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犯罪为何会发生

犯罪心理学:犯罪为何会发生

权威犯罪学研究机构吉尔·丹多安全与犯罪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倾力之作,剑桥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大卫·法林顿倾情推荐,为解释犯罪和犯罪行为提供一条整合的研究路径。

作者:[英]Richard,Wortley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ISBN: 978752160530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5.99

类别: 应用心理学 SKU:60129507f0f2241c6838369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530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将不同犯罪理论因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解释犯罪与犯罪行为。

  立足心理学实验研究,探索犯罪的复杂成因,剖析个体特征及其经历是如何导致其犯罪的。

  权威犯罪学研究机构吉尔·丹多安全与犯罪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倾力之作。

 

  理查德·沃特利的书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内容完整全面,结论也并不武断。重要的是,他的研究具有及时性。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迫切需要将生物科学与心理科学中与犯罪和犯罪行为有关的知识以无障碍的形式结合起来,而本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 肯·皮斯

 

  心理学研究者和所有对犯罪成因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读一读本书。有关犯罪的心理学、生物学、情境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解释在本书中得到了全面及令人豁然开朗的总结。

——英国剑桥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 大卫 P.法林顿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理论的综合性研究:聚焦于对与生俱来的一些因素(如人类本性、遗传)的研究,会影响罪犯一生的因素的研究(如学习、发展),以及犯罪发生情境的因素的研究。本书更多强调不同分支路径间的联系,并提出由它们整合而成的、非竞争性的理论解释,这将提供一个与它们各行解释相比更为完整的画面。

作者简介

作者:

  理查德·沃特利(Richard Wortley)从一名监狱心理学家开启了犯罪心理的研究生涯,是伦敦大学学院(UCL)吉尔·丹多安全与犯罪科学研究所(Jill Dando Institute of Security and Crime Science,具有世界*先影响力的犯罪学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连续教授犯罪心理学专业多年。

 

译者:

  马皑,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也是《心理科学》编委,国家检察官学院特聘教授,甘肃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以及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顾问。

  宋业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心理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

目  录

章 引言

节 什么是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001

第二节 定义犯罪与犯罪人/004

对犯罪定义的转换/005

作为一种连续的统一体的犯罪行为/007

罪犯的种类/007

第三节 关于犯罪与犯罪行为的本质的解释/010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011

天性与教养/013

正常的与病理性的/014

驱动力与约束力/017

人与情境/018

综述:一些指导原则/020

第四节 有关犯罪和犯罪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一个整合模型/021

人性/021

遗传/022

大脑/022

人格/023

发展/023

学习/024

认知/024

情境/025

综述/025

 

第二章 人类本性

节 进化的原则/027

自然选择/027

天生犯罪人:进化的死胡同/029

基于基因的进化理论/030

第二节 进化和行为/032

社会生物学/032

进化心理学/036

第三节 犯罪研究的进化方法/040

暴力犯罪/040

财产犯罪/044

性犯罪/045

第四节 罪犯研究的进化方法/048

犯罪的人口学解释/048

犯罪作为一种选择性策略/052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055

 

第三章 遗传

节 行为遗传学入门/057

遗传规律/060

遗传关联性/062

基因和行为/064

遗传可能性/066

第二节 犯罪的遗传性/067

MZ对DZ双胞胎/068

MZ双胞胎分开抚养/072

收养研究/074

荟萃分析/077

第三节 犯罪遗传程度的变化/077

男性犯罪与女性犯罪/078

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079

青少年犯罪与成人犯罪/081

仅限于青少年时期的(AL)犯罪与终生持续的(LCP)犯罪/082

第四节 超越行为遗传学:分子遗传学/083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086

注意/088

 

第四章 大脑

节 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090

神经系统/090

生化信使/092

大脑解剖学/094

大脑发育与环境/097

第二节 心理生理学与犯罪/099

心率/099

低静息皮肤电反应/100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犯罪/101

多巴胺和5-羟色胺/101

睾丸素/103

神经解剖学与犯罪/104

脑电图学/105

脑成像/106

神经心理学仪器/108

神经环境因素与犯罪/110

围产期创伤/110

儿童期被虐待和忽视/111

饮食不良/112

接触毒素/114

物质滥用/115

第四节 综合分析:犯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116

低唤醒/116

奖励支配/117

前额叶功能障碍/118

脑半球功能/119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120

 

