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70110
这本书有理论,有故事,是作者股市沉浮的记录。书中既有当年操作时的记录,又有若干年后的反思与总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2014年的A股得意1
01钢铁股的光辉岁月1
02银行股出现在行情末端29
03成功源自偶然36
04深深折服的最强对手48
05A股角色后来的走势67
第二章2015年的港股懵懂73
01遍地黄金的感觉73
02偶遇佳兆业集团的神仙打架105
03初识波司登114
04看不懂的神冠控股122
05喝得到的辉山乳业129
06再入波司登144
第三章2016年的自我低迷159
01与波司登共冷暖的日子159
02被焦虑中断的操作164
03失败的开始171
第四章2017年错过的港股牛市176
01学习何为老千股176
02第二位恋人:国美电器179
03与波司登的感情纠葛187
04新的或永远善变:保利协鑫能源193
05选错了的情人:利标品牌200
第五章2018年从绝望到平静238
01最终的放手:利标品牌238
02失落时总还会有些许安慰252
03自我惩罚的混乱感情256
04相互迁就中结束:中滔环保266
05港股大结局275
第六章五年股海沉浮之结语284
01为什么要炒股284
02机会从何而来285
03可否给别人推荐股票286
04散户日常生活信条286
05关于主力的习惯287
06交易的机会288
07女性的交易风格289
08A股和港股的区别289
09我是否后悔290
10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股票291
11耐心是一种美德292
12不看293
13顺势而为,适可而止294
14关于成功的因素294
15为什么我们还要努力296
16炒股的几种境界296
17港股的常用术语297
自序
这篇序言写在后来。其实五年后我才发现,这五年记录的文字并不是完整的,有些自己早已忘记,留下的似乎总是美好和成就。或许是因为时间跨度有点长,拆解一看,才发现记忆多有残缺。
第一章记述了本书中唯一的A股得意,之后,胜景基本就没有回来过。仅有的小半年的A股得意,已经足够表达A股的操盘,A股的机构水平相比港股而言确实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表现在操盘的水平上,更表现在不同交易规则下的保护和监管上。相对而言,A股对散户更为仁慈,部分散户可以存活。而在2016年时我患上焦虑症,又让那一年的记述化为寥寥数语。在中断之后,我还能够坚持,这是对自我恢复的一种认可,而这段时间及经历,让我对股票和人生都有了新的看法。其间我的交易次数虽少,但其实背后的体验颇丰,不失为一种转变,成为我由纠结到放下、由技术到人性的转折点。
失败者的角度,共鸣才有意义。
我曾经以为成功才是值得拿来炫耀和记录的,等到最后才发现,人生只是一出戏,我们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多活几年,让自己开心一点,让自己有点儿业余乐趣就是。多活几年的最好办法,居然是不要触碰股票,或是可以如我现在一般,选择港股。发财已不在我的任何幻想之中,看股反倒变为一种琐事,偶尔打开一看是绿的,也无所谓;但如果打开时是红的,自然还是能让当天的心情愉悦一点,让自己开心一点。当然,如果选择了A股,损失的也只有时间。20年来都是如此,股票并不曾亏待我,我现在也在转变,但江湖还是那个江湖。把股票作为业余乐趣,真的不用计较其中成败,因为有了金钱,就没有了时间;没有了金钱,却拥有了经验和教训。总之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亦会有所得。没有人能得到生活的全部好处,这个观点适用于整个生活,而不只是蕴含在股票之中。
经验教训回看效果更好。
文中的批注内容,都是后来添加的,由于时间不同,我将这些后来的感悟区分开来,加以标注。每个阶段的感悟大多是不一样的,回头再看,如同穿越时空,那个我已然不是我,这个我虽然是我,却又要很快被未来所抛弃,但我的行动变为一个个片段,定格在那里。这本书,让我可以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曾经的年轻、妄为、不羁。回头再看,让人唏嘘不已,唯感生命之快,日月如梭。那些患得患失,都是过眼云烟。如果问我这几年在股市沉浮中的收益,其实获得的并非金钱,真正留下的资产,都是觉悟。
经过反复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后,不得不说,其实每个人虽有不同,但又相似。不同的是贪婪与恐惧的程度,虽然欲望本身有毒,但又是一把双刃剑,是由个人平衡能力与权衡能力决定的;相同的是没有一本炒股书可以治愈每个人对于金钱的渴望。若想只靠一本书来解决问题,那一定是不可能的,真的没有绝学适用于每一个散户。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成功学或技术分析,要结合具体情况应用。但有一点,所有的书籍又都是作者的归纳总结,虽然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个散户,但确实可以让散户领悟的过程缩短,当然,仅限知识层面,意识层面则是那句老话:在天赋差别以外,大家的途径还是一致的,学费交够了,你自然会明白。
