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435403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收录了珍贵的端方历史影像,讲述了一位邮局职员不平凡的人生,记录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美专的历史,继续述说北师大女附中的故事……
老照片(三一辑)
张 萌 苏曼殊的身世之谜
——国家图书馆藏苏曼殊历史照片考辨之一
徐家宁 珍贵的端方历史影像
方 生 一位邮局职员的人生
徐礼娴 我和北师大女附中(中)
胡 剑 在知青农场那些年
齐国利 1968年:蓟县抗旱之忆
孙家骐 一次意外的“出镜”
王 凯 图说泰山山轿
锐 明 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周 车 火车风情话
龚玉和 大姨夫杨汝楫
张 军 父亲的故事
朱继光 我的姥姥和父亲母亲
郑云龙 一生献身教育的父亲
杨正纯 两张上海美专老照片
刘晓岚 一张被遗忘的合影
金殿利 泥泞的春天
张圣明 父亲的送别照
赵明凡 一张50年代的全家福
冯克力 铁蹄下的“家运”与“国运”
封 面 端方、陈启泰等多人合影(秦风老照片馆)
封 二 两江总督端方(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合影(秦风老照片馆)
封 三 走街串巷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护士(云志艺术馆)
“共和国60年60本书”入选评语这样评价《老照片》:
“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著名艺术家、作家陈丹青则说:
《老照片》“已成为全体国民的私人照相簿,人人都会在其中找到既属于亲属、又属于国家的记忆。这是一份持续遗失而遭贬值的记忆,《老照片》使之不断扩展、传递,默默增值,有如找回了家族的遗物。它因此超越了摄影,如它征集的文字,超越文章,是人在目睹照片之际的喃喃自语,是当一切皆尽消陨,濒于失忆,于是有迟到的告白。”
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在“为《老照片》一百辑”所写的《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中说道:
“穿过岁月幸存下来的老照片,远不仅仅是满足人的怀旧的需要,更多的是人的尊严与权利被重新肯定,由此可以体悟《老照片》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话,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正视人的命运,是以记忆反抗遗忘之举。
铁蹄下的“家运”与“国运”
冯克力
关于百多年来个人与家庭的逢遭遇际,坊间已汗牛充栋。《老照片》里也所在多有。从军阀混战、北伐战争直到两度国共内战,挟裹其间的民众颠沛流离,不得安生。然相较之下,其危害之烈、波及之广,则无过于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长达十四年的军事入侵,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是罄竹难书。
本辑方生《一位邮局职员的人生》,讲述了她父亲为改变自家命运的勉力跋涉。其父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幸得幼时半工半读,在私塾里借读了几年,打下了些许古文根底,后来又读了小学。他的求学之路,虽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中辍,而他所接受的这些微不足道的教育,却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奠基。他先是通过了邮局的招工考试,成为一名汉文拣信生,从此每月有了十几元的收入。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一岗位,遂利用业余时间跟当地教堂的牧师学习英文,几年后又考取了英文拣信生,旋又升为二等邮务员,并在入职十年后升职为基层邮局局长。他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由蓝领向白领的转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也蒸蒸日上。然方家的好日子,终为日本人的野蛮入侵所打破,每况愈下。而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中国,何止是千千万万!
同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残暴终结的,还有美国人在华创建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目睹照片上协和战前的鼎盛与风采,真是美轮美奂,令人惊叹。然而这样一所根植于古老东方的医疗与教学机构,到底也没能逃脱侵略者的魔爪。
还有战时西南联大的弦歌不辍,每每为人们所乐道,殊不知,假如没有日本的入侵,避免了迁播流亡之累,这些高等院校在发展国民教育方面必然会有更骄人的成就。
至于,说到日本的侵略对中国当年已然开启的文明进程,亦即“国运”的祸害,更是无论怎么估量也不为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