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97785丛书名: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类二等奖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用中文讲心理学,这是郭永玉教授撰写此书的重要出发点。本书与一般的《人格心理学》专著的叙事框架十分不同,是由一个个专题研究整合而成,既体现了郭永玉团队十余年来在人格领域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读者了解和学习人格心理学的全新视角。
与*版相比,《人格研究(第二版)》根据新的研究进展对一些专题进行了调整甚至重写,比如物质主义、控制感等,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专题研究成果,比如阴谋论。内容更新,篇幅更紧凑,讨论更深入。
《人格研究(第二版)》是郭永玉团队十余年来在人格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汇集。与*版相比,第二版呈现了该团队更成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与他们已经出版的著作相呼应,本书继续整合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专题研究成果,体现这一领域从理论流派纷争到深入的专题研究的重大转向,构建一种主要围绕专题研究展开的能够充分呈现本学科研究成就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构架由人格特质、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社会文化几部分组成。作者试图充分联系中国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借鉴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取向、多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呈现一种既探索人性研究的科学问题又回应中国社会巨变中的现实问题,既有助于自我认识和个人健康又深切观照社会公平乃至世界和平的人格与社会研究新面貌。
序 从个人幸福到世界和平(黄希庭)
版自序 用中文讲心理学
第二版自序
1 绪论
1.1 人格心理学概观
1.2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
1.3 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
1.4 大五(结构与五因素模型
1.5 能动与共生及其关系
1.6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
编 人格特质
2 健康特质
2.1 自我批评
2.2 自我宽恕
2.3 物质主义
3 政治特质
3.1 权威主义
3.2 社会支配倾向
3.3 马基雅弗利主义与厚黑学
3.4 阴谋论
第二编 人格动力
4 目标
4.1 目标单元
4.2 目标内容
4.3 目标追求
4.4 无意识目标
5 自主与自由
5.1 自主
5.2 自主—受控动机
5.3 自由意志
6 自我调节
6.1 调节定向与调节匹配
6.2 控制感的丧失与复得
6.3 有限自制力
6.4 创伤后成长
第三编 人格发展
7 依恋
7.1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及成人探索
7.2 成人的浪漫关系
8 死亡意识
8.1 死亡提醒效应
8.2 临终关怀
9 人生叙事与心理传记
9.1 人格的叙事研究
9.2 心理传记研究
第四编 人格与社会文化
10 幸福
10.1 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10.2 幸福悖论:质疑与解释
10.3 如何破解中国的幸福悖论
11 文化与人格
11.1 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1.2 孝文化与中国人人格形成的深层机制
11.3 叙事:心理学与历史学的桥梁
11.4 和平心理
12 人格研究:中国学者的贡献
12.1 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2.2 中国当代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成果
12.3 中国人格心理学发展前膽
结语:个人幸福•社会公平•世界和平——心理学家的人文情怀
中英术语索引
英中术语索引
跋:学会说话和写文章
第二版自序
本书版定稿于2014年。自那时以来,我们涉及了很多新的主题,其中一部分可以归入此书的体系。
在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即绪论部分,能动(agency)与共生(communion)是一种与五因素模型分庭抗礼的人格分类系统,如果沿用“大五”的说法,可以称其为“大二”。能动意为个体通过权力、控制等方式追求自身的独立,共生意为个体通过关爱、交流等方式追求群体和社会的融入。这两个主题似乎具有深刻的人性基础,贯穿于人生的历程,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划分比“大五”更具适用性, 这一对范畴使我们可以对特质、动机、价值观等不同的人格领域产生新的认识。
在政治特质部分,阴谋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对于这一源远流长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何从心理学的视角去研究?也就是说在心理学的视角下,阴谋论被视为个体将重大的社会或政治事件视为有权力的组织或个人暗中蓄意预谋以达成其预定目的的解释倾向。研究者开发了阴谋论的测量问卷, 探讨了影响阴谋论形成的人格、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试图揭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或更不会信奉阴谋论,以及信奉阴谋论会对人的行为造成哪些影响,甚至提出了一些减少阴谋论的干预策略。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一样,其知识体系来自西方,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有什么贡献?人格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个学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们从中国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中国近代的人格研究、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的曲折甚至停滞的阶段、1980至199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时期、新千年的快速发展时期这样五个阶段描述了学科的发展历程,又按照人格特质、人格动力、人格发展的基本知识体系梳理了中国学者的主要研究贡献,后从人与社会的现代化、中国化与国际前沿的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趋势几个方面讨论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除了以上完全新增的部分,还有些专题有较大的修改,如物质主义、控制感等专题改动很多,甚至是根据新的研究进展重写的。
由于版已有90万字,太厚了。于是我考虑第二版的篇幅不仅不能增加,而且好能减少。删减的内容主要是研究还不成熟或我的研究小组未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的部分,如精神特质(儒家人格、道家人格、佛家人格),这本来是中国人格心理学者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只好将其留给别的研究者。又如自我(自我概念、自尊、自我同一性),本来属于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但我们涉及很少,这当然完全是个人兴趣的缘故。还有,关于网络成瘾和攻击性这两种问题行为,我们也没有进一步去关注。这样删减的部分就明显多于增加的部分,第二版就明显没有版那么厚了,同时也更集中于我们自己已有的研究。
《人格研究》是我国一部高水平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人格心理学的专著。该书立意高,视野广,思想新,理论分析深刻,实证硏究丰厚,既涵盖古今中外硏究人格心理学的新成就,又展现自己学术团队十几年来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新成果。本书可作高等院校人格心理学教材,又可作人文社会科学有关课程参考书。
—— 吉林大学终身教授 车文博
郭永玉教授及其团队十余年来在人格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果丰富,《人格研究》一书就是他们工作的集中体现。本书涵盖了人格特质、人格动力、人格发展及人格与社会文化等主题下的诸多热点问题,结合各种人格理论和大量实证材料,深刻揭示了各种人性人格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是在中西社会历史文化交融背景下探索人性与人格的新成果,是中国学者研究人格与社会问题的一部厚重之作。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华山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强势的西方心理学,中国的心理学家该如何应对?完全接纳并按照西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范式,对西方心理学进行本土化的检验,发展基于本土文化与概念的本土心理学就构成了三种重要应对方式。客观地讲,三种方式各有优势和局限,兼容并蓄才是理想路径。郭永玉教授主编的《人格研究》无疑就是综合实践这三个路径的代表之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蔡华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