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87930丛书名: 西政文库
本书从行政审批权配置的视角研究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国内尚属首创。
读者对象:法律专业人士、研究者
本书主要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审批权配置, 利用效率这一可量化的标准来检视其合法性与正义性。作者研究认为简政放权实际上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涉及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其本质就是行政审批权的配置问题。“市场决定论”下,行政审批权的配置同样要考量政府行政审批权和市场自主经济权利之间的分配和界限问题。因此,本书所关注的行政审批权配置问题,不仅涉及传统意义上行政审批权在政府部门内部的配置问题,还涉及行政审批权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从公权力到私权利的转化问题,是一次不同视角的论证。本书将为行政审批权的配置提供评价标准,明确哪些权力应当下放、哪些应当保留、哪些又应当取消。同时,定量检验简政放权的效果。 作为一种政府规制经济的直接形式,行政审批承担着政府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干预经济的职能。然而行政审批同时也使得政府以公权力侵犯私权利成为可能。当政府无法控制其权力冲动时,行政审批权极易被滥用而伤害私权利。世界各国在赋予政府行政审批权或称规制权力的同时也普遍对行政审批权进行严格限制,视其为应被置于笼中之猛兽。以*为总理的新一届政府,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改革作为重要施政目标,其中的核心是行政审批权的配置。行政审批权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否真正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的要求,进而达到“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目标。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并将对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导 论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选题的意义 ……………..4
三、研究现状….8
四、研究方法 ……………….25
五、研究思路 ……………….28
六、创新与不足 ……………29
第一章 行政审批及其权力体系………………32
第一节 行政审批的范畴界定 ……………..33
一、内涵:概念源起与定义阐析 ……..33
二、外延:类型研究与特征分析 ……..36
三、辨析:行政审批抑或行政许可 ….42
四、制度化:行政审批的产生和发展 ….45
第二节 行政审批与其权力体系构成 …..48
一、行政审批的权力维度 ………………..48
二、行政审批权的三维主体 …………….48
三、行政审批权的权力指向 …………….55
四、行政审批权的基本配置模式 ……..62
本章小结 ………..67
第二章 中国行政审批权配置的演变及动因……………….68
第一节 中国行政审批权配置的历史沿革 ………………68
一、训政时期(1928—1948 年):中央集权与地方实施 ……….69
二、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年):集权体制下的收放两难 ……………….72
三、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 年):双轨制下放权于市场的初步探索 …81
四、转轨时期(1992—2001 年):配置方向继续向市场倾斜 ……85
五、市场经济发展时期(2002 年至今):行政审批权配置的全面改革 ………86
第二节 影响中国行政审批权配置的动因 ………………90
一、影响配置的外部因素 ………………..90
二、影响配置的内部因素 ………………..93
本章小结 ………..97
第三章 中国行政审批权配置中的问题……98
第一节 行政审批权配置的内部矛盾状态 ………………98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力配置冲突 ………99
二、管制型政府转型中的理念冲突 ..102
第二节 行政审批权配置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 ……..105
一、行政审批权的法律渊源过于宽泛 ……………….105
二、行政审批权的设定掺杂过多人为因素 ………..107
三、行政审批权实施缺乏透明的法律程序 ………..108
四、行政审批权的行使缺乏有效的司法监督 …….109
第三节 行政审批权配置缺乏效率导向性 …………….112
一、行政审批权配置中没有树立市场效率理念 …112
二、行政审批权配置中的成本控制不受重视 …….113
三、行政审批权配置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114
本章小结 ………115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行政审批权配置及对中国的启示………………116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行政审批权配置的概况 ……..116
一、放松规制下行政审批权的重新配置 ……………117
二、行政审批权权力指向的转移 ……118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行政审批权配置检视 …………119
一、美国:法治化基础,市场主导模式与量化评估效果 ……..120
二、英国:多样性规制结构,社会性审批繁荣与特殊团体保护 ….126
三、日本:以预防市场失灵为主,地方政府推进与经济团体支持 ….129
四、韩国:官民互动模式与统一的改革机构 …….132
第三节 发达国家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134
一、效率主义的价值判断 ………………134
二、法治基础的权力改革 ………………135
三、多元主体的配置结构 ………………137
四、改革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 ……140
本章小结 ………144
第五章 行政审批权配置效果的检验机制145
第一节 检验机制构建的现实背景 …….146
一、简政放权与行政审批权配置 ……146
二、“市场决定论”与行政审批权配置 ……………..148
