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94798
★心理学大V卫蓝,继畅销书《反本能》一书之后的全新力作。
★你不掌控情绪,情绪就会掌控你。用真正的心理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搞定情绪。这是一本将情绪的真相解构得十分彻底的书,每个理论和方法都来自心理学的科学验证,硬核、扎实而有趣。
★本书角度新颖,观点独特。作者提出了独创的“暗理性”观点,认为情绪是“暗理性”的。而情绪的产生主要与三个要素有关——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刺激因素。搞定这三个过程,就能真正地掌控情绪。
★本书深刻地剖析了焦虑、紧张、愤怒、恐惧、愧疚等常见的负面情绪,并提出了大量实操应用方法和案例,能够让读者在人际关系中灵活运用起来,彻底走出情绪困扰。
★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每一种情绪对我们的积极意义都远超过负面意义。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便是如何掌控好情绪的度,进而发挥情绪的价值。
——青年作家、心理学教师 剑圣喵大师
★认识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才能帮助你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卫蓝的这
本书,案例丰富,实操性强,是你与情绪和解的有效工具。
——自媒体人、知乎大V L君
如果说思维是理性的,那么情绪就是 “暗理性”的。人的思维和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情绪的功能从根本上来讲,是围绕“趋利避害”展开的,所有的情绪都是有存在价值的。无论是抑郁、焦虑、敏感还是愤怒,都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我们之所以受到这些情绪的困扰,是因为它们失控了。
如何掌控情绪,轻松与情绪做朋友呢?
心理学大咖卫蓝在《暗理性》一书中,解构情绪的真相,提供了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让我们能从根源上掌控自己的情绪,走出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困扰,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由。
章 源头认识:
我们为什么需要情绪?
情绪起源:情绪到底是什么? // 011
生理限制:情绪产生时,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 // 015
情绪三要素:什么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 019
致命“四人组”:为什么情绪会变成“情绪问题”? // 023
第二章 敏感:
拿什么拯救你的“玻璃心”?
高敏感天赋:我们为什么更聪明? // 029
资源应对力:为什么你对损失那么敏感? // 032
当事人立场: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还有很多烦恼? // 035
低权力感:为什么你总是害怕别人的评价? // 038
敏感者自救:让自己变聪明是好的解决办法 // 041
第三章 焦虑:
怎么才能和压力做朋友?
无聊感:你想要毫无压力的生活吗? // 047
焦虑分子:为什么越焦虑,越努力? // 051
同时性错觉:为什么焦虑总为你的表现不佳“背锅”? // 055
认知行为技术:如何调节自己的焦虑? // 059
第四章 愤怒:
如何不失控地解决问题?
“战斗”驱动:为什么你会感到愤怒? // 065
自我觉察:如何避免因高权力感产生过多愤怒? // 068
“好的愤怒”:如何让愤怒为解决问题服务? // 071
边界感:如何建立边界,减少不必要的愤怒? // 074
第五章 抑郁:
一种让“伤口”愈合的方式
功能失效:抑郁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疗愈 // 079
信任与价值:哪些社会因素会导致抑郁? // 084
反刍思维:如何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 // 087
调节抑郁:如何让自己不再害怕这种状态? // 091
第六章 社会情绪:
当情绪遇上社会关系
文化情绪:当自然演化变成文化演化时,情绪也发生了改变 // 097
内心的冲突:我们终究不能成为自己 // 101
道德之怒:规则赋予权利,愤怒捍卫权利 // 104
聚光灯效应:你的害羞来自你的太在乎 // 107
灾难性思维:如何避免过强的愧疚感? // 111
第七章 冲突:
如何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
非建设性冲突:为什么很多人会“小事化大”? // 117
范畴陷阱:争论过程中小事化大的错误方式(一) // 120
抽象化攻击:争论过程中小事化大的错误方式(二) // 123
共情能力:为什么说不要随意批判别人? // 126
非暴力沟通:如何才能更好地用沟通解决问题? // 130
第八章 亲密关系:
成为更好的自己
越亲密越受伤:为什么我们与父母合不来? // 135
适可而止:不要以爱之名绑架任何人 // 139
适可而止:不要以爱之名放纵任何人 // 142
成长冲突:学会放手是家长的必修课 // 145
预期效应:抱坏的打算,做的努力 // 148
第九章 情绪重建:
用过程分析重建情绪
自我重建:如何减少对自我的不满? // 153
社交重建:如何化解朋友之间的冲突? // 158
依恋重建:如何化解恋爱关系中的情绪问题? // 163
取悦型人格:为什么对人很好,却不被人重视? // 168
第十章 次级控制:
从改变世界向改变自己转化
有效比较:努力读书真的没有意义吗? // 175
利益链:在消费主义思潮中保持清醒 // 182
无谓的比较:不要被思维的笼子框住 // 186
背景预设:媒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的? // 188
第十一章 多面共体:
理解生活中的不同
多元身份:为什么很多人不爱发朋友圈? // 195
成长思维:人的差别因何而来? // 198
沉默型人格:为什么你不喜欢社交? // 202
害怕失败:别让“偶像包袱”束缚你的手脚 // 205
后 记 选择性注意:
你所看到的世界决定着你的高度
// 216
序
失控的进步:
为什么我们会有各种情绪问题?
