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4640
1、作者是知乎十万关注者信任的骨科医生孙悦礼,上海中医药大学骨科医学博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用通俗的语言好好跟你讲讲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的疼痛原因、治疗方案,知晓这几个部位的作用与薄弱环节,避免一些可预见性的损伤。
2、为久坐上班族量身定制。长期低头看手机、持续坐姿导致的脖子痛,久坐导致的腰痛,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导致的关键痛,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3、医学权威专家倾情推荐。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施杞认为,“颈椎病、腰椎病和膝骨关节炎,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骨退行性病变。”这些类型疾病的发病也逐渐年轻化,这本书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孙博士结合生动手绘配以简明文字,带大家了解颈腰膝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不同的应对方法,传播性更广的科普对于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营养系副教授高翔如是说。
这是几乎每个上班族都曾体验过的疼痛。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导致的颈椎疼痛、头晕、头疼甚至手指麻木。长时间坐姿导致的腰痛,当腰痛来袭,让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几步就“腰部发沉”,坐久了就“直不起腰”,让人想大喊一声:我真的坐不住了!等到下班了,想跑几步锻炼身体,膝盖就开始不听话地咔咔作响。大部分人*反应就是关节炎,其实更多的疼痛不适是来自长期活动日积月累的劳损。
普通人面临这三种疼痛,不了解病症,不懂得保护,不清楚方法。孙悦礼将告诉你一些你的诊断医生不会跟你说的事,好好跟你讲讲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的疼痛原因、治疗方案,知晓这几个部位的作用与薄弱环节,避免一些可预见性的损伤。
不了解病症
“颈椎曲度变直”,无伤大雅却又扰人心神 \ 2
脖子转动时“咔咔”作响是怎么回事? \ 4
肌肉劳损之后颈椎开始退变 \ 6
轻的颈椎病——颈型颈椎病 \ 7
颈型颈椎病和落枕 \ 7
为什么颈椎病会导致手麻? \ 9
肩颈后侧的感应网 \ 10
放射到手指的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 11
为什么颈椎病会引起头晕头痛? \ 12
影响大脑供血的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 14
颈椎病也会影响血压和心率吗? \ 16
冰与火的“开关” \ 16
症状多变的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 \ 17
颈椎病也会引起瘫痪吗? \ 17
重的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 18
颈椎病的认识及对策 \ 19
各型颈椎病的预后效果如何? \ 21
颈椎病为什么容易复发? \ 22
关于颈椎病有哪些认识误区? \ 24
不懂得保护
如何保养颈部的静态稳定? \ 26
生理曲度的“直与弯” \ 29
爬行到直立的负担 \ 30
脊柱侧弯和曲度消失的幕后黑手 \ 31
三根承重支柱 \ 33
如何加强颈部的动态平衡? \ 36
各司其职的肌肉部队 \ 36
不良姿势时的颈椎受力 \ 47
包治百病? \ 48
学生白领坐坐好 \ 50
老司机们好好开 \ 56
枕头和颈椎 \ 58
高枕真的无忧吗? \ 58
低枕睡眠更护颈? \ 59
如何选择和调节枕头的高度? \ 59
颈托、颈围和颈环 \ 60
戴钛圈可以治疗颈椎病吗? \ 61
颈围、颈托有什么作用? \ 61
