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13909
网飞如何颠覆巨头,“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破坏性创新例证。
路透社记者7年100余次对网飞关键人物访谈的一手资料。
《快公司》杂志:2019年12本商业书籍之一。
复盘网飞的逆袭之路:从1997年创业,到2011年开始国际化扩张,细数这15年间,网飞如何抓住机遇,稳步成长。
网飞实现了组织与技术的破坏性创新:很好的创业时机、人性化的服务、与巨头合作积累用户、创新算法推荐系统、布局新兴业务、创新生产模式、结果导向型的企业文化。
网飞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是美国的流媒体视频巨头。与脸书、亚马逊、谷歌并称为“美股四剑客”,市值逾两千亿美元。
路透社记者吉娜·基廷花了7年时间,采访了100多位相关人士,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在这本书里梳理了网飞的成长之路:从1997年创业,到2011年开始国际化扩张,细数这15年间,网飞如何抓住机遇,稳步成长。
网飞实现了组织与技术的破坏性创新:很好的创业时机、人性化的服务、与巨头合作积累用户、创新算法推荐系统、布局新兴业务、创新生产模式、结果导向型的企业文化。网飞的发展过程,简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商战片。这本书会给你一个细致入微的还原。
目录
– 推荐序 网飞的逆袭之路 > IX
– 前言 > XV
01 《黑夜枪声》 A Shot in the Dark(1997~1998)
伦道夫和哈斯廷斯的性格截然相反,不过他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两人都
出身于富裕的东海岸移民家庭,都曾就读于私立学院,都是经过多年徘徊
才得以安顿下来,投身于自己至爱的事业。
– 硅谷黄金时代 > 003
– 网飞掌门人 > 006
– 马克·伦道夫 > 007
– 初创团队 > 010
– 租赁vs. 票房 > 017
– 米奇入队 > 019
– 上线前 > 021
– 上线日 > 029
02 《好事、坏事及丑事》 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1998~1999)
网飞的建立一直是个抽象概念:这些人要在一年之内,完成概念形成到转化为商业计划的工作,直至将其推出。网飞团队打算挑战一个既有产业,因此发布一结束,他们就遇到了这个希望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 业务定位 > 033
– 低级错误 > 043
03 《淘金记》 The Gold Rush(1999~2000)
伦道夫组建的创始团队逐渐凋零,他们或者士气低落,或者被哈斯廷斯和麦科德逐一拿下,取而代之的是哈斯廷斯选拔的对他忠心耿耿的员工。
– 新功能上线 > 055
– 高级主管团队改组 > 057
– 两位关键人物 > 059
– 培养用户习惯 > 064
– 品牌计划 > 072
04 《世界之战》 War of the Worlds(2001~2003)
网飞的使命是建立世界上最伟大的娱乐服务,帮助客户获得他们喜爱的电影并打败竞争对手,网飞需要削减成本才能做到这一点,才能上市。
– 大卫- 歌利亚 > 080
– 百视达掌门人 > 083
– 百视达的野心 > 086
– 裁员40% > 093
– 上市 > 096
– 最后的合作 > 097
– 伦道夫的离开 > 099
05 《这个杀手不太冷》 The Professional(2003~2004)
在网络公司破产导致持续三年之久的晦暗表现之后,互联网股于2004年年初重新受到青睐,网飞突然之间成为后萧条时代的宠儿。它的股票价格上涨将近400%,每年的平均收入增长率稳定在100%以上,从而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 百视达的在线项目计划 > 103
– 萧条时代的宠儿 > 117
06 《热情似火》 Some Like it Hot(2004~2005)
哈斯廷斯:每当竞争对手声称自己来年会有一项更好的服务,我都视之为软弱的表现,因为你在向对手亮底牌,而你其实没有服务可以提供给消费者。
– 针锋相对 > 123
– “巨人已醒” > 126
07 《华尔街》 Wall Street(2004~2005)
每次客户和百视达收银员就出乎意料的滞纳金发生争执时都会导致品牌受损,尤其是这种事情经常在客户排着长队等待结账时发生。不过,在门店销售额下降的同时放弃一个重要收入来源的想法,还是让他犹豫不决。
– 约翰·安蒂奥科 > 137
– 终结滞纳金 > 139
