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6881
★每一个心有遗憾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容若的词和情深
那些你曾幻想出的美好模样,他都有。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公子,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看完纳兰容若词传,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爱。
★这一版《纳兰容若词传》的与众不同
名家赏析·深度讲解——“国风女神”徐若央作品。
参考经典·资料权威——纳兰容若的作品及其一生的经历参考了诸多权威古籍资料。
如纳兰容若《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赵尔巽《清史稿》、严迪昌《清词史》等。
精美绝伦·极致感观——两大知名插画师联手,根据历史资料,辅以艺术加工,为大家献上纳兰容若“真容”;
书中囊括三十余幅中国古代传世名画,罕见高清版本。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有一种情深叫《纳兰容若》,一生至少读一次。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纳兰词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这一题材作品*称卓特的一家。
纳兰容若的卓越不仅仅在文学造诣。本书根据详实史料和纳兰词细细抒写纳兰容若短暂而绚烂的一生。看完纳兰容若词传,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爱。
卷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
【1】不是人间富贵花 /
【2】以自然之舌言情 /
【3】多少英雄只废丘 /
卷二 落尽梨花月又西
【1】薄妆浅黛亦风流 /
【2】谁翻乐府凄凉曲? /
【3】一朵芙蓉著秋雨 /
【4】而今才道当时错 /
卷三 衣不染尘年少时
【1】君子之交淡如水 /
【2】赋词一阕咏白梅 /
【3】万般景语皆情语 /
【4】君子不负勿欺心 /
【5】万春园里误春期 /
【6】酬知有愿频挥手 /
卷四 我是人间惆怅客
【1】着个闲亭挂夕曛 /
【2】知君何事泪纵横 /
【3】海棠断肠又轻语 /
【4】不待征人尽北归 /
卷五 十八年来堕世间
【1】谁家女儿着红妆 /
【2】多情情寄阿谁边 /
【3】伤心合是樱桃侣 /
【4】然诺重,君须记 /
【5】绝塞生还吴季子 /
卷六 当时只道是寻常
【1】谁念西风独自凉 /
【2】为伊判作梦中人 /
【3】衔恨愿为天上月 /
【4】天上人间俱怅望 /
卷七 半世浮萍随逝水
【1】家家争唱饮水词 /
【2】人生别易会常难 /
【3】三载悠悠魂梦杳 /
【4】不信归来真半百 /
【5】聒碎乡心梦不成 /
【6】乌衣巷口绿杨烟 /
【7】明月多情应笑我 /
卷八 一宵冷雨葬名花
【1】君老江南我燕北 /
【2】留君不住从君去 /
【3】人生何如不相识 /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
季羡林——宋代以后,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1】不是人间富贵花
顺治十一年(1654),腊月十二。
京城下了一场大雪,寒风呼啸,夹杂着柔美的雪花,簌簌而下,落在黑色琉璃瓦上,温婉又宁静。
明珠府,一个年轻男子坐在廊下,努力保持一副冷静、沉稳的样子,实则心中已然乱成一团。
他就是纳兰明珠,日后权倾朝野的重臣,不过,那都是后话。现在的明珠,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
等待妻子临盆的男子,心情总是十分复杂:坐立不安,心如火灼,紧张期待。
心里无数次地自问:“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若是男孩,他希望成为德才兼备的巴图鲁(巴图鲁,蒙古语“英雄、勇士”的意思)。
若是女孩,他会视为掌上明珠。
无所谓男女,只要这个孩子能够平安地来到世上便好。
这一刻,他思绪万千,实在不像铁骨铮铮的纳兰家男儿。
纳兰,多么古老的姓氏。
纳兰是明珠的姓,而叶赫是他的家族。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的祖先为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原姓土默特。后来,举族迁徙到叶赫河岸,建立叶赫部。
叶赫,在蒙古语中是“伟大”的意思。
这个家族曾辉煌一时,与爱新觉罗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要从明朝万历十年(1582)讲起,这一年,叶赫部诞生了一个女婴,她是叶赫部首领布斋之女,出生时,便有巫师预言:“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
历史文献并未记载她的名字,影视剧中称其为东哥,后世称“叶赫老女”。
时光飞逝,转眼间女孩已经长大,成为女真美人。
越是美貌的人,越容易被利用。
她成了叶赫部的武器,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十岁的时候,父亲布斋便让她嫁哈达部歹商贝勒。一个小女孩,懵懂无知,并不知这背后隐藏着可怕的阴谋。迎亲路上,叶赫部伏兵杀害歹商贝勒。鲜血染红了少女单纯的双眼,她才知自己不过是父亲诱敌的筹码。
