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7727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监狱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从法律法规、会议文献、学术事件等角度作出宏观和微观的考察,从新中国监狱制度建设的历史节点和重要历史资料梳理中得出中国监狱制度70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中国监狱制度是世界监狱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其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壮大而建立、发展和丰富。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走过的历程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历史宝库,有待于深入开发和探索。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年代为纵线,将改革开放前后作为两个大的分期,在两个大的分期里又划分了八个
阶段,以监狱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节点,使读者概括了解新中国监狱制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掌握新中国监狱法律法规、指导方针、政策策略、改造手段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总结新中国监狱制度的经验与教训等,对未来的监狱制度发展进行展望,试图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中国监狱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事业更好地向前推进尽一份力。全书以史实为依据,以论统史,寓论于史,脉络清晰,可读性强。
绪 论 / 001
上编 改革开放前的监狱制度演变
(1949 年 10 月—1978 年 12 月)
第一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创建
(1949 年 10 月—1954 年 9 月)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创建的历史背景和基础 / 023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创建过程 / 031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创建阶段的劳改法制建设和具体制度建设 / 043
第四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创建阶段的经验 / 056
第二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初步巩固和发展
(1954 年 9 月—1966 年 5 月)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初步巩固和发展阶段概况 / 063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初步巩固和发展阶段的几大亮点 / 071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初步巩固与发展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 090
第三章 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对新中国监狱制度建设的指导
第一节 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的萌芽、形成与发展 / 099
第二节 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的主要内容 / 110
第四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与艰难中发展
(1966 年 5 月—1976 年 10 月)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127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在艰难中发展 / 133
第五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恢复整顿
(1976 年 10 月—1978 年 12 月)
第一节 全国监狱系统深入揭发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监狱制度的罪行,
肃清其流毒 / 143
第二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恢复优良传统 / 145
第三节 在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监狱立法和重申了监狱工作方针政策 / 148
第四节 整顿监管秩序,加强教育改造工作 / 150
第五节 协同人民法院复查、平反冤假错案 / 152
第六节 调整和发展监狱生产,监狱经济出现新的发展势头 / 154
中编 改革开放以来的监狱制度演进
(1978 年 12 月—2019 年)
第六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启推进
(1978 年 12 月—1994 年 12 月)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拨乱反正 / 161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改革开启推进的动员令——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 / 170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改革开启推进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176
第四节 邓小平法制理论对新中国监狱制度发展的指导 / 203
第七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历史性开拓
(1994 年 12 月—2002 年 12 月)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出台及全国监狱工作会议的召开 / 210
第二节 新中国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 / 221
第八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持续、科学发展
(2002 年 12 月—2012 年 11 月)
第一节 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 / 235
第二节 监狱体制改革 / 244
第三节 监狱布局调整与监狱信息化建设 / 253
第九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2012 年 11 月—2019 年)
第一节 三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全国监狱工作会议 / 269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监狱制度建设的主要亮点及成效 / 276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监狱制度发展的新判断、新特征与新使命 / 299
下编 新的时代背景下对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考量、回顾与展望
第十章 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新中国监狱制度的考量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监狱制度的关系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 / 314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监狱事业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 / 320
第三节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中国监狱制度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基础上——
坚持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326
第十一章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回顾与发展和完善展望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历史进程回顾 / 333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取得的巨大成就 / 337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的主要经验及教训 / 341
第四节 新中国监狱制度发展和完善面临的新形势 / 347
第五节 新时代中国监狱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努力方向和任务 / 351
主要参考书目 / 361
附录一 新中国监狱制度大事记(1949 年 10 月—2019 年) / 365
附录二 革命根据地监所制度简介 / 427)
新中国法治发展 70 年观察丛书
总 序
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从无到有的进展,在法学研究方面更加关注我国国情和本土问题。这些法律制度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我国在新时代推进制度建设和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术界与实务界法律人的共同努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十九大报告中更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和实践发展。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的进程中包含着法治建设的进程,虽然中间有过短暂的挫折,但是总体上还是在向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发展。
我们认为,我国走上依法治国道路的起点是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公报指出,法律要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公报没有明确出现“法治”的提法,但这一系列法治原则体现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写于 1979 年的《论以法治国》(李步云、王德祥、陈春龙)一文,被认为是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依法治国”的文章。当时用的是“以法”,但和后来的“依法”有相近的内涵。这篇论文指出中国必须建设法治国家,并从历史背景、理论依据、观念变革、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实行“以法治国”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证。最终,这篇文章以《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为题于 1979 年 12 月 2 日在《光明日报》摘要刊载。20 世纪 90 年代初,作为《法学研究》的主编(李步云)和《中国法学》的主编(郭道晖),我们商量在编审稿件时,凡是涉及谈论以法治或法制作为治国方略的,一律采用水字旁的“治”(即“治理”之“治”,“治”是水字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取人民是法治主体之意)。从 1994 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治局决定每年举办两次法制讲座。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为 1995 年 1 月和 1996 年 2 月的两次讲座成立了课题组,李步云教授是这两次课题组的成员,司法部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王家福代表课题组在中南海作讲解。其中,1996年 2 月的讲座主题是“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这一主题李步云教授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写成了“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讲稿。一个月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法治建设的总方针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经过我们和法学界反复论证,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也是我们法学界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的一点智慧。
回顾新中国 70 年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展示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背后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以后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一想法得到了中国法制出版社的高度认同,应中国法制出版社的邀请,我们筹划组织了《新中国法治发展 70 年观察丛书》,旨在通过这套书,展示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学界同仁的积极响应。他们中既有李其瑞、蒋传光、穆兴天、贾洛川、李显冬、刘仁文、杨立新、刘作翔等(以分册设置为序)学界名家,也有宋海彬、邱昭继等优秀青年学者。在此特向为本丛书作出贡献的所有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受到学界认同的成果,我们相信他们的观察和研究是踏实勤恳的,他们围绕“新中国法治发展 70 年观察”这个话题所研究的成果是值得参考的。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中国法治建设、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新中国监狱制度建设、新中国自然资源法治创新、新中国刑法、新中国民法等几个方面设立了分册,进行专项总结和研究。我们的设想也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支持,《新中国法治发展 70 年观察丛书》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作为九十岁左右的法律人,我们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看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我们期望以《新中国法治发展 70 年观察丛书》记录我国走向法治的必然过程,也期待通过这套书展示我国在法学
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也是作为法学学者的我们献给新中国 70 周年华诞的一份礼物。
李步云 郭道晖
2019 年 10 月
二、 编写《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的编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采取史论结合、纵横结合、点面结合的方法,以史实为客观依据, 以史带论,对新中国 70 年以及不同时期的监狱制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新时代监狱制度改革与发展提出思考并提出努力方向,达到记
载史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指导现实、面向未来的目的。
(一)编写《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的指导思想
1.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的编写过程中,要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求新中国监狱制度历史之实之真,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他们不仅是国史乃至新中国监狱制度史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且是指导新中国监狱制度史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编写应当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离开了这一点,《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的编写就会是盲目的、支离破碎的,甚至可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价值中立”等误区。因此,编写《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编写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2. 必须全面贯彻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
编写的指导,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唯物史观。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一经传到中国,就在中国引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史学革命。唯物史观与以往历史理论的根本不同在于,它强调从社会关系体系和物质生产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主张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和决定因素,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要件;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编写《新中国监狱制度 70 年》,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中国监狱的狱情和当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出发,围绕新中国监狱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工作重点来展开,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监狱干警从历史主体地位及其首创精神,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坚持新中国监狱制度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为探索新中国监狱制度的规律和创新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智力支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