顺其自然才是自然。
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神技秘籍。写作初始阶段,我35岁,意气风发,那时的我不懂失败,只是焦躁,认为我一定会把它写成一部严密细致且通用的散户发财秘籍,因为我有技术、有实操、心态好,也有成功的经验。但随着时光的推移,人至40岁,信心的迷失、资金的亏损,让我不知道成功是什么,虽变得不再焦虑,但也没了动力。我曾一度认为这本书并无任何存在的意义,但我还是坚持写了出来,因为我收获的是一种觉悟,最终还是有所获得。
在经历了生活、健康和年龄的变化之后,我对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有了新的认识。看似晚了些,其实恰到好处。一个市场的兴衰荣辱,其实与一个散户的努力并无关联,一个社会的繁荣昌盛,也并不能代表一个小民的快乐生活,因为股市也好,生活也好,总有悲催的人,那个人或是我,或是你,无论是谁,他总是存在的。
所以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是让我们尽量避免成为那个不走运的人,帮我们生活得宠辱不惊,而不是在慌乱之下、无聊之中,踏向另外一个火坑。多数悲催的人生就是如此,一步错,步步错,其实失败不可避免,而失败之后的安静和沉淀,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生命很长,如果坚定地走一条路,可以看尽繁华,人人如此。但是不断地犯错,让时光被肢解成片段,努力或许不再够用了,失败的人生多是如此。看看这些经验和教训,你会发现生活从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性格使然,但我们可以通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自己变得完美起来,止住错误的选择,才是成功的开始。
写给散户,真实有用、有效的书。
这本书确实有技术,介绍了最常用的技术指标,也涵盖了最常见的技术形态、持仓心态,都是我的内心血泪。我忍住了悲伤,对此进行了记述。我看着几十万元现金堆积,然后又在几年时间内慢慢亏损,这是一种轮回,更是一种经验。这不是一种凭空的说教,那种感受,是散尽钱财后才会有的释然,其实也是这几年炒股冥冥中给我的另外一种财富,虽不是我最想要的,但还好,总不是一无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在合适的时候舍去,并不算人生悲剧。
本来这五年进入股市也就是为了写一本书和买一间带院子的房子,书是对一位朋友的承诺,我要写一本散户可看的有用之书;带院子的房子是与老婆曾经的期许,实现她可以种花养菜的心愿。我不愿食言,五年后总算坚持到底,不言退缩和失败,完成了此书。只是带院子的房子确实无法实现,越是为爱痴狂,越是被爱放弃;越是为钱挣扎,越是被钱戏弄。
投入港股的钱是我从A股挣来的,我又在港股中把它们还了回去。有很多人希望能够“豪赌”一把,却没有资本,而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赢来了一个机会,让我白玩一场,我不该不满意。即便亏损光,对比很多人而言,已经相当不易,我不该不知足。
股市、生活都一样,永远都要价值投资。
从内心而言,我感谢生活,因为老婆还在,虽然没有带院子的房子,我们依然还有一个自己的小窝。生命其实不能要求太多,适可而止,就是那个最佳的位置,如果再有更多奢求,必然会加大损失,会让你失去一些今天看来价值不大的东西,但未来回望,会让你后悔不已,因为你所失去的终究远比成就和金钱来得更有意义。所以这本书是希望读者能够了解生活的轻重,不一定现在就觉悟,但至少需要了解。股市如同江湖,刀光剑影背后,总有更厉害的角色出现,所以你不需要为自己的无能而自责;股市如同生活,如果你可以善待它,要求不那么高,它也会善待你,其实这是一个可以有稳定回报(分红)的场所;股市如同人生,使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真实的自己,发怒、焦躁、悲哀,都会被放大很多倍。
江湖一直都在,但人生不可重来。每天都有人被股市淘汰,每天也都有人义无反顾加入其中,之后一遍一遍地演绎着相同的剧情。偶有成功者,他只是及时离场,见好就收;或也有被挤到风口浪尖的股神,不能言败,但他的痛谁又懂。散户的悲哀如在港股,则是必然的悲哀。不过也还好,也算曾经横刀立马,然后被无形之手碾成灰烬,悲哀中也略有悲壮。注:本书各股票K线图及网友对话等内容,引用自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广发易淘金、雪球、同花顺等财经网站的公开资料,这里表示感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