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03658
下一场安全革命将与我们的思维有关
一个引人深思的安全议题,揭示致命的认知缺陷。人人都会犯错,这本书将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尽管医生和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延长人类的寿命,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人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或自己意外受伤甚至死亡。实际上在近些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受伤增多,死亡率开始上升。这并不让人意外,想想如今各种车祸、家装意外、医疗事故、家庭火灾的发生——更别提那些熊孩子搞出的各种把戏了。
作者史蒂夫·卡斯纳是安全领域的专家。他一直从事安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深知再醒目的安全警告也可能被人忽略,再可靠的安全装置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这本书中,卡斯纳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安全陷阱。之后,他列举了一系列真实生动、扣人心弦的案例,告诉我们意外伤害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该如何防范。
这本书提供了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认知缺陷,武装好天生不够谨慎的大脑,让我们更加安全。它针对生活中的具体场景给出了许多实用建议,让我们知道坏事是如何发生的,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是如何发现、减少和补救错误。这本书将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章 不安全的世界
第二章 一心多用的妄想
第三章 人人都会犯错
第四章 被低估的风险
第五章 未雨绸缪
第六章 彼此关心
第七章 提供建议,接受建议
第八章 看似安全的家庭环境
第九章 热衷冒险的孩子
第十章 出行安全
第十一章 工作安全
第十二章 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第十三章 医疗风险
第十四章 老年生活的挑战
第十五章 我们真的能更安全吗?
致 谢
注 释
这本书为我们详细深入地阐述了所谓“意外伤害”,其实是可预料的安全事故,以及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它们映射出人类的二元对立性,它们发生在我们既试图控制,又渴望挑战之时。
——《纽约客》网站
书中的故事很精彩,又和生活息息相关。它将激励读者仔细回顾自己的生活,并重新思考日常中安全相关的防范措施。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既通俗易懂,又见解深刻。它向我们表明,即便在当下这个强调安全并拥有更多安保措施的时代,我们面临危及健康和生命的风险,其实并不比那些从不系安全带、边吸烟边加油的父辈的少。
——《新设备文摘》
这本书以犀利、简洁的文字,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对此,我们有何责任,以及应如何规避它们,让自己和他人都更安全。
——《柯克斯书评》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既有趣又有点恐怖的书。读完之后,你会一身冷汗,希望把自己放在安全罩之下。
——《沃斯堡明星电报》
人类开发出来的部分新活动,其危险程度与过去相比有过之无不及。除了一边开车、走路一边玩智能手机,如今还有攀岩、洞潜、蹦极、跑酷之类的极限运动。据英国跳伞协会的报告,2016 年跳伞活动参与者中的新手比例较10 年前增加了50%。随便拿一条念给你祖父听听,估计他会问你:“你是闲着没事干吗?”我们搬进建在地震带上的摩天大楼里。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运动正如火如荼,人们再次自己动手做家具、吹玻璃、加固房屋、劈柴生火。还有一点—人们仍然只能活过47 岁(没错,1900 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就是47 岁)。即便将寿命延长到80 岁,以我们的年纪,只会更容易受伤罢了。不难发现,上述这些都让图1 中的趋势线爬升。
难道是我们对待新事物不够小心吗?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小心谨慎的,但方法已经过时了。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我们已经把目光所及之处都装上了安全带和护栏。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牌、社交媒体,到处都是安全提示信息。这些提示也确实有效,它们直指问题本身。减速的安全提示针对的是约30% 与超速有关的致命车祸。“开车时请勿发短信”的标语针对的是超过1/10 的由于开车分心导致的致命事故。虽然部分提示语确实有效,但图1 的曲线显示,我们仍在节节败退。