十二岁那年,她又成了父亲谋取利益的诱饵。叶赫部联合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蒙古、锡伯、卦勒察、珠舍里、讷殷共九部首领,发兵三万,准备攻打努尔哈赤。布斋将女儿许配给乌拉部布占泰,诱使他参战。
这场战争史称“九部联军之战”,此战惨烈,努尔哈赤诱敌深入、设下埋伏,终联军大败,布斋死于兵卒利刃之下,布占泰沦为努尔哈赤的俘虏。
四年后,布占泰被释放,当他准备迎娶布斋之女时,却听闻叶赫部为了长久的和平,遣使向努尔哈赤通好,愿将女真美人许配给努尔哈赤。说是许配,其实就是将女子当成礼物送出去,换取家族的安宁。
努尔哈赤欣然应下这桩婚事,布斋之女却誓死不从。
但凡是血性女子,怎会忍辱嫁给杀父仇人!她不仅拒绝婚事,还对兄长布扬古道:“谁能够杀了努尔哈赤,我就嫁给谁。”
这是布斋之女次主动毁掉婚约,更是对命运的反抗。
一时间,听闻消息的勇士们跃跃欲试。
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先对努尔哈赤宣战,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宣战,九月兵败。
接着,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背弃与努尔哈赤之女的婚约,执意与布斋之女订婚,后,辉发部被灭。
乌拉部贝勒布占泰不甘落后,再一次与布斋之女订婚,把自己与努尔哈赤六度联姻、七度盟誓的事情抛掷九霄云外。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攻打乌拉部,次年正月,乌拉部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寻求庇护,却遭布斋之女唾弃,终郁郁而终。
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不知布斋之女究竟生得一副怎样的皮囊,竟能让这些人自相残杀。
万历四十三年(1615),布斋之女已经三十四岁。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依旧是倾国倾城之貌。这一年,东蒙古暖兔部首领之子吉赛想要娶她,东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莽古尔岱亦来求亲,努尔哈赤更是觊觎布斋之女已久。
三虎相争,终她的兄长布扬古想出一计:将妹妹随意嫁给一人,挑起三方之乱,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布斋之女嫁给了莽古尔岱。
古代女子出嫁年龄大都十五六岁,她出嫁之时已算高龄,因此,史书上称她为“叶赫老女”。
自古红颜多薄命,布斋之女出嫁不到一年,便芳魂永归。
同一年,努尔哈赤称帝建立后金。三年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与明王朝彻底决裂。
这七大恨中,数次提到叶赫:“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边外叶赫,获罪于天”“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
对于叶赫部,努尔哈赤应是又爱又恨,爱极了布斋之女的美貌,恨极了布斋之女的决绝。
《满文老档》中记载,努尔哈赤曾这样评价布斋之女:“此女用谗挑唆诸申国,致启战端……我即得此女,亦不能长在我处,无论聘与何人,该女寿命不会久长。”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六十一岁的努尔哈赤亲率铁骑,兴兵征伐叶赫部,布扬古请降,努尔哈赤恐有后患,便下令缢死布扬古,斩草除根。
至此,叶赫部灭亡。
每当想到那段历史,明珠便会陷入长久的忧伤。
他的祖父金台吉曾是叶赫部首领,后被努尔哈赤下令绞死,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又是努尔哈赤的妃,生子皇太极。纳兰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爱恨情仇,温暖的亲情中包裹着蚀骨之恨,哪怕是明珠,也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
他所娶之人正是爱新觉罗氏的女子。
岳丈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曾是战功赫赫的勇士,以百战定天下,为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封为英亲王。若一生本本分分,便可以安享晚年,可他偏偏贪恋权势,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皇权。
趁多尔衮病死之时,欲谋反夺政,事情败露后,遭到幽禁,其子被削去爵位,降为贝子。幽禁期间,阿济格仍然不知收敛,狂妄无力,扬言要放火烧毁监房。顺治帝忍无可忍,下令将其处死。
英亲王府走向没落,明珠也有了接近皇亲贵胄的机会。
明珠是爱过爱新觉罗氏的,至少疼惜过那个孤苦无依的爱新觉罗氏,也曾在冬日为她披上一件寒衣,拭去她眼角的泪水。
然而,婚后的爱新觉罗氏渐渐露出了本性,那是埋藏在血肉中的骄横强势。她见到明珠夸赞婢女的眼睛漂亮,便将婢女的眼睛生生挖出,送到明珠面前。
那一刻,明珠的爱便开始消亡。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所娶之人并非简单的女子。
婴儿的啼哭声划破雪夜的宁静,婢女惊喜地跑去报信:“是位公子!”
