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成功/励志励志经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1-8册)全集套装

少有人走的路(1-8册)全集套装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灵读物

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译者:于海生 严冬冬等 ,正清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ISBN: 978755964145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34.92

类别: 成功/励志 畅销榜, 励志经典著作 SKU:60127a1ff0f2241c6837f190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组合包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145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1-8册全集套装全新上市!

 

武志红、张德芬、胡因梦等名人感动推荐。

樊登读书会、凤凰卫视、《新京报》、《广州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冬吴相对论》等媒体强力推荐!

 

一套人人可读,人人皆受益的心灵读物!

 

内容简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了700万册,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纪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它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两只狼,一只善,一只恶。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心中那只善良的狼,那么,这本书则是在分析我们心中那只恶狼。

培养善良的狼需要诚实,而恶狼特别害怕的则是诚实,特别喜欢的则是谎言。

为什么恶狼喜欢谎言呢?因为谎言的本质是掩盖真相。

从本质上来看,人之所以掩盖真相,是不愿意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在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过程中,人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变得疯狂和邪恶。所以,邪恶是由颠倒是非的谎言产生的。这就像单词“生命”——live,如果颠倒过来,就变成了“邪恶”——evil 。

勇敢地面对谎言,就是要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真相,不逃避自己的问题,承受应该承受的痛苦,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的心灵才会成长,心智才能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讲的是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讲的是勇敢地面对谎言,那么这本《少有人走的路3》讲的则是:人生错综复杂。

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某个人的正确之路,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是错误的。本书将告诉你,人生错综复杂,我们应为生活的神奇和丰富而欢喜,而不应为人生的变化而沮丧。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对变化充满感激!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这是一个焦虑的年代,似乎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令人困惑。在人们忧心忡忡、茫然无助之际,斯科特·派克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向导,从反抗草率和盲从入手,告诉我们如何在不确定的中间地带生存,如何在矛盾中抉择,以及如何在焦虑中获得精神的成长。
  本书是斯科特·派克60岁时完成的著作,他以世间少有的勇气击碎人们心中的幻影,直抵生命的真相。这真相如此真实,不免令人触目惊心,但他的真诚和智慧又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勇往直前,大步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是否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习惯于隐藏和压抑,并深感憋屈与孤独?抑或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别人,到处树敌,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彼此都失去了独立成长的空间。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关系中,所有人都像一锅粥,没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成为一群乌合之众。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是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中,我们都不应该压抑自己或改变别人,也无须害怕分歧和冲突。只要凝听不一样的鼓声,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性,就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建立起好的关系。

在好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像沙拉一样保持各自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珍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真心、真情和真诚。这种真诚关系具有强大的治愈力,是治疗“乌合之众”的一剂良药。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

这是斯科特?派克的又一震撼之作。

作为享誉全球的心理医生,派克在本书中,以贴近生活的故事,展现了真诚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书中涉及家庭教育、婚姻关系、职业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自恋、意识成长等问题的观点独到并深刻,常让读者触目惊心,派克对人性的剖析,也在本书中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阅读这本书,能帮助我们学会运用真诚的力量,也将为我们的认知带来重大改变。

 

 

《少有人走的路7:靠窗的床》

心理医生文森特就职于一家护理院,一天,他发现一位病人的症状十分可疑,在调查过程中,他的好友突然被害身亡,整座护理院瞬间卷入巨大的旋涡。美丽热情的护士、精明能干的警探、冷漠刻薄的妇人、说谎成性的老者,随着案件的展开,每个人的秘密都浮出了水面……

本书是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的一次伟大尝试,他将亲历过的经典案例,变成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并借由一桩凶杀案,让人性的不同侧面在同一空间下彼此碰撞,结果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心理群像。

我们可以领略到斯科特高超的讲故事天赋,也可以洞察人们内心的包罗万象,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小说,更是一本打破常规的心理学著作。

 

《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

历时21天,行程数千公里,辗转10余地,心理学大师斯科特和妻子克服重重困难,在英国展开了一场发现之旅。他们一边破解着史前巨石的秘密,一边进行着心灵的朝圣,斯科特深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以其特有的心理学视角,深入解读了关于金钱、婚姻、子女、信仰、健康与死亡等重要命题,给读者提供了审视世界的全新思路。

