是植物中含有的还是在矿物中提取的,你还可以知道原来颜色也可以这么美——鹦鹉绿、香色、青莲色、霁色、缃色、密陀色……
你还会知道《红楼梦》中香菱拖在泥中的石榴裙是如何的艳丽;《甄嬛传》中“缥色玉柔擎”中的缥色是怎样的颜色;忠肝义胆的红血化成的碧玉,称为“碧血丹心” ;“练”字在古代亦当作颜色名词使用,例如练衣指白色的布衣,练巾是白头巾;书中还会讲述“信口雌黄”中“雌黄”的由来,原来雌黄是古时的修改液;为什么画称作“丹青”。它还是一部很生动的历史记载,皇族的衣服不止是黄色,如茜红色是汉代之前皇帝的御用服色,唐高宗时赭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而隋文帝杨坚选取柘黄袍为御用服色。
在国外色彩和配色理论受到推崇的今天,殊不知中国颜色才是真正融入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中的经典色彩。
人类的文化和生活缤纷多彩。本书包含了9大类、100种中国传统颜色,配上精美的照片和颜色故事,与你一起发现不同的光景和意义。
红:贯穿整部中华历史的深厚底色,象征吉祥、喜庆、婚嫁与热闹。
黄:我国先民*早将其认定为盘古开天辟地时混沌天地的原始色彩,有严肃、隆重、正面的含义。
蓝:是古代中国庶民阶级的色彩。
绿:大自然里充满了恣意、比例调和的绿,在我国色彩史中,却曾经属于低微的颜色。
紫:曾经为龙袍的专用色,也是道教尊崇的颜色。
褐:是传统颜色系列中历史悠久且广泛流传的色彩之一,色感低调。
白:白字*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本义为虚空,在古代指素色。
灰:传统颜色名词,给人阴暗低沉的感觉。
黑:是我国历史上单色崇拜时间长、含义多的一种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中重要的用色。
原来在生活中,我们早已不知不觉见证了绚丽的中国颜色。
赤
010
- 赤色 012
- 红色 014
- 赭色 017
- 朱色 019
- 朱砂(辰砂) 021
- 丹色 023
- 银朱色 025
- 绛色 027
- 茜色 029
- 胭脂红 031
- 苏枋色 / 木红色 033
- 石榴红 035
- 牡丹红 037
- 朱槿色 039
- 暮色 040
- 玫瑰红 042
- 曙色 044
- 红梅色 046
- 桃色 048
黄
050
- 黄色 052
- 土黄色 055
- 栀子色 057
- 檗黄色 059
- 柘黄 061
- 明黄 063
- 雌黄 065
- 铅黄(密陀僧) 066
- 琉璃黄 068
- 藤黄 070
- 鹅黄 071
- 缃色 073
- 萱草色 074
- 琥珀色 076
- 金黄色 078
蓝
080
- 蓝色 082
- 靛蓝 085
- 吴须色 087
- 青花蓝(苏麻离青) 088
- 湛蓝 090
- 群青色 092
- 石青色 094
- 景泰蓝 096
- 绀色 097
- 孔雀蓝 099
- 琉璃蓝 101
- 阴丹士林 103
- 霁色 105
- 天青 106
- 缥色 108
- 秘色 110
绿
112
- 绿色 114
- 草绿色 117
- 苍色 118
- 铜绿 120
- 祖母绿 122
- 石绿 123
- 翡翠色 124
- 青翠色 125
- 碧色 127
- 鹦鹉绿 128
- 柳色 130
- 葱绿 132
- 竹青色 133
- 豆绿 135
- 艾绿 136
紫
138
- 紫色 140
- 葡萄色 143
- 紫砂色 145
- 茄子色 146
- 紫藤色 148
- 青莲色 149
- 藕合色 151
褐
152
- 褐色 154
- 酱色 157
- 茶色 159
- 玳瑁色 161
- 棕色 163
- 香色 166
- 黄栌色 168
白
170
- 白色 172
- 练色(素色) 175
- 粉色 178
- 瓷白色 180
- 铅白(胡粉) 182
- 月白色 184
- 玉白色 186
- 云母白 188
灰
190
- 灰色 192
- 灰白色 194
- 青灰色 196
- 银灰色 199
- 银鼠灰 201
- 银色 202
黑
204
- 黑色 206
- 玄色 210
- 墨色 212
- 漆黑 214
- 皂色 216
- 乌黑 218
- 黛色 221
参考文献
223
色彩源于大自然,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间日出日落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赤、青、黄、白、黑为衍生宇宙大地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的观念,从而建构出“五色观”色彩理论。有关“五色”概念的记载,早见于上古文献专事记录舜、禹和皋陶对话的《尚书·益稷》之中。古人根据土、木、火、水、金(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的五行法则而定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并与颜色建立关系;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渐渐整合出一套独树一帜的色彩文化系统,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历代政治经济、社会风情、文学艺术、民俗节庆,以及思想观念与审美标准的反映,内涵多彩丰富,同时应用范围又十分广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服饰、建筑、
绘画、书法、玉器、瓷器、工艺、家居摆设,以至生活饮食及中医药理等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均与色彩沾上了关系,亦显示出前人对色彩的重视。
大约自公元前 11 世纪的周朝开始,人们便赋予色彩特殊的含义,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类:“正色”即前述的五色;而“间色”则由不同的“正色”以不同的比例调和而成,归属为次要的颜色,故又称为“闲色”。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势篇》曾指出“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意即色彩可千变万化、多不胜数,但始终离不开“五色”。可见这“正色”和“间色”的说法,与现代光学中的红、绿、蓝“三原色”理论(见 004 页注 1)和印刷术中的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四色彩印原理(见 004 页注 2)类似,即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色彩的结构模式,只是在当时缺乏科学实验的基础。
传统颜色五彩缤纷,色泽涵盖领域宽广细腻,且各色又分别传递不同的思想和意义。本书在烂漫迷人的色彩世界中,挑选出 100 种自古流行至今,依旧发挥强大影响力,以及仍活用于现代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颜色,并对每种色彩的源头出处、沿用历史、应用特色,以至在政治、社会、文化上的含义进行系统式解读。
为了介绍及阐述的方便,本书引用了现代色彩学理论中的四个基本专有名词——色相、明度、彩度及色阶(见 004 页注3)来加以说明。另外,每种颜色附有示范及参考用的彩印色卡,并分别标示各色彩的四色混合调色比例(范例说明见下图),以方便读者辨色鉴赏,同时了解中华色彩的知识,感受传统东方色彩之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