– 合并风波 > 148
前言
1997 年春,一个工作日的凌晨。一辆看起来跑了很多路的栗色沃尔沃旅行车驶入加州硅谷一处通勤停车场,停车场位于圣克鲁斯山的山麓地带。
互联网泡沫正在膨胀。停车场里有20 多个男男女女在等候,进入硅谷还有一段“下坡路”,这些计算机极客要一起拼车过去。极客们随身携带的帆布包上有形形色色的标识,分别代表苹果电脑(2007 年更名为苹果公司)、太阳微系统、甲骨文等炙手可热的技术公司。多数人都是典型的“硅谷人”打扮,身着沙滩裤或是李维斯牛仔裤,上身是一件皱巴巴的T 恤或羊毛外套,脚蹬Teva(太哇)鞋。有几个人没有洗澡,显得蓬头垢面,长期熬夜也让他们看起来睡眼惺忪。
沃尔沃驶向停车场没人的一侧,那里孤零零地停着一辆亮闪闪的钢蓝色丰田阿瓦隆(Avalon)。丰田车司机坐在驾驶座上,车门敞开着。一看到沃尔沃,丰田司机就从车里跳了下来。
他是里德· 哈斯廷斯,三十五六岁,高高瘦瘦,穿着熨烫过的李维斯牛仔裤,破旧的灯芯绒扣领衬衫里面是一件白T 恤,脚上是黑袜子和亮白色跑鞋。他一头褐色短发,山羊胡子修剪得很齐整,深蓝眼睛,一副时刻戒备的表情。他通常的体态是身子略微前倾,还有点缩肩,一看便知多年坐在电脑前工作:寻找“完美”数学算法,以定义各种自然和人为现象。
哈斯廷斯手插裤兜,急不可耐地走来走去,看着沃尔沃靠近,斜斜地停下,又挪了几下以调整位置。驾驶沃尔沃的马克· 伦道夫(Marc Randolph)终于满意地下了车,越过沃尔沃车顶朝哈斯廷斯打招呼。伦道夫年近40 岁,和哈斯廷斯同在这家蒸蒸日上的软件公司工作,他绝对属于逍遥派。他身手矫健,身材颀长,有一头稀疏的黑发,棕色的眼睛充满魅惑,宽阔的嘴角挂着一丝困惑和浅笑。有别于老板哈斯廷斯,伦道夫是个“交际天才”,是老板会为自己物色的那种营销经理。
尽管两人并非一类人,但他们之间却相处融洽、彼此信任,有着牢固的友情:他们都有优越的教育环境所造就的自信,也怀有将各种理念融入企业的热忱。
穿着羊毛外套、T 恤衫和夹趾凉拖的伦道夫绕过车,站到哈斯廷斯身旁。
“它到了。”哈斯廷斯对他说。
哈斯廷斯把身子探进阿瓦隆轿车,在后排座位上的Pure Atria1 公文包里一阵翻找,拿出一个超大号的玫瑰色信封。伦道夫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点头示意哈斯廷斯打开它。
哈斯廷斯从衬衣口袋里取出一把带花押字的古董小银刀,划开了信封,从信封中抽出一张银色的压缩光盘,拿在手里仔细检查了一下,完好无损。
“状况良好。”哈斯廷斯肯定地说。
伦道夫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嗯。在线电影租赁这事儿可能真的有戏。”伦道夫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电影租赁公司,网飞(Netflix)的创业史和一切有趣的故事一样,不外乎些许事实和若干有趣杜撰的混合。上述版本更接近现实,不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家公司的官方描述:科技界百万富翁里德· 哈斯廷斯在向当地音像店归还逾期影碟之后灵光乍现,突然有了开办下一家公司的主意,并随后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构思出了该公司的 签名订阅模式。
“ 网飞的创办始于1997 年, 当时我为《阿波罗13 号》(Apollo 13)这部影碟支付了大约40 美元的滞纳金。我记得那笔费用,因为当时挺不好意思的。那还是VHS(家用录像系统)时代,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意识到这方面存在一个巨大市场。”网飞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哈斯廷斯对《财富》杂志的记者说。当时是2009 年,一年后,他被该杂志评为“年度商业人物”。
“我不了解DVD,然后有朋友告诉我DVD 正在上市。我跑到加州圣克鲁斯的淘儿唱片(Tower Records)给自己寄了几张CD(小型激光盘),每个信封中只装一张光盘。漫长的24 小时之后,邮件到了我的住所,我撕开信封,发现这些CD 完好无损。这实在令人兴奋。”
作为财经记者,在我报道包括网飞在内的几家美国娱乐公司及其高管的7 年时间里,这种故事听得不算少。那时,我从没认真思考过哈斯廷斯的故事。关于网飞的一切有一个简单明
了的完美表述:通过邮递方式租赁DVD,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而无须支付滞纳金。
