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113553
这本书是为了那些在成长中没有获得恰好的爱,就不知不觉长大了的成年人写的。
哈佛导师加藤谛三用超过5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和社会观察所得,指出不安的成年人在成熟外表下隐藏的“幼稚性”,以及渴望表达的撒娇欲。
加藤博士认为,大人和小孩想要撒娇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他们采取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如果不能发现内在的情绪,“成熟”的大人就不可能变成真正有安全感的成年人。
本书从人际关系、原生家庭、安全感、焦虑感、积极态度等几大方面,用心理学的观点从深处挖掘不安的根源,对人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以及表现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治愈心灵深处的不安情绪,重建稳稳的内心世界。
————————————————-
总觉得在被他人责备?时常担心他人对自己不满?害怕被人发现真实的自己?努力地认真生活,可是一点都不开心,焦虑、疲惫如影随形?……
成年人你,这是怎么了?为何你会如此不安?
影响日本半个世纪的国民心理大师、哈佛导师加藤谛三说:不会撒娇的孩子,多数会长成过分认真的成年人。
※20年来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在看的书
※来自哈佛教授的权威研究
※心理学经典畅销著作,出版20年
※累计重印超过50次,销量逾90万册
※撕掉伪成熟的假面,活出自然的模样!
为什么总觉得在被他人责备?为什么担心他人对自己不满?为什么害怕被人发现真实的自己?为什么明明渴望被呵护、被拥抱,却倔强地装作毫不在乎?
哈佛导师加藤谛三说,那是因为你内心还有幼稚性渴望表达呀!成熟与年龄无关,外表稳重、得体的成年人也许内心一直深藏着撒娇欲,因此拼命努力,期待被肯定,一不小心就陷入共生的依赖关系,还总为无关紧要的事生闷气。
这本书是为那些在成长中没有获得恰好的爱,就不知不觉长大了的成年人写的。作者加藤谛三特别针对伪成熟的成年人,把数十年来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社会观察所得,浓缩进这本书里,带领读者发现成熟表象下那个不安的自己,拔掉心底的刺,活出自在、真实的模样。
编者序 揭开伪成熟的假面
章 做个大人怎么这么难
你怎么就成了过分认真的大人
为什么你总觉得在被他人责备
为什么你觉得他人对自己不满
过分在意规则让生活越发艰难
倦怠是人生危险的征兆
压抑是自找的
小事也伤人
发现身边的温情
该去爱的人,该去恨的人
越亲近,越受伤
第二章 其实大家都幼稚
大人也会想撒娇
他人的好感,正是你内心的欲求
别输给内心的空虚感
规则越少,压力越大
“活着”的实感
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你是否在靠爱的幻象保护自己
成熟与年龄无关
隐藏的撒娇欲是内心种种矛盾的根源
第三章 不安,是因为压抑了真实的自己
内心的不安从何而来
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没有自信,就无法坦然地生活
从今天起,做自己的主人
留有幼稚性的成年人总有诸多不满
“从不争吵的美满家庭”是个悲剧
你心底的那根刺
不要输给虚假的道德及规范
第四章 烦躁,是因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生活态度才是问题所在
隐藏了的撒娇欲会让人变得难以相处
吞噬家人心灵的父亲
坦承欲求,才是成熟
每个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
问孩子“喜欢妈妈吗”的母亲是差劲的
越是对自己失望,越会变得多疑
无意识的交流决定你的人际关系
第五章 学会爱,学会被爱
那些意义重大的“无聊小事”
答案就在心灵深处
自信是基本的人生态度
你害怕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吗
所谓被人喜爱的意义
先独立,再谈爱
如何分辨真正的爱
爱也可以间接表达
真正的关心与自我满足的关心
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世界
那些向恋人寻求母爱的男人
那些总是被恋人伤害的女人
第六章 活得像自己一样
自然的情感才能救赎人心
这些都是化名为“满足”的压力
丢掉那个“完美的自我”吧
第七章 一切从珍爱自己开始
心理断乳从离开父母开始
接纳幼稚的自己
他人就是他人,没有伤害你的力量
你,是有价值的存在
学会坦然接受爱
做自己的理解者和保护者
容易害羞的人,过于自负的人
好好爱自己
编者序 揭开伪成熟的假面
你怎么理解成熟?淡定、从容、自信、宠辱不惊?按心理学家的说法,拥有这些“成熟”特质的人,是拥有实际安全感的人,即拥有极高水平的自我认同,具备一套完善的自我调适系统的人。他们无惧别人的眼光,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依此行事,且不会因自己与周围人不同而轻易地怀疑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尝试、争取想要的事物。这样的人,即便多数会显得十分另类,甚至在常规意义上来说不够社会化,但他们的内心是有力量的,比如乐坛大咖王菲、音乐鬼才华晨宇,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孔雀女王”杨丽萍……无论他们的言行有时看起来多么不合常理,他们都是核心自我非常强大的人——他们内在有支撑着自己的安全感,非常自信,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当得起赞美,也经得住非议。
真正的成熟,并非一个表面的社会形象标签,而是直指一个人的内心,它与一个人的内在有多少力量有关。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轻易气急败坏,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刻意讨好和迁就。他们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对背离自己三观的事不轻易妥协。
可能你要说,那要做个成熟的大人好难哪,怎么做到在与多数人思想或观点不同时还那么理直气壮呢?感觉别人多说两句自己都特别恐慌,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我要怎么才能肯定自己,才能治愈这种不安呢?