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收官之作,在这趟不凡的旅程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到斯科特智慧的光辉,也可以充分体会大师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美国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目  录

目录

《少有人走的路》

前 言

部分 自律

问题和痛苦

推迟满足感

子不教,谁之过

解决问题的时机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逃避自由

忠于事实

移情:过时的地图

迎接挑战

隐瞒真相

保持平衡

抑郁的价值

放弃与新生

第二部分 爱

爱的定义

坠入情网

浪漫爱情的神话

再谈自我界限

依赖性

精神贯注

“自我牺牲”

爱,不是感觉

关注的艺术

失落的风险

独立的风险

投入的风险

冲突的风险

爱与自律

爱与独立

爱与心理治疗

爱的神秘性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

科学与信仰

凯茜的案例

马西娅的案例

特德的案例

婴儿与洗澡水

第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迹

潜意识的奇迹

好运的奇迹

恩典的定义

进化的奇迹

开始与结束

熵与原罪

邪恶的问题

意识的进化

力量的本质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对恩典的抗拒

迎接恩典降临

后 记

附录 25 周年版序言

 

《少有人走的路2》

章 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那些可怕的念头,为什么挥之不去? 

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将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为了逃避痛苦,人选择了谎言,扭曲了心灵 

解决了逃避问题的问题,你才能解决其他问题 

第二章 有没有罪恶感,是善与恶的分水岭 

把生命颠倒一下,就变成了邪恶 

没有罪恶感的人穷凶极恶,逃避罪恶感的人邪恶 

父母逃避自己的错,孩子就会出大错 

不在压抑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疯狂 

如何识别伪善之人,远离邪恶 

第三章 压制别人,就是邪恶 

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培养出抑郁的孩子 

孩子偷窃常常不是为了财物,而是因为压抑 

邪恶总是隐藏在谎言中 

压制别人,就是邪恶 

第四章 恶,总是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 

要敞开心灵,但不要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 

不敢面对自己,才会去控制别人 

爱需要一个空间,否则便会感到窒息 

母亲让女儿离不开自己,这不是爱而是恶 

第五章 从小缺乏爱,长大就容易变坏 

恶性自恋的人,常常藏得很深 

雪莉所说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控制和操纵 

自闭,是更高程度的自恋 

不愿意放弃病态的自我,是觉得病态的自我很好 

不放弃病态的自我,人就会变得邪恶 

内心没有安全感,就想去控制外面的一切 

没勇气正视过去,就不会有未来 

第六章 勇敢地面对谎言 

为什么天使会变成魔鬼 

过分依赖集体,个人的心智就会退化 

一个人疯了不可怕,一群人疯了才可怕 

一群人疯了可怕,但可怕的是整个国家都疯了 

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3》

部分 人生是一场修行

  • 意识和痛苦

痛苦地成长 

积极的痛苦 

意识及康复 

沙漠中的绿洲 

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 

责备与愤怒 

责备与评判 

责备的规则 

廉价的宽恕 

自毁模式 

宽恕的必要性 

第三章 复杂的人生 

拒绝简单的思考 

避免陷入 

本性和人性 

选择与人生 

使命与人生 

感恩与人生 

第二部分 心灵探索

第四章 自尊自爱 

自爱与自负 

罪恶感的功用 

不破不立 

自己是无价之宝 

准备工作 

第五章 感受神秘 

神秘的旅程 

心理学与炼金术 

好奇与冷漠 

神秘的心灵之旅 

第六章 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 

对抗与信仰 

表象的欺骗性 

人的发展与心灵的成长 

检查你的地牢 

第七章 神话:人性的旅程 

传说 

神话和童话 

责任的神话

的神话 

《圣经》里的神话 

善与恶的神话 

英雄的神话 

诠释的选择 

第八章 上瘾:神圣的疾病 

荣格与匿名戒酒协会 

皈依的程序 

心理重建计划 

世俗的精神疗法 

公共计划 

酗酒者的福分 

早一点面对危机 

第三部分  寻找自己的归宿

第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对死亡的恐惧 

生命可以预期 

心理转变的奇迹 

身病与心病 

理解死亡 

死与生的不同阶段 

学习死亡 

死亡的恐惧与自恋 

第十章 性与精神 

性高潮:一种神秘的体验 

恋爱的假象 

一个全球性问题 

第十一章 物质与精神 

宗教与科学的分离 

分割的不幸 

什么被忽略了 

心理医生的“隔离” 

