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古籍古籍整理山海经校诠 全面升级 西洋彩绘·传家珍藏版 精装全二册 赠“山海经怪奇灵异彩绘复古鼠标垫” 扫码免费研读长期被低估的编纂成果“山海经万物纲目”

山海经校诠 全面升级 西洋彩绘·传家珍藏版 精装全二册 赠“山海经怪奇灵异彩绘复古鼠标垫” 扫码免费研读长期被低估的编纂成果“山海经万物纲目”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大力推荐 现象级畅销书山海经校诠全面升级 96幅罕见文艺复兴时期西洋彩绘手稿 零距离触摸西洋人眼中的神秘中国 赠山海经怪奇灵异彩绘复古鼠标垫 赏心悦目 职场拼杀可获上古神兽神力加持

作者:刘滴川 著,高高国际 出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ISBN: 978752120907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94.98

类别: 古籍 新书热卖榜, 古籍整理 SKU:5eea09525f9849402b6a8abc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9075

编辑推荐

 

★ 好评如潮的《山海经校诠》精装精编版,内容全新修订、手感再度升级!

★ 以四库本《山海经注》、扫叶山房本《山海经图赞》为底本,以池阳郡斋尤袤刻本《山海经注》、闽格古斋本《山海经》、金阊书业堂《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和扫叶山房本《山海经笺疏》为校本,汇集郭璞、杨慎、吴任臣、郝懿行、汪绂、袁珂等历代《山海经》研究者的学术精粹。

★ 创造性融通“中华上古奇书 西洋神秘彩绘”新亮点,借鉴西洋奇书《谟区查抄本》中的插图手稿,为读者豁然拓宽了另一个回望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独特视角。

★ “山海经怪奇灵异彩绘复古鼠标垫”特立独行、好看耐用,吉祥灵兽时时伴左右,职场拼杀可获上古神兽神力加持。

★ 扫码免费赠阅“山海经万物纲目”,可对陌生物产、神秘怪兽实现快速检索。虽为赠阅,实为精华,因充分展现、挖掘、梳理了《山海经》百科全书的价值,具有高度总结性、典籍性、科普性。

★ 青年学者刘滴川代表作,新学诠释华夏上古百科知识,积功数载,训诂校诠,有考有解。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史专家陈尚君严肃鉴定,作跋点评,欣然推荐。

★ 装帧清雅,可读宜藏。作家出版社重点出版,图文清晰,纸质精良,用心编排,字体大小适中,老少皆宜。

 

 

 

 

内容简介

《山海经》自古被称为奇书、怪书。其作者何人?成书何时?是志怪小说,还是地理宏著?是神话文献,还是宗教巫书?两千年来,纷纷扰扰,争论不休。本书是对《山海经》的训诂,以郭璞《山海经注》(四库本)为底本,以对原著的校诠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带领新一代读者,在新的社会认知和历史环境下,以更加全面、轻松、与时俱进的方式和视角重读《山海经》,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和科学观点充分挖掘其综合价值及文化传承。

同时本书作者创新性地编纂了近18万字的《山海经万物纲目》,以电子版的形式免费赠阅读者,帮助读者快速查阅、掌握山海经涉及的历史、地理、神奇异兽等百科知识。

作者简介

刘滴川,青年学者、撰稿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新石器、先秦、两汉艺术史、瘟疫史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以及《山海经》研究、古器物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著有《山海经外传》《龟藏》《大瘟疫》等。

目  录

目  录

 

刻《山海经校诠》序 刘滴川 / i

导 读 / iii

 

山 经

山海经第一(卷一) / 3

南山经

山海经第二(卷二) / 58

西山经

山海经第三(卷三) / 171

北山经

山海经第四(卷四) / 260

东山经

山海经第五(卷五) / 305

中山经

海 经

山海经第六(卷六) / 497

海外南经

山海经第七(卷七) / 539

海外西经

山海经第八(卷八) / 576

海外北经

山海经第九(卷九) / 611

海外东经

山海经第十(卷十) / 634

海内南经

山海经第十一(卷十一) / 657

海内西经

山海经第十二(卷十二) / 687

海内北经

山海经第十三(卷十三) / 720

海内东经

大荒经

山海经第十四(卷十四) / 749

大荒东经

山海经第十五(卷十五) / 782

大荒南经

山海经第十六(卷十六) / 816

大荒西经

山海经第十七(卷十七) / 856

大荒北经

 