你是不安的大人吗
欢迎来到成人的世界。进入茫茫社会领域,意味着面对诸多现实问题。工作、恋爱、房子、家庭、孩子……在诸多生存现实面前,你就像是拧紧发条的机器,被焦虑驱赶着不停前进。你不敢停下来,因为你总在不安。你想做个成熟的大人,承担人生的种种,可是却无法回避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的疲惫、压抑和愤怒。你感觉人生就像一张大网,让人透不过气。
加藤谛三博士说:做大人,确实很难。
难在哪儿?
难,就难在你必须按照别人的要求去生活,和众人保持一致,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这样的你被称赞“长大了,成熟了”,这样的称赞让你获得了一时的安全感。然而,这种别人眼里的成熟,真的是属于你的成熟吗?这种安全感,就是你需要的安全感吗?
不,这种成熟只是表面上的成熟。在遭遇压力时,你会不会变得灰心沮丧或就此一蹶不振?是不是觉得自己会立刻退化成一个无能为力、不知所措的小家伙?
其实,这个“小家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存在的孩子,“他”行为乖张、任性自我,却展现着你纯真也真实的个性。倾听“他”的声音,牵着“他”一起向前走,你会更加坚强,无所畏惧。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看不到“他”,听不见“他”的苦恼,甚至刻意忽略“他”的存在。这时候那个常理中成熟的“我”和心底深处那个天真的“他”的矛盾迅速激化,很多人因此到了崩溃的边缘。
撒娇欲——安全感的真实来源
加藤谛三博士向我们列举了成人和儿童各种各样的反应来讲述成熟的“我”和天真的“他”。
一个小孩,看见一扇很好看的门关着,就会对自己说,我要过去把门打开,说完立刻跑过去。可跑到跟前,门却突然被大人打开了,小孩愣了。他会想:“为什么不让我来开门!”他很生气, 继而发脾气,哭闹。很无厘头吧?但这就是孩子,可以堂而皇之地表达各种各样的小情绪。
而你那40 多岁、威严稳重的顶头上司,上班前很认真地换了一件名贵的粉色衬衫,他很希望被别人发现并且得到赞美。结果呢,没人注意到他今天穿得“很有意思”,甚至有好友说“你这个年纪穿这个合适吗”。出于大人的理性,他知道劝他的人出于好意,而这个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更不能因此发脾气)……然而,他一天里把下属们拉来开了三次会,挑各种毛病,大家怨声载道,他自己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就是大人认为自己控制住了小情绪的实际结果。
加藤博士认为,大人和小孩想要撒娇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他们采取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如果不能发现内在的情绪,“成熟”的大人面对问题时采取的常常是看似合理其实幼稚、失败的做法。
这本书提到,人只有拥有一个不会被任何人窥视、专属于自己的世界,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感。通过营造这样的世界,把内心的孩子小心藏放,认真听他的声音,才能合理地实现他的意愿。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建立起这个专属世界,他们更多时候是活在别人的制度里、控制下,成熟的表象背后是内心需求的无从表达,活得无比压抑。
此外,本书还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现代人的心理,教你学会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模式,比如分辨亲子、恋人之间到底是共生的依赖关系还是持久真实的爱,还比如——
为什么不会撒娇的孩子,多数会成长为过度认真的成年人? 让什么样的人加入你的生活是错误的?为什么有的母亲一味牺牲付出,但其实她只做那些能得到别人夸奖的事?
为什么依赖模式的恋人,分手必然反目成仇;而真实深爱的男女,分开后往往无怨无悔?
为什么控制型父母养大的孩子,对拥有自己的世界抱有罪恶感?