明珠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喜悦,他做阿玛了!
那是他的长子,是纳兰家族的希望。
他为这个孩子取名成德,出自《周易·上经·乾》:“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何为君子?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意思就是说,君子做事应以道义为基础,以礼仪来实行,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诚信的态度来完成,这才是君子!
人生漫漫路,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于风雨之间立定脚跟,于刀刃之前无惧无退,于黑暗之中不改方向。
明珠来到暖阁中,小心翼翼地抱起襁褓中的成德,听着外面呼啸的北风,轻声道:“这孩子的乳名便叫冬郎吧!”
冬日出生,就叫冬郎,古人起乳名总是如此简单,或是借用花鸟草木之名,或是禽兽之名,随口叫成,琅琅上口便好,王安石出生时有只獾跑入产室,于是,小名便是獾郎。
明珠忽然想到八百多年前也有一位冬郎——韩偓。
韩偓十岁那年,曾为即将离京的姨夫李商隐赋诗。李商隐为他的诗情所惊,当即作诗称赞。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少年作诗,顿时满座皆惊。李商隐不禁大赞:“雏凤清于老凤声。”
明珠对自己的冬郎也寄予了厚望,更希望未来他的才华能远超过那位韩冬郎。
“冬郎啊冬郎,”明珠轻唤着孩子的乳名,“莫要让为父失望。”
外面的雪越来越大,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此时的明珠府,仅仅是一座府邸,没有喧嚣,没有纷争,没有痛苦。
有的只是对新生命的祝福与期望。
【2】以自然之舌言情
康熙三年(1664),上元佳节。
这日的京城是热闹,千家万户张灯结彩,香车宝马参错其间,仿佛每一处都充满欢声笑语。
古人爱赏灯,哪怕是挂灯,也有千万种花样。挂灯之前要试灯,结彩楼,彩楼上设有机关,有白鹭转花、黄龙吐水。
古人也爱赏月,全家人围炉观月,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糯香甜软,一口咽下,暖到心里,是悠然惬意。
这是一个关于灯与月的节日。
冬郎十岁了,《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幼学之年,他已是文武双全的少年。
文,儒家六经、诗文典籍,皆是启蒙教育。学习汉文化的同时,又要学满文、蒙文。
武,骑射乃是旗人之要务。先祖入关,便是依靠铁骑征战四方。
少年冬郎已成为明珠的骄傲,文能吟诗作对,武能弯弓射箭,不知羡煞多少旁人。
上元夜,明珠府悬挂着盏盏莲花状宫灯,恍若白昼,冬郎也亲手制作了一盏灯,绘上红梅傲雪,挂于廊下。
上元乃是团圆之夜,纳兰家族的宗亲自然要来明珠府共赏明月,明珠为显冬郎文采,便命冬郎赋诗一首。
古人大都喜欢吟咏圆月,而今年的上元恰逢月食,冬郎便作诗《上元月蚀》:“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他将月全食比作嫦娥娇羞掩面,描绘京城繁华,千家待明月,格律工整,可见其文学底蕴深厚。
这一日的明珠府,甚是热闹,众人称赞冬郎的才华,明珠夫妇心中欢喜。
无人注意到冬郎眼中的落寞,他独自走到庭院中,望着夜空,忽然想起一个人,一个早已被人遗忘的英才。
那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他能有今日之才,全凭那位老师的悉心教导。
在年幼的冬郎心中,曾住过一个伟岸的身影,那便是他的父亲。
冬郎深知父亲与其他满人不同,他崇尚儒学,收藏诸多字画、书籍,对汉文化的热爱并非徒有虚表。
正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冬郎对待功课不敢有丝毫懈怠,家中藏书,无不仔细翻阅,遇到困惑之处,便去求教父亲,总能得到令他叹服的答案。他认为,父亲是一颗真正的“明珠”。
纳兰成德曾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描绘过自家的府宅:“予家象近魁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秔稻动香风冉冉。”
这般景象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亭台楼阁,繁花似锦,胜似江南风光。即便不出家门,也能欣赏碧水青山、四时花鸟。想来,冬郎的童年应是无忧无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那个锦衣少年时常会在梨花树下翻阅古籍,柳絮风轻,梨花雨细,偶尔有似雪的花瓣恰好落在指尖,留下沁人心脾的淡香。
后来,明珠改任内务府郎中,忙于公务,极少回府,便用重金为冬郎聘请了一位启蒙老师——丁腹松。
丁腹松为人耿直,满腹经纶,却因不善交际,三十余岁才举孝廉为官。
明珠慧眼识人,丁腹松果真不负重托,治学一丝不苟,从不因冬郎出身高贵而纵容宽松,反而更加严谨。
在教授冬郎的同时,丁腹松也在认真准备会试。
会试那日,丁腹松走进考场,便有官员主动向他作揖,他以为是自己才名远播,又在明珠府上教学,因此受人礼待。直到金榜题名后,他才得知真相,原来纳兰明珠早已暗中打通关系,为自己的前程“铺路”。
丁腹松大怒道:“我一生名节扫地以尽了!”
