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7777
一部了解20世纪建筑艺术、提高艺术审美力的百科全书式读本。100件精品充分呈现20世纪北、中、西欧洲建筑与城市化运动的历程。建筑领域的从业者、教学人员及学生难得的学习资料。
100件精品充分呈现20世纪北、中、西欧洲建筑与城市化运动的历程。468幅建筑实物图片与建筑大师手绘图, 从整体到细部完美展现建筑的风格、特征与魅力。
建筑领域的评论专家专业权威、切中肯綮的评点,组成一篇篇建筑赏析篇章。
书中挑选20世纪北欧、中欧、西欧100件有代表性的建筑,对其设计背景、建筑构造、建筑理念进行简要的描述,辅以设计草图、平面图、剖面图、建筑实景等彩色图片,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一座建筑的总体面貌、风格特征、建筑表达,从点到面,串联出一部生动而简洁的20世纪建筑史。
总导言 总主编 K. 弗兰姆普敦
综合评论 本卷主编 W. 王 H. 库索利茨赫
评选过程、准则及评论员简介与评语
项目评价
1900 —1919
1.证券交易所 H. P. 贝尔拉格
2.人民之家 V. 霍尔塔
3.格拉斯哥艺术学校 C. R. 麦金托什
4 .E. 路德维希住宅 J. M. 奥尔布里希
5. 维特雷斯克住宅 H. 盖塞柳斯,A. 林德格伦,E. 沙里宁
6. 圣约翰主教堂 L. 松克
7. 市政厅 R. 奥斯特伯格
8. 邮政储蓄银行 O. 瓦格纳
9. 火车站 E. 沙里宁
10. 鲍洛斯别墅 O. 莱奇奈尔
11 斯托克莱宫 J. 霍夫曼
12. AEG 汽轮机工厂 P. 贝伦斯
13. 埃米尔·雅奎斯- 达尔克罗策韵律体操学院 H. 泰斯诺
14. 法古斯工厂 W. 格罗皮乌斯,A. 迈耶
15. 卢班化工厂 H. 珀尔齐希
16. 世纪纪念堂 M. 伯格
17. 霍德克公寓 J. 肖科尔
18. 市政厅改建和扩建工程 E. G. 阿斯普伦德
19. 林地公墓 E. G. 阿斯普伦德和S. 莱韦伦茨
20. 艾亨哈德住宅区 M. 德克莱克
21. 爱因斯坦塔楼 E. 门德尔松
1920 —1939
22. 赫拉德齐内城堡 J. 普莱茨尼克
23. 加尔考农场 H. 黑林
24. 施罗德住宅 G. 里特费尔德
25. 市政厅 W. M. 杜多克
26. 马蹄形住宅区 B. 陶特
27. 包豪斯校舍 W. 格罗皮乌斯
28. 魏森霍夫住宅区 L. 密斯·凡·德·罗
29. 基夫胡克住宅区 J. J. P. 奥德
30. 宗纳斯特拉尔疗养院 J. 杜伊克尔
31. 卡尔- 马克斯- 霍夫住宅区 K. 恩
32. 圣安东尼厄斯教堂 K. 莫泽
33. 阿维翁旅馆 B. 富赫斯
34. 勒默施塔特住宅区 E. 梅,H. 伯姆,W. 班格特
35. 范内莱工厂 M. 布林克曼,L. C. 范德弗吕赫特,M. 斯塔姆
36. 圣罗西教区胜利的上帝之母教堂 O. 索斯诺夫斯基
37. 米勒住宅 A. 路斯
38. 露天学校 J. 杜伊克尔
39. 德国工会联盟学校 H. 迈耶,H. 维特纳
40. 图根达特住宅 L. 密斯·凡·德·罗
41. 马赫纳茨疗养院 J. 克赖察尔
42. 贝尔博士住宅 J. 弗兰克,O. 弗拉赫
43. 措洛纳德大桥 E. 贝吕斯
44. 达曼住宅 A. 科斯莫
45. 布茨工厂 E. O. 威廉斯
46. 奥胡斯大学 K. 菲斯克尔,C. F. 默勒和P. 斯特格曼
47. 施万德河大桥 R. 梅拉特
48. 贝拉维斯塔住宅区和贝尔维剧院 A. 雅各布森
49. 欣克百货商店 F. P. J. 珀茨
50. 海波因特一号公寓 B. 卢贝特金
51. 兹林城市规划 F. L. 加胡拉和V. 卡尔菲克
52. 马拉克萨机车车辆厂 H. 克雷安加
53. 市法院大楼 B. 普涅夫斯基
54. 哥本哈根航空港 V. 劳里岑
55. 工人联合会大楼 O. 邦
56. 玛丽亚别墅 A. 阿尔托
57. 复活小教堂 E. 布吕格曼
1940 —1959
58. 施图迈工厂 欧尔焦伊兄弟
59. 中央百货商店 I. 兹比格涅夫,R. 兹比格涅夫
60. 老绘画陈列馆重建工程 H. 德尔加斯特
61. 赛于奈察洛市政厅 A. 阿尔托
62. 圣安娜教堂 R. 施瓦茨
63. 造型设计大学 M. 比尔
64. 奥塔涅米大学附属小教堂 K. 西伦和H. 西伦
65. 哈伦住宅区 第5 工作室
66. 柏林爱乐音乐厅 H. 夏隆
67. 孤儿院 A. 范艾克
68. 路易斯安纳博物馆 J. 博和V. 沃勒特
1960 —1979
69. 圣彼得里教堂 S. 莱韦伦茨
70. 柏林新国家画廊 L. 密斯·凡·德·罗
71. 火葬场和骨灰墓园 F. 米卢茨基
72. 巴卡湾哈夫斯坦住宅 H. 西于尔扎多蒂- 安斯帕克
73. 奥林匹克运动场 G . 贝尼施,以及F. 奥托和莱昂哈特 安德烈