海内经

山海经第十八(卷十八) / 889

海内经

 

刘滴川《山海经校诠》跋 陈尚君  / 931

前  言

刻《山海经校诠》序

 

先贤作奇书《山海经》,“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是故上古纳百科者,无出其右。沧海成桑田乎,不夺其神。

《山海经》存《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凡一十八卷,三万一千余言,记山名五千三百余次,水流二百五十余条,更兼及水、土、金、石、草、木、果、菜、谷、服、器、虫、禽、鳞、介、兽、禺、疾、疫,诸自然百态,并鬼神、精灵、祖先、祭司、域外方国,众人文万象。《淮南子》云:“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山海经》之“经”,非儒释道“经典”之“经”,乃云“经过”“历经”者也,可谓人神有别。昔年,汉刘歆以禹历神州、记神迹而成书,即言此意,而后世多以为假托是也。《山海经》之作者、故事,虽为假托,然则经云游千山、抚四海,尝精气浑淆、自相喷薄,睹游魂灵怪、触象而构者,既非禹一人,又确有其人。其人何也?乃集上古诸先贤历史实践之累加而成,此经确也。是故山海一经,于洪荒混沌之间、中国伊始之际,记万象中国于千山之下,集丰饶华夏于四海之内,此经纬天下之瑰玮,非“山海”之名不能当也!

世之览《山海经》者,莫不以博闻叹焉,莫不以广志赞焉。昔晋陶渊明读《山海经》慷慨而不平,赋诗以言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又云:“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矢志莫若精卫,猛志莫若刑天。以奇怪俶傥之形象穷拓荒寰宇之宏志,沈博绝丽。以天马行空之断想尽英雄总揽之悲悯,璧坐玑驰。及至《大荒经》载不死之国,《海内经》云不死之山,西王母存不死之药,昆仑山生不死之木。古有长生之祈望,经云不死之仙民。日徂月流而更新,生而不死。山陬海澨而罔替,耇而不衰。然则烛火微不足以明满室,何以炜烨天渊。草苴短莫若乎尺寸间,安得犹望穹苍。是故经云之不死,其悲也美哉!

《山海经》之名始见《史记·大宛列传》,刘向、刘歆校勘之。今传《山海经》,晋郭璞注。及至明清,训诂之风日隆,有明杨慎、王崇庆,清吴任臣、王念孙、郝懿行、毕沅、汪诸家校本。至今时,《山海经》译注众多,而袁珂校注当推近代之翘楚。然则日往月来,时移世易,今日之中华,文脉之尴尬。呜呼!自晚清而倡西学,学唯实证。崇英文而贱国文,文已白话。数典忘祖以求现代化,现代化即为他者化,文化自觉重奉孔圣人,丧家犬再变宠物犬。时值华夷之争已落败,古今之承已崩坏,我儒学何以承继,我儒生何以自处。若进,则逢迎于工具理性,与道德背道而驰,是故进已无可进焉。若退,则重建道德理想,与历史背道而驰,是故退亦无可退焉。此犹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闻奸言,如处同归殊途、俱用灭亡之危局,似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险地。及至训诂之学、校诠之作,余以前辈释读之精深,高山仰止、望尘莫及。然则科学主义百余年,华夏脱魅须臾间,沧桑巨变之甚者,莫当代若。故再观《山海经》古今之训诂,旧注不足以纳新学,一门不足以释百科。今余校诠,以四库本《山海经注》为底本,尤重以中药学释草木果菜,以农学释五谷六畜,以动物学释游魂灵怪,以矿物学释金石服器,以中医学释水旱疾疫,以生态史学释物候推移,以历史地理学释山峦河川,以考古发现释域外方国。凡此种种,皆以新学而释百科,值今朝而诠经典。