第五章 人格

节 人格的特质方法/123

什么是人格特质/123

关于稳定性的争论/124

识别关键特质/127

测量特质/130

第二节 单一特质方法与犯罪/131

利他主义/131

共情/132

感觉寻求/134

冲动性/135

单一特质方法的评价/136

第三节 高维特质方法:艾森克的犯罪三要素理论/136

三个要素/137

PEN与犯罪/140

罪犯类型/141

对艾森克理论的评价/142

第四节 反社会人格障碍(APD)/144

APD的定义和相关术语/145

APD与犯罪/149

APD与特质理论/150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153

注意/155

 

第六章 发展

节 人类发展的生物和环境基础/157

重新审视遗传力:共享和非共享环境/157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159

实验遗传学/160

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162

第二节 犯罪的发展风险和保护性因素/164

家庭结构/164

儿童虐待/165

父母管教方式/166

学校教育/168

同伴/168

婚姻/169

第三节 心理社会发展与犯罪/171

依恋/171

道德发展/174

自我控制/178

第四节 犯罪生涯/180

终生持续型罪犯/182

仅限于青少年时期的犯罪罪犯/183

对犯罪生涯观点的评估/184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187

 

第七章 学习

节 行为科学/190

关注可观察到的事件/190

环境决定论/192

进化、生物学和行为主义/194

人格、心理障碍和行为主义/195

特定行为的聚焦/197

第二节 经典条件反射/198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198

经典条件反射与犯罪/202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205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犯罪/208

第四节 社会学习/211

社会学习原理/212

社会学习与犯罪/214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218

 

第八章 认知

节 认知革命/221

认知的需要/221

计算机隐喻/222

意识/223

身心问题/224

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226

预期/227

归因/228

控制点/229

挫折—攻击/230

自我效能感/231

自我强化/232

道德脱离/233

第三节 罪犯决策/236

理性主义模型/236

理性选择观点/238

罪犯决策研究/240

第四节 图式和脚本/245

什么是图式/246

犯罪脚本/247

第五节 结论和评价/250

 

第九章 情境

节 什么是情境/253

情境分析的层次/253

情境效应的概念化方法/255

诱发和促进情境/258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260

从众/260

服从/261

顺从和反抗/262

去个性化/263

第三节 环境心理学/265

大气条件/266

拥挤程度/268

领土性/269

第四节 机会理论/272

日常活动方法/272

犯罪模型理论/274

理性选择观点——对情境的影响/275

机会会导致犯罪吗/279

第五节 人与情境的互动/280

第六节 结论和评价/282

注意/283

 

第十章 结论

节 简单地说明论点284

第二节 整合的优势和局限性/287

第三节 对实践的影响/289

参考文献

前  言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旨在重新解释这一问题:个体及其经历是如何导致其犯罪行为的发生的?

  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理论的综合性研究:聚焦于对与生俱来的一些因素(如人类本性、遗传)的研究,会影响罪犯一生的因素的研究(如学习、发展),以及犯罪发生情境的因素的研究。本书更多强调不同分支路径间的联系,并提出由它们整合而成的、非竞争性的理论解释,这将提供一个与它们各行解释相比更为完整的画面。

  全书的理论安排遵循时间顺序,按照从“末梢”到“主干”的逻辑来解释犯罪成因。这些解释跨越了十万年,从远古非洲大草原上的早期人类犯罪行为的进化之源,到如今具体犯罪行为的决策时刻。

  全书的关键点包括:

  1. 理论焦点——“解释”犯罪与犯罪行为;

  2. 采用整合的理论路径;

  3. 为不熟悉心理学的研究者提供一条研究路径。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强调心理学理论能够扩展犯罪学的学科范围。它将同时吸引来自犯罪学、法庭心理学两个领域的学生、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兴趣。

  理查德·沃特利(Richard Wortley)起初是一名监狱心理学家,并从事犯罪学教学工作多年。他现在是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同时也是该学院吉尔·丹多安全与犯罪科学研究所(Jill Dando Institute of Security and Crime Science)研究院的负责人。

抢先评论了 “犯罪心理学:犯罪为何会发生”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微心理学三部曲:微动作心理学+微反应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套装共3册)

EUR €83.97
加入购物车

营销心理学 金牌营销一定要懂得的心理学秘密 全彩手绘图解版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依恋与亲密关系 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观众心理学

EUR €2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