颈椎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 63
颈椎病患者的脖子更怕冷? \ 63
颈椎病患者摔跤更危险 \ 64
患颈椎病了,还能跳健身操吗? \ 65
不清楚方法
颈部自查小贴士 \ 66
压痛的地方就是颈椎出问题的地方吗? \ 66
脖子可以转到哪里才到位? \ 68
骨科医生在医院里是怎么查脖子的 \ 68
解密颈椎X线片 \ 71
看颈椎核磁共振时,我们在看什么? \ 75
椎间盘也有使用寿命? \ 75
椎间盘的生命源泉 \ 76
营养怎么运到椎间盘里去? \ 77
膨出、突出和脱出 \ 78
颈椎间盘突出症 \ 80
椎间盘突出的影响有多坏 \ 83
椎间盘的液压和身高的早晚波动 \ 85
颈椎的韧带护卫群 \ 86
颈部的动态平衡系统 \ 92
变硬的韧带没弹性 \ 93
颈椎不好会高位截瘫吗? \ 94
如何选择恰当的治脖子方法? \ 95
牵引治疗真的能减负吗? \ 96
手法治疗可不是简单的“大保健” \ 98
颈椎病患者是不是都适合推拿治疗? \ 100
扳脖子手法危险吗? \ 102
在家如何安全地给颈部按摩? \ 104
什么时候治疗脖子好? \ 107
颈椎病是不是也“药不能停”? \ 108
颈椎病到底要不要开刀? \ 109
颈椎病手术有哪些选择? \ 112
“前路”还是“后路”? \ 113
“融合”还是“非融合”? \ 114
“开放”还是“微创”? \ 116
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加重? \ 117
颈部日常锻炼推荐 \ 119
不了解病症
慢性腰痛的预警信号 \ 126
急性腰部扭伤和劳损 \ 126
按压敏感的肌筋膜炎 \ 128
腰椎也会关节炎? \ 131
痛到直不起腰是怎么回事? \ 132
那些眼熟的腰椎问题 \ 135
骨量过多的腰椎骨质增生 \ 135
骨量不足的腰椎压缩性骨折 \ 137
腰椎骨密度说了算 \ 140
腰椎滑脱和椎管狭窄 \ 141
如雷贯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143
不懂得保护
容易引起腰痛的姿势 \ 147
首当其冲的“北京瘫” \ 147
前凸后翘的唐老鸭 \ 151
“稍息”省力不合理 \ 154
伏案工作会背锅 \ 155
帆船、桅杆和缆绳 \ 157
错综复杂的腰肌 \ 158
正确姿势拯救你的腰 \ 162
“站着说话不腰疼” \ 164
哪些拉伸动作容易伤到腰? \ 165
对腰友好的床垫如何选? \ 170
腰部支撑度和床垫材质 \ 171
睡眠舒适度和睡觉姿势 \ 172
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床垫 \ 173
腰托是把双刃剑 \ 175
如何选一个合适的腰托 \ 176
选购腰托小贴士 \ 179
不清楚方法
X线上看腰椎 \ 180
正常腰椎的X线片 \ 180
从腰椎高度判断骨折 \ 181
从腰椎轮廓发现骨质增生 \ 182
从椎体间隙推测椎间盘变性 \ 182
从排列判断腰椎滑脱 \ 183
核磁共振上看腰椎 \ 184
核磁共振上的腰椎组合 \ 185
影像和症状哪个更重要? \ 185
日常腰部自查说明 \ 186
扭腰到位了吗? \ 186
腰的问题反映在了腿? \ 188
祝您好孕——产后腰痛预防手册 \ 189
产后怎么纠正姿势 \ 189
适合产后的锻炼方法 \ 190
产后恢复怎样预防腰痛? \ 191
哺乳期腰痛了能吃止痛药吗? \ 192
关于腰痛的治疗保健误区 \ 192
腰椎手术的风险和选择 \ 193
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和补钙 \ 195
药酒能治腰痛吗? \ 196
腰部锻炼推荐 \ 198
不了解病症
膝关节的弹响声是哪里来的? \ 206
膝关节发出这些弹响声,可能是出问题了 \ 208
运动前为什么膝盖会有摩擦声? \ 209
运动后为什么膝盖前外侧会痛? \ 210
膝关节有哪些不一样的疼痛? \ 214
急性外伤后的疼痛 \ 215
髌骨后侧的疼痛 \ 216
只在早晨出现的疼痛 \ 217
秋裤防不住的关节炎 \ 217
从滑膜炎到膝关节炎 \ 218
骨性关节炎 \ 221
感染性关节炎 \ 223
类风湿性关节炎 \ 226
痛风性关节炎 \ 228
膝盖发凉怎么办? \ 230
膝盖发凉可能与营养代谢有关 \ 230
怎么让膝盖不发凉? \ 231
X型腿和O型腿 \ 232
X型腿是怎么形成的? \ 232
O型腿是怎么形成的? \ 234
