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化文化随笔于丹:汉字之美

于丹:汉字之美

于丹解读汉字经典力作,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创作书法插图。300个常用汉字,100张字形演化图解,50幅管峻书法,全面、细致地展现汉字的起源、演化过程、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作者:于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ISBN: 978755964089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7.99

类别: 文化 新书热卖榜, 文化随笔 SKU:5ee143265f98495f621b2310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089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著名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解读汉字经典力作!
★书法名家、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为本书创作书法插图,再现汉字的古典之美。
300个常用汉字解读,150条相关知识要点,100张从甲骨文到现代字形演化图解,50幅管峻书法作品,40条精选于丹心语,全面、细致地展现汉字的起源、演化过程、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汉字,一笔一画,都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蕴藏着我们的乡土情怀。
字里乾坤大、点画岁月长。中国汉字源远流长,融含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它充满了灵性,是很优美、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当我们静穆下来向它致敬时,就仿佛看见了中华民族是怎样循着字迹完成了它的成长。”——于丹
★封面采用双封设计,全书四色精美印刷,完美诠释汉字所展现的中国美学观。

 

内容简介

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于丹:汉字之美》分为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农耕法则、家和万事兴、认识自己、大道直行、找回这颗心七个单元,通过文字的起源、字体变化、字义及有关民俗等来探寻深藏在汉字里的哲学思想、人生道理,带领我们感受汉字的典雅,唤醒心中的诗意。
本书将起源相近、语义相关的汉字集合到一个单元,对比讲述了300多个常用的基础汉字,100多个关键汉字配有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到楷书到宋体的字形演化图解,并对150多个相关知识点作了注释,直观、易懂、全面、细致,适合全年龄段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

作者简介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国内外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趣品人生》等作品,累积销量超过1000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

目  录

序言:中文的血脉
第一章天人合一 
第二章厚德载物 
第三章家和万事兴 
第四章农耕的法则 
第五章认识自己 
第六章找回这颗心 
第七章大道直行

免费在线读

序言:中文的血脉
我一直喜欢写字。
写字最早留下来的纪念,是我四岁时给正在农村下放的妈妈写的一封信,信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大稿村,妈妈收”,“稿”字是按姥姥写好的样子,一笔一笔地描下来的。
在电子邮件、短信、微信很发达了以后,我依然保持着写信的习惯。我出差多,每到一地,就用当地的明信片或者酒店里的稿纸给我女儿写信。女儿跟我一起度假的时候,我们俩便会一起给她留在家里的姥姥和爸爸写信。我始终认为电子邮件上不会带着异域的阳光或风雨,不会有海腥或青草的味道,更不会带着手指上的微汗和偶尔滴下来的泪水。特别是笔迹,每一个人独特的笔迹,可以把每一封信书写出唯一的样子。
不写信的时候,我写日记。从六七岁开始直到今天,我的身边一直有日记本子,并不见得每天书写,但是带在身边有一种类似心绞痛患者带着硝酸甘油的踏实感。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书信,和微博上发的从本质上就不相同。
日记是一种私密书写,所以我把繁体字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看得见造字法的来处。我一向觉得中国字的象形渊源充满感性的智慧,每写下一个字,都隐耀着一幅画的秘密。
画儿一样的象形字是小孩子特别喜欢的。发现了这一点,教幼小的女儿认字就变成了一种游戏。
女儿的小名叫苗苗,我告诉她,这就是田地里冒出来的庄稼和小草的嫩芽。两三岁的时候,她饶有兴趣地“画”自己的名字,往往把“田”字的边框画成一个圆圈,里面的十字写成一个叉。草字头写得又扁又宽的时候,就像一个地雷,有时候草字头画得又细又长,“苗”字就像一个手雷。
认识草字头的“亲戚”们是从厨房开始的,韭菜、芹菜、菠菜、蒜苗、茼蒿、莲藕、茴香、萝卜、洋葱……有一阵子,苗苗是把黄瓜、冬瓜、西红柿排除在蔬菜之外的,因为看名片非我族类。后来我告诉她西红柿也叫番茄,她恍然惊喜,从此把红茄子、紫茄子、白茄子也归入了蔬菜组织。
在苗苗三岁的那个春天里,我们特意去认识了茉莉、蔷薇、芙蓉这些美丽的花儿,当然还有花儿的“萌芽”“芬芳”,以及不开花的苔藓和藤萝。我一手举着茶杯,一手搂着她小小的身子,给她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她才知道原来“茶”与“药”是同源的,至于认识苍茫、萧萧、蒹葭之类,都是上学以后的事情了。
就这样,我成功地用汉字的偏旁,在一个小幼童的心里种了草,以至于她两三岁时玩得最多的日常游戏就是表演偏旁。
我问:“苗苗的小手可以做什么呀?”她就抓挠着十个粉嘟嘟的小手指说:“可以抱妈妈、拍桌子、捏豆豆、打蚊子、扔垃圾、攥拳头给姥姥捶腿……”
我就把这些字一个一个地写下来,再一个一个地画,一个一个地让她认。换一天到了“苗苗的小脚可以做什么?”那就是一场大型表演秀,各种蹦、跳、踢、跺、跨、跃,也包括不小心的踉跄和跌,都会在家里真实上演好几遍,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搬到纸上。
苗苗对于这些抽象的汉字显然是不感兴趣的,她要求的是“画出来”。我虽然是中文系出身,但一直在古典文学这一脉里,对语言学、文字学只是粗知通识,为了给三岁小孩儿“画”中国字,逼得我从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开始啃起,认真琢磨说文解字。那时候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是瑞典人林西莉耗时八年写出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满纸都是画,深入浅出。
我恍然大悟,原来给幼儿讲汉字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外国人学中文的入门,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可以用来讲故事,一幅“画”的背后就有一个观念的秘密。

抢先评论了 “于丹:汉字之美”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江南淘书记乙编

EUR €15.99
加入购物车

文学江湖

EUR €28.99
加入购物车

江南淘书记

EUR €25.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文化的性格(梁晓声2018年重磅新作,东东精选签章本)

EUR €30.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