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8088
重磅推荐:
★读过这本书,你也将是被敲醒的都市女爵
★每个女人都可以,也应该活得精彩、活出自我。这些美好都可以浓缩为一个词——高级
★1000万粉丝大号金融八卦女、南都周刊,百万粉丝平台LinkedIn、猎聘特约作者。逢写必推,逢推必爆的微信女作家思小妞首次采用本名出版*迎合当下背景的女性励志读本
★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传达着微博1.5亿讨论量的高热度话题
★女人的高境界是不卑不亢,活出高级感。
★简书、豆瓣、十点读书、壹心理等一致推崇的生活态度!
女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又应该活成什么模样?这个经典的问题,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人提及。而在物欲横流、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的都市女性又该如何活出自我?
女人,不是生活的附属,不是爱情的宠物,更不是事业的奴隶。每个女人都可以,也都应该是高级的,只是庸碌和迷茫让她们迷失了方向。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配以犀利明快的语言,重重敲打着那些在平凡中沉默、在庸碌中不再思索的都市女人,提醒她们自己的人生还有属于自己的境界,自己的“高级”才是对自己这漫长的一辈子*的滋养。
章
聪明女人活得更有“高级感”
“高级感”,关脸什么事?
只有“高级脸”才配称为“高级感”?
不同的美丽,相同的“高级感”
好女人与狠女人
什么是“狠”女人
如何评价“30岁的女人”
你可以很柔软,但请让自己的内核强大且坚硬
爱情上独立不是不依赖,而是不被他人左右
别把另一半当成不努力的借口
第二章
这个世界终会回报拼命工作的人
什么时候拼命工作成了嫁不出去的“Option (选项)B”?
突破“性别天花板”,任重但道不远
做领导,男人也许更多,但女人必须更强
第三章
越“狠”的女人,在爱情里越迷人
怕女人在爱情里活成宠物的模样
成熟的爱情,是不再计较这两个问题
爱得多深都别忘了“及时止损”
爱情不只是发糖,破碎也很正常
第四章
当心友情的糖衣炮弹:你的朋友可能易碎且危险
情绪是女人之间友谊的致命伤
思维方式的墙,让友谊难长久
别让“闺密”成为一个贬义词
山下的男人是老虎,见到千万要躲开
第五章
你的柔情,该给的不是男人
有事的时候才想家,难道父母是你的“备胎”
不理解爸妈,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时,人生只剩归途”
他山之石:亲密与距离的拿捏
第六章
当你的优点足够发亮,别人才会宽容你的短处
没有核心竞争力,你凭什么说自己比别人强
高情商,让你在这世界上如履平地
阅读,让你的灵魂充满香气
活成一座孤岛的女人不会美
第七章
女人不美,死不了,也活不好
永葆美丽的公式:美丽=努力 自律 敢“秀”
美人可以老,但不能没有用
让生活美丽,就是让自己美丽
你要会存钱,但也要会享受
第八章
这些女人,让世界为之一颤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敢和死神比赛的女人
海伦·艾美莉亚·托马斯:让美国总统们闻风丧胆的女人
英德拉·努伊:成为百事可乐的CEO的印度女人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把一个“坏男人”变成成功人士的女人
我很贪心,总想提炼出“高级感”中重要的成分并习得一二。一边写着这些让我敬佩的女性一边思考,我终于明白:有“高级感”的女性千人千面,她们的魅力正是在于突破了诸多条条框框和枷锁,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画皮画虎难画骨,带有“高级感”的女性,只有轮廓可以描绘,但难用琐碎去填充。这正是她们迷人的地方。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骨”,在里面滋养更美妙的自己!
♀“高级感”,关脸什么事?
