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9217
短程心理治疗聚焦当下的诉求,有简洁、灵活、实用、见效快等优点,也因此易被误认为只能用于“轻症”问题。本书选择美国家庭治疗圣地——心智研究所短程心理治疗中心的真实困难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解析,分享短程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大师们充满智慧的治疗手法。
读者对象: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其他心理治疗相关专业人员
短程心理治疗(brief therapy)是一种针对人们主诉的、聚焦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简洁、疗效明确,因此易被误认为只能应用于“轻症”问题的治疗。本书选取重度抑郁、幻觉与妄想、神经性厌食、酗酒、强迫症、自我损毁及多重问题的案例,展示如何应用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来治疗这些严重的、通常令治疗师畏惧的问题。这些案例多为“帕洛·阿尔托小组”治疗的真实案例,作者对案例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从本书中,读者不仅能清楚了解短程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更能一睹大师们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与智慧。
本书适合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引论
章 基本假设
第二章 重度抑郁
第三章 妄想和偏执
第四章 神经性厌食
第五章 酗酒
第六章 失能的问题:强迫行为
第七章 多重问题
第八章 我无法停止自我毁损
第九章 我们将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2017年2月,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食障碍项目组访学的后一周,作为一名家庭治疗师和督导师,我决定造访位于附近帕洛· 阿尔托(Palo Alto)的美国心智研究所(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MRI)。心理治疗界熟知,MRI是家庭治疗历史上著名的帕洛· 阿尔托小组所在地,成立于1959年,全世界众多家庭治疗先驱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如Gregory Bateson、Don Jackson、Paul Watzlawick、Jay Haley、John Weakland、William Fry、Richard Fisch及Virginia Satir等。
2017年2月23日,和老朋友、在美国加州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童慧琦博士一起参观完MRI,在门口四处找人帮忙合影留念之际,有幸撞见了当时正去买咖啡的MRI短程治疗中心主任Karin Schlanger博士。当晚她在facebook上描述了这段奇遇,并写道:“我们的关系从此诞生,从不厌倦如此奇特的魔法!欢迎陈珏博士!”Karin还慷慨答应了我提出的尽快约见她的请求。第二天,在她那间MRI先驱们也曾工作过的办公室,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我介绍了MRI短程治疗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方式,并推荐了数本经典参考书。短短1小时,她的热情、敏锐、直接和那间红色墙面的办公室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此次交流为Karin来到中国传播短程家庭治疗播下了一颗种子。
之后,经过无数次邮件交流和讨论,2018年5月我终于邀请到Karin Schlanger博士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首届短程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首届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位学员前来学习,Karin老师沉稳的大师风范、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洞察力、风趣幽默的授课形式深受学员们喜爱。学员们接受次培训后,在项目组的精心组织下分小组开展活动、定期学习并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经验与困惑,Karin老师则给学员们定期写信答疑解惑、提醒大家治疗注意事项,并为学员提供定期网络督导。就这样,短程家庭治疗这颗种子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培训开展以来,大家一直希望有一本短程家庭治疗的教科书。在Karin Schlanger博士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学员们翘首以盼的《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中文版即将出版。本书所说的“短程心理治疗”,英文原文“Brief Therapy”,即“短程治疗”,Karin Schlanger博士来中国培训时又称之为“短程家庭治疗”。MRI短程治疗中心(Brief Therapy Center)成立于1966年,这一由MRI发展出的短程治疗又被称为“MRI短程治疗”或“MRI短程家庭治疗”,是全世界个短程心理治疗学派,它是针对来访者主诉、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心理疗法,强调“改变”的必要。
之所以称之为“短程”,在于其与当时的精神分析比较,治疗周期短,疗程一般4 ~ 10次。要做到“短程”,治疗师需要将问题限制在来访者的诉求上,包括澄清来访者对现有问题的描述、其中的互动模式、来访者尝试未果的方法等,治疗师不会去打开所有的“门”;治疗师不去管问题的历史,不去寻求来访者压力的“更深”原因,而认为来访者带来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一系列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短程心理治疗聚焦当下,帮助来访者解决其诉求问题,来访者的难题(即诉求)是短程心理治疗师工作的首要和主要任务。