抑郁与幻想 

第十二章 从宗教中得到的裨益 

通往上帝之路 

耶稣的真实性 

耶稣的天才 

死亡洗礼 

教堂之罪过 

新时代运动 

异端 

死后的生命 

地狱 

上帝的效率 

天堂 

结 语 心理治疗的困境 

 

《少有人走的路4》

前言 9

 

部分 反抗草率的思考

 

章 思考 14

大脑的意义 18

草率思考和盲从心理 24

流行和盲从 27

先入为主与贴标签 28

混乱的思考和犯罪 31

混乱的思考和心理疾病 32

独立思考的勇气 37

不确定的中间地带 38

思考与倾听 43

自由与思考 46

时间与效率 47

正直的思考 51

 

第二章 意识与觉察 56

亚当和夏娃的教训 57

善与恶 59

罪过与邪恶 62

阴影 66

意识与能力 69

死亡的意识 74

只管努力,不要操心结果 77

 

第三章 学习与成长 82

修炼灵魂的山谷 83

被动学习 85

成长与意志 90

摆脱自恋 93

自恋与自爱 97

自恋与死亡 101

舍弃与心理弹性 104

黛米的故事 108

价值观与学习 113

学习的榜样 117

 

第二部分  在复杂中摔打,在矛盾中抉择

 

第四章 个人的生命抉择 122

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 124

责任的抉择 128

服从的抉择 131

职业的抉择 135

感恩的抉择 138

死亡的抉择 141

空无的抉择 144

第五章 团体的生命抉择 148

礼 仪 149

系 统 150

道 德 154

依赖与合作 158

责任与结构 161

边界与伤害 168

力 量 173

文 化 177

功能不良与礼仪 180

 

第六章 在社会中的抉择 183

善与恶的矛盾 184

人性的矛盾 191

人人平等的矛盾 194

责任的矛盾 197

时机与金钱的矛盾 199

个人的案例研究 203

 

第三部分  前半生追寻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

 

第七章 生命在焦虑中超越 210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212

观察性自我与超越 215

自我与灵魂 219

放弃和掏空 224

倾听灵魂的声音 230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 章 真诚的关系

分裂与孤独 // 003

坚硬与柔软 // 008

我们是不同的琴弦,却弹奏出同一首歌 // 014

跛脚的英雄 // 028

压进去是抑郁,哭出来是治愈 // 033

| 第二章 独立与依赖

独立,但不要成为局外人 // 045

冷漠,是病态的独立 // 048

控制,是病态的依赖 // 055

依赖,但不要成为乌合之众 // 059

| 第三章 人性的阴影与真诚关系

真实的生命,犹如蝴蝶的羽翼 // 066

人们都是通过愚蠢的行为建立友谊的 // 070

因为脆弱,所以我们在一起 // 074

在一起的力量 // 080

| 第四章 真诚关系的七个特征

个特征:包容,而不是忍受 // 087

第二个特征:突破幻象,走进真实 // 091

第三特征:一个安全的地方 // 093

第四个特征:凝视对方,以柔和的目光 // 096

第五个特征:以优雅的方式,超越冲突 // 099

第六个特征:权力去中心化 // 101

第七个特征:一种回家的感觉 // 103

| 第五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虚伪阶段 // 107

混沌阶段 // 113

空灵阶段 // 121

真诚阶段 // 135

| 第六章 进入空灵的方式

让自我归零,就是空灵 // 142

外表的疯癫,或许意味着内心的巨变 // 145

沉默留出的空间,恰是进入空灵的路 // 149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 // 153