余自命笔,历十余年。传先贤拓荒之志,实为己任。承前辈博闻之识,乃为初心。沐甚雨而欣欣,栉急风而洋洋。拙作初成,自唯虚薄,敬希教正,切切我心。

丙申年七月

北京刘滴川

 

导 读

 

本书包括《山海经校诠》(上下册)及《山海经万物纲目》(扫一扫前文彩插“掌上观山海”二维码)两部分。

其中,《山海经校诠》以四库本《山海经注》为底本,正文“练字”“通变”部分分别是对《山海经》原文的传统训诂和现代文翻译,而该名称原系《文心雕龙》章节名,此处借用,“练字”旨在表达从基本单位字做起,积微成大;“通变”则意指译文虽然实现了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转变,但变的前提是通,要以情意相通为基础,以古今转变为目的。同时,以“练字”和“通变”取代“注解”和“译文”,也是在不违字义的前提下对《文心雕龙》一书及前辈文论家的致敬。

《山海经万物纲目》是借鉴传统中药学中“纲目”的写作方式,对《山海经》所载自然物产、人工造物、游魂灵怪等信息进行的百科汇编,旨在尽力恢复《山海经》华夏上古百科全书的经典形象。其中,将原文提到的物产、动植物按类别划分为水、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禺等十五部,将游魂灵怪分为怪、神两部,并将文中所载疾疫编成主治一部。每一形象的具体条目又分为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出处等多条(如无则未收录),是对《山海经》的横向训诂和延伸阅读。“释名”,即训解物义;“集解”,即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解释;“气味”,即嗅觉感知之性味;“主治”,即作为药物时的主要疗效;“出处”,即《山海经》所载之详细经次。

鉴于本书引用、编纂内容来自大量不同版本,为尊重原版,保持训诂、校诠工作之初衷,故某些名词写法皆维持原貌,并未刻意统一用字,如:刑天—邢天—形天,昆仑—崑崙,姜原—姜嫄、禺彊—禺强等,特说明。

全书个别地方出现的“□”图形,系目前仍无法准确核定的缺字、古字,敬请读者谅解。

 

刘滴川《山海经校诠》跋

陈尚君

 

同窗刘林,世居京城,大学毕业仍北归,供职中国美术馆。己巳前二年,曾得缘到京师,造访其南池子寓所,知方有弄璋之庆,喜色溢于言表。此后各居南北,俱困俗务,偶或见面,多谈他事。近年有微信群,时得问讯,更知其子滴川渐次有成,间为央广晚会撰文,有音频为据,喜其有才而善文。上月忽来电驰请,告滴川大著《山海经校诠》即刊,嘱我为跋。世兄未及三十,成就如此,当年堕地,而今卓然成就,诚感岁月不居,英雄代有,承蒙见托,何敢遽辞!然其论述所涉,所知实少,有幸先读,谨略叙所感。

《山海经》一书,其作者、时代皆难以究竟,要为战国前著述,则似可论定。至其论述所及,则争议蜂起,或以为囊括全球,则天地玄黄,皆会一编,西风美雨,间存往迹,甚者据以论证华夏发现美洲,遽添无上荣光。局促者亦或谓所记仅限滇中大理一圈,或证为蜀中往迹,范围与二十四治相近。各骋雄辩,理绪渺茫,或成一家言,皆难得信说。要其书所述皆窈渺之言,洪荒之事,属先民之幻觉,为远古之记录,不可以信史读,亦难作寰宇地理解也。

本书正编,可得七十万言,循古籍整理之规矩,会前代研治之创获,存文存图,有考有解,凡所特见,则列案语以补充之。所录以四库本为底本,以其聚前清学术之大成。每节原文下,则有“练字”以校订异文,解释词语,多引字书及前贤训读,使文意明白,寓意清晰,梳理先说,嘉惠后学,用力之勤,发明之富,皆显而易见,读者亦不难体会。另列“通变”以作原文之今译,变拗峭古文为时习之白话,方便今学,程功不易。

