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82006
- 知名心理咨询师 罗近月 十年咨询心血之作
在幸福来临之前,你是否具备了必要的心里能力?
- 何为幸福力?
我们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以及分享幸福的能力,便是幸福力。
- 如何获得幸福力?
本书是一部探索如何通过心理成长发展出幸福力的心理学读物。
书中,作者把幸福力拆分为四种能力:认知力、感受力、
觉察力和接纳力。四种能力对应心理成长的三个阶段:好奇自己、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
当你真正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才能更好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和解;不自轻、不媚俗、不攀附也不将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 如何将幸福力转化行动力,赢得幸福人生。
幸福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一种主动选择。
你的选择,决定你将获得什么样的人生。
本书涵盖了心理成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人们感觉“不幸”的源头,重新定义“幸福”,全方位地建立起“幸福心理系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经历,理解自己,了解他人,调整姿态去迎接全新的人生。
这是一部探索如何通过心理成长发展出幸福力的心理学读物。
何为幸福力?
我们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以及分享幸福的能力,便是“幸福力”。
杨澜说:“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
的确,“幸福力”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主动的选择。
认清自己,直面自己的内心,学会与自己相处,懂得与世界和解。
累了,就歇一下;思念了,就给对方打个电话;想爱了,就大大方方奔赴它。
生命是一次非凡的旅程,
愿你眼下有生活,心中有远方,做一个和谁一起都能幸福的人。
/ 章 /
你不幸,是因为你选择了不幸
原生家庭:忘记是为了活下去,记住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002
强迫性重复:睁眼醒来,你是生活的主人还是奴隶 011
空心病:只有努力迎合他人,才能看到一点希望 019
情感饥渴: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 027
情感冷漠:如果我不在乎,你就伤不到我 034
/ 第二章 /
没有幸福力,再多的美好都白费
幸福与不幸的差距在哪里 044
扭曲的认同:越残酷的命运里,藏着越深的对爱的渴求 050
矫枉过正:为什么你不可能实现“一个人的幸福” 057
幸福力: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过去,活出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065
想活出幸福,一个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073
/ 第三章 /
认知力:你相信什么,就感受到什么
每一条走不通的路,都藏着卡住你前行的答案 082
可怕的心理投射——如何打破魔咒活出自我 089
你迈出的步,不可能恰到好处 098
在任何关系里,理解都比认同更重要 104
认知力:先允许给自己留空间,才会有理解出现 110
/ 第四章 /
感受力:断舍离,把内心整理成幸福容器
自我的心理空间:别让有限的自己,全留给过去 118
心理的自愈功能:不阻碍问题的流动,才不会被问题困住 124
只有贴近自己的感受时,你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131
每一份放不下的情感,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138
幸福需要断舍离: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146
/ 第五章 /
觉察力:仪式感是眼前的“诗与远方”
热气腾腾的人生,需要少一点无所谓 156
当你想要成长时,眼睛要同时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163
没有一件事,比你给自己的确认更重要 170
如何提升自己的觉察力 178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心理和现实间的亲密接轨 185
/ 第六章 /
接纳力:做个和谁在一起都能幸福的人
幸福靠的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从内到外的成长 194
自我接纳,是我们在关系里的底气 201
如何做到真正地接纳自己 208
找到自己的核心特质,是维护关系的根基 217
活出喜欢的自己,去跟幸福相遇 225
/ 第七章 /
幸福力,让你成为小小的宇宙中心
想要活得淡定从容,先过好每一个人生弯道 234
是什么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幸福 241
幸福力,扩展我们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249
用你感受过的幸福,去传递爱和感动 257
让你的这一生,为不负美好而来 264
生活中*美的部分,不是听来的、不是读来的、不是看来的,如果你愿意,它是过出来的。
——丹麦心理学家、现代先驱 索伦·克尔凯郭尔
幸福在外找不到,因为它在我们心里。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跟随梦想。找到你想成为的人、你想做的事,找到实现他们的方法。
——美国密苏里大学心理学教授 肯农·谢尔顿
我一直认为,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只是普通人很难将这种能力进行系统的描绘。罗近月老师从心理学层面出发,结合多年的心理咨询案例,首次提出“幸福力”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看完这本书,“幸福”似乎不再停留在模糊宏大的概念,而变得有迹可循。
——心理学爱好者 不言不雨
和大多数人一样,一想到身边那些幸福的人,我的直接反应是:他们真幸运。仔细想想,这是一种多么懒惰的总结。这本书,不仅颠覆了我对幸福的理解,更让陷入低谷的我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我有种冲动,想要好好地找那些幸福的家伙聊一聊,除了虚无的运气,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人格品质,才是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幸福“宝藏”。
——读者 Alicia
幸福与不幸的差距在哪里?