| 第七章 不设防: 空灵的桥梁

爱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设防 // 163

把自己完全暴露出来 // 166

融合性和完整性 // 168

要想看见全貌,你就不能有任何立场 // 174

| 第八章 在建立真诚关系时,如何避免陷阱

逃避真诚关系的四种伎俩 // 181

干预的时机 // 191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一样重要 // 200

快与慢并不是关键 // 202

承诺,我们没有逃跑路线 // 203

真诚关系的纽带:沉思、故事和梦境 // 204

| 第九章 建立长期真诚关系的两个案例

真诚的关系,真心的欢笑 // 210

只是互相关照,并不刻意治疗 // 212

人为塑造敌人,破坏力 // 217

| 第十章 不一样的鼓声

权力的傲慢 // 224

无知的山谷 // 229

信任的力量 // 231

接纳即治愈 // 232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

| 部分 真诚与痛苦

章 心理治疗,其实就是鼓励人说真话的游戏 // 002

我们的真诚正在流失 // 003

不真诚是心理疾病的“根” // 006

真诚,并不是不发火 // 009

第二章 真诚的痛苦与虚假的痛苦 // 014

痛不是疾病,而是治愈的过程 // 015

感觉不到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016

逃避痛苦,只会加重痛苦 // 018

有一种痛苦,是虚假的痛苦 // 022

在快乐中享受忘我,在痛苦中感受存在 // 024

第三章 意识的成长,是为了看见生命的真相 // 027

蜷曲的生命看不见真相 // 029

意识成长的四个层次 // 031

自我意识 // 033

他人意识 // 035

组织意识 // 038

宇宙意识 // 043

个体化与社会化 // 045

第四章 内心的贫瘠,内心的富饶 // 050

自恋与心灵的贫瘠 // 051

人可以从自恋出发,走向伟大 // 053

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 // 059

在真诚的关系中,绽放彼此 // 061

阻碍交流,就是罪 // 065

当“好好先生”,也是一种罪 // 067

有了高处的信仰,人就不会在低处爬行 // 069

第五章 使命,是努力展开的生命 // 072

不同的人,不同的使命 // 073

违背自己的意愿,相当于出卖灵魂 // 075

听从内心召唤,就是奔赴使命 // 080

你拒绝的,反而是你想要的 // 082

使命感与浮夸病 // 085

使命是一个逐渐显露的过程 // 088

唯有使命,能够把你放到恰当的位置 // 091

| 第二部分 婚姻与家庭

第六章 自恋是骨子里的不真实,也是婚姻的大敌 // 094

占有的结果,是分手 // 095

抑郁,是不接受现实的固执 // 101

原谅,其实是放弃幻想 // 109

自恋者的眼中没有别人 // 112

不爱真实的自己,只爱自己虚幻的倒影 // 115

空洞的瑞士奶酪,空洞的思维 // 119

婚姻可以是一场摆脱自恋的修行 // 122

第七章 婚姻是一个系统:一方变了,另一方也会变 // 126

抑郁的摩尔赫斯夫人 // 127

婚姻中一方强势,另一方会抑郁 // 131

控制欲强的人,晚景凄凉 // 138

唯有改变婚姻系统,婚姻中的人才能成长 // 143

政治权力,精神权力 // 147

第八章 稳定的婚姻,可能是病态的 // 152

有问题的人,找的人往往也有问题 // 153

婚姻是一个承诺 // 154

掩盖问题,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 158

抗拒改变,是我们的天性 // 163

婚姻怕:为了避免冲突而伪装 // 167

第九章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弓与箭的关系 // 171

消极反抗性人格 // 174

丧失说真话的能力,是一种人格障碍 // 179

心理的问题不解决,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 // 186

好的父母,会欣赏孩子的不同 // 194

真诚的父母,才能教育出真诚的孩子 // 199

第十章 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 // 205

健康的家规 // 212

别为一个信念,断送前程 // 214

可怜的老乔治舅舅 // 217

谎言,是藏在衣柜里的骷髅 // 222

| 第三部分 真诚与新生

第十一章 移情作用与角色错位 // 228

家的意义 // 230

讨厌女上司,是因为她讨厌自己的妈 // 233

讨好男心理医生,是因为她喜欢父亲 // 238

负向移情与正向移情 // 241

兄弟之间的移情作用 // 245

暴躁的父亲,势必养出懦弱的儿子 // 253

关于移情作用的五点说明 // 258

第十二章 乌合之众与真诚共同体 // 265

癫狂的头脑,本身就具有传染性 // 268

真诚共同体——意识发展的“九度空间” // 275

建立真诚共同体的四个阶段 // 278

如何区分乌合之众与真诚共同体 // 284

