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7642
1.本书聚焦新基建的三大方面,对其做出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剖析,并探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2.本书为李芏巍教授、孙飞博士重磅新作。
-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乃武,央视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刘戈联合推荐!
本书聚焦新基建的三大方面,对其做出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剖析,并探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同时,书中重点讲述了企业和个人面对新基建这个“新风口”,如何把握住机会,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享受政策红利,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多赢。
新基建来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轰鸣,如何在未来数字经济重构的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每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应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学习新基建,推动社会快速实现数字化升级转型!
新基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Chapter 1 新基建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新基建 /004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 /007
Chapter 2 应运而生:为什么是新基建
数字化时代弯道超车的机遇 /010
新基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013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双管齐下才更有效 /016
Part 2
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制胜未来的核心信息网
Chapter 3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让连接更快更稳定
5G基建:打造信息“高速公路” /022
5G如何改变社会 /022
“5G ”催生新的红利 /026
5G基建的四个阶段 /029
5G基建带动产业发展 /030
5G网络安全构建 /033
物联网:让万物连接起来 /036
什么是物联网 /036
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 /038
构建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041
工业互联网:重构工业生产体系,实现“智造” /044
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 /044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046
工业互联网平台类型 /049
工业互联网生态圈的构建 /052
卫星互联网 /054
什么是卫星互联网 /054
为什么要构建卫星互联网 /056
国外卫星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059
卫星互联网与北斗系统 /061
Chapter 4 新技术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AI):进一步提升效率 /066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066
人工智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变革 /071
企业人工智能基础建设的三个要点 /075
AI 自动驾驶 /077
AI 智慧物流 /080
AI 智慧金融 /083
AI 智慧生活 /085
云计算:更方便地获取资源 /089
云计算有多重要 /089
云计算的特点 /093
主要云计算公司介绍 /095
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 /098
区块链:去中心化 开放性 智能合约 /102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102
区块链与新基建 /104
区块链的特征和类型 /106
最成熟的区块链应用——比特币 /109
未来区块链还能应用到什么地方 /111
Chapter 5 算力基础设施
大数据中心:掌握数字经济的“石油” /116
大数据中心有多重要 /116
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119
大数据中心与IDC专业服务 /121
云数据中心的建设 /123
智能计算中心:新型超级大脑 /125
智能计算的概念 /125
智能计算与新基建 /127
Part 3
融合基础设施:升级传统行业
Chapter 6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冲破瓶颈,消除里程焦虑 /13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价值 /13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充电桩 /135
全球充电桩产业的布局 /138
国内充电桩运营的六种模式 /141
充电桩产业链分布 /145
城际轨道交通:城市集群之间的血脉 /150
交通对发展的重要性 /150
城际轨道交通为什么也算新基建 /152
铁路运行公交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需求 /154
城际轨道交通智能化 /156
城际轨道交通产业链 /157
Chapter 7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162
特高压: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 /164
新基建与特高压 /164
中国特高压现状 /168
特高压与智能电网 /172
特高压带动产业链腾飞 /177
Chapter 8 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房地产:VR 线上卖房 /182
农业:从“土地 机械”到“数字农业” /185
医疗:医疗大数据与AI /189
零售:数字化创新 模式变革 /193
旅游:抓住“技术红利” /197
养殖:借助智能设备和AI算法,重塑流程 /199
Part 4
创新基础设施:为研发提供“沃土”
Chapter 9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什么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6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现状 /208
为什么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 /211
Chapter 10 科教基础设施
科教基础设施的现状 /214
科教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 /216
Chapter 11 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220
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带来的影响 /222
Part 5
新基建,新机遇:数字基建带来的投资机会
Chapter 12 产业投资机会
5G基建带来的投资机会 /228
大数据中心构建带来的投资机会 /231
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234
卫星互联网基础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237
区块链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240
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 /243
特高压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247
充电桩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251
