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516838
☆微信知乎历史大神温伯陵首次出书;
☆诗仙、诗圣、诗佛、诗魔、诗狂、诗鬼、诗囚、诗豪……一本书全面了解大唐人气IP;
☆几乎每个大唐诗人身上都有一大堆标签,但这些标签真的能代表诗人吗?读了本书之后才知道,我们对唐朝诗人和唐诗了解得实在太少了;
☆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王维,为国破家亡而流泪的诗圣杜甫,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诗仙李白,既工诗能文又会带兵打仗建功立业的高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杜牧……唐朝的诗人,有的狂放不羁不拘小节,有的心怀大志为国为民,有的温柔敦厚活得通透,更有的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
☆双色印刷,设计精美。另配11幅古代书画名作;
微信知乎历史大神温伯陵,击碎对唐朝诗人的刻板印象,带你全面了解唐朝诗人,讲述隐藏在唐诗背后的故事。
很多人认为,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就代表了作者本人,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准确。比如我们印象中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实际上一身都为功名所累;“诗圣”杜甫年轻时曾是一纨绔子弟,后来屡遭挫折才渐渐接了地气;号称“诗佛”的谦谦君子王维,也曾写过歌功颂德给皇帝拍马屁的诗;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实际上也热衷于功名,只是由于自己情商不够一直碰壁而已;都说高适是诗人,实际上带兵打仗、建功立业、治理地方才是高适的主业,写诗不过随手而已;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种千古名句的多情种子元稹,也曾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抛弃过多位相恋过的女子;出身寒门才华横溢的宋之问,为了往上爬,居然不择手段,有奶便是娘……
唐诗就是唐朝人的微博,它承载了唐朝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唐诗是唐朝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而读唐诗则是了解唐朝诗人,甚至是了解唐朝的方便法门。
李世民:奋斗者永远在路上
一个辍学青年,赶上了创业风口,鼓动老爹整合一切资源投资创业……十年后,他的公司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成功上市。
王勃:他只活了 27 年,却留给世界 1000 年
写诗文需要不拘一格的思路,不能被禁锢,而做事则需要考虑周全,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这几乎是两种不能相容的属性。
骆宾王:钢铁直男是怎样炼成的
狂了一辈子,怒了一辈子,硬气了一辈子,奔走半生依旧还是少年郎。
王维: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茶铛用来煮茶喝水,经案用来读佛经,绳床用来睡觉,药臼用来捣药……生活就是如此而已。
杜甫:为苦难的人民,为苦难的家国,我流泪
他同情苦难的蝼蚁,同情苦难的国家,同情每一个活得不容易的人。
杜甫:去不掉书生气的人,请不要当官
他是超一流的文人,却是不入流的政客。
李白:只要活着,就得折腾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就是真正的李白。
李白:读书这种事,就是暴力决定一切
想学写文,就把经典和名著读几遍;想学英语,先拿下5000个单词再说……
贺知章: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不了肉身
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地方,都不能陪你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不辜负每一次陪伴。
高适:要做点事,就得务实一些
他不会像李白一样空想,也不会像杜甫一样伤春悲秋,他只是务实地做事,成就一番事业。
孟浩然:真性情的一生,纠结的一生
想出仕做官,却不愿迎合社会;渴望成功,但弯不下腰……
颜真卿:用一身正气,给大唐留下一个光辉的背影
做人,就是要方方正正。
白居易:就算拼尽了全力,我们也只是个普通人
长安不相信倔强,北上广也不相信眼泪。
李贺:理想破灭后,一个人还剩下什么?
现实中的不得志,让他得以在另一个世界名垂不朽。
韩愈:我用一支笔,捍卫着大唐的底线
一辈子说真话,一辈子得罪人,就为了给盛唐气象托底。
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
做官,就要恪尽职守;为师,就要以身作则。
张籍:你对我好,我知道,但我们不合适
我虽然穷,但想做一个好人。
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健在,就是成年人最大的幸福。
杜牧:人生最悲愤的事,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人再有能力,再有才华,也敌不过大时代的碾压。
李商隐:多情之人,总被无情所恼
世事就是如此,因为失去,所以难忘。
罗隐:与自己和解才是人生第一要事
所谓成长,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不在执拗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薛涛: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她的才情和智慧,温暖了晚唐的天空。
鱼玄机:才女与荡妇之间的距离
悲剧,从她放弃自己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
刘禹锡 VS 柳宗元:一世人,两兄弟
你走了,再也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心。
白居易和元稹:岁月终究老了英雄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之问和温庭筠:不会说话做事,人生就会成悲剧
不会做人的下场,就是颠沛流离。
李白:只要活着,就得折腾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就是真正的李白
1
出任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是很多男人的毕生梦想。
唐朝宰相薛元超已经位极人臣,依然有三大恨: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五姓女是指“五姓七家”的女儿,属于唐朝最顶级的白富美。在她们面前,李家公主都要往后排。可见男人的执念之深。