X型腿和O型腿可以矫正吗? \ 235
交叉韧带撕裂手术后,还能恢复运动吗? \ 238
前交叉韧带撕裂是怎么回事? \ 239
前交叉韧带撕裂了应该怎么办? \ 240
手术后多久可以恢复运动? \ 241
不懂得保护
跑步时怎么保护膝盖? \ 242
有哪些伤膝盖的跑步动作? \ 242
正确的跑步姿势 \ 243
如何通过鞋底磨损推测跑步姿势? \ 245
锻炼哪些肌群可以让跑步更稳健? \ 246
怎么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子? \ 249
结构还是材料?跑鞋底的减震性能 \ 250
前脚掌还是后脚跟?鞋底坡差的发力奥秘 \ 251
穿高跟鞋会引起膝关节疼吗? \ 254
徒步时怎么保护膝盖? \ 257
负重徒步为什么膝盖容易疼? \ 257
为什么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 258
关于负重徒步的一些护膝建议 \ 259
如何骑行不伤膝? \ 260
骑行的姿势和关节的负荷 \ 260
坐垫的高度与踩踏的发力 \ 261
选一对好护膝 \ 264
选护膝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 264
不同护膝功能各异 \ 265
专注保护的硬护膝 \ 266
轻便牢固兼顾的软护膝 \ 267
简约清爽的髌骨带 \ 268
是时候给膝关节来一次大保养了 \ 269
膝关节的门轴原理 \ 269
强化锻炼从加固韧带开始 \ 270
维持膝关节稳定的大腿肌群 \ 271
大腿肌群的锻炼方法 \ 272
不清楚方法
X线上看膝关节 \ 275
正常膝关节正面的X线片 \ 275
髌骨——膝关节杠杆的支点 \ 277
膝关节间隙和边缘与关节炎诊断 \ 278
核磁共振上看半月板 \ 280
膝关节特有的半月板 \ 281
半月板的损伤分级 \ 284
核磁共振上的韧带损伤和髌骨软化 \ 288
膝关节两组重要的韧带 \ 288
不同韧带撕裂的核磁共振表现 \ 291
髌骨软化症是怎么回事? \ 293
髌骨软化可以缓解吗? \ 294
髌骨“出轨”易软化 \ 295
膝关节的自查方法 \ 296
膝关节活动度自查 \ 297
髌骨对线的检查方法 \ 298
膝关节伤后如何判断交叉韧带是否撕裂 \ 299
膝盖不舒服到底要锻炼还是静养? \ 300
什么时候要锻炼? \ 301
什么时候要静养? \ 301
膝盖不适到底热敷还是冷敷? \ 302
细水长流的热敷 \ 302
简单粗暴的冷敷 \ 304
硫酸软骨素和氨糖对膝关节有用吗? \ 305
膝关节封闭注射的常用药物 \ 306
膝关节的关节镜手术 \ 307
半月板切除微创手术 \ 308
关节游离体摘除 \ 309
关节滑膜切除术 \ 310
骨赘清除术 \ 31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 311
不同材料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 312
膝关节手术后的康复 \ 313
后记 \ 315
颈椎痛
说起颈椎病,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中老年人身上的慢性骨科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颈椎病正从一种老年病转变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很多年轻白领和长期伏案人员成了颈椎病的高发人群。
我们都知道颈部是头部到躯干的连接通道, 脊柱作为躯干的支架,椎体依靠椎间盘以及大量的韧带、肌群维系,在各种复杂活动中保持灵活和稳定。而在这个狭小的通道中,密集穿梭着神经、血管和脊髓,当它们的正常运作被颈椎的疾患干扰后,就会发生各不相同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人将其视为“颈椎病”。
因此,对于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重要的是查明原因。本章将围绕颈椎复杂精细的结构,带大家重新认识“颈椎病”。
不了解病症
“大夫,你摸摸看我脖子后面,是不是有一点突出来呀,平时转头的时候就在咔嗒咔嗒响,这个严重吗?”
“大夫,我前阵子落枕,做了按摩后,脖子就一直很僵,低头看一小会儿手机就开始不舒服,怎么办啊?”
“大夫,我上周做的体检,报告说我的颈椎轻度增生,曲度变直,这是怎么回事呢?”
