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63805
作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从晚清民国的各种报纸、档案、日记及后来的回忆录中,揭示胡适、陈寅恪、刘师培、梁启超、严复等学术大师不为人知或被历史烟尘所遮蔽的面向。
我们如何面对过去,又如何面对现在与未来?在保有希望与信心的同时,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微妙碰撞。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胡适、陈寅恪、严复、刘师培、梁启超等晚清民初的学界“大师”。作者从晚清民国的各种报纸、档案、日记及后来的回忆录中,钩沉索隐,考证出这些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一些行动或文字,如讨论胡适早年在上海读书时的一些经历和发表的文字、陈寅恪到底是不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严复在复旦公学时期的所作所为、刘师培如何为袁世凯称帝张目、康有为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关系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清末民初历史和这些重要人物的认识,揭示了过去那段历史的另一面。
自序001
胡适何以“暴得大名”?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研究的再思考001
少年胡适在上海时史料补遗030
陈寅恪与复旦公学044
言行之间
——严复与复旦公学061
严复与熊季廉的“父子”之交
——严复的一则佚文考释128
“以学殉时”
——洪宪帝制期间的刘师培140
南桂馨与刘师培
——兼论《刘申叔先生遗书》的成书过程199
南桂馨与阎锡山232
辛亥前康、梁同袁世凯关系之一例
——从梁启超的一则佚文谈起265
清末的新性道德论述
——杨翥的《吾妻镜》及其读者274
晚清思想家何启、胡礼垣行迹述考306
自序
这本书是我过去十几年中写过的若干考证文字的汇集——它们主要依据我从清末民初报刊上读到的一些“新”材料,再结合其他有关文献所做的一些拾遗补阙性质的史实重建工作,关注的大都是严复、梁启超、刘师培、陈寅恪、胡适、阎锡山、南桂馨等人不太被后来研究者注意或为历史烟尘所遮蔽的面向。不过,较之初发表时的情况,收入本书中的篇章均被重新增补修正过。饶是如此,也当藏拙,不该再祸枣灾梨,毕竟因个人自身学识、见识有限,加上材料的限制,诸文中存在的问题定会不少。然而这些文字作为自己过去习史生涯的见证与记录,自感其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且不至于太难读,故将之汇编成书,权当野人献曝,也不无敝帚自珍和反躬自省之意,同时借以纪念这段势必要载入史册的非常状态。
现届暮春,落花有日,开学无期,举世仍在抗疫、防疫、避疫。忐忑不安的疑惧中,明天真能重新开始吗?然而无论如何总应该保有希望,正像面对过去的历史我们应有信心、有责任去“我手写我心”、不曲学阿世一样。就此而言,历史学家的工作意义是无与伦比的,一如巴特勒(Samuel Butler)所言:“据说连上帝都不能改变过去,但历史学家能。”现在书稿即将付梓,未敢以“忧患之书”自许,但愿以“求真”之作自期。而本书得以问世,要特别感谢张钰翰兄的玉成,他细心的编辑工作又纠正了我原文中存在的不少误失。
后依然需要附上一句必须的“老生常谈”,本书所收之各篇文章在撰写、发表和重行增补汇集成书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指点、帮助,唯书中存在的任何疏失,概由作者本人负责,与其他人无关。
2020年4月3日
改定于复旦光华楼办公室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