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68185
本书研究了在技术转让活动中如何认定以限制竞争为目的的协议
本书采用判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认定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反垄断法》等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并进而对完善我国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法律规定及分析体系提出建议。本书不仅可以对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而且对相关企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提出问题及研究思路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本书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1.4.1 本书结构安排
1.4.2 本书创新点
第2章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阐释
2.1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认定模式概述
2.1.1 《欧盟运行条约》关于限制竞争协议的规制
2.1.2 欧盟限制竞争目的和限制竞争效果的比较分析
2.1.3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分析的发展变革
2.2 中欧限制竞争协议认定分析框架的相似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传统分析方法对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认定
3.1 传统分析方法概述
3.2 对基于传统分析方法认定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解释
3.2.1 司法判例的相关解释
3.2.2 欧盟委员会的相关解释
3.3 传统分析方法适用下的“目的”解释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更具分析性的方法对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认定
4.1 更具分析性的方法的确立
4.2 对基于更具分析性的方法认定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解释
4.3 对基于更具分析性的方法认定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总结
4.4 更具分析性的方法适用下“目的”解释的考量要素探析
4.4.1 法律和经济背景
4.4.2 法律和经济背景中“效果”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混合分析方法对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认定
5.1 混合分析方法概述
5.1.1 BIDS案
5.1.2 T-Mobile案
5.1.3 GSK案
5.1.4 Expedia案
5.2 基于混合分析方法认定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的特点总结
5.3 混合分析方法适用下的“目的”解释
5.4 混合分析方法在专利许可协议中回授条款目的限制竞争分析上的运用
5.4.1 欧盟现有分析方法:混合分析方法
5.4.2 现有分析方法的弊端及更佳路径探析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模式的启示及对我国的建议
6.1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模式的特点及不足
6.1.1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模式的特点
6.1.2 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模式的不足
6.2 对我国限制竞争协议认定研究的相关建议
6.2.1 我国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6.2.2 排除、限制竞争的作用及其认定分析
6.2.3 对《反垄断法》等法律的修改建议
6.3 对TRIPS协议下我国专利许可协议中回授条款限制竞争分析的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序
在技术转让活动中,技术转让合同中限制竞争条款的认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徐骁枫副研究员所著的《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研究》一书的出版,对于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时至今日,众所周知,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是科技之争,是知识产权之争,但在这次的知识产权之争中,技术转让问题显得尤为不同于以往的引人关注。徐博士在本书的“摘要”说到,美国、欧盟等皆通过WTO争端解决机构向中国提出了某些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磋商请求,其中都涉及了对于技术转让合同中回授条款的合法性认定问题,并指责我国现有关于回授条款的规定是排他性的、限制竞争的。然而,事实上我国法律的修订都是符合国际准则的,并无不妥之处。西方国家不断指责中方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它们的传统强势地位。为此,本书通过调查研究,对技术转让合同中限制竞争条款的认定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这对我们认识和消除中美贸易战中在技术转让问题上的一些分歧富有参考价值。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先,作者借鉴欧盟目的效果二分模式,探讨分析了欧盟三种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方法的特点缺陷,对“经济和法律背景”的考量要素进行体系化、多层次的理解,在深刻理解混合分析方法本身存在自相矛盾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关建议。其次,本书就回授条款的垄断认定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在结合协议处所经济、法律背景的情况下,根据回授条款所处的环境(行业环境、产业阶段等)来具体分析,并将专利许可协议的签订看作企业合资,从而依据协议(合资企业)处于市场上游阶段还是市场下游阶段,来认定协议中的回授条款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至于著作的其他特点,在这里就不一一点评,相信读者有自己的眼光和评价。希望这只是作者学术研究的开端,更期盼他继续努力,为国际科技合作中良性竞争环境的构建贡献智慧。
是为序。
单晓光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2020年2月1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