颈椎病专科门诊开张以来,这些问题堪称病人咨询的前三名,而这类情况恰恰是颈椎病早期的报警信号。
许多年轻人都是典型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忙碌的工作节奏让人养成了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习惯,但也把人困在了办公桌椅前的“一亩三分地”。职场人肩颈没个小毛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白天伏案盯屏幕,路上低头玩手机,回家沙发上各种瘫,长时间下来,脖子僵硬酸痛都算是小事儿了,严重点还会头晕眼花,四肢麻木。或许都忘记了有个健康的肩颈是什么样的体验了吧。
虽说那些肩颈不适、头晕眼花的症状常被我们忽略,但定期做体检后,看到报告单上的“增生”“萎缩”“变性”这些字眼,会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担惊受怕。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更习惯获取文字化的信息,却总是忽略切身的感受,而大部分恐慌和担心,都来自对自己身体的不了解。
那么,颈椎曲度为什么会变直呢?
颈椎曲度变直常见的原因是颈部韧带松弛硬化。可能是经常坐车打瞌睡时候的“摇头晃脑”减弱了韧带弹性,也可能是长期坐着低头看手机让颈部韧带提前老化:与之相伴的是,你的脖子会在转动时非常频繁地发出声响。
根据颈椎变直的原因,可以将其分成前倾式和后仰式两类。
前倾过度的颈椎变直,上颈段之间互相贴得很紧,容易造成椎间关节紊乱,压迫周围神经引起头痛的症状;下颈段因为前侧过度屈曲导致后侧距离被拉大,造成颈椎后侧韧带牵拉过度,破坏下颈段的稳定性。
后仰过度的颈椎变直恰好与之相反,上颈段后侧韧带被拉开,头部转动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而下颈段之间会贴得很紧,椎间关节紊乱,压迫穿行其中的神经,会引起肩背部和上肢的麻木。
常常和颈部曲度相伴发生的,是活动头部时颈部发出的“咔咔”响声,这个弹响来自过度拉伸的颈部。当颈椎曲度变直时,相应的韧带受到牵拉,就容易变性,表现为形态上变厚、质地上变硬。当颈部活动时,这些变性的韧带相互摩擦撞击,就会发出咔嗒的声响。
当你感觉到颈部僵硬不适时,按揉颈部会摸到颈部后侧肌肉当中有个硬块隆起,颈部酸胀感日益加重,甚至无法坚持在办公桌前连续工作超过一个小时,中途抬头会发出一连串的声响,那就表示你的颈部已经需要保养了。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去专业的医院拍一个颈椎X线。通过X线片可以大致看到颈椎整体曲度是否发生了改变,颈椎椎体之间的空隙是否异常,颈椎椎体的边缘是否平整。如果发现密度增高的钙化影,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曲度异常,那就意味着颈椎已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随时会发展成颈椎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先从纠正错误的姿势开始。
颈椎常规状态的“中立位”,应该是抬头正视前方的姿势,此时颈椎椎体通过曲度支撑、颈部的韧带和肌群在动静平衡中协同分工,效率地起到维持颈部稳定的功能。
而在生活中,看手机、用电脑、写字,我们常常采用低头和前倾的不良姿势,导致颈椎在非常规状态下受到不均匀的力。为了维持这种非常规姿势,韧带已被过度地拉长而失去了张力,此时这里的小肌群就会承担起任务,通过枕下肌群的牵拉,使头部能在低头状态下保持稳定。然而肌肉发力所需的能量较大,因此很难长时间维持,肌肉疲劳后,颈后的酸胀感就出现了。
当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支撑颈部时,为了支撑住颈椎在低头状态下的稳定,韧带会逐渐增厚变硬,椎体表面会长出“骨刺”,椎体之间的关节也会为了使互相之间的接合更结实而变形。这些局部加固破坏了原有的颈椎形态,增厚、突出、硬化等改变容易压迫到附近的神经、血管、脊髓,引起更严重的症状,由此可见这类代偿机制总是会“好心帮倒忙”。
韧带硬化和骨质增生的硬度和它们形成的时间有关。根据各区域受力大小,骨赘一般早出现在受力集中的第五、第六颈椎,所以这些区域的韧带、椎体变性程度比较重。不巧的是,这里恰恰游走着许多非常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受到异常骨质增生和增厚硬化的韧带的压迫和刺激,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