在本书中,我认为上一个好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再也无法通过把每个尖锐的角都包上橡胶垫,告诉孩子“别那么干”来提高安全性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再怎么提升,对此类险境也是无济于事的。即便是耐克也造不出一双能自动感应到汽车驶来的智能运动鞋,让人们乖乖留在人行道上,或在人们闯红灯时鸣叫示警。至于那些数不胜数的安全提示、新闻、娱乐节目以及广告早就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了。
下一场安全革命将与我们的思维有关。每时每刻,我们将不得不低头冥思,“你懂的……我一定要加倍小心”。这种小心不同于被教导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为什么这样规定安全守则。当更加小心的想法源于自己的思维时,我们并不需要外界的提醒或劝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做呢?如何才能由内而外地更加小心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易碎的“玻璃心”是如何躲开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那些小泥坑的。
易碎的“玻璃心”
当有人受伤或死去,在初的震惊过后,我们总会禁不住感叹:“他当时到底想什么呢?”这句常常脱口而出的反问,说明如果能弄清楚此人的思维过程,我们必将找出悲惨结果的原因所在。有时,这个推理过程看起来有些离奇甚至出人意料。然而,当我们仔细检视图1 中的死亡率时,发现思维过程出错不是离奇和偶然事故。我们研究受伤、死亡,以及日常中有惊无险事故的人,试图寻找导致这些事情反复出现的心理。它们并非智力上的缺陷。这些认知缺陷深植于内心,又塑造了人类。这些认知缺陷之于我们就像氪星石之于超人。超人的能耐在于他了解氪星石并懂得避而远之。是时候向超人学习,多了解一点我们自己的氪星石了。
认知缺陷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本书将给出6 点解答。
注意力不集中
事事小心、处处留神真的不是人类的强项。尽管有些人可能会想,我们肯定不能一心二用。无论是开车发短信还是边和朋友聊天边留意泳池里的孩子,当我们试着发挥这些神话般的超能力时,很快就会出乱子。每个民航航班都配有两名飞行员、两个航管员,以及两套操控飞行过程的系统。与此同时,世界上让我们分心的事儿还多着呢。
犯错
人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常常无法接受它们。我们以为只有那些无能的、搞不清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才会犯错。其实,无论你是菜鸟还是老练的行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搞砸一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无意中抹去了阿波罗11 号登月的原始录音。1453 年,只因某人粗心大意没锁好城门,就加速了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961年试镜之后,迪卡唱片公司放弃了与甲壳虫乐队(Beatles)合作转而与Brian Poole and The Tremeloes 乐队签约。面对现实吧,你早晚会做出一个糟糕的投资决定或者对着爱人叫出前任的名字。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其诀窍在于意识到这一点,并对此有所准备。
冒险
我们对日常风险的(错误)感知可能让生活一团糟,甚至会在胜算未知的情况下在赌桌上一掷千金。我们对伤害的认识来自天天用远在天边的奇闻逸事娱乐着人类的媒体。这也就是人们坐飞机遭遇气流时会紧握扶手到关节发白,却又像拥有钢筋铁骨一般旁若无人地在马路上横行的原因。细微之处的改变都会暂时改变我们对风险的看法。
不假思索
我们整天在“自动驾驶仪”上练习操作、精进技能,以达到无须思考就能下意识做出反应的程度。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我们行事得以顺畅和高效。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若能驻足慎思或许会更好。还记得经典动画里邮购火箭滑车的威利狼吗?它实施所有诡计之前似乎从未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个好主意吗?”然而,威利狼的故事并非特例。人们一窝蜂地挤在露台上,却不清楚其载重量。刚拿到驾照就买摩托飙车。兴冲冲地携家带口去朋友家做客,不曾考虑一下人家能否接待小朋友。这一切问题的原因就出在我们关不掉的“自动驾驶系统”上。
忽略彼此
赶在绿灯变红的瞬间急忙冲过路口,我们是在冒险。如果十字路口两车发生侧撞时正好有孩子在后座上,会发生什么呢?一些心理学家会认为我们无视他人的安危,而且我们到下一个路口还会接着闯红灯,也可能另一名闯红灯的司机会把我们撞翻在地。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其实谁都跑不了。
无视建议
我打算把糟糕的问题留到后讨论。很多人博学广识,你或许也算其中之一。但当我们试着交换这类信息,即给出或听取劝告时,世界瞬间就变成了一场杰瑞·斯普林格秀。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的箴言警句不仅徒劳无用,常常还是冒险行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