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255
序一 新基建,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更是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石、工具和利器。
——工信部原部长 李毅中
在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在全球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危险之时,在数字化时代爆发的前夜,国家果断加快推出了新型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基建。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能够倍增放大投资的效能,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促进就业,提升民众收入,拉动GDP,为国民经济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运而生的新基建,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许很多人认为,新基建的建设和普通人没有很大关系,但是,新基建即将带来的经济、商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每个人都要知道,因为这些改变将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每个人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其实,早在2018年国家就未雨绸缪,提出了新基建。其间有“七大领域”的说法,后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完善和沉淀,最终于2020年4月2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和范围。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新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而新基建就是在构建地基。地基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成败。可以说,新基建就是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升级转型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世界顶级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表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生产要素驱动,第二阶段由投资驱动,第三阶段由创新驱动,第四阶段由财富驱动。现在的中国,正在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就是以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消费和出口,而投资一直处于最为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GDP增速呈下行趋势,投资驱动的效果明显减弱,弊端显现;出口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也是增长乏力;国内消费虽有很大的增长,但不是非常理想,再加上受到近期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需求萎缩,国家经济发展急需找到新的驱动力。这时,创新驱动成了必然选择。
创新驱动力的释放,必须要有新的、成熟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于是,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应运而生。
新基建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代表了一种新体系、新方向和新动力,称之为“三新”。
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与传统基建大不相同,会产生新的模式和业态,会涌现大量新的应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态体系。
新方向:新基建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还是新应用场景的产生,都要对准这个方向前进。
新动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现实中的成功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信心,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投入新基建,积极布局和努力,从而搭上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享受数字化变革的红利。
爱立信中国首席技术官陈明曾经说:“在今天的5G时代,发现新应用、新价值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而且中小企业更有创新的动力。”
新技术减弱了传统企业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障碍。同时,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牵引,融资环境改善,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机会。
本书聚焦新基建的三大方面,对其做出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剖析,并探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同时,书中重点讲述了企业和个人面对新基建这个“新风口”,如何把握住机会,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享受政策红利,从而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多赢。
新基建来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轰鸣,如何在未来数字经济重构的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每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应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序二 新基建机遇:抓住未来十年红利
2020年,我们不仅迎来了5G通信的初步商用,同时还迎来了新基建战略全面实施。在二者共同的推动下,2020年对于企业及个人来说,既充满了挑战,又蕴含着大量新的发展机会。新基建战略与5G的“双剑合璧”,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而企业及个人要想在2020年抓住新基建战略的历史机遇,最主要的注意力应放在产业结构升级这个大的着力点上。从大的行业领域来看,新基建战略将对以下三个领域产生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技领域
新基建战略重点涉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会全面促进科技领域的相关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其中互联网行业将依然是创新、创业的热点领域。站在这个角度看,企业及个人应该首先关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趋势。
对企业而言,应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支持性政策等方面做出应对;对个人来讲,我们在寻求、把握相关机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互联网 ”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更使得许多传统行业也加入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建设当中,可以说,互联网行业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并不是只有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互联网 ”的领域中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普通人同样能够依靠自身特长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切入点。比如当前的直播带货、短视频领域,随着5G的逐渐普及,这两个领域依然是个人创业的热点领域。从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三年内短视频的生态体系依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短视频的“链接能力”在产业互联网成熟之前,依然有非常高的价值密度。