本书特出之处《山海经万物纲目》,则就全书摘取物质名词,分水、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禺、怪、神、主治十八部,披示出处,会聚集解,且就今日视野揭其所属,有确然可知者,则说明动植分类之科属,有迷离恍惚难得强证者,则举前人之论证以分析之。凡此可知上古人类之视阈所及,知识范围,辨析名相而得区别万类,描述形态以存品相差异,保存异闻得传先世怪说,记录山川里径,则可知古贤先哲之步武所至。其间多引郭璞图赞、时珍《纲目》、郝氏疏证、袁珂今解,间附滴川新说,偶补新见书证,存前说不避多歧,申己见慎存分寸,颇得著作之体,足成一家之言。

络绎五山,茫昧四海,落落大荒,牢笼海内。读者喜《山海经》存往古之异闻,每憾文辞古涩,阅读为难。滴川积功数载,成此鸿篇,有功学术,嘉惠读者,自不待言。先期拜读,喜不自胜,撰跋述感,更觉欣慰,然亦别有感会焉。

滴川成长京城,习业山东,本科修管理,硕士转攻艺术,古今兼涉,中西融会,兴趣多方,成就可观,已刊小说、散文逾二百万言,业余尤喜当代美术评论及古物收藏,且涉足剧作及歌词写作,乃至文化产业及琉璃器之研究,今又成此巨著,问年尚未及而立,信知当今之时,世界昌明,信息畅通,学术竞荣,人才辈出,凡能善用所学者,是能获前人难以企及之成就。滴川起步如此,今后真不可涯量,倘依此前行,不择地而用才,滔滔汩汩,所至必有新获,足为当代英才;若随年齿渐增,守定一途,开疆拓土,建立鸿业,亦必有可观者。人生多歧,事业在我,才分难得,善用其才者可成就不朽,是所瞩望于滴川焉。

初识刘林,岁在丁酉,不觉近四十年矣。遽见当年孺子,卓然有立,顿感岁月如流,老之将至,既喜后继有人,更感人生不居。刘宾客有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我虽已年届六五,亦当及时感奋,策驽驾常思进取,感后生无或轻弃焉,未知刘林兄有以赞允否?

岁丙申仲冬,慈溪陈尚君谨跋。

 

免费在线读

山 经

 

 

 

山海经第一(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一之首曰山二。其首曰招摇之山三。临于西海之上四,多桂五,多金六、玉七。有草焉,其状如韭八而青花九,其名曰祝馀一〇,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一一而黑理一二,其花一三四照一四。其名曰迷榖一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一六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一七,食之,善走。丽一八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一九,佩之,无瘕二〇疾。

 

练字

一、[王念孙注] 《文选·头陀寺碑文》注引无经字。

二、山 [吴任臣注] 今本作鹊,《三才图会》有鹊山之神,即此山也。又济南汝宁、太原顺德,皆有鹊山。《搜神记》:“仲子隐于鹊山。”盖济南鹊山。《通鉴》:李世民与窦建德战西薄汜水南,属鹊山,汝宁鹊山也。非此。[郝懿行注] 任昉《述异记》作雀山,《文选》注王巾《头陀寺碑》引此经作鹊山。[杨慎注] 旧本作,近刻本改作鹊,此等古字,宜存之甚矣,今人之妄也。[袁珂注] 《太平御览》卷五〇引此经亦作鹊山;,古鹊字。[滴川案] 音作雀。古同鹊。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四》云:“内丘县,古邢国地,在汉为中丘县,属常山郡。晋于此立中丘郡,石赵改为赵安县。后魏孝文帝复立中丘县,隋室讳‘忠’,改为内丘。开皇三年属赵州,大业二年改属邢州。山,在县西三十六里。昔扁鹊同虢太子游此山采药,因名。”鹊山,《汉书·地理志》作蓬山,《乐史》作蓬鹊山。内丘县,今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鹊山即在此也。今山上有中天门(白玉皋)、南天门、鹊山圣母殿、玉皇皋及玉皇阁,山下有扁鹊庙。