说来也巧,李白只是一介布衣,却先后迎娶了两个宰相的孙女。要知道他当时还不是诗仙,最多是个文化界大腕,而两个白富美都是倒贴的。
大家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凭什么李白的腰间盘就如此突出,很多人不服。但是话说回来,迎娶白富美可能会幸福,却有一堆糟心事伴随,如果心脏不够强大的话,很可能扛不住。
比如李白。别人看他潇洒自由,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说不定李白的心中也是一肚子苦水呢。表面越不在乎,越可能是掩饰。
2
公元 727 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已经三年。
他从四川出发,沿着自家的物流贸易线,一路跑到扬州,不到一年时间就把身上带的三十万钱花光光,然后北上河南。
可能在某天读书时,突然想起司马相如说过,云梦是个好地方,他就背起包袱南下湖北。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美女。
当李白来到安陆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结识了许圉师的后人。许圉师是唐高宗的宰相,即便已经去世四十多年,许氏家族也可谓“朱门”。
可就是这样的人家,却对李白青眼相加。
“太白啊,我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给你做老婆怎么样?不过你可要住到安陆哦。”
没错,许家想让李白入赘。
“好啊好啊,完全没有问题。”
很难想象,李白居然同意了。要知道,唐朝的入赘女婿基本没有人权,某些时候,地位等同于罪犯。可李白不在乎,从此安心在安陆安营扎寨,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分析一下。
李白的毕生梦想是做官,用胸中的知识为大唐服务,可他出生于商人家庭,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堵死了正常入仕的途径。但是在唐朝,做官不止科举一条路,还可以推荐、恩荫等,只不过这些都需要一点条件,比如阶层和人脉。
只有士族阶层,才能享受到父祖辈做官的恩荫,才能和世交朋友互换资源,各自推荐对方的孩子。这些对于李白而言,太过奢侈。作为物流商人的儿子,不论是碎叶城或者四川绵州,士族的阶层和人脉都是李白可望而不可即的,想要实现理想,只能打通阶层壁垒。
如今许家就提供了一个窗口,只要入赘许家,就是士族阶层的一员,许圉师曾经的地位和人脉,可以给李白提供很多机会。何况岳父混得也不错,做到刺史高官。
那么许家到底图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李白特别有才,年纪轻轻就读书破万卷,号称“轩辕以来,颇得闻也”,而且身体也不错,可以“手刃数人”, 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年轻人。
那么许家的心思也就不难猜了。许圉师已经为家族奠定根基,想要保持门第不衰,除了培养自家子弟,还要吸收新鲜血液。他们认定李白是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于是想投资李白,将来发达以后撑起许家的门面,和家族下一代共进退。
这场婚姻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最重要的是,许姑娘真的很优秀啊。某天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其中有两句是:“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许姑娘看过以后撇撇嘴:“相公,抄袭也要有创意啊。你和武后写同样的句子,不难为情啊。”原来武则天为了取得唐高宗的信任,曾经写过“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样的诗句。
少年夫妻打情骂俏,这可能是李白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3
公元 730 年,李白已经三十岁了。他带着岳父的亲笔信,到长安拜访曾经的故交,希望能打开出仕的门路。但是结果很不好,几乎没人给他机会。
那段时间,李白有点怀疑人生。他苦读三十年,有一肚子文学才华,还能“题笔月氏书”“草答蛮书”,属于中外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不论做文学研究或者外交,都没有问题,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这让李白感觉一切都是如此虚幻,努力半生有什么用,一腔锦绣就要荒废。
他甚至自暴自弃,和市井之徒交往,那种意思就是:人生也就这样,算了吧。这是李白的第一个至暗岁月。其实更惨的还在后边。
李白在两年后返回安陆,岳父已经去世,最支持他的人不在了。又过几年许姑娘也英年早逝,只留下两个孩子和他相依为命。
作为入赘女婿,李白很难在安陆生活下去。是啊,招你入赘是指望你能出人头地,但是去了一趟长安什么都没捞到,许家养你吃白饭啊,这算啥大才子啊。
岳父和妻子去世后,李白生活得很艰难。他就像失去丈夫的寡妇,在婆家举步维艰。他在几年内拜访过荆州长史韩朝宗、安州长史裴宽,分别用《与韩荆州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作敲门砖,低声下气地求赏识。
“嘿,我是有料的,给个机会呗。”
“哦,NO。”
那时的李白写下《蜀道难》,劈头盖脸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心里想的或许是,生活真难。
不得已,李白带着儿女来到山东投奔亲戚。他的儿子叫伯禽,女儿叫平阳,这两个名字都很有来历。伯禽来自周公旦的儿子,平阳则来自唐高祖李渊的平阳公主。
李白希望儿女都能成大器。不过他们的年龄尚小,他为了抚养儿女,只好和一个刘姓女子同居。是的,只是同居或者纳妾而已,并没有明媒正娶。
刘姑娘是标准的市井女人。她以为李白是大诗人,肯定很有钱,将来能过好日子改变命运。结果婚后才发现,此时的李白其实很穷,兜比脸都干净。
刘姑娘太失望了。满心欢喜变成失落怨愤,刘姑娘对李白也不太友好,成天不是横眉冷对就是摔锅打碗,日子基本没法过下去。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许姑娘是多么美好的人,李白可是见识过的,再看看现在的刘姑娘,想想都觉得不值得。他自己都说了: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
简直是杨二嫂型的人物。
公元 742 年秋天,道友元丹丘把李白的诗文呈送玉真公主,继而又被唐玄宗看到,一封 Offer 终于飞向李白。元丹丘就是《将进酒》中的丹丘生,李白要和他同消万古愁的那位。
看到 Offer,李白太兴奋了。不是不想过日子,只是对于李白来说,住在家里是看不到前程的,只有出去找机会,才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如今终于开花结果,名声直达天听,他仿佛看到前程、地位唱着歌跳着舞向他走来——走,去长安。临行前,李白给家人留下一首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