制造领域
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项目的积极建设,制造行业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中之重。在5G和工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同样会释放出大量的发展机会。由于制造业的整体规模非常庞大,制造业的升级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未来制造业很有可能会爆发出大量的需求。
尽管此前互联网已经快速发展多年,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一直集中在消费端,对产业端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当前有很多制造企业依然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在新基建战略的推动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将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对企业而言,应全面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网络化能力和智能化能力,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数据贯通、生产资源全要素网络协同和生产活动全场景智能应用;对于制造业的资深职场人来说,产业互联网是一次比较难得的发展机会,当前也确实有不少制造业的职场人开始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发展。
新零售领域
智能时代来临,完全可以覆盖各行各业,其中也包括零售行业。在5G的推动之下,零售行业必然也会产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新的商业模式也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零售行业的特点来看,其行业领域的新机会很有可能会基于物联网展开。
“无感支付”“VR选品”……可以说,物联网与零售领域的结合点是非常多的。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逐渐整合的过程中,传统的行业资源将会通过升级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增量,这也会为零售领域带来新的价值空间。当前很多互联网技术都是以升级服务的方式来呈现的,在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通过网络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成为一种新的交付方式。这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增强用户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会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价值增量空间也更大了。
正所谓“见微知著”,从以上三个领域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基建一方面带动科技发展,引导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引领着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未来,市场的数字化竞争会愈演愈烈,传统与创新也将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多数人眺望不到的地方,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向着我们席卷而来。在这场未来十年最大的时代机遇面前,企业及个人更需要认真思索、规划和选择。
中国经济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各行各业只要抓住机遇,保持开放的姿态,直面各种难题,让新基建的效用得到更好的释放,定会突围成功,并全面提速中国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风口。
没有一个寒冬无法逾越,待到春回大地时,新基建的红利必将惠及全社会,相信每个企业甚至个人都会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关注新基建风口,在未来十年里,找到切合自己发展的最大机遇。
Part 1 新基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先导作用。新基建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破局的神来之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新的投资风口。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和个人,新基建都是非常重要的机遇。从某种角度来说,抓住新基建就等于抓住了未来。
Chapter 1 新基建到底是什么
对于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要知道有哪些重点。这对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方向和所催生的红利有很大的作用。
什么是新基建
2020年年初,人们关注的热点无疑是新冠疫情,但在经济领域,新基建则占据了头条位置。那么,什么是新基建呢?
什么是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此前,社会上一直流传着新基建的“七大领域说”,七个领域分别为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给出了正式的说法。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至此,新基建的面貌终于清晰起来,其内涵和概念基本得以确认。
推出新基建的几个重要节点
新基建的推出,经历了近两年的酝酿和积累。其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
节点一:2018年12月,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节点二: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节点三: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节点四: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节点五: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
节点六: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新基建得到正式确认。
由此可见,新基建是在国家的密集部署和推动下,经过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后所推出来的重大举措。
新基建不是单独的点,而是一个组合
对于新基建,有些人会用一种孤立的眼光来看待,把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分别当成一个一个的“技术热点”,或者单项研究其产业链和产业应用,而忽视了新基建内部之间是相互融合和集成的。其实,这些技术各自代表着不同特性之间的互补和集成,5G代表的是网络传输速度、物联网代表的是连接、人工智能代表的是思考、云计算和大数据代表的是计算能力等,这些技术单独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有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组合”,才会形成强大的变革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
对于基建,人们比较熟悉。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住房、工厂、商场、铁路、公路、水利等项目的建造,都属于基建范围。中国在基建方面非常厉害,完成了大量的工程,拥有“基建狂魔”的称号。基建很重要,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现在,国家推出了新基建,它与我们上面所讲述的传统基建有什么区别呢?它新在什么地方呢?