宁要真诚的争论,不要虚假的共识 // 286

尊重不能容忍的事物,是一个民族的美德 // 290

 

《少有人走的路7:靠窗的床》

 

1.乔治娅归来 001

2.实习医生 005

3.轮床上的巨人 011

4.西蒙顿夫人 015

5.规范小姐 019

6.威罗·格伦大剧院 023

7.天使的秘密 027

8.欲火 032

9.柔软和顽强 038

10.精英先生 043

11.暴徒 048

12.两个神经症患者 053

13.暗流汹涌 060

14.与治疗室的距离 068

15.寄往监狱的信 073

16.乔治娅的照片 077

17.新室友露西 081

18.意外 085

19.围墙 089

20.剪刀下的史蒂芬 094

21.佩吉的爆发 099

22.警探佩特里 105

23.悲伤的威罗·格伦 112

24.科尔的牵绊 118

25.证人乔治娅 123

26.怀疑 130

27.交锋 136

28.目标:海瑟 141

29.火花 145

30.后一夜 150

31.审讯到来 154

32.探望日 158

33.她们的秘密 163

34.重要的人 168

35.逆转 172

36.重回谋杀之夜 178

37.佩特里的挫败 182

38.麦克娅的箱子 187

39.海瑟的轨迹 190

40.汉克的噩梦 197

41.衣柜里的骷髅 202

42.佩特里的请求 207

43.揭晓 212

44.斯廷森的周旋 219

45.三个梦境 223

46.问题的答案 230

47.消失的方式 234

48.交替 239

49.佩特里的秘密 243

50.新生 248

 

《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

章 理性 // 001

第二章 浪漫 // 015

第三章 瘾 // 023

第四章 神圣 // 039

第五章 改变 // 051

第六章 信仰 // 069

第七章 衰老 // 081

第八章 为人父母的爱与哀愁 // 095

第九章 金钱 // 113

第十章 死亡 // 131

第十一章 朝圣 // 147

第十二章 感恩 // 161

第十三章 和平 // 175

第十四章 冒险 // 191

第十五章 体贴 // 207

第十六章 空间 // 221

第十七章 时间 // 229

第十八章 艺术 // 243

第十九章 一体 // 259

第二十章 绝望 // 269

第二十一章 总结 // 281

前  言

中文版序

很抱歉,我们奉献给你的不是一本时髦的书,它甚至还会让你感觉到一点点的不舒服。不过,请不要回避,你也无法回避,因为回避这一问题的结果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这是时髦、反叛,还是在逃避成熟?

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30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毋庸置疑,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难道不是吗?有哪一本书,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就达到了3000万册的销量;有哪一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停驻近20年;有哪一本书,出版以后,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有如此之多。难怪《华盛顿邮报》的书评会说:“这本书是出自上帝之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面对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菲莉斯•特洛克丝《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部罕见的心理学杰作,早在1983年,它便成为有口皆碑的超级畅销读物。作者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它的有效和实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出版商周刊》

 

在人类心灵的治疗方面,本书也许是一部开山之作。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耐人寻味。

                                                           ——《图书馆杂志》

在线试读

 

爱的定义

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触及它的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艰难的课题之一。要尝试了解爱的本质,我们就需要涉足一个神秘的领域。爱的概念实在太博大、太精深了,无法用言语彻底解释清楚。尽管我相信这一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但我也清楚,我笔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涵盖爱的真谛。