三、招摇之山 [吴任臣注] 王崇庆《释义》云:“既曰鹊山,又曰其首曰招摇之山,是一山而二名,或两山相并也。”任昉《述异记》曰:“招摇山亦名鹊山。”[滴川案] 《大荒东经》有招摇山,非此山也。

四、[郭璞注] 在蜀伏山,山南之西头,滨西海也。

五、桂 [郭璞注] 桂叶似枇杷,长二尺余,广数寸,味辛,白花,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吕氏春秋》曰:招摇之桂。[吴任臣注] 王会解:“自深桂注自深南蛮也。”《楚辞》(《楚辞·远游》——滴川):“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海经图赞》曰:“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广莫熙葩,凌霜津颍,气王百药,森然云挺。”[滴川案] 桂树。《说文》云:“桂,江南木,百药之长。”《楚辞·离骚》云:“杂申椒与菌桂兮。”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桂》。

六、金 [滴川案] 金属矿石。《韩非子·内储说》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金》。

七、玉 [滴川案] 美石,质软,石之玉化者也。《说文》云:“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诗经·小雅·鹤鸣》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玉》。

八、韭 [郭璞注] 璨曰:“韭,音九。”《尔雅》云:“霍山亦多之。”[滴川案]野韭、山韭,同下文之祝馀。郭注《尔雅》所云之“霍山”,在昔洪洞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云:“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洪洞县今隶属山西省临汾市,霍山为洪洞县、古县之界。见《山海经万物纲目·菜部·祝馀》。

九、花 [滴川案] “四库本”作花,余者多作“华”。华,读曰花。《说文》云:“华,荣也。”《尔雅·释草》云:“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诗·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〇、祝馀 [郭璞注] 或作桂茶。[吴任臣注] 《骈雅》曰:“祝余,疗饥草也。”徐氏《蹇修赋》云:“采石蕈以夕春兮,羞祝余以鼌铺。”《图赞》云:“祝荼嘉草,食之不饥。”即此。[滴川案] 多星韭,又名山韭菜、黑花韭。同上文韭,实为一物。朱橚《救荒本草》云:“生荒野中。形状如韭,苗叶极细、弱。叶圆,比柴韭又细小。叶中撺葶,开小粉紫花,似韭花状。苗叶味辛。”甘,平,散淤止痛,拔异物,止痒。见《滇南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山韭》云:“山中往往有之,而人多不识。形性亦似家韭相类,但根白,叶如灯心苗耳。”见《山海经万物纲目·菜部·祝馀》。

一一、榖 [郭璞注] 榖,楮也,皮作纸。璨曰:“榖亦名构,名榖者以其实如榖也。”[郝懿行注] 陶弘景注《本草经》云:“榖即今构树是也。”榖构古同声,故榖亦名构。[滴川案] 音古,构树,落叶乔木,古称“楮”,楮实(《本草纲目》),谷桑、楮桑(《诗疏》)、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 (《岭南采药录》),皆此物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谷田久废必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诗疏》载:“江南人绩其皮可织布。”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楮》云:“楮实:味甘,性寒,无毒。治阳痿水肿,益气生肌明目。”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榖》。

一二、[郝懿行注] 《文选·头陀寺碑文》引此经无“理”字。

一三、华 [郭璞注] 言有光焰也,若木,华赤,其光照地,亦此类也。见《离骚经》。[袁珂注] 华:光华。[滴川案] 《诗·齐风·著》云:“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孔颖达疏:“华谓色有光华。”《淮南子·墬形》云:“末有十日,其华下照地。”高诱注:“华,独光也。”