74. 圣威利布罗德教堂 H. 比内费尔德
75. 拜克住宅区 R. 厄斯金
76. 海德马克大教堂博物馆 S. 费恩
77. 沃吕沃- 圣朗贝尔大学医学系 L. 克罗尔
78. 文化中心 P. 塞尔辛
79. 中央贝赫尔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H. 赫茨贝格尔
80. 比安希住宅 M. 博塔
81. 市博物馆 H. 霍莱因
82. 新议会大厦 G. 贝尼施
83. 芒特卡梅尔圣母教堂 S. 德布拉坎和J. 马尔
84. 蒙特卡拉索城市复兴规划 L. 斯诺齐
85. 斯图加特国家画廊扩建工程 J. 斯特林和M. 威尔福德
86. 科利诺·德奥罗学校L. 瓦基尼
1980 —1999
87. 米尔梅基教堂和教区中心 J. 莱维斯凯
88. 航空港 N. 福斯特
89. 萨尔察姆特餐厅 H. 切赫
90. 波莱尼文化中心 K. 古利克森,T. 沃尔马拉,E. 基尔皮厄,A. 于尔海
91. 公寓大楼 J. 赫尔佐克和P. 德默龙
92. 艾希施泰特大学新闻系 K. 沙特纳
93. 办公大楼 迪内尔与迪内尔建筑师事务所
94. 日间托儿所 A. 西萨
95. 布劳恩工厂 J. 斯特林,M. 威尔福德和W. 纳格利
96. 美术馆 大都会建筑师事务所(OMA)
97. 犹太人博物馆 D. 利贝斯金德
98. 孔吉温塔雕塑陈列馆 P. 马尔克利
99. 艺术与建筑学院 W. 阿雷茨
100. 滑铁卢国际列车终点站 N. 格里姆肖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后记
在选择建筑时,我不仅着眼于它们的结构是否优于当时大多数的建筑,而且更注重它们是否代表一种与众不同的质量。因此,创新的建筑形式是我选择建筑的*准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颖的建筑形式是一种具有文化根基和能够传达社会信息的建筑幻想的成果。在选择中,我尽可能地对范围广泛的各种建筑风格、独特的成就和乌托邦式的经验做综合性的考察,而不是只偏好于某一种建筑语言或潮流。
——A.莫拉万斯基(瑞士苏黎世高登工业大学建筑理论教授)
我的选择目标要覆盖20世纪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从城市规划、风景设计(如珀尔齐希设计的水坝)和工业厂房,到文化设施、保健和体育建筑;从平民的住宅区、中产阶级的公寓,到富豪的豪华别墅。我的选择还要囊括主要的建筑倾向——从理性主义、有机建筑理论到现代古典主义。
——M.里塔-诺里(芬兰建筑博物馆主任 )
总导言 分区与提名的方法
难以想象有比试图对20世纪整个时期内横贯全球的建筑创作做一批判性的剖析更为不明智的事了。这一看似胆大妄为之举,由于我们把世界切成十块巨大而多彩的地域——每块各占大片陆地,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时间表和政治历史上各不相同——而稍为减轻。
可以证明,此项看似堂吉诃德式之举为有理的一个单一因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作为一个快速现代化的国家,有多种迹象表明它不久将成为世界的后工业社会。这种崛起促使中国的出版机构为配合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于1999 年6 月在北京举行20 世纪后一次大会而宣布此项出版计划。
尽管在此项百年评介之举的后面有着多种动机,做出编辑一套世界规模的精品集锦的决定可能出自两个因素:一是感到有必要把中国投入世界范围关于建筑学未来的辩论之中;二是以20 世纪初外国建筑师来到上海为开端,经历了一个世纪多种多样又举棋不定的折中主义之后,中国要重新振兴自己建筑文化的愿望。
在把世界划分为十个洲级地域后,我们的方法是为每一地域选择100项均衡分布在20世纪中的典范建筑。原本的目标是每20 年选20 项,每一地域选100 项重要作品,全球整个世纪选1000项。然而,由于在20世纪头25 年内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同,在有的情况下需要把前20年的份额让出一半左右给后来的80年,从而承认当“现代时期”逐步降临时世界各地技术经济发展初始速度的差异。
十个洲级地域的划分如下:1.北美(加拿大和美国),2. 中、南美(拉丁美洲),3. 北欧、中欧、西欧(除地中海和俄罗斯以外的欧洲),4. 环地中海地区,5. 中东、近东,6. 中美洲、南非洲,7. 俄罗斯—苏联—独联体,8. 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9. 东亚(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10.东南亚和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和其他太平洋岛屿)。