因为颈部肌群普遍细小,力量有限,颈部很难长期依赖它们来维持平衡,时间一久,颈部后侧肌群就容易劳损僵硬,甚至发凉,病理学中称之为“痉挛”。用手摸摸自己后颈部,如果触感冰凉僵硬,转头时会有微微的刺痛声,那你就很可能已经患上颈椎病了。这种病位仅停留于颈部肌群、韧带和关节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颈椎病,被统称为“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轻的一类颈椎病,主要表现都在肌肉层面,颈部僵硬疼痛,肩背部肌肉受到牵拉时感到疼痛,都是颈型颈椎病常见的症状表现。
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办法通过影像观察到肌肉的细微拉伤和变化,所以对这类型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物理检查结果。根据颈部在不同方向的活动范围,就可以大致推测出颈部的哪些肌群出了问题,和颈椎的关联有多大。
低头转头时,颈部活动的姿势会把已经劳损的肌群拉得更长,疼痛会随之变得更加厉害。来门诊做检查的时候,医生往往会首先看病人颈部活动范围,急性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活动范围几乎为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落枕很像——为了保证头可以转到想转的方向,肩膀也会协助脖子一起活动,低头抬头也会让肩膀一起前倾后仰,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肩背部肌肉痉挛。当按压肩颈交会的地方时,会出现强烈的痛感,这就表示不良的姿势已经在肌肉层面引起了一些劳损,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带来更严重的颈椎椎体退变。
大部分人晚上睡觉姿势不好,第二天起床后就会觉得脖子似乎哪里不对劲,转动脖子到某个角度时总会感到僵硬、刺痛,经验告诉自己:“我落枕了。”
落枕,其实就是颈部局部肌群的拉伤,一般是因为颈部肌肉受到突然快速的暴力拉拽或者长时间持续的力,突然扭头或长时间异常姿势都会引起肌肉拉伤。落枕的问题,起于肌肉,也仅存在于肌肉。
因为单纯是肌肉的拉伤,所以落枕的压痛点大多不在肌肉较少的颈部正后侧(颈椎棘突),而主要集中于肌肉较丰富的区域,比较常见的是在颈后两侧与肩膀交接的区域。落枕后在这里会有压痛点,用手指轻揉压痛点,还可以感觉到条束样的肌肉拉伤和痉挛的状态。
而颈型颈椎病,如前所述,不仅限于颈部肌肉问题,还包括韧带、关节囊等多种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同时也可能存在椎间盘退化变性、颈椎椎体不稳、小关节紊乱等慢性骨退行性病变。在更加复杂的病理改变过程中,不良姿势、劳累、受凉,就像压倒骆驼的后一根稻草一样,引发颈椎病,通过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症状,颈后侧压痛和活动受限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有肩颈背部酸痛、发沉等不适症状,X线片报告说明,颈椎的生理弧度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就表明除了颈部肌群出现问题以外,颈椎的椎间关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稳和松动,此时就可以被确诊为颈型颈椎病了。根据实际发病诱因、症状体征和X线片,单纯的一过性[ 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出现一次,往往有明显的诱因。
]的落枕和积累已久的颈型颈椎病是很容易区分的。
我们不能放过明确的诊断,但也不能降低诊断“门槛”来过度治疗。对于落枕而言,充分的休息和热敷都有助于使被拉伤而痉挛的肌群得以放松,待疼痛感不影响活动范围时,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拉伸,就能有效缓解这种酸胀僵硬的不适感。
椎间盘突出和椎体骨质增生都容易对附近的神经、血管带来压迫和刺激,压迫刺激到神经,会引起麻木和疼痛的症状。因为颈椎有许多节段,不同节段的神经所支配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加之韧带、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压迫的程度有轻有重,所以颈椎病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当颈部神经受到刺激时,早期出现的症状是颈部短暂不适、疼痛或者活动受到限制。随着颈椎两侧神经根受到的压力加重,除了颈部局部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放射到上肢的疼痛、麻木,甚至出现手指抓握无力的症状。
大部分人都是先发现手指发麻,去查了颈椎,才发现已经患上颈椎病了。那么,颈椎病为什么会导致手麻呢?