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就足以证明“爱”的神秘了。有人把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给所有爱的种类,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尽管我深知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在对这个定义展开详细阐述之前,我必须做几点说明:首先,“心智成熟”这个字眼,可能会使人联想到宗教意义上的爱。

笃信科学的人往往对此不以为然。但我的定义并非来自宗教思想,而是来自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疗中,爱的重要性无可比拟,然而大多数患者却并不清楚爱的本质,他们对爱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一位年轻的男患者,他胆小怕事,性格拘谨而内向。他对我说:“母亲对我的爱太深了!她因为怕我在外面受到伤害,从上小学天开始,就天天开车接送我上下学,直到高中三年级时,她仍不肯让我坐校车上学,这也给她增加了许多负担。经过我苦苦的哀求,她才终于同意让我坐校车。她真的是太爱我了!”为了顺利完成治疗,我必须让他意识到,他母亲的动机,可能与爱没有关系,甚至根本就不是爱。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爱与非爱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获得心灵成长。我们在推动他人心智成熟之时,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了他人去努力自律,与为了自己去努力自律一样,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不但越来越近,其界限后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后,爱是一种意愿。我之所以用“意愿”来定义爱,是为了让它与一般的“欲望”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二者的差别就相当于说:“今晚我想去游泳”和“今晚我要去游泳”。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把这种爱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爱一个人却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爱如此神秘,以至于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们,对于爱究竟是什么,常常感到迷惑或产生误解。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消除对爱的误解,从不必要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要了解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先来看看爱不是什么。

 

坠入情网

长期以来,人们对“爱”存在着各种荒谬的认识。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是把“坠入情网”当成是爱,或者认为它至少是爱的一种表现。坠入情网的人,常常激情洋溢地表白:“我爱他(她)!”但其实,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欲望而已。首先,坠入情网,通常会产生与性有关的欲望。众所周知,不管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与他们坠入情网。许多人都有关系密切的同性朋友,但除非有同性恋倾向,否则,决不会与其坠入情网。人们之所以坠入情网,是因为他们在意识和潜意识里有一种性的冲动。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诚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再爱对方,不再爱那个与我们坠入情网的人,但令人头晕目眩的恋情,终归有一天会彻底消失。这就如同美好的蜜月,迟早要归于结束,鲜艳的花朵,势必要枯萎凋零。

要了解恋爱这种现象的本质,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界限”。不妨以婴儿的成长为例。婴儿出生初七个月里,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界限。当他挥舞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跟着他在一起移动;当他感觉饥肠辘辘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一块儿挨饿;当他看见母亲身体运动的时候,以为自己也跟着母亲在一同运动;甚至当母亲哼唱起摇篮曲的时候,他会以为那是他自己的声音。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在一切移动和固定的事物之间,在他和周围的人群之间,在单个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并没有什么界限和差别。

随着婴儿慢慢成长,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他会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并不是一回事:他感到饥饿时,母亲未必会立刻过来喂养他;他想玩耍时,母亲未必会愿意跟他一起玩耍。他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出现了。这种自我意识能否健康发展,通常取决于婴儿同母亲的关系是否融洽。如果失去了母亲的爱,或者母亲患有严重的性格缺陷,那么,婴儿和母亲的关系就会受到干扰,等到婴儿长成儿童直至成年人之后,其自我意识就会出现障碍。

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时,他就开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区分。比如,当他有活动的意愿时,只看到自己的胳膊在晃动,儿童床和天花板并没有随着他一起活动,于是婴儿知道,他的胳膊和他的意愿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胳膊是他的“财产”,而不是别的东西,更不是别人的胳膊。婴儿在出生的年会明白一些基本的常识: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不是什么。出生一年后,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这是我的胳膊、我的脚、我的头、我的舌头、我的眼睛,甚至我的视角、我的声音、我的想法、我的肚子疼、我的感觉……此时,他们能区分出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自己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会持续到青春期乃至成年以后。孩子到了两三岁左右,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此之前,尽管他知道自己无法让母亲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但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同母亲的行动混为一谈。两三岁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小霸王”,稍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甚至闹得天翻地覆。到了三岁以后,虽然孩子的态度有所收敛,虽然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脑海里还是会幻想着如何随心所欲。这样的心态只有再过几年,在他经受到更多的打击以后,才能够逐渐消失。在此之前,他会幻想自己无所不能。所以,这时,强大的超人和太空飞侠之类的故事,总是受他们的欢迎。而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言,超人和飞侠已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了。这时的他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能力有着多么大的局限性!他们也隐约意识到,个体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他们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却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这通常使他们产生无助的痛苦。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独。有的人把自我界限当成是一把保护伞,比如那些性格孤僻的人,因其童年生活都很不快乐,甚至遭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充满险恶,孤独和寂寞反倒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但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摆脱孤独,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