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个女婴诞生了。
她的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贵族后裔,出生在小康之家的女孩自小过得不错,生活富足。她按部就班地读小学、学芭蕾,远离饥饿和劳苦。但这样的运气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在她6岁时,父亲就因为信仰抛弃了她和母亲,远走他乡,她跟随母亲回到母亲在荷兰的娘家,本想获得一丝安稳,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纳粹占领的荷兰让她们难以如愿。由于母亲的家族被认为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母亲一家被视为帝国的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她的舅舅还被处决,母女俩的贵族生活就此结束,从此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究竟有多贫苦呢?她的儿子在回忆录中写道:“她告诉我们她的哥哥是如何吃下狗粮的,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吃。其他人吃郁金香的鳞茎,因为没有蔬菜。当时的面包都是绿色的,因为没有可以磨成面粉的小麦,只能用豌豆粉来制作面包。有时候我的母亲需要一整天都躺在床上,通过看书来忘记阵阵袭来的饥饿。”
更悲惨的是,她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她成为首席芭蕾舞女演员的梦想从此破灭了。虽然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芭蕾舞,即便是在战争时期也一直没有中断,但在那样的浮沉社会,想要安心接受专业训练很难。所以,当战争结束后,她拜访名师刻苦学习,但老师告诉她,她已经错过了练习芭蕾年龄,不管她在训练中多么努力,已经定型的动作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此外,与当时所有的男芭蕾舞演员相比,她也太高了。那个时代的男芭蕾舞演员都比较矮小,在与她搭档时没有力量完成基本的托举动作。而且,长时间的饥饿影响到了她肌肉的发育,与那些在战争期间可以维持正常生活与训练的女孩相比,她确实不具备竞争性。
这世上,比没有梦想更痛苦的是曾经有过梦想,却难以实现。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的芭蕾舞梦想破灭了,但演艺之路却朝她挥手,谁也没想到这个家庭破碎,瘦弱的、饱受战乱饥苦的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代巨星。姣好的面容和长期练舞所带给她的气质,让她顺利成为一名演员。她当过兼职模特,跑过龙套,演过一些小角色和舞台剧,三四年后就被伯乐慧眼识珠,从欧洲到美国开辟了自己的新天地。《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经典银幕形象让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女星。
她就是奥黛丽·赫本。集奥斯卡女主角、托尼奖女主角、美国电影金球奖女主角和美国演员工会奖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女演员。
如果奥黛丽·赫本止步于此,她多算是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容貌出众、塑造过经典形象、拿过大奖的女星在演艺圈大有人在,但她在病逝25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让人愿意把一切有关美好的形容词都放在她身上,自然不只是因为她演艺事业上的成功。
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要从500名20世纪美国电影界的明星中,评选出50名伟大的明星,要求必须在1950年之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奥黛丽·赫本名列第三位。这个奖项是对她为演艺事业做出贡献的褒奖。1992年1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为她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的平民荣誉,向在科学、文化、体育和社会活动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平民颁发。
不仅如此,在她病逝后的第10年,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做出的贡献。
为什么从美国总统到联合国都去表彰和纪念这位女演员呢?
50多岁时,奥黛丽·赫本逐渐淡出影坛并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爱心大使,开始不遗余力地唤起社会对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因为她曾在战乱时受其恩惠,所以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
在这个职位上任职的她并没有走形式、捞名声,而是身体力行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时举办音乐会等募捐活动,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不顾战乱和传染病的危险,看望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她的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国家。
她曾在1989年发表著名的演讲《和你在一起》, 去控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贫穷国家的掠夺,声讨贪婪自私的发达国家罔顾千百万贫困儿童生命健康的行为;她挺身为全世界弱小无助的儿童说话,为那些因战争而伤残,因饥荒而奄奄一息,因缺乏饮用水而衰弱,因缺乏维生素而失明,因社会不公正而流浪的亿万儿童说话;甚至在1992年底,奥黛丽·赫本还拖着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在当地展开考察并实施救援。其实,当时她已经患上癌症,身体非常瘦弱,却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们吃饭。回到美国,检查后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她的腹部。
而奥黛丽·赫本这份全身心地投入的工作薪资仅有1美元。
在她去世后,长子成立了以母亲名字命名的儿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奥黛丽·赫本的公益事业。如今,在儿子的经营下,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公益项目: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卢旺达的儿童教育事业,美国新泽西州建立的家奥黛丽·赫本儿童家园,为那些身体上和情感上受到创伤的孩子提供一个完善的、友好的治疗环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分会也与之共同创立了一个10年的“儿童入学计划”,其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120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这一切的发生都源于一个叫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女人。
与其说奥黛丽·赫本是个美丽的女人,毋宁说她是个充满“高级感”的女人。因为她令人久久怀念的不只是音容笑貌,更多的是她大爱的心和付诸的行动。“美丽”很多时候被用来称赞外形出众,但“高级感”超越、升华了美丽,特别是高尚的心灵和行动。
只可惜“高级感”常常被狭隘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