肢体麻木的感觉,主要来自神经信号的传递障碍。当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的时候,就会使这些神经根和周围组织出现炎症水肿,造成根管狭窄粘连,异常神经信号传递到手指,就会产生麻木的感觉。根据手臂麻木位置的不同,医生就可以反过来推测是哪一节段的颈椎结构压迫到了神经根。
比如第六颈椎附近的神经根受累时,前臂桡侧(大拇指一侧)和大拇指会出现麻木。第七颈椎附近的神经根受累时,小指、无名指会有麻木感。因为第六、第七颈椎很近,大拇指、小指、无名指的麻木通常会并存,所以会合并导致手指握力下降。而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较高,又会造成在症状上手指麻木都会较早出现。
因神经根受压而引起局部疼痛和放射麻木感的颈椎病,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这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
早期的症状主要是颈痛和颈部酸胀僵硬。疼痛或麻木会沿着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因为神经根的压迫需要一定的角度和力度,所以“根性症状”的出现、缓解与病人的体位、姿势有明显关系。
当你感到手麻颈痛的时候,建议先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对颈部做个系统的检查,确定神经是否受压?受压程度多大?部位在哪里?必要时,可以再拍个X线片,来排除一些更严重的颈椎滑脱、扭伤等问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片通常会出现颈椎曲度变直,它是颈型颈椎病的进阶版,颈部肌群僵硬不适是对学生和上班族的次警告。如果对自己的脖子不予重视,仍然长期保持低头姿势,颈椎问题就很容易加重,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当椎动脉受到压迫或者刺激时,就有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眼花等症状,这种来自颈部的眩晕被称为颈性眩晕。眩晕发作时,同样是天旋地转的感觉。眩晕程度会随着颈椎病的发展而加重,而且跟颈部姿势改变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正常活动时,颈椎的屈伸范围并不会影响到椎动脉的张力,更不会引起供血障碍。当颈部向一侧旋转或者侧屈的时候,就会把另一侧椎动脉拉长,使椎动脉变细、张力变大,减小了这一侧输送到大脑的血流量。正常人在侧屈头部时,主要依靠一侧椎动脉来保证大脑、脊髓、神经根的正常血液供应。
对于一侧椎动脉狭窄(来自内部堵塞或外部挤压)的病人,当另一侧椎动脉因为颈部侧屈活动过程被拉长变细后,两侧的椎动脉就都基本不能向大脑和脊髓提供足够的血液,只需要几秒钟的缺血,就会引起眩晕的症状。
为了便于分类,国内大部分医生会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来给这类会引起头晕的颈椎病进行诊断命名。
如果用电脑久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随着颈部姿势纠正,血供恢复,症状就会很快缓解,那很有可能是患上椎动脉型颈椎病了。这时你需要尽早去医院确诊。通过颈动脉彩超,进一步明确头晕的症状是否来自颈部,而不是更严重的情况——来自大脑内。
在结构上,血管和神经不一样,血管是管状的,而神经是纤维集束状的,类似于水管和光纤网线的差别。当血管受到压迫或刺激后,即使被压扁了,它的形变也并非不可逆,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因此,只要积极治疗,改善椎动脉及其分支的供血,颈椎病引起的大脑缺血头晕就会比较容易缓解。
在临床上,虽然颈椎病引起的心律不齐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仍然缺乏认识。尤其是当病人颈部症状不明显,而心血管问题比较重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发生向错误方向诊治的情况。有些学者为了对这类情况进行“特别对待”,给这类病症提出了颈心综合征这样的名称。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的退行性病变会导致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局部损伤吸引免疫细胞过来修复,修复过程中就会产生炎症,因为并非是外来的细菌病毒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无菌性炎症)。这些炎性物质和退行性病变带来的结构,改变压迫刺激了神经根和交感神经链,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人体内的调控紊乱,心血管症状正是其中之一。
当颈椎病变使位于横突前方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时,会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和血压升高这些类似冠心病的症状。如果上中段颈椎发生病变,会使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兴奋,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胸闷和心悸。
颈心综合征虽然会表现为心悸、胸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这些类似冠心病的症状,但是心脏听诊不会听到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也看不到器质性改变的图形,所以只要仔细排查,颈心综合征和其他心脏病还是很容易鉴别的。
颈椎失稳很容易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因为交感神经末梢分布在颈椎周围,和神经根不同,它们的分布多而杂、广而密。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往往涉及多脏器。这类症状复杂、反复难愈的颈椎病被称为交感型颈椎病,它的麻烦在于,交感神经分布广泛,症状复杂多变,不像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那样,找到原因就能解决问题。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全身疾病,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医生往往只能对症处理,心律不齐就用心脏药物,血压不稳就调节血压。随着颈椎压迫刺激减少,交感症状得以缓解,再慢慢停药观察。