数年来,我一直努力着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人生,可是谁都不理解我,只是远远地观望着,就连母亲也对我非难不断。通过这本书,任何人都不理解的那部分自我*次获得了理解,这让我莫名地觉得非常有满足感。
——读者Seuru
每个成年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正是我们心中所存有的幼稚性的那一面。所以,当你因为与人相处而觉得压抑不安时,不妨告诉自己——这不过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又跑出来了而已。
——读者Ningyo
10颗星,这是我读过的100本心理自助书里面*棒的。我曾经苦于人际关系,情绪也很低落,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那之后我读过很多很多的心理自助书,比如说话的艺术、人际交往的法则之类的,每次按照书里说的方法去做,不出三天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人的内心如果不改变,果然还是无法变得幸福的。
直到遇到了这本书,我的心才从痛苦的藤蔓里被解放出来。我知道原来人人都有类似的烦恼,都会陷入相似的低潮,也更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我会活在当下,过一种不后悔的人生。
总之一句话,这是一本可以改变现在的你的书(我已经改变了)。
——读者18
作者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亲历的人生体验。全书没有一个晦涩的心理学名词,却句句敲中自己的心扉。那些像迷雾一样存在却不知起源的情绪和压抑,竟然在寥寥几句话里就被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带着个人体验的心理现象描述起来也许不像教科书一样精确,却能够引起更加深刻的共鸣,值得一读再读。
——读者兜
看到很多人的影子,自己的、死党的、前男友的,嗯,撒娇欲和共生关系要认真去理解。take care of yourself。
——读者牧野
章 做个大人怎么这么难
你怎么就成了过分认真的大人
人若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讨好保护者,撒娇欲就无法得到满足。
幼年时不需要察言观色的人是幸福的。这些幸福地度过童年时光的人,才能够达到情绪上的成熟。
没有安全感的人没办法撒娇。只要还有一丝被抛弃的不安感存在,人就不可能撒娇。那些特别乖巧的、常常帮大人干活的“好孩子”,总有一种可能会被抛弃的不安全感,或者总在害怕自己的保护者心情不佳。无论是玩的时候,给大人帮忙的时候,还是吃饭的时候,他们总在担惊受怕。
一直无法对人撒娇的孩子,多数会成长为过分认真的大人,认为唯有处处认真,他人才可能喜欢自己。这些过于认真的成年人,即便有时想要撒撒娇,也没办法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是客客气气,对人敬而远之。
究其原因,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过于认真的人没有安全感。他们对于人际关系没有安全感。他们心理上的依赖感很强,对他们来说,得到周围人的好感是非常必要的。而从小培养起来的认知告诉他们,如果撒娇的话,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就会消失,因此也就没办法撒娇。
一般而言,当一个人确定某人不会抛弃自己,有安全感的时候,就会对那个人撒娇。不过,过于认真的人却认为撒娇这件事很不像话、很丢脸。他们越是不想被对方抛弃,就越会避免撒娇。
他们认为: 在欲望与规则的对立当中, 欲望是坏的,是不像话的, 是下作的, 必须压抑; 而规则是好的, 是高尚的, 所以要按照规则办事。过分认真的人之所以会去遵守规则, 就是因为想得到他人的好感。然而, 这正是他们的悲哀之处。
这些过分认真的人总是遵守规则,对人客客气气。这确实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可说到底,这也只不过是浅层的交往关系而已。永远像这样不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就不可能实现深层次的交流。即使通过表面化的交往而被信任、被喜欢,那也不过是极其浅层次的,是通过处理一般事务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而已,自己并不会真正地作为一个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而被信任。
说得尖刻点,拿男女关系来打比方的话,这种信任和喜欢,也就是对随便玩玩的对象的那种图方便的信任和喜欢而已,并不是真心的信任和喜欢,并不会有“我和这个人不是玩玩而已,我是认真的”的想法。
不管再怎么禁止自己撒娇,不管再怎么一本正经、规规矩矩,能得到的也不过是萍水之交的信任而已。让对方产生“想要和他结婚”“想要和他共度此生”的念头的,可不是一本正经的态度。
同性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所谓的喜欢是仅限于特定情境的喜欢,所谓的信赖也是仅限于特定情境的信赖。当然了,如果是仅限于某种情境的喜欢与信赖,遵守规则的行为确实是安全的。只不过那样的话,即便是经过了多年,彼此间也不能变成铁哥们儿的关系。
虽然撒娇的欲望很强烈,却禁止自己撒娇,硬要一本正经地生活,这样的人缺少作为人的魅力,不会有人无法抑制地被他们吸引。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对方总有一天会和他们分道扬镳。
能够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意义的人,能够让自己反思以往的生存方式的人,能够让自己的见解发生转变的人,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的人——这些都不可能是过分认真的人。
撒娇欲得到满足的人不会过分顾虑其他人的看法, 他们也具有作为人的魅力。这种魅力,能够让对方得到确定感。也可以说,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能给别人带来人生的意义。
那些在心灵深处渴望撒娇,却对谁都没办法撒娇的人,是成问题的。虽然这种人表面上被所有人信赖,但谁都不会发自内心地信赖他。
那些对外人特别好的人,其实并不能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撒娇欲。而那些对家里人特别坏的人也是一样。即便在家人面前,他们也不会表现自己的撒娇欲。之所以会在家里摆张臭脸,是因为他们在家里更容易被内心的撒娇欲影响。和外人相比,家人更让自己有安全感。不过,这种安全感说到底也只是“和外人相比”而已,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安心。
尽管并非真正的安心, 但相对来说心理的防御减少了,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撒娇欲。然而这种渴望却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和与外人相处时相比,他们会因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受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无趣,以及更多的不满。
他们始终无法坦率地表现自己的撒娇欲,于是,或是仗着一些歪理大发雷霆,或是戴上正义的假面责备家人,或是无可奈何地在家庭中保持沉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