在某种意义上,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让我们仿佛又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又感觉到自己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实现愿望。我们感觉爱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前途无限光明。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

残酷的现实,迟早会击溃两岁孩子的幻想,同样也会击溃我们的爱情之梦。日常的琐事和难题,会使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男人渴望性爱,女人却因心情不好而予以拒绝;女人想要看电影,男人却想留在家里看电视;男人想把钱存进银行,女人却想拿来买洗碗机;女人想谈谈自己的工作,男人却想谈谈他的工作。双方都惊讶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爱好和想法都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好像无法缩短。于是,两人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又恢复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幻觉破灭,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毋容置疑,若想避免这种情形,两人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

我为什么要用“真正”两个字呢?我想强调的是,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情侣只有在脱离情网之后,才能够真正相爱。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我在本章开头给爱下了定义,根据定义可以确知,坠入情网算不上真正的爱,原因如下:

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很多时候,不管怀有怎样的期待,没有机遇和缘分,就永远无法体会到恋爱的感觉,爱的情网,也不会为你张开;而有时候,它却有可能成为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你完全可能爱上某个与你毫不相称的人,甚至因此而不愿承认对方身上的缺点,并对他(她)产生深深的依恋。与此同时,另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值得你全身心去爱,但你却始终不能跟他/ 她坠入情网。成年人有时会以理性和原则作为约束,控制自己不顾一切的狂热行为——比如,心理医生可能对患者产生恋情,患者也可能不自觉地把情感寄托在医生身上,但是基于对患者的责任以及自己的身份,医生必须在情感和行为上有所约束,维持自我界限的完整性,不能不负责任地把患者当成恋爱对象。为此,他们甚至要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这是理性和感性较量的必然结果。另外,不管自我约束如何严格,你只能控制恋爱的进程,却无法创造出恋爱的感受。换言之,当恋爱的激情到来时,你可以凭借愿望和意志力来控制恋爱的激情,却不能凭空创造出激情。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须努力。当初的激情褪去时,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的只有失落和幻灭,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坠入情网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即使经过婚姻,使这一功用延长,也无助于心智的成熟。一旦坠入情网,我们便会以为自己生活在了幸福的,以为人生无与伦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在我们眼中,对方近乎十全十美,虽然有缺点和毛病,那也算不上什么,甚至只会提升其价值,增加对方在我们眼中的魅力。在这种时候,我们会觉得心智成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前的满足感。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我们和爱人的心智其实都还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滋养。

坠入情网既然不是真正的爱,那么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仅仅是自我界限暂时的崩溃吗?在我看来,它与人的性欲(性的需求和原动力)有关。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或者说,坠入情网是人类原始基因对于人类理性的征服,使我们心甘情愿地落入婚姻的“陷阱”。倘非原始基因在起作用,不知有多少恋人或者配偶(包括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就会因想到婚后要面对的现实,而感到张皇失措,只想落荒而逃了!

抢先评论了 “少有人走的路(1-8册)全集套装”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刘墉给孩子的励志家书(全两册):(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少爷小姐要争气)善待孩子,自然成长,平凡生活,给孩子一份简单的快乐!

EUR €42.98
加入购物车

人性的弱点(权威译本)

EUR €28.99
加入购物车

人性的弱点(全集珍藏版)

EUR €33.97
加入购物车

靠自己去成功:刘墉励志珍藏系列(献给所有受尽呵护,但不得不独自面对未来的年轻人;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长要自己去成长)

EUR €2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