颈椎结构中,位于椎管里的脊髓是重要的结构,大脑是中央司令部,四肢是战场前线,那么脊髓就是重要的情报网。急性损伤引起的暴力牵扯到脊髓,就会中断大脑和四肢的联系,造成高位截瘫的后果。虽然颈椎病逐渐压迫到脊髓,并不会像运动外伤或车祸那样引起严重的后果,但是脊髓慢性受压引起的症状也不亚于“偏瘫”。
脊髓受压后,四肢会明显感到使不出力,连系纽扣、写字这些简单的精细动作,都会因手指活动不灵活而变得很难完成。胸部可能像被绷带绑住一样,走路像踩着棉花,有时候走路、站立都会不稳定,甚至大小便都会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常见的脊髓受压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当脊髓受到压迫的时候,颈部那些让人反应很强烈的疼痛不适的症状倒反而不明显了。
当困扰已久的手麻、颈痛症状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名状的无力感时,颈椎病就很有可能已经发展到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了。
对照一下上述的典型症状,如果很接近,那就应该尽早就医。医生会给病人做一些神经体征检查,同时还会拍一个核磁共振(MRI)片,来观察颈椎各结构是否压迫到了脊髓,以及压迫程度有多大。
脊髓对于慢性压迫的耐受性很强,即使核磁共振上看到脊髓前后压迫得只剩下一半都不到了,患者也有可能没有症状出现,这就是脊髓型颈椎病隐匿性较高的原因之一。然而,一旦出现症状,疾病进展就会明显加快。所以及时做颈椎核磁共振确诊是直接、准确的检查方法。
即使脊髓型颈椎病被确诊,也不要沮丧。目前骨科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无论是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只要积极治疗,都可以有效延缓脊髓变性加重的症状。
几乎所有的颈椎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活动功能障碍,比如低头、仰头、侧屈、旋转这些动作,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活动受限。当颈部活动到某个位置某个角度,就会痛得很明显。在这个症状基础上,因为不同结构受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会反映出不一样的症状特点。
下图所反映的是,椎体不同区域病变对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压迫或刺激。
当神经根被增生的骨赘或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后,早期会出现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加之椎体活动的牵拉加重了骨赘或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刺激,出现的缺血性病变进一步加重了神经根的退行性病变,引起手麻、疼痛等神经症状。
脊髓的压迫可能来自前方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也可能来自后方肥厚增生的黄韧带。脊髓的病理变化取决于受压的程度和时间,压迫早期会造成血流障碍,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压久后造成血管痉挛,血管壁增厚,会比较难恢复,症状表现为脊髓变性改变,出现感觉障碍为主的症状。
椎动脉受压时,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椎动脉周围伴行着大量的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也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反射症状,从而刺激椎动脉痉挛,导致供血不足。
无论什么类型的颈椎病,都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因为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发病原因各异、发病长短不一,因此在恢复预后方面也会不同,总体而言,颈椎病的预后效果呈现一定的规律。
对于颈椎病诊断边缘状态的颈型颈椎病,大多数此类的患者预后较好,只要注意加强防护,避免各种颈椎病的诱发因素,绝大多数问题是可以逆转回去的,症状也会得到痊愈。反之,如果持续增加造成颈椎负荷的各种诱发因素,那么就有可能使病程延长或进一步加重。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神经根受到压迫的程度不同,影响的部位和预后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单纯的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如果突出后和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就会很难恢复,容易形成残留症状;如果椎间盘突出的同时还伴有骨质增生的话,复杂的病情就会影响预后的情况,一般椎间盘突出不及早干预,拖延太久就会引起骨质增生、椎间关节紊乱,即使手术治疗也很难保证效果良好。
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积极治疗,单纯静养或放任不管很难消除病因。大家多数认为脊髓受压范围越大的患者预后越差,压迫到脊髓中央的患者比较严重,事实上,如果因为症状明显,病人就医及时,往往很早就能控制住症状,预后反而较好。
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多发生在中年以后,此时往往会伴随血管老化硬化、血管内斑块形成等合并问题,所以不仅要考虑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出现的头晕眼花的症状,还要考虑到大脑供血不足和血管硬化等问题,注意全身血脂、血糖、血压的异常情况。
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会碰到许多“老病人”,间隔数周、数月就要来医院一趟,因为颈椎病反复发作、症状扰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也是抱怨颇多。虽说在临床上没有什么病可以做到被“根治”,但颈椎病复发的频率也比较高,那么颈椎病为什么容易复发呢?
