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94075
本书以作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寓目的书画墨迹为蓝本,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元代葫芦画、明清青绿山水画、兰亭修禊图、端午题材绘画及岭南刻帖,记录了作者在多个博物馆鉴定书画的经历与心得,又从微观的角度对包括赵孟頫、仇英、吴荣光、居巢、居廉、袁祖志、吴大澂、吴昌硕、任预、齐白石、黄宾虹、王一亭、张大千、谢稚柳、苏庚春在内的众多名家的作品风格、鉴藏与传播、交游等展开深入探讨,揭示书画家、美术现象、作品流传与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是一本有裨于美术界、书画鉴藏界及文史学界的学术论著。
自序
上篇
元代绘画中的葫芦
明清青绿山水画札记
《兰亭修禊图》刍议
画中端午散记
粤博绘画过眼要录
清代岭南刻帖叙录
惠阳鉴画印记
西樵读画记
禅城读画记
下篇
不同时期的赵孟頫书风
仇英作品的鉴藏与影响
吴荣光书画鉴藏印说
“二居”画中的葫芦
袁祖志与《杨柳楼台图》
吴大澂与吴昌硕的合作画
任预与《溪山垂钓图》
齐白石草堂题材绘画研究
苏庚春与黄宾虹
从藤蔓到配饰 :王一亭的葫芦画
张大千三兄也擅画
谢稚柳与《丹霞游屐》
自序
近读徐森玉(1881— 1971)的《汉石经斋文存》,其中《〈画苑掇英〉序》一文讲到历来书画鉴定胶执于某一画家在某一时期的特点,拘泥于画家的署款、印鉴和画的质料,且特别看重历代著录。在他看来,这些因素虽然重要,“却都不可以认为这已是全盘的根据”,真正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在于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继而还提出辨真伪与识优劣的问题。这篇文章写于1955 年5 月。在近9年后,比徐森玉小33 岁的书画鉴定家张珩(1914— 1963)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发表了《怎样鉴定书画》的演讲,亦提出了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同时还指出辅助依据为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潢以及辨真假和明是非的问题。张氏的演讲由当时听讲者薛永年等先生记录整理,于1964年发表在《文物》杂志上,后来再由文物出版社等各大机构相继付之剞劂,在书画鉴定界影响甚巨。但凡从事书画鉴定者,几乎没有人不读张氏此书的,以至于提起现代书画鉴定学之发轫,无不以张珩此书为嚆矢,而对张氏前辈徐森玉的首创之功则鲜有人论及。
徐森玉和张珩都是我所敬重的鉴定大家,我对两位硕德耆宿所创建的书画鉴定理论的孰先孰后无意臧否,但两位鉴定家离我们所处的年代并不遥远,他们关于书画鉴定的理论的际遇却不同,且在书画鉴定界的影响何止霄壤。这固然是因两人所处地域不同(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所造成的传播范围不同,但与后学如吾辈者未能深入梳理、研读及盲目从众等诸多因素也不无关系。很显然,在书画鉴定中,无论对个案的研究,还是书画鉴定理论的建构,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分享与发展,都有很多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我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个案的探索中——甚至在细枝末叶的考察中,站在前人的肩上,努力完善和丰富书画鉴定的成果,以绵薄之力将书画鉴定一代一代地向前推进。因而,本书所倡导的“微”,其用意即在于斯。见微知著,众人拾柴,自然也就能卓有所成,承前启后。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之所以为续编,在于《鉴画积微录》付梓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完全出乎意料的是,正编获得“2018 书业年度评选·年度图书”荣誉,显示此书拥有一定数量的受众,这让我甚感欣慰,因而便有酝酿梓行续编之举。
因工作之便与兴之所至,我有机会观摩各地所藏法书名绘。大饱眼福之余,往往对铭心绝品多有所感,便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本书的上篇。在九篇文章中,有四篇是鉴定广东省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广东南海博物馆和惠州市档案馆书画之后的读画记;另外五篇分别谈元代绘画中的葫芦、明清青绿山水画、历代《兰亭修禊图》、端午题材绘画和清代岭南刻帖等。下篇的十二篇文章,都是对个案的讨论,涉及赵孟?不同时期的书法,仇英绘画的传播与影响,吴荣光鉴藏印,居巢、居廉和王一亭的葫芦画,吴大澂和吴昌硕的合作画,袁祖志、任预和谢稚柳的山水画,齐白石的草堂图,苏庚春与黄宾虹的翰墨因缘,张大千三兄张丽诚的绘画,等等。从时代而论,远自元代,近至20 世纪下半叶。从主题看,本书有谈鉴藏,也有谈绘画题材,还有谈风格、交游、真伪,更有对画史的钩沉。书中所涉及的书画,大多为直接寓目,且他人较少论及,因而重点显现出材料的“新”。书中除谈清代岭南刻帖写于2000 年外,其他诸篇均成稿于近十年,尤其是近两三年,所以反映出的“眼福篇”。当然,诸文毕竟不是就某个主题深入研究的学术专研,大多只是浅尝辄止式的过眼札记,故就全书结构来说,似有庞杂之嫌,但这恰好是我近年来陆续问世的同类书的一个特色,与其他纯学术性论文或论著互为补充,相映成趣,或者也可以说是学术研究的延伸与扩展。不知博雅诸君以为如何?
朱万章
己亥正月十九于京华之景山小筑
朱万章先生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在书画鉴定方面的研究具有许多独到之处。他继承了前辈们传统的经验性鉴定方法,又以现代科学理论提升书画鉴定专业的实践活动。他以数十年在博物馆的书画研究工作凝炼成宏观又具体、朴实而生动、深刻但实用的经验总结,其中还融入了他多年书画创作的真切感受,助推其鉴定研究的进程。作者以引人入胜的篇目、循循诱导的字句,期待着您来共享这酿造了三十余年的甘醇……
——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