他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即便不做这些腌臜交易,也不会落榜。
但明珠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以你之才,往年未能高中,只因为处世太过古板,不懂变通之道。况且,此事又无旁人知晓,你又何必较真。”
丁腹松冷笑:“大人之言,恕我不敢苟同。”
两人的争吵声一字不差地传入冬郎耳中,孩子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
一定是如遭重击!
那晚,冬郎辗转难眠,从迷茫到心痛。
成长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他对成年人的世界产生了排斥、厌恶,他开始恐惧自己的人生,会不会像老师那般被父亲一手安排?对于父亲而言,他到底是什么?是孩子,还是棋子?
次日清晨,丁腹松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明珠府,回乡归隐。
明珠没有阻拦,只交给冬郎一个锦盒,命他送给丁腹松。
丁腹松缓缓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放着厚厚一摞汇券,足足万金。
好一个纳兰明珠!这些年在内务府当官,应是贪下不少钱财。内务府源于满族社会的奴仆制度,承办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一切事物。采办之时,内务府官员可以任意抬高价格,虚报银两,例如一个鸡蛋便可要三十两白银,衣服打个补丁也要五两。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共同作案,这是内务府常态。
这钱太脏。
丁腹松面无表情地将汇券扔进炭盆,临走前,他在冬郎耳旁低声道:“成德,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谨记君子之行,做良善之人!”
若问他此时心中有何不舍,那必定是眼前这个孩子。
有些人生来便有锦绣前程,冬郎便是如此,明珠已为他铺好了前方的路。但一个人如何成长,长成什么样子,不是由旁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
他即将离去,这辈子怕是不会再见了。唯愿少年永存赤子之心,用心观红尘千丈,执笔写人间百态。
万金汇券在大火中烧为灰烬,冷风袭来,吹散了燃烧之物,火花落到冬郎的锦衣上,烫出一个漆黑的洞,像极了望不见底的深渊。
他的心仿佛也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疼得想要落泪。
再抬头时,已不见老师的身影。
这是冬郎次对父亲的处世之道产生了怀疑。
他望着家中的水榭楼台,只想到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高门广厦,一砖一瓦,皆是民脂民膏,看似繁华美好,实则污秽不堪。
冬郎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父亲是两个世界的人,从这一刻起,他的心便彻底关闭了。
如今,正逢上元夜,古人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远在千里之外的丁腹松,抬头观月之时,会不会想起京城的那位少年?
一阵凛冽的寒风袭来,冬郎抬起头望见到处都是花灯焰火,梅梢的积雪微微融化,他提笔写下一阕词。
一斛珠·元夜月蚀
星球映彻,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特放些时缺。
冬郎从来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他比同龄人更早认清这个世界。
能用“窃药心灰”四字,足见他心中的痛。
他的父亲何尝不是偷药的嫦娥!李商隐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对于当年之事,父亲可曾有过一丝后悔?
嫦娥,神话故事中爱的仙子,为了长生,背负一个“窃”字,守着冰冷又华丽的月宫,不老不死,承受生生世世的孤单。这样的结局,会不会在父亲身上应验?
冬郎从不敢想父亲的结局,更不愿想。
今夜的天公如此风流任性,为看一眼蛾眉弯月,便制造了这场月蚀奇观。这些年,父亲为了一己私欲,又做下多少见不得光的事情!
王国维称赞纳兰成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便做到了,以眼观万物,以笔写真情。他本就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人,逃不过宿命。
梨花飘落,时光飞逝,成德渐渐长大,成为君子,明珠步步高升,成为权臣,父子二人渐行渐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