2004 年春季,当我接手路透社对洛杉矶娱乐界动向的报道工作时,有关网飞能大难不死的赔率居高不下。世界最大的电影租赁连锁店百视达(Blockbuster)准备推出自己的在线租赁服务;在线书店亚马逊也窥伺一旁,为其尚未推出的影碟租赁服务发布了软件开发人员招聘广告;零售巨头沃尔玛有点将信将疑,试图通过提供在线DVD 租赁来保证其DVD 门店的庞大销售额;好莱坞制片厂商也正在亡羊补牢,它们成立了联合公司来测试电影下载业务。网飞仅获得了190 万个订阅用户,其日常利润账目仍显示为亏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注意到哈斯廷斯和团队凭借果敢行动,使处于劣势的公司在日益增长的在线租赁市场中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推翻了质疑它的市场规模略逊于其他较大竞争对手的华尔街预言。
我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自律型团队改变了人们租赁影音产品的方式,这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发起挑战,从而瓦解一个“真实”产业,实现在线运营。在追求完美软件和直观用户界面的过程中,他们成了一个可以和苹果公司(后文简称“苹果”)相媲美的时尚引领者,一个和谷歌不相上下的创新者,以及一种星巴克量级的品牌力量。网飞也演变成为一个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些强大算法如何在网飞赞助的科学竞赛中得到完善,催生出技术突破,进而影响到任何产品或创意的兜售者会聚其潜在客户的方式。
2010 年,我开始着手研究并记述网飞的崛起,它从一个盈利途径不明晰的公司变成获利40 亿美元的影碟租赁巨头,涉及从邮寄费率到好莱坞电影交易,再到隐私、宽带使用和Web(万维网)流量联邦规则的方方面面。我自认为对这个故事已经了然于胸。
我知道自己需要有利的外部来源才能揭开这家公司的一些初创奥秘,因为在涉及它希望控制或避免谈及的那些问题上,网飞的公关和营销团队绝对会对记者和投资人(尤其是消费者)守口如瓶。
我从网飞那里无法得到答案的一些问题包括:网飞的另一位创始人马克· 伦道夫怎么了,为何他从来不被提及?为什么《阿波罗13 号》故事的发生地先是圣克鲁斯的一家百视达连锁店,到2006 年又变成位于拉洪达(La Honda)的一家夫妻店(现已倒闭) ?为什么初创团队成员米奇· 洛(Mitch Lowe)选择单飞去创建DVD 出租亭公司Redbox(红盒子),并成为网飞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而不是留在网飞?
起初,对于这个我已经相当了解并在财经报道中密切关注的故事,这些事情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不过,随着问题接踵而至,我很快就迷茫了,我对网飞的所有看法都随之改变。
我的发现比起官方故事来更有料,也更加微妙。网飞的整个历史是一段命途多舛的漫长奋斗史,有各种磨难、转机、背叛和心碎。
这家公司并非无缘无故地误导公众。官方故事只是较为精致和功利,而且该公司2 180 名员工(每年的人员流动率为20%)和高管在季度电话会议上恪守的脚本是:网飞的一切必须符合公司的目标,否则就会被剔除。
毕竟,纪律和专注可以解释一家不名一文的硅谷小公司何以戕杀了资产达80 亿美元的影碟租赁业三巨头[ 百视达、影库(Movie Gallery)、好莱坞视频(Hollywood Video)连锁店],遏制了亚马逊,并迫使电影制片厂进入数字化时代。网飞现在采用相同的战术来削弱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供应商,不过,不露声色的更好的战术则是潜入这些新市场,扰乱其竞争态势。
“我们的规模太小,所以我们不想引发与现有对手之间的第二次或第三次‘世界大战’。”哈斯廷斯于2011 年年初这样说。
不久之后,网飞宣布其订阅用户数超过排名第一的美国有线电视提供商康卡斯(Comcast)。
哈斯廷斯管理公司的方式似乎高深莫测,他往往放弃稳定的收入或是相关业务,来追求超越一切的既定目标——在线租赁影碟。
在华尔街分析人士和财经媒体看来,哈斯廷斯所追求的目标只是某种看似简单的商业模式(一个软件程序、大量仓库和一些DVD),以及大公司购买网飞的发明的意愿。他们的消极预测导致网飞的股票价格屡屡暴跌,而哈斯廷斯似乎不为所动。在市场压力面前,他的判断往往被证明是正确的,甚至称得上是远见卓识,这为我眼中美国最佳创业文化故事平添了一份魅力。
在2008 年股市大崩盘之后,我开始考虑写出我心目中的华尔街神话,这个故事包括最好的想法、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和富有创意的商业计划的完美执行,正是这些因素促使网飞这样的公司在干掉一两个傲慢的业界巨头之后脱颖而出。
我做到了,而且做到的不止这些。这一切始于我和另一位网飞创始人的谈话,那是在风清日朗的加州圣克鲁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