01 一个人能否从不幸中走出来,取决于他如何面对痛苦
有一位年轻的女读者向我倾诉:妈妈总是对爸爸有很多不满,一不开心就找她抱怨,这让她无比烦躁。更让她烦心的是,每次妈妈都当着她的面把爸爸一顿臭骂,可一扭头,在爸爸面前任劳任怨的样子一点也没变。
她心里无比清楚,过不了多久,妈妈还会回来找她埋怨爸爸。她觉得妈妈既讨厌又可怜,想帮助妈妈走出困境,也想让自己早日摆脱郁闷。
实际上,她曾经无数次跟妈妈讲道理,希望妈妈能够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但妈妈每次都好像听懂了,下一次又忘得一干二净。
都说痛苦可以让人生发生蜕变,那么,是什么让这位读者的妈妈经过那么多的痛苦却没有丝毫的改变呢?
如果在幸福面前,人人机会均等,那么幸福与不幸的差距在哪里?
这位读者说,一开始她对妈妈寄予很大的希望,总觉得虽然这一次妈妈不能完全理解,但跟她讲了之后,下一次可能就会变好一点。但一次次失望之后,她似乎有一种感觉:不论她怎么劝妈妈,妈妈只活在自己的想法里。
甚至她留意到,每一次妈妈抱怨爸爸的语气及内容,一点都没变。
这样的生活,这位妈妈重复了几十年,她应该可以有无数次的机会去改变自己,或者改变关系的模式,是什么让她只能一直活在不幸的抱怨之中呢?
一个人是否能从不幸中走出来,取决于他是如何面对痛苦的。
这位妈妈面对痛苦时,首先选择用抱怨来缓解痛苦,随后又想着下一次会变好,再回到了以前的模式中。这就像上一章提到的捉鱼被炸飞的小孩一样,即便这位妈妈一再经历痛苦,却没有任何要反思的自我意识。如此,她就不会发展出跟以前不同的方式去面对关系,所以关系依然还会在原地打转。
我以前有一位同事,同样是在婚姻里感觉非常痛苦,爱跟大家抱怨。有一次我们聊天,我简单地谈道:关系都是相互的,只有找到自己在关系里被什么卡住了,才会过得舒服。
她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后来她告诉我这句话对她很重要。她从抱怨丈夫,到开始思考如何去理解自己和关系。
很快,那个爱抱怨关系的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懂得思考和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她。
时隔许久之后,我问她和老公相处得怎样,她说自己成长了,才感觉过去的那些事都不是事,过去困在其中没有自我意识的痛苦阶段早已经过去了。
02 有意识的人创造自我,无意识的人迷失自我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每个人面对问题的方式都不同。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思想往往喜欢跟着别人走,抱着太美好的幻想,活在每天的各种不满意里;而有自我意识的人,遇到问题会先有自己的整理和思考,无论生活发生什么都能坦然面对。
所以,生活和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有自我意识的人每天都从思考中成长一点,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每天都从抱怨中消沉一点。日积月累,两者之间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
那么,我们要如何区别自己是有自我意识还是无自我意识呢?
,有自我意识的人也会有情绪,但情绪过后会思考自己和这件事情的联系;无自我意识的人会在两个状态中摇摆,遇到困难就埋怨,似乎埋怨过去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有自我意识的人,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想法;无自我意识的人,遇到问题只想找别人要答案。
第三,有自我意识的人,能看到关系的完整,既重视自己也不忽略他人;无自我意识的人,常常忽略他人,眼里只看到自己的不满足。
无论遇到怎样的遭遇,这三点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
有意识的人遇到事情先有充分的理解再行动;而无意识的人往往凭着自己的感觉左冲右撞,可能一会儿对某种观点表示盲目认同,过一会儿又对自己提出相反的极度严苛的要求。
有些困难并不一定会导致我们的人生一路下滑,面对问题时截然不同的态度,却可能让我们沉溺于问题中难以自拔。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棵树,如果没有自我意识,风一吹雨一打,你可能就跟着东倒西歪,或者可能逞强去跟风雨战斗,并以此为荣;但如果你具备自我意识,你就会明白,你痛苦并非因为风雨,而是因为自己扎根不牢。
一棵有自我意识的树,即便面临风吹雨打,也会努力更深地向下扎根。因为你很清楚,根扎得越深,就会越稳固,某一天你将会不再畏惧风雨,也不会再有风雨能对你造成重大的伤害。你终会获得一种在关系里深深的稳固感。
有无自我意识,在当下会体现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态度上,但从长远来看,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的精神状态。
有自我的意识的人看起来更有远见,眼光会放在自己要完成的目标的大方向上;而无自我意识的人,就像没有主心骨的散沙,时常埋怨,不知道也不会去探索自己想要什么。
03 一个人要多在意自己,才能活出好的人生
像本文开头提到的读者的妈妈,她不断地跟女儿抱怨丈夫的问题,但是在抱怨的同时,她在意过自己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探索过是什么让她深陷痛苦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在关系里受了委屈,另一方面她对受尽委屈的自己一点也不在意,任凭对方一次次地伤害她,也任凭自己一次次地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这种类型的人,经常会说自己很无辜,好像自己对伤害毫不知情。然而,他们是一直身处问题中,亲身经历所有感受的人啊。
我遇到过很多爱抱怨的人,他们抱怨别人不支持自己的想法,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实际上深入去看,常常会发现他们对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比如,如果想法没有得到他人支持,就索性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会努力用行动去获得理解。又如,明明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事,别人忽略了,他也会跟着忽略自己。
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一点都不用心,每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么不在意自己,他们都会说:在意自己也没用啊,别人又不会为你改变。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是为他人服务的,只有自己的某个部分获得了他人的确认,才有存在的理由。