首先,从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看,颈椎比胸椎和腰椎的活动范围要大,活动频率也更高。颈椎的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侧转、旋转等多个方向多个关节的复合运动,较高活动度的代价就是较弱的稳定性。胸椎有胸廓、腰椎有腰肌和骨盆等其他结构的协同支撑,而“自力更生”的颈椎相比较而言就很“势单力薄”了。
此外,颈椎椎体后侧关节也比胸椎和腰椎更细小,因此稳定性会差一些。高活动度和低稳定性一旦失去平衡与协调,颈部过度活动就会引起颈椎失稳,造成颈椎病复发。
其次,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等静态结构病变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当颈椎病发展到椎间孔、横突孔结构改变时,对椎动脉、颈神经的压迫和刺激就很难通过治疗解决了,每当椎间孔、横突孔中增生的“骨刺”接触到颈神经或椎动脉时,就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这也是临床上非手术治疗无法“根治” 颈椎病,使其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
其实即使是手术治疗,也同样无法防止颈椎病的复发。因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一节颈椎出问题后,其余颈椎所承担的负担都会加重,时间久了其余节段也会发生退变。颈椎融合手术后,颈部所受的力会沿着外固定系统传递,这种“应力遮蔽”效应会使产生问题的椎体受到较小的外力,而使其余椎体负担更重,使其余节段椎间盘相继发生问题,产生类似的颈椎病症状继续复发。
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生活方式的管理和纠正。我曾有一位年轻病人,几乎每天都要熬夜,感到颈部酸胀不适了就过来开一些止痛药,似乎比咖啡还适合通宵达旦工作。其实不良姿势和体位是引起颈椎病复发的重要诱因。如果说治疗是在救火的话,那么纠正姿势、改善不良习惯就是排除火源。如果在治疗后仍然没有改善工作环境、睡眠体位和习惯姿势,那么颈椎病的复发不可避免。
当然,为了避免颈椎病的复发,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年轻人理所应当地把颈椎病视作当代人的“标配”,并不在意,实际上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忽略自己的身体,才是颈椎病复发的罪魁祸首。
即使再忙,也请记得抽出一点时间调整、休息一下。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一:转动颈椎时发出声响就表示有颈椎病了。
事实上,转动脖子时颈椎所发出 “咔咔”的声响,主要是颈部的韧带和椎体骨骼发生摩擦所致,原因可能是椎体发生了骨质增生,也可能是韧带增厚,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二:脖子和肩部感到酸痛就表示有颈椎病了。
大部分肩颈的酸痛主要是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还会伴随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甚至双脚走路会有踩棉花的感觉,因此不要把脖子和肩膀的酸痛简单地当作颈椎病来对待。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三:枕头低一点或者趴着睡对颈椎好,空调太冷会引起颈椎病。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高枕并非无忧”,因此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低枕、记忆枕,甚至直接趴着睡觉。然而,趴着睡觉肯定要把头部扭向一侧,反而会导致颈椎在睡眠时保持弯曲状态。其实枕头的选择,仰睡还是侧睡,关键在于要保持颈部正常的生理曲度。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四:倒走、做瑜伽、按摩有助于缓解颈椎病。
颈椎病的病因从医学角度来看,是颈椎后侧脊髓、两侧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倒走、瑜伽、按摩都对这些压迫没有直接的效果。倒走甚至还会增加不慎摔倒引发颈椎受损的风险;瑜伽的许多动作如果控制不好力度,会损伤颈椎之间的韧带;推拿按摩虽然可以缓解肩颈肌群的紧张和痉挛,恢复颈椎活动,但不恰当的发力或复位扳法会加重症状,甚至会导致瘫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