我是一个非常容易晕车的人,无论坐什么类型的车都会想吐。以前夸张的时候,坐碰碰车都会感到不舒服,后来经过一些训练才好很多。
那么,人为什么会晕车呢?人耳朵里有一个前庭器官,这个器官里有淋巴液,当我们运动时,淋巴液也会跟着运动并产生运动信号,告诉大脑身体的运动状态,让它调节身体的平衡。但是,如果前庭器官感知到过多的运动或者接受太多不协调的运动信息时,容易产生疲劳和紊乱,我们就会产生恶心等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当我们坐的车摇晃得太厉害时,或者玩3D游戏太久时,很容易感到不舒服。这是因为我们的感官调节不过来,维持不了平衡。换句话说,这是我们身体的进化跟不上科技进步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非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表现,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情绪。
情绪的演化
情绪的功能从根本上来讲,是围绕“趋利避害”展开的。但是,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我们的情绪似乎还遵守着原始的本能反应。在对环境的应激反应上,情绪反应激活的“战”或“逃”系统也越来越不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现代化社会。
大脑关于情绪部分的起源,可以从爬行动物的出现算起,也就是大约2.5亿年前。大脑之所以演化出情绪,是因为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这可以帮助爬行动物追求更快的反应和速度。所以,墙上的壁虎在我回头看到它的一瞬间就已经跑了几十步也不至于那么奇怪了,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正是动物的低级情绪系统。
这套“粗糙”的情绪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也被装进了人类的大脑中,被称为原始脑。它主要由脑干和边缘系统构成,控制着我们大部分本能反应。我们的呼吸、进食、睡眠、繁殖以及其他行动,都需要依靠这套简单的系统进行。这套系统也是人性之恶——贪婪、冲动、多疑等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些我们现在所批判的缺点,在千百万年前都是有助于我们祖先生存的“美德”。
另一个系统——皮质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环境,以及抑制来自原始脑的“命令”——尤其是抑制冲动。所以,我会把食物存起来熬过这个冬天,但是我家的哈士奇不会。毕竟狗的皮质脑神经元数量只有人类的3.5%,所以它在对进食和其他本能的克制能力上,远不如人类。
皮质脑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环境和群居生活。我们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皮质脑就会起作用。当我们获得食物时,原始脑发出贪婪的命令:“别碰,都是我的。”但是皮质脑会告诉我们:“上次他们帮助过我,我现在应该给予回报。”
当然,还有另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个系统——哺乳脑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非常粗糙,有部分原始脑的功能,也有部分皮质脑的功能,算是原始脑到皮质脑的过渡吧。
虽然皮质脑可以抑制我们做出不适当的行为,然而在皮质脑、原始脑,以及哺乳脑的对抗中,往往是控制本能的爬虫脑和哺乳脑获胜。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皮质脑是不是摆设——为什么我们明明想做某件事情,后却做了另一件事情?
这也是我们内在的冲突。心理学家盖瑞·马库斯在《怪诞脑科学》中提到:当脑中形成新的结构时,为了保持身体直立行走和跑动的功能,旧的大脑结构并没有消失。所以,原始脑区的本能反应对人类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
但是这种思维理性与原始本能的冲突,并不代表思维就一定正确。相反,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有非常多重要的功能。
“暗理性”
如果说我们的思维是一种理性,那么我们的情绪就是另一种理性,我把它称为“暗理性”。为什么这么称呼情绪呢?这要从功能上分析。
理智感
心理学家阿道夫(R. Adolphs)针对杏仁体受损的人群进行“赌博”实验后发现,他们不会表现出“损失规避”——他们不再因为遭受损失而产生担心和恐惧,即使他们完全明白哪个选择会让自己获得更多利润,但是他们在选择偏好上没有表现出差别。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哪个选择更有益,但是大多不会选择它。
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收益与损失,但是杏仁体受损的人,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冒险和鲁莽。也就是说,他们躲避危险和损失的能力丧失了。如果无法判断风险,怎么可能做出一个理智的选择呢?
