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20815
1.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解读,指导新基建在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与未来布局
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会议中多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急需扩大投资提振经济,对新基建的讨论急剧升温,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大规模新基建计划。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从理论依据到行动路线,从发展现状到未来布局,从主导技术到应用场景,从投资风险到商业价值,从领军企业到各级政府,从国内环境到全球竞争等新基建中有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打通新基建蕴含多领域、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政策背景,以期给各级政府及政策制定部门、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界以及对新基建有关注兴趣和投资意向的读者提供前瞻性信息和专业化判断。
2.作者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组,由多位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博士组成。组长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参与国家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一个工程”奖等。近年来,该团队始终站在数字经济、新工业革命、国家创新战略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一线,服务中央重大决策,成果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可定性批示,受到国务院及多个部委的表彰。
3.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
本书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书主要按新基建的七大类来写作,而是将发改委近期对新基建的界定——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作为书稿章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并将观察新基建的视角置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国数字竞争之下,力求在新基建的不同领域,实现未来科技、产业和城市之间的深度交互与全方位融通,从而为中国大国数字转型强基赋能。尤其是介绍了一些其他同类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比如:卫星互联网、超级计算机、智能计算中心、智慧能源、智能交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4.写作风格活泼
“有趣”是作者的写作追求,该书延续了《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中既严谨又轻快的文风,使得这一政策导向性较强的主题被赋予了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冲击,近期各国在新兴领域加紧布局,引领经济复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推动新基建,不仅是提振经济的短期举措,更将在抢抓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建设智慧社会中发挥先导和基础性作用。
本书结合后疫情时期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向,集中回应了新基建新在哪里、为何建、如何建等重大问题。同时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这三大类新基建所包含的5G、智慧能源、智能交通、区块链、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物联网、超级计算机、重大科学装置等的主导技术、价值创造、建设主体、运营模式、政策着力点、落地应用和未来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详细解读。
基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本书进一步预判了中国新基建的市场潜力和盈利前景,设计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大国数字竞争、构建智慧社会的中国新基建行动路线,从而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
推荐序一 邬贺铨
推荐序二 新基建、新经济、新文明 黄奇帆
前 言
疫情下快进的中国新基建
新基建:为何建,如何建
筑牢数字强国之基
未来的城市:建起来还是“算出来”
关于本书
章 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
新基建全速领航
新基建的特征与类型
智慧社会与新基建的角色
新基建:风险何在
政策如何发力
第二章 新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
从 5G 到“星链”
数字时代的新通信
5G :破局与爆点
工业互联网:号准实体经济的数字脉搏
物联网:万物智联冲上云霄
卫星互联网:梦想下的新风口
搭上通往数字未来的快车
第三章 新技术基础设施 :决战新工业革命之巅
新基建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区块链:包容性技术与数据要素载体
新技术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大国角力的主战场
第四章 算力基础设施 :新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算力驱动数字未来
新基建需要新计算
超级计算机: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一超多强”的全球新格局
算力释放新红利
第五章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引领大国能源转型
智慧电厂:打造发电新方案
能源互联网:打通多能互补互联的“任督二脉”
能源区块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智慧储能:需求痛点与技术燃点
新基建下的智能充电桩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到来
第六章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产业和城市共同的数字明天
智能交通系统的“能量来源”
第交通信息服务:出行、物流、交管的智能化
无人驾驶汽车:飞驰的智慧
不只交通:推动智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 创新基础设施 :面向科技强国的生产力
超常规的中国工业化
“中国式创新”的新引擎
关乎大国未来的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的新使命
美好生活的科技之光
第八章 新基建与“中国式创新”之路
“中国式创新”在路上
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新基建加持科技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2020年一定是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工业时代历经百年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阻滞而加速了变革,并把2020年变成了人类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演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历史上文明的更迭,往往与科学技术革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由此引发经济社会矛盾的全面爆发,从而导致人类社会治理体系的革命。以往历次文明更迭所引发的矛盾,大多是以战争的形式解决,这使得人类文明总是在破坏中创造、在倒退中前进。向数字文明的进步有望打破这一历史前进的方式,以一种更加先进的社会巨变模式代替战争那种不文明的方式。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种巨变提前到来,疫情后全球经济的重塑力度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人类文明正在呼唤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社会秩序。
面对这场异常严峻的竞争,中国政府提出了加速新基建的发展战略,并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这是中国在应对这场大变革时,从容自信的布局,我们正在以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的方式,科学地参与并开始主导这一轮全球数字经济、社会秩序的重构。
