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75257
从出生到读完小学6年级,是孩子人格、智力、行为方式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倘若父母能在此时给予正确的指引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都能得到迅速提升,为今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反之,若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即便花费数倍的努力也难以弥补。
很多家长只知道其重要性,却不谙教养之道。虽然用心良苦、付出颇多,结果却与初衷大相径庭。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孩子的所思所想,其实早就体现在他的语言和行动中了,父母若不学点儿童教育心理学,就无法解决面对的教育难题。
本书有场景再现,有科学分析,能帮家长轻松解读孩子的心理状态,合理疏导孩子的情绪,找出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办法,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和教导下一步步走向优秀。
本书旨在帮助妈妈了解*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用心理学的规律去雕琢孩子,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全书针对处于成长关键期孩子在性格养成、智力发育、行为控制、心理辅导、沟通交流等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揭开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序 章 关键期顺了,一辈子就好了—— 0 ~ 13 岁,教育陪伴要多用“心”
敏感期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迷茫,你知道吗
掌握技巧,让孩子安全度过逆反期
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是谬论
赏识——激发潜能的武器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成功
给孩子一个可以打破的碗
创造条件,让孩子独立
第1 章 “雕塑”孩子有技巧—— 好妈妈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教孩子用语言代替哭泣
吃手也是孩子的成长任务
孩子的暴力行为从何而来
你的孩子能管住自己吗
“人来疯”宝宝心里在想啥
孩子总是欺负同学怎么办
如何应对孩子的“多动症”
为什么孩子犯了错误总是狡辩
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鼻子怎么办
孩子任性其实源自一种心理需求
让孩子尝尝“自作自受”的后果
对孩子骂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孩子有自慰行为时应怎么办
第2 章 为孩子的情绪解套—— 好妈妈要懂点情绪心理学
认识依恋,满足孩子爱的需求
不要擅自剥夺孩子应得的母爱
别让孩子患上“肌肤饥饿症”
正确看待孩子的“认生”
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缺爱的孩子易患“心理性矮小症”
理解孩子,小孩也会“心累”
坏情绪,不疏导就可能会“决堤”
罗森塔尔效应: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要好胜,也要输得起
鼓励孩子向失败学习
出于同情的奖励伤害更大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宣泄空间
让孩子远离恐惧
谨防儿童抑郁症
儿童沉默不语也是病
感觉统合失调症:都市儿童的流行病
孤独症要正确判断、科学对待
怀疑癖是源自不自信
对儿童强迫症要科学治疗
对不正常的占有欲要及时纠正
第3 章 给落伍的交流方式升升级—— 好妈妈要懂点沟通心理学
要时刻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别跟“别人家孩子”比
爱问没有错,回答有技巧
80/20 :对话的黄金法则
做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
南风效应:温暖的沟通法最得孩子心
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
超限效应:说教切忌唠唠叨叨
让孩子理解你,而不是服从你
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正确归因,让孩子认清事实
发自内心的表扬才是有效的激励
用表扬“刺激”孩子主动反省
批评不可少,但绝不能多
批评不是挖苦,别拿讽刺来伤害孩子
不要因为错误而全盘否定孩子
严格不是粗暴的遮羞布
别让爱被条件绑架
第4 章 教育要兼顾孩子的个性气质—— 好妈妈要懂点个性心理学
孩子气质越早了解越好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训练胆汁质儿童的情绪控制力
让抑郁质儿童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摆脱固执的惯性,让黏液质孩子学会变通
让多血质孩子学会按计划踏踏实实做事
按天性生长,更容易长成大树
让领袖型孩子雷厉风行又不目中无人
多听听和平型孩子的心声
教完美型孩子玩就要玩得酣畅淋漓
让助人型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让成就型孩子正确理解成功的含义
让浪漫型孩子好好享受每一天
给思考型孩子思考的空间,并鼓励及时行动
让怀疑型孩子保持冷静,学会相信他人
培养活跃型孩子的专注力和责任感 /
第5 章 一切认知皆有规律—— 好妈妈要懂点学习心理学
孩子怎么记不住老师的话
学习语言,从重复和模仿开始
孩子可能走进的语言误区: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
智力发展有规律,避免“填鸭式开发”
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你的“正话反说”
别在学习上给孩子施高压
聪明的妈妈要“无为而治”
正确理解孩子的故意“考砸”
让孩子没有负担地质疑老师
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背后往往是厌书的父母
让孩子尝到坚持收获的果实
智商与天才没有必然关系
比“网瘾”还可怕的“考试瘾”
第6 章 孩子终究要成为“社会人”—— 好妈妈要懂点社会心理学
同龄人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感受社会
世界“不公平”,心情要平静
与老师常沟通,联手教出好孩子
独立意识从娃娃抓起
给予宽严适当的父爱
给孩子打一剂不完美的预防针
母爱是为了分离的爱
让孩子尽早了解一些社会规则
溺爱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绊脚石
封闭的爱会封住孩子的路
从出生到读完小学6 年级,是孩子人格、品质、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可塑性非常强,如果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勇敢、有礼貌、知识无价、人生美好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品质与思想就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生;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学习很苦、社会黑暗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以后就很难改变,很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妈妈这个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决定着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开始,她的一举一动带给孩子的都是最直观、最有效的经验指导。妈妈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孩子误入歧途,而妈妈正确的言传身教,则可以让孩子功成名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妈妈都应该是教育家,要有爱和洞察力,还要能够透彻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育儿知识和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妈妈,能够教出最优秀的孩子。但遗憾的是,不少妈妈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妈妈,她们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最后却发现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听话”,于是,她们的“教育”方法就“升级”了—— 呵斥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结果可想而知;有的妈妈不惜血本把孩子送进各种名气很大的“辅导班”“艺术班”,并且花重金把孩子送到一流的幼儿园、一流的学校,希望孩子样样都好,可到头来孩子特长、才艺、学习成绩却没有一样突出,甚至还产生抵触心理,变得越来越叛逆。