一四、四照 [吴任臣注] 梁简文帝《相宫寺碑》(《艺文类聚·相宫寺碑》——滴川):“四照吐芬,五衢异色。”梁元帝集:“苣乱九衢,花含四照。”又启(《艺文类聚·谢东宫赉花钗启》——滴川)云:“昔住阳台,虽逢四照。”(《骈体文钞·梁元帝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云:“夜姝昔住阳台,虽逢四照,曾游沣浦,惯识九衢。”——滴川)李百药赋:“翫四照于花丛。”庾子山启:“花开四照,惟见其荣。”又诗(庾信《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滴川):“五衢开辨路,四照起文烽。”王巾(非也,应作王屮——滴川)《头陀寺碑》(《文选·头陀寺碑文》——滴川):“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晋书》:“四照开春华,万宝成秋实。”(应出自《北齐书·文苑》,云:“开四照于春华,成万宝于秋实。”——滴川)顾野王诗(顾野王《艳歌行》——滴川):“争攀四照花,竞戏三条术。”王勃《乾元殿颂》:“四照霏红间,灵葩于右墄。”王氏《华平颂》(《四明文献集·汉华平颂》,作者未详——滴川):“五衢四照,未数山经。”《韵府群玉》云:“即若草木,其光四照。”本此。

一五、迷榖 [吴任臣注] 吴淑《木赋》:“迷穀,四照之异文;玉,五色之奇,《骈雅》曰:迷穀四照。杨榣七脊。”《述异记》云:“迷穀出招揺山。”《事物绀珠》云:“迷穀如楮而黑理。”王世贞骚曰:“佩迷穀之璀琅兮,修途向乎丛林。”吴国伦书云:“疑网暂撤,迷穀在躬。”《图赞》曰:“爰有奇树,产自招摇。厥华流光,上映垂霄。佩之不惑,潜有灵标。”[滴川案] 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迷榖》。

一六、禺 [郭璞注] 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今江南山中多有,说者不了此物名。禺作牛字,图亦作牛形,或作猴,皆失之也。禺字音遇。[滴川案] 音玉,名果然,猕猴之属,树栖,状如猿,白面黑颊,多胡须而毛彩斑斓。《南州异物志》云:“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状大于猿,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过头。鼻孔向天,雨则挂木上,以尾塞鼻孔。其毛长柔细滑,白质黑文,如苍鸭胁边斑毛之状,集之为裘褥,甚温暖。”李时珍《本草纲目·禺类·果然拾遗》云:“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猿,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斓。尾长于身,其末有歧,雨则以歧塞鼻也。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后。食相让,居相爱,生相聚,死相赴。《柳子》所谓仁让孝慈者,是也。古者画为宗彝,亦取其孝让而有智也。”见《山海经万物纲目·禺部·禺》。

一七、狌狌 [郭璞注] 狌狌,禺兽。状如猿,伏行,交足,亦此类也。见《京房易》。[吴任臣注] 《淮南万毕术》曰:生生即狌狌也。《太微经》曰:“狌染齿于酒,忘其努取。”《图赞》曰:“狌狌似猴,走立行伏,櫰木挺力,少辛明目,蜚廉迅足,岂食斯肉。”[王念孙注] 《类聚·兽部》引作有兽人面,名曰狌狌。[滴川案] 音星,猩猩。《图赞》云:“狌狌之状,形乍如犬,厥性识往,为物警辨,以酒招灾,自贻缨罥。”见《山海经万物纲目·禺部·狌狌》。

一八、丽 [郭璞注] 音作几。[滴川案]古水名。

一九、育沛 [郭璞注] 未详。[滴川案] 一说为琥珀。章鸿钊《石雅·珍异》云:“窃谓育沛即琥珀也。育沛与琥珀音相近。《本草纲目》引宋大明《本草》云:琥珀破结痂。则功用亦同。”又云:“琥珀率产海岸,而育沛亦见于丽注海之处,其产状又同,是育沛即琥珀无疑。”琥珀率产海岸,然多产于旧大陆北温带、亚寒带地区,今琥珀多产自抚顺、西亚及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且今考古资料一未见先秦琥珀制品出土,二未见汉唐前北方以外地区使用琥珀之实证(仅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琥珀坠饰残件一片,系贸易所得),故以育沛为琥珀恐不确,应为水生植物,其物未详。见《山海经万物纲目·草部·育沛》。

