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63088
青年人只有读过《傅雷家书》,才算真正长大。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指定图书。
编选内容保留精华篇目及课堂教学需求篇目,选编信件近二百封,素材更加紧凑;
主题鲜明,舍弃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增选了贴近日常的情感交流与人生体悟的内容,围绕”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这一主题,谈艺术、谈人生,是给青年的阅读优选。
”得到”APP:这是一本关于信赖的经典书籍,一本又郑重又诚挚的孩子书,告诉你如何真实地应对孩子成长。
《人民日报》:《傅雷家书》充满了睿智和人性的光彩,都是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教材。他(傅雷)并不是空讲一些抽象大道理,而是常常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以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他的儿子的心。
毕飞宇:我的建议是,所有的父亲都要读《傅雷家书》,所有的母亲也要读《傅雷家书》,所有的儿子更要读《傅雷家书》。
北京市特级教师周群:一组垂范后世的教子家书,表现了傅雷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认真严谨的作风,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做人Di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后才是做钢琴家。”–傅雷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信精选,涵盖了傅聪留学波兰的十数年和整个青年时代。
这些书信既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也是一位哲人点燃青年赤子之心的火把。从做人道理,到艺术修养,《傅雷家书》体现的”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指引着一代代年轻人成长。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附录一 傅聪的成长
附录二 傅雷遗书
”得到”APP:这是一本关于信赖的经典书籍,一本又郑重又诚挚的孩子书,告诉你如何真实地应对孩子成长。
《人民日报》:他(傅雷)并不是空讲一些抽象大道理,而是常常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以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他的儿子的心。
毕飞宇:我的建议是,所有的父亲都要读《傅雷家书》,所有的母亲也要读《傅雷家书》,所有的儿子更要读《傅雷家书》。
北京市特级教师周群:一组垂范后世的教子家书,表现了傅雷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认真严谨的作风,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说到”不完整”,我对自己的翻译也有这样的自我批评。无论译哪一本书,总觉得不能从头至尾都好;可见任何艺术最难的是”完整”!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 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 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东东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你的老师有多少年纪了?是哪个音乐学院的教授?过去经历如何?面貌怎样的?不妨告诉我们听听。别忘了爸爸有时也像你们一样,喜欢听故事呢。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各种manners[礼貌]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烦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曲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作”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多愁善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曲家绝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克利斯朵夫(在第二册内)也好像说过的。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更少缺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