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7838
一部了解20世纪建筑文化、提高艺术审美力的百科全书式读本。建筑领域的从业者、教学人员及学生难得的学习资料。
100件精品充分呈现20世纪拉丁美洲建筑与城市化运动的历程。
518幅建筑实物图片与建筑大师手绘图, 从整体到细部完美展现建筑的风格、特征与魅力。
建筑领域的评论专家专业权威、切中肯綮的评点,组成一篇篇建筑赏析篇章。
本书集中东亚地区,主要选取了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100件特点鲜明、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建筑佳作。20世纪世界的动荡变化是史无前例的,“二战”后的世界被划分为美国及苏联支配下的两大阵营,开始进入“冷战”时代。东亚建筑也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出美国建筑和苏联建筑两个阵营——日本、韩国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归属到美国建筑的旗帜下,中国大陆、朝鲜、蒙古等则处在苏联建筑的影响之中。
本书为集中东亚地区,主要选取了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100件特点鲜明、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建筑佳作。近代之前,东亚各国都处在中国文化圈的影响之下,各自的建筑元素都是在中国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特征稍作调整。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列强武力敲开各国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东亚各国都面临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从对抗、对立到接受并多元共存,且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经历和时间表。日本建筑是*先开始西方化的,从早期的拟洋风建筑到表现派、柯布西耶派、新陈代谢派等流派,20世纪的日本建筑从前期作为西方建筑支流的阶段,逐渐发展自身特色,从而于20世纪后期反过来对东亚各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力。中国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几个部分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处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下,建筑风格各异,难以用一个固定的体系进行度量,需要从中国自身的情况出发进行研究,总体上是一个从接受西化到努力追寻建筑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过程。日本和中国就是20世纪东亚建筑发展的两个典型,韩国、朝鲜以及蒙古也是在此基础上各有符合自身国情的改变。
20世纪东亚各国建筑的发展其实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以至于当今所呈现的建筑面貌也是十分多样的。
——吴耀东(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进入20世纪,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商口岸”和“租借地”输入了建筑类型比较齐全、建筑风格相对多样且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建筑。但是,基本上是把租借国本土流行的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艺术派(Deco)和民间建筑等形式照搬到中国,形成中国近代建筑中的“万国建筑博览”现象。 当然,中国的传统营造方式依然在继续。
——邹德侬(天津大学教授,现代建筑史专家)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与日本建筑固有相关的建筑师可以分为三种派系进行考察。*派是创作出被称为拟洋风建筑的一类。第二派是皇族工匠和数寄工匠们的存在。第三派是由学习了西欧建筑技法的建筑师们进行的日本传统建筑的尝试。
——[日]铃木博之(现代建筑史专家)
东亚地区在建筑创造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传统和过去,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建筑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在20世纪的百年当中,随着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东亚各国在各自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反映这一时代的记录。
——马国馨(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