范围和作用不同
传统基建主要是指大型工程建筑,属于传统产业,主要作用在于民生保障、稳定经济发展;新基建主要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新兴产业,主要作用在于开拓未来、弥补短板,保证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新基建比传统基建的发展空间更大
虽然传统基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非常重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基建更为重要,而且发展空间更大。现在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必然很大。
比如5G,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5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据市场调研机构Dell’Oro Group统计,中国5G网络建设将在未来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4年中国5G用户规模达10.1亿人,市场规模达3.3万亿元;到2030年5G用户达13.9亿人,市场规模达6.6万亿元。
还比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它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一个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的设备和配套设施很多,电力设备、消防及监控、运维及服务器、土建与配套、制冷设备、IP设备与宽带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能够带动一大片产能。
防止新基建过热
新基建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同时也有风险。传统基建就曾经犯过盲目建设、产能过剩的错误,新基建就要避免重蹈覆辙。
一是不宜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热点领域,而忽视其他基础性、战略性领域,更不能脱离国情、盲目建设,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新带旧的原则,将基础设施投资逐步从传统领域转向新兴领域,有序推进。
二是不能浪费资源。比如不少地方政府早就开始大力投资数据中心,虽然不少地方数据中心建好了,但却疏于管理,不能对接市场需求,最后变成低效投资,甚至造成资源闲置或浪费。
三是不能让新基建与产业脱节。比如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属于“打基础”,关键是要发展上下游产业和应用,这样才能让数据中心、5G网络支撑起经济发展。如果上下游产业和应用跟不上,空有数据中心没有任何用处。
总之,新基建和传统基建虽然都是基建,但两者完全不同,需要采取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措施。
Chapter 2 应运而生:为什么是新基建
为什么国家要现在推出新基建?新基建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章中,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数字化时代弯道超车的机遇
新基建是在为数字化发展打好基础,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则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工业化主要是指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是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中期是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后期则是以工业为主体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或者说是发达的工业化阶段。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地发展不是很均匀,中西部处于中期,甚至是初中期,东南部则处于中期,或者后期,所以平均来说处于中后期,属于中期到后期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扩大制造业的规模,而是优化升级、突破转型、做强做优,实现工业现代化。在这一关键阶段,我们迎来了数字化时代。这就是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大可不必完成工业化后再去走数字化之路,而是可以弯道超车,实现两化融合。
数字化时代的特点
一般而言,数字化时代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一切互联(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这种互联不是简单地把数据沉淀下来,而是从本质上相互融合,并逐渐改变社会、企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客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客户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比较简单,比较单一,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这其实符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简单的低层次需求之后,就会逐渐追求复杂的更高层次需求。
第三,技术快速迭代和颠覆。技术的发展不再像以前那样缓慢,而是迭代非常快,具有爆炸性,甚至颠覆性。
第四,产品和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以前,企业是想办法把产品卖给客户,而在数字化时代,很大程度上谈的是客户和企业如何“黏”在一起,如何分享更多价值,让产品和服务为客户真正带来价值。
企业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抓住这四个特征,对自身做出调整和改变。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我国企业,正需要升级转型,现在趁机而动,顺势而为,成功的可能会更大。
新基建:弯道超车的抓手
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变的状态,更容易接受数字化;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已经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达,正在享受工业化的成果,不容易做出改变,接受数字化。同时,面对工业化发展的惯性,西方发达国家想要转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为什么互联网、数字化在中国发展得更好,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数字化的核心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智能计算等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做好了,数字化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而新基建正是着眼于这些方面,应运而生,由国家及时推出。
可以说,新基建就是数字化时代弯道超车的抓手。围绕新基建,我国拉开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序幕。
新基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基建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堪称“及时雨”,而且长期利好经济发展。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中国虽然相对而言受创程度较小,但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外贸受到的打击很大。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为-6.8%,要知道,近20年来,中国GDP增速从来没有低于6%,现在变成负数,就已经很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加速推出新基建,意义非凡。
减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新基建“撑起了一片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影响,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
新冠疫情后,我国想要恢复出口和消费,让经济走上正轨,必然会需要一段时间。这时,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就成为很好的选择。更要看到,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对外贸易会遇到更多困难。在此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而新基建的巨大投资和带动作用,则正当其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虽然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GDP为-6.8%,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却同比增长了13.2%。
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快,其规模在国家GDP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已经达到了34.8%。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更是高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增加就业,保证稳定
