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32525
《花甲录》是内山完造于64岁时撰写的记录他60年生涯的回忆录。这部年谱式的自传,形式非常特别。首先按照日期的先后列出当年在日本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并交织其他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件。随后,在“追加事项”中记述自身经历,以年龄开头,细述自己当年的经历及感悟。本书不仅是内山完造的个人史,更是一部涵盖了从19世纪末叶(1885年),直至“二战”结束的日本近现代史、社会世相史和中日关系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目前国内市场尚无同类图书,本书可以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
本书是内山完造先生的自传。书前有内山先生在这年圣诞节作的一篇自序。书后附有一篇解说。《花甲录》是内山完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理解,按照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一页一页、一件一件地将自己自出生之日起的历史——特别是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大事,以尽可能客观的笔调,一一排列下来。他的个人机遇与鲁迅先生十年之久的友情尽在字里行间,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凡例 001
小序 003
正文 005
后记 288
解说 290
……
小序
万物皆有史实。
纵使蜉蝣之短命,抑或滨海之砂粒,也应各有其历程。故而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不论何等平庸,或是疯痴癫狂,必然有其历史,四海之内人类的历史即个人的历史。然论起个人历史,却无他人相同。由此而言,号令天下的英雄也罢,无名贫贱的孤独者也罢,可谓世界之唯一。
中国人大多习惯在六十岁时制个人年谱,记载自己的历史。今年我已六十有四,方解其意。虽曾两度提笔,终未能成,然今却有心走笔疾书。无论我的历史如何鄙薄、如何与世无益,因我的历史只我一人所有,且仅此一桩,便有了非写不可的勇气。
我的历史绝非他人历史之借物,也并无诳语。既不是欺人之物,更不敢妄自夸大,我的历史必须是我自己的。从该意义上讲,出于责任和义务,一字一句断不肯草率行事。
如今,我肩负着这份责任和义务来书写个人的历史,虽知逊于蜉蝣、不及砂粒,却义无反顾。此书命名为《花甲录》。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圣诞节写于朝门司
内山完造
内山完治四十二岁。今年,路边小店的内山书店因日本书籍的流行飞速发展起来。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书籍介绍的成功模式都是从点滴开始汇集,最后发展壮大。但实际上,成功不是从点滴开始逐渐壮大的漏斗形模式,而是初始状态的渺小一直持续着,经过长时间不屈不挠的努力工作,因巧遇世事变化,在变化中幸运降临,才突然壮大起来的。然后这种壮大起来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再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又逢世事变化,在变化中有幸蒙受恩惠,又突然进一步壮大起来。用图解来表示的话,如下图所示:
这是诸多成功经验所表示的成功路径图,但我的想法与之不同。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趋势图。 事业壮大的方式刚开始可能是从一到二再到三到四逐步递进的,但事实上,经常会从一到二到四到八这样大幅度地增长。虽然成功并没有一种确定的模式,但在谈成功经验时,很多人会说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然而我的看法却是,自身的努力仅仅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社会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会给成功注入强大的动力。因此,财富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赋予的,绝不可能单靠个人就能做到。自古以来成功的经验却把这一点忽略掉了。谁都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财富,认为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成功,这种想法完全是忽视社会条件的说教造成的。自己的努力加上社会条件的赐予才能获得财富,只有明白这点,日本人才不会成为把财富据为己有的人。我们的教育出了错。缺乏独创性的我们又无法自己悟出此道理。我想,今后谈成功的经验时,一定要把这点教给人们。作为成功的基本因素,个人的努力和社会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虽然当今社会不允许那种不上不下不冷不热的中庸之道存在,但我认为奉行一边倒的政策也是很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一种赌博。在国内一边倒还可以碰碰运气,但对外奉行一边倒的政策,如果押中的话还好,可一旦失败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最后只能走向衰败的绝境。那么,一边倒是危险的,但又不允许走中庸之道,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确保安全呢?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处之,向右走失败的话还有左边,向左走失败的话则有右边,这样才是安全的。这才是中国式的安全保障。这个暂且先说到这里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