第二节 效果检验标准的选取 ……………149
一、效率标准的选取 …..150
二、自由标准的选取 …..152
第三节 行政审批权配置效果的评价机制重构 ……..153
一、合理性评价原则的含义 …………..153
二、评价主体的选定 …..154
三、负面清单下的反向评价机制 ……158
四、行政制约与司法审查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160
本章小结 ………161
第六章 行政审批权配置的效率标准分析162
第一节 效率标准检验的理论依据 …….163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效率标准 ……….164
二、成本—收益分析法:效率分析的基本方法 ..169
第二节 行政审批权配置效率标准的实证检验 ……..178
一、效率标准实证检验的理论与现实 ……………….178
二、效率标准实证检验的路径 ……….181
本章小结 ………200
第七章 行政审批权配置的自由标准分析202
第一节 自由标准检验的理论依据 …….202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自由标准 ……….203
二、自由标准的微观经济基础 ……….208
第二节 自由标准与行政审批权配置 …209
一、行政审批权配置对自由的限制 ..209
二、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促进经济自由 ……………211
第三节 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与创业自由 …………….212
一、创业:微观经济体的自由体现 ..212
二、发展创业背景及基础理论 ……….214
三、对行政审批权配置带动创业自由的效果检验 ………………..218
本章小结 ………220
第八章 中国行政审批权配置的重塑……..222
第一节 推进行政审批权配置的法治化 ………………..222
一、审批事项的法治化 .224
二、行政审批权的依法公开 …………..226
三、行政审批法律程序的简化 ……….227
四、建立行政审批的责任制 …………..228
第二节 构建多层次行政审批权配置结构 …………….229
一、权力转化:三元主体之间行政审批权的配置 ………………..229
二、权力分解:央地关系中行政审批权的配置 …233
三、权力整合:同级别行政审批权的配置 ………..236
第三节 构建成本—收益的评估体制 ..240
一、行政审批权配置的成本—收益指标构建 ……240
二、行政审批权配置的成本—收益度量 …………..243
三、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架 ……….244
第四节 解决多头审批、优化审批流程 ………………..246
一、集中审批,提升审批效率 ……….247
二、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流程 ……….248
第五节 加大信息公开,鼓励民众参与 ………………..249
一、加大对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 ……………….249
二、扩大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251
第六节 通过市场机制助推行政审批权配置改革 ….252
一、行政审批引入市场竞争——以特许权拍卖为例 ……………254
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微观行政审批权配置 …….256
本章小结 ………257
结 语………………259
参考文献…………..261
西政文库由教授篇、青年学术篇、博士篇组成,集中反映西南政法大学教师与博士、博士后人才的学术成果。
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这样描述政府扮演的角色:“贤明而节俭的政府,它应该制止人民互相伤害,让他们自由管理自己的实业和进步活动,它不应该侵夺人们的劳动果实。这就是良好政府的全部,也是我们达到幸福圆满之必需。”普罗瑟形容规制者实际就是“微缩版的政府”,那么从民主和法治的层面讲,有必要由某些机构去建立宪政和行政法律法规为这些“政府”的行动设定内在组织结构和外在活动范围。这表明,政府应当服务于社会,采取的规制措施应当克制审慎。西方所言规制与中国所谓行政审批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对待行政审批同样需要审慎、严格。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观点是推动经济理论发展的内在引擎。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中的无为政府,到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下的全能政府,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显现,政府在市场中应担当的角色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上百年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民众对统一的国家和强有力的政府已逐渐形成了制度依赖,经济上也自然形成了延续千年的统一和管制下的大政府小市场经济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加之中央集权的制度惯性,强力政府的特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大政府小市场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早期的特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体制,大政府小市场的角色定位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的需要,权力的高度集中已经无法带来经济高增长,甚至会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公平。目前,中国的经济虽仍以每年6.5% 左右的较高速度在增长,但想要继续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寻求制度创新以提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改革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审视之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