如此,生活中经历越多的磨难,他们就越难确认完整的自己,遇到越多的问题就越慌乱,不仅不能从挫折中获得成长,连幸运来临时也会接不住。
简言之,一个人只有足够在意自己,具备自我意识,才能发展出独立的自我去面对生活,既扛得住磨难,也接得住幸运,如此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
轻治愈:
1.一个人能否从痛苦中走出来,取决于他用怎样的方式来面对痛苦。
2.遇上痛苦每个人都会抱怨,差距就在于抱怨完之后有没有对自己的思考。
3.只有足够在意自己,增强自我意识,才能发展出独立的自我。
幸福力: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过去,活出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谈到幸福,我想起前几年央视的一个民众调查节目,主题就叫“幸福是什么”。
民众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
然而,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到自己这里,一个人独处,或许是夜深人静时,你问问自己: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
你会如何回答呢?
或许根本不需要回答,你只需要大致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就会有答案。
如果你独处时,有一个和谐稳定的自己;在关系里时,既能感受跟他人亲密的连接,也有自己充分的自由;在社会体系中,还有一份让你充分展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如此,你会感受到生命舒展的状态,在为自己而活。
相反,如果你感觉情绪起伏不定,关系硝烟四起,自我实现受阻,整个人都是畏缩的状态,被生活推着四处碰壁,就会很难确认自己在为什么而活。
一个人是否活得幸福,不是取决于具体的遭遇,也不是获得了多少人的爱,而是当他从自己的生活中走过来时,所展现出的是怎样的状态。
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从未停止追求理想,无论他经历顺境还是逆境,都可能感觉到幸福;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便遇到很多的机会,也很难感受到幸福。
01 活出幸福好的方式,是去理解自己的经历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两个人生:
个人生是父母给的,充满扭曲、压抑与挣扎;
第二个人生是自己给的,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满足。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似乎天生就希望自己是更好的,希望能主导自己的人生;然而,无论是婴幼儿期、童年期,还是青春期,甚至直到成年,我们都会感到强烈的迷茫,对生活充满失望。你的父母可能有很大的责任,对你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甚至是很深的创伤,我们却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事实上,一个人是注定无法一下子活出自己的,必然是先有被扭曲,才有生命的存续,接着才有内在的自我发展。
就像我们初从一个受精卵到孕育成人的过程,为了适应母亲的子宫,我们必须蜷缩着身体——这就是我们初的样子,因为接受被局限,才能生存。如果你不接受,开始抗争,那么连你的存在也变得不可能;只有当你接受了,你才有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
又好比,当一个婴儿不能被父母即时满足时,他会无比绝望,但是下一刻,他可能又会接受父母的照顾。接受自己不是时刻被无微不至地对待这个现实,会让他痛苦,却能让他活下去,逐渐长大,在未来发展出照顾自己的能力。
所以,有的经历仅仅是为了生存,这也非常重要。但是,请永远记得:当你的生存获得保障之后,你的人生还可以有新的选择。
遗憾的是,很多人就一直停留在了生存的阶段,明明已经长大,具备了很多能力,却无力去施展。明明一条旧的路已经走完,却还是久久地停留在路的终点,无法开始新的路程。
如果发现自己被卡在这个位置,你需要充分去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看到自己存在的羁绊是什么。
当你对过往经历的理解,深深印入你的意识和感受之中时,你才能站在那条路的终点,跟过去告别,走上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02 过去只是一个起点,不应该成为你永远的样子
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发展的规律。按照自然的规律,婴儿不会永远都是婴儿,我们的自我发展会逐步发展成熟。然而,有时候,当你遇到一件让你无比挫败、痛苦的事情时,你会忘掉这样的规律,会担心或者认定这种糟糕感受会永远伴随着自己。
当你想要努力摆脱糟糕感受的时候,你的发展自然过程就会发生偏移,更靠近被阻碍的位置,这时候就会卡住自己,难以前行。你越执意去摆脱,就会被卡得越严重。
举个例子,一位女性刚离婚了,她很担心,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能否遇到更好的人;同时,又很害怕面对离婚后一个人的生活;另外,她还会想象丈夫好有悲惨的下场,一直都遇不到合适的人。
她觉得这样的自己很糟糕,无法接受自己的脆弱和幻想,于是她要求自己必须尽快走出来,忘掉这些想法。她每想一次,就会自责一次,然而她的状况丝毫没有改善。
慢慢地,她对自己这些“不该有”的想法会更加关注。每当这些想法出现一次,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重重地打了一拳,她开始感到很绝望,觉得人生永远都好不起来了。
同样,很多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的人,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样子,于是他们努力去改变,唤起自己对问题的格外注意,终造成的结果是原生家庭真的严重地阻碍了他们。
所以,问题的发生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能对问题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过去只是一个起点,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存在,也不能完全为了它而存在!