就业对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非常重要,而新基建就是就业的“稳定器”和“倍增器”。新基建的快速展开,将创造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这一点,在前两年就已经被证实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该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支撑新业态成长
新基建对新业态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支撑作用,而新业态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从而催生新的产业,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另外,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企业更容易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形成规模,产生新的业态。
可见,新基建既有利于突破产业结构服务化造成的发展减速,又可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并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驱动力。
增强全球竞争力
新基建瞄准的是未来,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占领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奠定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新基础。
现在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重中之重,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先手和战略高地。谁在这一块儿取得领先优势,谁就赢得了未来。
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时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极大地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很容易冲到前面去。
Chapter 1 新基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
为什么要推出新基建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包含了5G、物联网、区块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基础建设,涉及诸多产业链。
从2018年提出概念,到2020年正式划定范围,新基建主要瞄准的是以“信息”和“算力”领域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主战场和社会运行、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更新换代。
新基建概念发展历程
2020年,新基建概念在各领域走红,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新基建的关注度空前重视。可事实上,新基建的概念并不“新”,早在2018年我国政府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新基建”的概念。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随着2019年5G的大规模商用化,新基建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检查防疫中,新基建人工智能项目大显身手:无人机消毒、防疫排查、无人配送、清洁测温……每一项智能化设备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的来说,新基建的不断完善发展不仅是为了促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智能化和便利化,更是一个时代的深刻变革。
为什么中国要搞新基建
为什么沉寂两年的新基建在2020年彻底爆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拉动经济增长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也严重受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GDP数据来看:一季度GDP仅为206504.3亿元,同比下降6.8%。
表1-1 2015—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速度 单位:%
多年来,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一季度同比负增长的状况,这种惨淡的数据尽管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当数据真正被统计出来时,也确实令人沮丧。为了缓解疫情给我国持续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强势提出了新基建的战略计划。
我们知道,在经济学领域,“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在出口和消费被抑制的情况下,唯有专注于抓好投资建设,才能与当下的低迷经济环境做有效对冲。
当然,如果单纯把新基建定义为经济下行压力大、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也未免过于简单。事实上,新基建更深刻的价值意义并不是促进几个行业的投资机会,而是关系到全社会绝大多数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活体验。以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举例,一个新生事物在初期,由于使用经验较少,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创造点。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以及越来越多的使用经验的产生,新的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点会被发现,如果价值足够大的话,甚至能够产生一个全新的产业,比如依赖5G网络的高清直播、转播产业。
“新基建”的核心价值在于连通,连通的本质则是降低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环节,而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比如输电、通信、交通等)的连通成本降低到突破某个阈值,将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场景、价值创造点等等打开全新的可能性,这才是经济增长的正确逻辑与持续动力。
2.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从2008年中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第一条高铁线路(北京—天津)开始,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一直在往高端产业优化。新基建正是为这些高端产业打基础的排头兵,待新基建完善之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会上升一个台阶,高端产业将会在更好的平台发光发亮。
3.老基建相对饱满
近10年来,全球各国都在发展高速铁路,而其中要属中国发展得最好。中国的铁路、高速公路、桥梁等等基础设施,总量上早已远超欧美国家。尤其是高铁里程数,中国更是一马当先,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铁总里程数已超过3.6万公里,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因此,就目前来看,如果继续大量投入资金建设“老基建”的话,性价比是不高的,因此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我国更愿意推动回报率更高的新基建。
表1-2 2019年世界高铁里程数排名
4.实现新型技术、产业弯道超车
面对新冠疫情的扩散,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援助计划里面,都少有基建内容。特别5G建设,我国在提速,而对手在放缓,甚至完全没有要启用5G的意愿。譬如,直到2020年,美国仍没有5G的落地计划,还在排斥华为;美国的轨道交通也很弱,也没有特高压电网;欧洲很多国家在这些领域具备相应技术发展实力的也不多。
尽管论科技实力,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如果能在部分领域保持领先,将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四大发明(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让中国在科技应用的某些领域超过了西方国家,那么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大大扩展这方面的优势。同时,部分领先的领域得到巩固,例如5G、特高压等。因而,新基建很可能使我们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表1-3 中国“新四大发明”
5.刺激大众消费
很多时候,要从供给侧得到优化,才有可能拉动消费。例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消费,是在新能源充电桩完善后,才加快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使用。同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能源这些领域也会有一定的带动消费作用。