这也是情绪的个功能:让我们产生理智感。这与很多人的直觉相悖,很多人认为情绪化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但实际上,情绪让我们做出更为遵循内在声音的决定。这种理智是基于理性产生的。
这种理智感是一种选择倾向的驱动力。比如,你疯玩了一天,突然想起明天要考试,你就会受到焦虑的驱动去复习;或者你对绘画很感兴趣,愉悦的情绪会驱动你去了解绘画。
如果说思维的理性让人不断权衡和思考,那么情绪的这种“暗理性”会成为你的驱动力。戏谑一点说,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脑子一热”做出的。虽然有点难以置信,但是思维会让我们不停地思考,而推着我们行动的则是情绪。
认同感
认同的本质是一种态度倾向,而态度主要由情感构成。当我们厌恶某种规则或者讨厌某个人时,我们就会变得愤怒或者冷漠;当我们喜欢某种规则或者群体时,我们就会变得和善而且愉悦。
以道德认同为例,道德的本质是对社会规则的认可。但是我们为什么会认可一个规则呢?这里面也有非常多的情绪成分。规则约束我们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权利,因此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可规则。道德的产生也是如此,通过社会化,我们产生对道德规则的认可。
但是,一个人如果缺乏足够的情绪认知,那么这个人的道德感就会变得很低。有反社会特质的人群一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绪感知能力比较差。他们无法很好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因此折磨别人时就不会有愧疚感。
再以一个失去情绪的孩子为例。一个在车祸中脑部受到撞击的孩子,在看到自己的妈妈时说:“你的声音、外貌和身材都跟我妈妈一样,但是我知道你不是我妈妈。”这个小男孩失去了情绪,无法对他的妈妈产生正常的依恋情绪,无法判断和认同对方与自己的亲密关系。当一个人失去了情绪,也就失去了喜欢和厌恶的能力。
审美感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些体验:听一首悲伤的歌曲慢慢流下了眼泪;登上了山顶看着远处的风景,感到一种敬畏;看卓别林的喜剧,笑出了声。
我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体验,是因为情绪带给我们的审美感。我们在认知和情绪阈值的作用下,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这造就了非常多的主观体验,所以很多人在艺术欣赏方面会有千差万别的看法。
当我们看到美的事物时,很容易感到愉悦,情绪就驱使我们追求美好事物。当我们看到不美、不喜欢的事物时,情绪就会驱使我们远离。这种审美的差别,让我们追求不同的人和物,让我们赋予不同的人和物特殊的意义。对事物审美感的汇聚,成为我们判断世界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世界观。这是情绪带给我们的另一种理性。
这些都是情绪的重要功能,并且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同时,文化演化取代了自然演化。情绪是一种适应自然环境的本能,但是它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功能高度分化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容易产生很多情绪问题。
失控的进步
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拥有的却是一副石器时代的大脑。
罗纳德·赖特(Ronald Wright)在其著作《极简进步史》中指出:人类的5000年文明,在人类的总历史250万年中,只占了0.2%。百万年来用于适应自然社会的大脑,在短短5000年发生了巨变。群居生活使我们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本能,而人类失控的进步让我们的大脑容量再一次不够用。在短短的5000年里,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剧变,使得原先具有一定适应性的大脑不得不以激进的方式演变着,但是依旧没能赶上人类的进步。
人类为了更快地适应这种巨变,演化模式发生了改变。不再依靠那套需要成千上万年才会有所改变的自然演替,而是采用了一套新的演替逻辑——文化演替。这种演替依托于文字和语言,让我们的心智和行为模式发生几何级数的改变。
但是,我们依旧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日益严重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难看出,相对于社会进步,我们身心的滞后性是机体对环境不适应的表现。我们进化出来的各种高级技能——情绪调节、本能克制,甚至思考能力,都变得力所难支。
情绪本能系统的作用发挥得不再得心应手,可这并不意味着情绪不再有其重要价值。相反,它依旧在认知和决策中起主导作用。情绪系统作用的发挥依旧是一种理性的发挥,只不过因为社会规则的制约,这种“暗理性”的需求不再那么容易满足。
我们生气时,无法给下个月要还的“蚂蚁花呗”两拳;我们被伤害后感到抑郁时,无法很快离开施加伤害的人;我们还需要接收更多引起焦虑的信息,这些都使各种情绪变成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情绪就是多余的。
要是一个人认为情绪是多余的,无法理解情绪的意义,那么他很难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问题。我看过很多人非常不喜欢自己情绪化的一面,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情绪都是一种驱动力量——驱使自己做出改变。
如何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可控,并且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这也是本书所要讨论的话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