为什么妈妈们用心良苦、付出颇多,教育的结果却与初衷背道而驰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她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教育实际上就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妈妈们应该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心理学。
本书旨在帮助妈妈了解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技巧,用心理学的规律去雕琢孩子,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全书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人际交往、自控能力、思维能力、自立能力等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揭开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为家长提供教育孩子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帮助妈妈们避开教育中的暗礁。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衷心祝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做有智慧、懂教育的好妈妈,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问没有错,回答有技巧
孩子总是有着无比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从不管自己问的问题是不是可笑,也不会去想爸爸妈妈能不能回答自己的这些问题。尤其是当孩子到了快要入学的年纪时,他们会变成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他们见到什么问什么,想到什么问什么。“为什么有的豆子是青色的,有的却是黄色的?”“为什么妈妈穿裙子,爸爸从来不穿?”“天为什么是蓝的?”“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我们为什么会有五个手指?”“我是怎么来的?”……
如果妈妈对孩子的问题能够认真、充分地解答,孩子会感到被尊重,好奇心也得到发展。所以,妈妈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个问题。如果当时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要记住在自己空闲的时候,给孩子解答。有时候,孩子问的问题可能自己也解决不了,或者给孩子解释不清,那么应该告诉他,这些是自己不能解答的,或者告诉孩子等到他长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听懂这些东西。
但是,实际生活中,当孩子们不断地问“为什么”时,妈妈一般都会不胜其烦,就算有耐心的妈妈,也未必有能力一一解答孩子的问题。
所以,在问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常会“碰壁”:“小孩子,不懂的不要乱问!”“不是告诉你了吗?你怎么这么事多?”“你怎么这么多事?我也不知道!”……于是,这个小家伙伤心地走了,他这才知道原来问问题需要一些条件,原来问问题是错误,原来大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于是,很多小孩子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看到一些新鲜的事情,也不会马上就大喊“妈妈,那是什么?”所以,我们会发现,孩子越长大,问题也就越少了,家长也不必费尽口舌地告诉他,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总之,解脱了!
可惜的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在问题消失的时候,也随之慢慢消失了。这是一个失败教育的开始。随着好奇心的泯灭,孩子就不再去主动认识世界,自然而然地,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也降低了。同时,他们也很少再有主动获得知识的快感。随之而来的,他也就失去了本身应该具有的独创性,而这才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东西。一个人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独创性,也就没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妈妈回避孩子不断问问题的心理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提倡。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并不完全建立在“博闻多识”这一条上,对事情的态度、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夫妻之间的评价都会影响到孩子对妈妈的认识。如果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很积极,面对家庭的困难也毫不气馁,对爸爸和孩子都呵护备至,常常得到邻居的称赞,那她在孩子心目中就会有很好的形象,即便遇到问题不会回答,孩子也不会因此改变对妈妈的崇拜。
另外,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气,承认自己的无知更需要勇气。当妈妈在孩子面前真实地说出自己也不知道的时候,孩子与你的距离会更近。当然,承认自己不知道还只是回答问题的第一步,如果只说一句“我也不知道”就走人了事,会让孩子感到失望。怎么办呢?当孩子的提问兴致在没有回答的情况下大减时,妈妈不妨说:“虽然我现在不知道答案,但是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让我们去图书馆寻求神秘的答案吧!”听到妈妈的这番话,孩子会马上兴奋起来,想去图书馆探个究竟。
不要因为怕自己丢面子,怕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随便编个答案告诉他。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在他没有知道事情真相之前,会把你的答案当作真理,告诉别的小朋友。这样,带给他的很可能是嘲笑和讥讽,而在他知道真相之后,就会不相信你了。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重要指标,当孩子向你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不要回避或假装知道,尽管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让他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他才能成长得更扎实、更健康。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