二〇、瘕疾 [郭璞注] 瘕,蟲病也。[吴任臣注] 《内经》癥瘕之疾。[滴川案] 之瘕,音假。积聚症瘕。《素问·空骨论》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抱朴子·用刑》云:“夫症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术者,难图老彭之寿也。”刘昼《新论》云:“瘕疾填胸而不敢铍,虿尾螫跗而不敢斫。”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积聚症瘕》云:“左为血,右为食,中为痰气。积系于脏,聚系于腑,症系于气与食,瘕系于血与虫,系于气郁,癖系于痰饮。心为伏梁,肺为息贲,脾为痞气,肝为肥气,肾为奔豚。”见《山海经万物纲目·主治·瘕》。

 

通变

南山(经)中的第一个山系名叫山。山中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它高耸于西海之滨,长满桂树,盛产金属矿石和玉石。招摇山上有一种草药,它貌似山韭菜,开黑色的花。这种草药名叫祝馀。人吃了它,则不会感到饥饿。招摇山上有一种树,它貌似构树,并有黑色的纹理,它的光华闪耀四方。这种树名叫迷榖。人佩戴它,则不会迷路。招摇山中有种野兽,它貌似果然,并且长着白色的耳朵,趴伏或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人吃了它,则能善于行走。丽河就发源于此,之后向西流,注入西海。河中长有很多育沛草。人佩戴它,就不会得积聚症瘕。

 

又东三百里,曰堂一庭二之山,多棪三木,多白猿四,多水玉五,多黄金六。

 

练字

一、堂 [郭璞注] 一作常。

二、堂庭 [滴川案] 一说在今湖南洞庭。洞庭人谓洞庭音如堂庭。

三、棪 [郭璞注] 棪,别名连,其子似柰而赤,可食,音剡。[吴任臣注] 《尔雅》:“棪,速其。”曹毗《魏都赋》:“果则谷棪山楟。”(有脱文,应作:“果则谷娀孔山楟。”——滴川)[滴川案] 音奄,水果树,今柿树科,又名君迁树。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君迁子》云:“君迁子生海南。树高丈余。子中有汁,如乳汁甜美。吴都赋‘平仲君迁’是也。”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棪》。

四、(白)猿 [郭璞注] 今猿似猕猴而大臂、脚长,便捷,色有黑、有黄,鸣其声哀。[吴任臣注] 《图赞》曰:“白猿肆巧,由(繇为《图赞》原字,然应作由,吴注是也——滴川)基抚弓。应眄而号,神有先中。数如循环,其妙无穷。”[滴川案] 猿之白色者,见《山海经万物纲目·禺部·猿》。

五、水玉 [郭璞注] 亦水玉类。水玉,今水精也。相如《上林赋》曰“水玉磊砢”,赤松子所服,见《列仙传》。[吴任臣注] 庾肩吾启云:“竞爽云珠,争奇水玉。”李贺诗:“暗佩清臣敲水玉”(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滴川),又玻璃,亦名水玉。《图赞》云:“水玉沐浴,潜映洞渊,赤松是服,灵蜕乘烟,吐纳六气,升降九天。”[滴川案] 白水晶。《玄应音义》云:“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水精》云:“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水玉》。

六、黄金 [吴任臣注] 《说文》:“五金黄为之长。”《地镜图》云:“黄金之气赤,夜有光。”或云:“上有薤,下有金,又黄金,有沙金,麸金,橄榄叶子,胯子之名,不可尽述。”见《宝货辨疑》。又《事物绀珠》有“珄金、蔓苔、杨迈、麟趾、阎浮檀之属,皆黄金也”。[滴川案] 今黄金,亦称黄牙、太真、苏伐罗。见《山海经万物纲目·金石部·黄金》。

 

通变

再向东三百里的地方叫作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树,有很多白猿,盛产白水晶和黄金。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山海经校诠 全面升级 西洋彩绘·传家珍藏版 精装全二册 赠“山海经怪奇灵异彩绘复古鼠标垫” 扫码免费研读长期被低估的编纂成果“山海经万物纲目””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古文观止(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EUR €49.98
加入购物车

阅微草堂笔记(全3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EUR €80.97
阅读更多
缺货

世说新语(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EUR €46.98
阅读更多
缺货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EUR €22.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