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64420
10天改变你的思考方式!
备受全球大学生欢迎的思维训练教科书,连续12次再版
教你如何正确思考与决策,避开“21种思维谬误”
语言通俗、生动
批判性思维领域经典之作!
21种思维谬误
相关性谬误
1. 诉诸人身的谬误——试图通过讨论立场的来源而不是针对立场来反驳论证。
2. 稻草人谬误——通过歪曲对方的观点来驳斥对方。
3. 虚假的两难境地——试图提供难以接受、难以企及或难以置信的选项,结论只能从这些选项中择取。
4. 错置举证责任——通过把举证责任推给对方来支持或证明自己的立场。
5. 乞题——把待争议的论点重新包装成“证据”来出示。
6. 诉诸情感——通过煽动我们的情感来“支持”论点,而不是给出真正的论证。
7. 无关结论——难以归为上述各类的相关性谬误。
非演绎谬误
8. 概括谬误——仓促概括、从例外中概括。
9. 弱类比——根据事物间有争议或不重要的相似性提供论证。
10. 错误地诉诸权威——试图通过援引非权威的消息来源支持主张。
11.错误地诉诸公众——引用公众意见来处理无法由公众意见解决的问题。
12. 求因果关系的谬误——认为先后相继的事件之间,或两个同时出现的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
13. 滑坡——未经证据支持地警示某些事情会逐步发展出一个不受欢迎的结果。
14. 无法检验的解释——基于无法检验的解释表达观点。
形式谬误及语言谬误
15. 三种形式谬误——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中项不周延。
16. 模棱两可与歧义谬误——同一论证中多次出现的某语词或短语可以做不同的解释。
17. 合成与分解谬误——把某物的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错误地归为整体特征,或是相反。
18. 混淆解释与理由——假定解释某事件发生的方式或原因,试图为该事件提供理由或辩护。
19. 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未能注意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反对关系的命题不可同真但可以同假。
20. 一致和不一致——前后矛盾的信念是不一致的,但这并不构成对所持任何信念的反驳。
21. 误算概率——错误组合独立事件的概率、赌徒谬误、忽略先验概率与错误归纳换位。
前言
第1章 别轻易置信 / 1
1.1 信念和断言 / 5
1.2 论题 / 9
1.3 论证 / 11
1.4 认知偏差 / 12
1.5 “真”和“知识” / 19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 20
第2章 两类推理 / 24
2.1 论证:基本特征 / 24
2.2 两种论证 / 27
2.3 排除合理怀疑 / 30
2.4 演绎论证与非演绎论证的区分 / 31
2.5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 32
2.6 衡平推理 / 35
2.7 最佳解释推理 / 35
2.8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 36
2.9 道德、情感和逻辑 / 39
2.10 理解论证的技术 / 41
2.11 评估论证 / 45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 47
3.1 模糊 / 49
3.2 歧义 / 51
3.3 抽象 / 56
3.4 定义术语 / 57
3.5 论文写作 / 61
第4章 可信性 / 69
4.1 断言及其来源 / 72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 73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 79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 87
4.5 广告 / 100
第5章 修辞:说服的艺术 / 105
5.1 修辞力 / 106
5.2 修辞技巧Ⅰ / 108
5.3 修辞技巧Ⅱ / 112
5.4 修辞技巧Ⅲ / 117
5.5 修辞技巧Ⅳ / 118
5.6 替代证明和重复 / 123
5.7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 126
5.8 极端的修辞:煽动 / 128
第6章 相关性(熏鲱)谬误 / 134
6.1 诉诸人身的谬误 / 135
6.2 稻草人谬误 / 138
6.3 虚假的两难境地 / 139
6.4 错置举证责任 / 143
6.5 乞题 / 145
6.6 诉诸情感 / 146
6.7 无关结论 / 151
第7章 非演绎谬误 / 155
7.1 概括 / 156
7.2 弱类比 / 163
7.3 错误地诉诸权威 / 164
7.4 错误地诉诸公众 / 165
7.5 求因果关系的谬误 / 169
7.6 滑坡 / 177
7.7 无法检验的解释 / 178
7.8 再论划界 / 179
第8章 形式谬误及语言谬误 / 181
8.1 三种形式谬误 / 182
8.2 模棱两可与歧义谬误 / 187
8.3 合成与分解谬误 / 189
8.4 混淆解释与理由 / 191
8.5 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 192
8.6 一致和不一致 / 194
8.7 误算概率 / 194
第9章 演绎论证Ⅰ:范畴逻辑 / 201
9.1 直言命题 / 204
9.2 转换成标准形式 / 207
9.3 对当关系 / 213
9.4 三种直言命题关系 / 215
9.5 直言三段论 / 220
第10章 演绎论证Ⅱ:真值函数逻辑 / 234
10.1 真值表和逻辑符号 / 235
10.2 用符号表达复合命题 / 244
10.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版) / 250
10.4 真值函数论证(详版) / 257
10.5 演绎 / 265
第11章 非演绎推理 / 283
11.1 基于类比的论证 / 284
11.2 从样本进行概括 / 290
11.3 从样本进行科学概括 / 293
11.4 统计三段论 / 296
11.5 因果命题及其依据 / 297
11.6 计算统计概率 / 309
11.7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315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 319
12.1 价值判断 / 320
12.2 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 / 327
12.3 道德慎思 / 336
12.4 法律推理 / 337
12.5 美学推理 / 342
前 言
本书第12版问世了,我们依然不忘初心:帮助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做出更好的决策,也让从事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老师更得心应手地使用本书。为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初愿,欢迎师生们联系我们,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
一如既往,新版更新了例子,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学生更熟知的。正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对老师而言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已然是模糊的历史。本书的其他变动分述如下。
章节具体变化
第1章全面介绍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观,较之前更深入地探讨了影响思维的认知偏见。
第2章中修改了一节:最佳解释推理。
第3章较为精简,但对模糊与抽象有充分探讨,对定义的种类也有更新阐述。
第4章有例行修订并增加了一部分内容:来自社交媒体的新闻。
第5章更新了图片,在“暗示”一节中增添了“意味深长地提及”这个子话题。
第6章改动较小,主要更新了例子和图片。
第7章变化不大,主要用学生更明了的语言表达各“诉诸”谬误。
第8章相对于之前的版本来说是全新的,新版将“假阳性”替换为更易理解的“错误的归纳换位”。
第9章更新为浅显易懂的例子,单独论述了“存在假设”,使人们更难忽略它。
第10章最值一提的变动是重新纳入了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版),以便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第11章对概括和类比的顺序做了微调,有关因果假说的分析保持不变。
第12章主要修改了一些例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