新基建就是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治理的各种基础设施,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无比重要,就像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信息高速公路一样,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但是,新型基础设施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该如何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又会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新机会?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准确的答案,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新基建。过去的几个月中,参与新基建解读的技术专家很多,但真正能从经济管理视角系统解读新基建的还很少。《中国新基建:未来布局与行动路线》这本书由多位经济学、管理学博士,从数字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视角,探讨未来科技、未来产业和未来城市之间的深度交互与全方位融通模式。这对深入理解新基建的经济社会内涵,从而更好地建设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基建是数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匹配的产物,是支撑数字经济循环的基础
从本书的论述中不难看到,在经济学家看来,任何基础设施的代际革命,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领先程度,社会生产关系与之不能匹配的结果。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生产力,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正在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社会秩序的主宰力量。但是,现有的基础生产关系还是在工业时代形成的,用以匹配分工协作的工业生产模式,它并不能满足数字生产力对于信用、效率、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开始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想释放数字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就必须要大胆变革生产关系。
新基建就是在为全面重塑生产关系、释放数字生产力奠定基础。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还是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都是在力图重塑一个更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社会基础环境,为数据要素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便利,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智慧社会。中国正在构建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模式,新基建将成为其中的关键。借助新基建,中国正在全国各地建设一个又一个更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好的数字化经营平台,从而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和转型。
二、要充分认识投资新基建与投资传统基建的差异,创新新基建投资模式
毫无疑问,投资新基建会带动未来几年中国高水平的投资。所谓高水平,要体现在投资模式的创新、投资综合效益的增加、投资效率的提升等多个方面。与投资传统基建相比,投资新基建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首先,从投资主体看,传统基建一般由政府投资,有的项目虽然采用PPP模式,但往往还需要政府兜底;投资新基建一定不能是政府兜底,而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基建的灵活性,由市场主体根据政策引导自主投资,自负盈亏。比如,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是由几大电信企业以及铁塔公司在投,通过政策引导,还可以有民营企业参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甚至是卫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多样化的投资主体才能充分体现新基建的创新性,并提高投资效率。
其次,从投资回收期看,传统基建投资大、回收慢,一条100公里的高速铁路的投资规模至少150亿元,其回报期一般要30年;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大小不一,但因为是市场主导,投资主体对投资效率要求较高,因此总的来说回报期会相对较短。
后,从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看,传统基建投资形成了若干交通枢纽,奠定了城市经济这一人类伟大发明的发展基础;新基建投资则奠定了人类数字文明的发展基础,不仅本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产业,还将颠覆传统产业,使之走向数字化,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投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
从本书对新基建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新基建投资的关键是在投资模式的创新上,也就是如何借数字经济发展的东风,合理制定政策,用国家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全面开展新基建工作。
三、用基于新基建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推进中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目前正在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可以称为数字革命。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赶上了,但只是跟进而已。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不仅仅是跟进者,而且是引领者之一。
2010年前后,科技革命呈现出新特征,一些领域出现新突破,有人将之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是数字革命。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发生了新的飞跃。2009年,华为开始布局5G领域的研发和投资,随后的突破奠定了中国在5G领域领先全球的地位。而5G正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技术。2010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并连续多年居世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基础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仍存在不少短板。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度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唯有科技、唯有创新才是走出危机、赢得主动的治本之道。加快新基建,加快布局一批以大科学装置和大试验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同时辅以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深化,将有助于打造基础研究、区域创新、开放创新和前沿创新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动能。
关键技术的创新是绕不过的发展道路,基于新技术的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也同等重要。新基建为数字时代中国的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大量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社会治理的效率将不断提升,数字时代的财富效应将助推中国GDP走向全球领先,并进一步推进中国引领数字革命。《中国新基建:未来布局与行动路线》这本书在这一维度上做了详细的论述,分别就每一类新基建中国产业所面临的机会做了深入讨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0年8月21日*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这段话为中国新基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内涵,中国新基建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正在从全方位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但新基建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思考、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中国新基建:未来布局与行动路线》这本书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能够起到些许作用,并引发更多人以各种形式投身于新基建的开发大潮中,共同见证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和平崛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