这一划分一旦取得一致,接下来就是为每一卷确定一位主编,其任务是监督建筑作品选择过程并撰写一篇综合评论,对本地区的建筑设计做一综合叙述。这篇综合评论的目的除了作为对本地区建筑文化演变的总览之外,还期望对在评选过程中由于意见不同、疏忽或偶然原因而难以避免的失衡做些补救。评选由每卷聘请的五名至九名评论员进行,他们是建筑评论家或历史学家,每人提名100个典范作品,由主编进行综合后后通过投票确定。
我个人的贡献可以视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这种人为的地理分割和其他由于这一程序所必然产生的问题进行补救。然而,在进一步论述之前,我必须说一下在总的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有争议的现代建筑和似传统建筑之间的区别。后者承认现代化,但主张以某种措施考虑文化延续性和抵抗性。因此被视为“反动的”。这样, 人们会发现各卷之间选择的项目在性质和组成上有甚大的不同,不论是在设计思想上,或在表达时代的技术和社会特征方面。
在这传统和创新的演示之外,另一个波动是更难解释的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不同建筑表达模式,它们不仅在强度上不同,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势力或运动的存在时间也大相径庭。为了说明这种变化,我们可以芝加哥的草原风格为例,它从1871年的大火到1915年赖特设计的米德韦花园(Midway Gardens)之间是连续发展的, 但其后这一地方运动就失去其劲头和方向;与此相反的是南加州家居发展的长得多的轨迹,它从1910 年I. 吉尔设计的道奇住宅开始,到60年代洛杉矶的后一座案例研究住宅为止,佳作延绵不断。同样,我们可以提到德国在1905 年至1933 年间特别丰产的时期,以及芬兰、捷克、斯洛伐克同一时期的状况,其发展一直延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也可注意到:这两个国家对激进现代建筑的培育离不开国家作为进步现代力量的概念。类似的意识形态上的民族文化轨迹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荷兰的特定时期也可看到。
我们还可以看到与结构工程学相关的文化如何因时因地变化,在某个国家其技术潜力和优雅可塑达到特别高超的程度,而另一国家尽管掌握其普遍原理,却逊色甚多。于是,在1918年至1939年间的法国、瑞士、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可见到真正出色的结构工程文化,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领域,而英美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却只有实用主义的构筑形式。在英国,的例外是工程师E.O.威廉斯的工厂建筑和丹麦流亡工程师O.阿鲁普的作品。在美国,混凝土领域的例外案例是巨大的水坝,特别是在田纳西河流管理局以及在科罗拉多建造的巨石坝。
当然,在世界范围内,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大为不同的,至今,还有前工业文化,乃至前农业、游牧、部落文化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生存下来。同时,有组织的建筑产业连同建筑师职业实践在许多国家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这种前建筑师的建造文化,B.鲁道夫斯基在他的1963年出版的书中用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这一标题。今日在所谓“第三世界”中却出现了扭曲的反响,这里的许多大城市周围,出现了自发移民的集合,自占的土地,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无水、无电、无污水处理等为人类密集居住场保证健康生存所必需之物。对此,我们得承认一个严峻的事实,这就是即使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每年建造量不足20%的部分才是由职业建筑师所设计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