之所以又称之为“短程家庭治疗”,因为其治疗目标是通过改变家庭系统而改变有问题的个体;它是以系统论和控制论、Bateson团队的沟通理论、Milton Erickson的催眠疗法以及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和家庭治疗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不过,短程心理治疗和其他经典家庭治疗模式不一样,短程心理治疗师认为:不必会见整个家庭来产生变化,和动机强的那个人工作就已足够,他(她)的改变一般会引发家庭互动系统的修正,从而推动整个家庭系统的改变。因此,短程心理治疗可以是“一个人的家庭治疗”。
鉴于上述鲜明的特点,短程心理治疗凭借它的聚焦、短程、灵活、实用、见效快等优势,成为国际盛行的独特的心理治疗学派,在实践中广受欢迎。当今,在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心理问题也在快速滋生,快速的生活节奏需要有高效、灵活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心理疗法,而短程心理治疗恰是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疗法,这也是我与它“一见钟情”并于2018年引进它的重要原因。自引进以来,国内医院、学校、社会机构等不同领域心理工作者们的实践表明,短程心理治疗是适合中国文化和当前中国国情的一种心理疗法。
本书的两位作者认为短程心理治疗不仅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婚姻、育儿、睡眠或进食问题,甚至恐惧和焦虑状态等),也能有效解决“严重的”困难问题(如精神分裂症、偏执妄想、酗酒、重度抑郁、神经性厌食、强迫症等)。在理论上,他们认为“无论不想要的行为是什么,令人生畏的或是严重的,都不过只是行为而已”,意味着严重的困难案例中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同样都是来访者想要解决的诉求问题,都是可以运用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加以改变的;在实践上,当时他们已经应用短程心理治疗成功治疗过这些困难案例。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并不认为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应对所有困难问题都会成功,而是通过本书想要表明“这是有可能做到的”,并鼓励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超越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探索。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我想要强调的是,本书并不意味着这些困难案例都只需要短程心理治疗即可,在当今整合治疗的医学模式下,由精神科医师评估和协同治疗将是治疗模式。
本书的第1章简要陈述了短程心理治疗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工作原理:该治疗模式脱离了传统工作方式中对如何给一个不想要的行为贴标签的关注,而更关注于问题发生的互动背景,并从中找出尝试未果的方法(即问题维持的原因),当来访者放弃他先前维持问题的努力,就会产生一个积极的结果,这反过来又会鼓励他进一步脱离先前的尝试未果的方法,如此循环,产生滚雪球效应,终问题自然得以解决。第2章至第8章是作者们在执业中遇到的不同种类的困难案例,包括重度抑郁、妄想与偏执、神经性厌食、酗酒、强迫症、多重问题、强迫性自我毁损行为等,作者们介绍了成功的案例并详细阐述了它们是如何成功的,阐明如何在困难案例中运用问题解决法。第9章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本书的治疗理论新颖、简明扼要,对困难案例的阐述脉络清晰、紧扣治疗理论,是当今难得的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好书。成功处理困难案例的方法,同样可以扩展应用到临床“简单”案例(困难案例以外的其他案例)和日常生活案例中。相信本书将给在医院、学校、社会机构工作的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老师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打开一扇门,让大家看到一个新世界。相信终,广大精神障碍、心理问题者会获益!
祝愿短程心理治疗这颗来自历史悠久的MRI宝库中的珍贵种子,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
后,感谢Karin Schlanger博士敢于冒险、信任我、多次来到中国并不遗余力为我国培养短程心理治疗人才!感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韩绍伟编审多方协调、克服重重困难帮助我们团队出版本书!感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系统式家庭治疗引进及推广者赵旭东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登华、副主任委员刘丹,以
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组长孟馥、前任组长陈向一等中国家庭治疗前辈们对短程家庭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给予的持续关注和支持!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首届短程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学员们勇于尝试并无私分享自己的学习实践体会,他们将成为国内首批短程心理治疗师!感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临床心理科前主任张海音等领导大力支持短程心理治疗的引进和发展!
感谢本书另一主译、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助理钱捷博士,从2018年短程家庭治疗培训开展以来,无论线下培训还是网络督导,她都全程担任口译,她精准的翻译、深厚的家庭治疗功底、温暖的笑容,使得短程家庭治疗在中国得到了好的传播!
感谢本书的翻译团队,他们均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身科)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和研究人员,他们都参加了Karin Schlanger博士的短程家庭治疗培训及培训后的实践,他们翻译过多本心理学专著,使得本书的理论和案例得以准确理解和传递!
陈 珏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副组长
2020年5月16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