面对过去,去注视它、理解它,而不是刻意改变它,你会感觉到自己既来自它,又跟它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在这些过程里,你会像竹笋一样一节一节地往上生长,终那些既保护又阻碍的壳,会在你向上长时一层层褪掉。
03 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过去,活出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过去,活出自己的第二个人生!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有机会走上这条路。
固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觉醒期,但是觉醒时间的早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越早觉醒,就有越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要什么,通过尝试去获取人生的新经验,在自己的人生里累积越多自己向往的部分。
而觉醒得晚,虽然要活出自我的过程是一样的,但面临惯性的阻碍就越大,面对外界的压力也会越大。比如,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叛逆,与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跟父母鼎力抗争相比,后者所面临的压力和阻力都会被无限放大:
一个人没有机会活出自己越久,在心里对自己的信心就越不足,迈出新的一步就越艰难,这是内在面临的阻碍;
外在的阻碍是,你习惯了隐藏自己越久,当你真的想做自己的时候,就越容易遭到他人的反对。
因为,别人眼里已经习惯了你过去的形象,即便你有一些好的变化,旁人也很可能为了保持你在他们心中跟过去一致的形象,用不理解的眼光来阻止你改变。
所以,我们每一个从原生家庭走过来的人,都不是一开始就遇见幸福的。遇见幸福的人,是因为他们在经历环境的挤压和磨砺之后,逐步具备了一种在支持不足的环境下,也能活出自己的能力,这样他们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都会有信心面对未来。
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迷失自己,不轻易放弃自己,同时还能主动获得有效的资源和帮助,激励自己去完成一个又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我把这样的能力叫作幸福力。
拥有这样的幸福力,让你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驾驭感,不再局限于过去,而可以放眼于未来。
并非拥有完美原生家庭的人才有可能具有幸福力,很多拥有这种能力的人,甚至和原生家庭的结还没有全部解开。但是,他们已经不会一直待在幻想的位置,寄期望于“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就好了”,或者指望“别人能改变就好了”。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在地面上,意识到无论经历什么,自己都有责任重新开始管理自己的人生。
所以,即便两个人过去有着完全相同的遭遇,具备幸福力与否,也会让他们的人生截然不同。
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是发展幸福力的时机,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意识到了,此刻就是时机。
他们还可能接着问:“你说得容易,可是我意识到了,还是不具备幸福力怎么办?”
幸福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更不可能意识到就立刻能做到。这就好比一个女人知道当了妈妈之后要做一些事情,和亲自去做,再到不断实践后获得做妈妈的胜任感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一开始你知道自己需要养出幸福力,接着你需要真正带着自己的意识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直到某一天你不知不觉就发现自己不再惧怕以前的很多困难。
这里很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
不具备幸福力的人常常幻想一鸣惊人,于是不断在瞄准,却连一发子弹都不敢发射,导致经验区一片空白;
而那些终具备幸福力的人,都深知唯有通过真正的射击训练,才能帮自己成为神枪手,所以不会为了追求完美而放过每一次练习的机会。
所以,一个人唯有更勇敢、更有意识、更充满热情地面对每一次的生活挑战,才能尽早发展出幸福力,活好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如果跟随这本书看到了这里,说明你意识中渴望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尽管你可能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但请一定要记住: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轻治愈:
1.一个人是否活得幸福,取决于他在自己生活中所展现的状态。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觉醒期,但是觉醒时间的早晚决定着这个人的命运。
3.发展幸福力的时机,就是现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