总体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国际需求快速下降,全球化进程被迫暂停,我国将面临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大变局。此时,推进新基建,不仅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还能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新产业新领域发展,提升长期竞争力。新基建的重点是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基建投资力度,这将有力支持结构转型和产业提升,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
新基建,需要新理念
对待新基建,不能用老思想,要用新理念。与传统基建“铁公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然而如何让新基建促进产业升级激发产能释放,防止沦为“花架子”,创新的不仅是概念,更是观念。
事实上,新基建之新,不仅在于投资领域集中于新部门,相较于有形的设备投资,科学的制度体系建设更使新基建在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新特征和新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应新经济的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为重要。通过制度创新,政府、企业不仅可以使新基础的投资更有效率,也能解决新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瓶颈,从而有效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整个新经济部门的效率。例如,1949年7月1日,日本颁布实施了《工业标准化法》,强制推行工业产品度量体系,规定了各种产品零配件的标准化尺寸,这一制度措施为后来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等汽车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的“汽车贸易战”胜利和制造业三十年的繁荣,都与《工业标准化法》这一制度体系有着直接关系。
除此之外,新基建之新,还在于为提高中国经济的强度和韧性提供了新机遇。改革开放以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不过,在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我国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协同性不强、产业链附加值低的弊端,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等,这些问题既在经济安全上削弱了中国经济的安全“强度”,也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而新基建蕴含的巨大投资规模和产业协同效应,为锻造中国经济的强度和韧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为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自主创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协同国内企业创新资源,引导创新集聚和需求拉动,同样也需要个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新基建的领域里想出“新”办法。
综上所述,新基建需要新观念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新基建的必要性、紧迫性。依靠创新思路,结合实际统筹推进,最大程度发挥出新基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深入了解新基建概念,明确“新”在何时、“基”在何处、“建”在何方。立足当地产业分布,做到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以本地发展实际来统筹,明确新主体,并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辅相成
2020年全国“两会”前夕,“腾讯帝国”的创始人马化腾在《人民日报》实名发表一篇名为《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共建产业互联网》的文章。马化腾在文中明确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建不是互斥对立关系,而是互补相融。新基建之所以‘新’,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兴生产要素,正在逐步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位置。新基建将为其铺平道路,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让数字鸿沟得以弥合。”可以说,马化腾对于“新老基建”的关系解读十分到位了。
首先,站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局之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溯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中央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而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稳定经济而提出了加大传统基建建设的计划,为我国的恢复经济带来了巨大推进和帮助。随后十年,我国基础设施(如“铁公基”等)和城市电网得到飞速发展。
这一过程中,许多地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奠定了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得益于中国完善快捷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呼吸机、口罩等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才能够迅速跟上需求,这也成为中国成功控制疫情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在大量产能转产后进一步支援全球。根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的情况下,2020年上半年中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达到2200台。从各个方面去看,传统基建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仍然存在很大潜力,可以作为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在强调“新基建”的同时,也要看到“老基建”的潜能和功力。
其次,传统基建同样需要高科技做支撑。从发展的角度看,很难把新老基建完全分开。新基建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当前形势下的传统基建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而是与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对于正在和即将推进的传统基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必然会在其中充分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传统基础设施和现代基础设施的融合。而某些新基建就是发展中的传统基建的一个技术支撑,倘若完全脱离了传统基建的载体,这些“新基建”将很难“建功立业”。
第三,新老基建要并重共抓,在疫情冲击经济的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新基建更多立足数字化和互联网等线上信息传输,传统基建则更多侧重交通运输和线下的实际物体传输。例如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新基建涵盖的大数据分析助力疫情态势的研判、疫情防控的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和应对,5G 红外测温、5G 送货机器人、5G 清洁机器人等应用已广泛运用到防控的各个场景,AI技术和远程诊疗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在很多环节取代了医生和病人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而反观传统基建,则在强化社会公共安保、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健全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恢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发力使得中国的疫情控制方面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
诚然,促进社会进步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基建的发展,因为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涉及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后者又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关系、国际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一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它们应当是互补协同,发挥出1 1>2的作用。从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看。老基建投资形成了若干交通枢纽,奠定了城市经济这一人类伟大发明的发展基础,而新基建投资则奠定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这些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基础。不仅本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产业,还颠覆性地将传统产业数字化,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