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57118
虎式坦克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有关它的故事总是扣人心弦,
有关它的传言总是耸人听闻。
也许你已经对它的神秘气息习以为常,
可是,
你不想了解真实的它吗?
它的装甲真的坚不可摧吗?
它的88毫米口径炮真的完美无缺吗?
它的机动性真的不可救药吗?
与此同时,
面对无往不利的虎式坦克,
盟军装甲部队又如何四两拨千斤?
请在《虎式坦克全书》中寻找答案。
“火枪手阅读计划”原版引进英国鱼鹰出版社(Osprey Publishing)经典著作,
“尼伯龙根工厂”微信订阅号军事考据团队专业翻译,
为您奉上原汁原味的军事历史饕餮。
《虎式坦克全书》从研发历程、机动性、火力、防护性、作战运用、维修等维度,全景剖析了虎式坦克、“虎王”坦克及其衍生车型的性能特点和综合实力,延伸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坦克设计思想,同时全面介绍了同盟国军队针对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开发的实用战术策略。
本书由英国战史专家托马斯·安德森撰写,作者基于德国联邦档案馆和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等机构保存的战时资料,节选了大量作战报告、战时通令和官方往来信件,力求以严谨、专业、客观的视角,还原虎式坦克、“虎王”坦克及其衍生车型的真实面貌。此外,作者还精选了数百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战时出版的《虎式插图手册》等纸质资料复印件,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本书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和模型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军事科普读物。
第 1 章 研发历程 1
第 2 章 部队编制 17
第 3 章 机动性 47
第 4 章 火力 69
第 5 章 装甲 85
第 6 章 作战 97
第 7 章 维修 191
第 8 章 如何对付虎式坦克 221
第 9 章 总结 233
致谢 248
第1章 研发历程
虎式坦克(Panzerkamfwagen VI)也许是世界上知名度,也传奇色彩的一型武器。1942年下半年刚刚走上战场时,虎式坦克就肩负着战争宣传的使命——纳粹政府控制下的国家媒体用它来宣扬德国武器的优越性,在德军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8月23日—1943年2月2日)的溃败后,更呈愈演愈烈之势。
一位曾在德国国防军第503重型装甲营服役的军官如是写道:
“我们有好的坦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战术和士气都明显强过对手。只要没有攻击机的干扰,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击败任何对手,即使以一当三也没问题。”
颇为讽刺的是,一些英国媒体似乎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德国武器摇旗呐喊——88mm口径高射炮和虎式坦克是他们为推崇的两个题材。
那么,虎式究竟是一型怎样的坦克?有关它的种种传闻是真是假?虎式真的坚不可摧吗?令人生畏的88mm口径坦克炮到底好不好用?还有,虎式的可靠性真的如传说中那样不堪吗?这些问题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近代史上有三件大事影响了德国军事战略规划,也影响了虎式坦克的孕育与发展。件大事是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the Treaty of Versailles)。简而言之,依据《凡尔赛和约》,德国必须对发动战争负责。因此,德国在领土上做出了极大让步,所有海外殖民地都拱手让与战胜国,东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西部的萨尔区(Saar)成了法国的一部分。同时,德国还要用煤炭、木材、食物等货品来支付巨额战争赔偿。在军事方面,德国军队的规模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得保留坦克一类的先进武器。
法国的福煦将军(Major General Foch)曾为此预言道:“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当时,多数德国公民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丧权辱国的和约。战争结束后的十年中,德国的很多政治派别都想利用这种蠢蠢欲动的反抗情绪建立新的意识形态,这导致一些民族主义政党迅速发展壮大,结果是希特勒乘势夺取了政权。掌权后,希特勒下令开展了一系列公开或暗中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动,且没有受到任何阻碍。1935年,德国组建了个装甲师。
第二件大事是截至1941年初,德国已经对波兰和西欧大部分国家实施了侵略,准确地说,是只付出了微小代价就将他们一一征服。这时的德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德军在战略战术层面展现出的高水平,以及装甲部队在战斗中扮演的无往不利的矛头角色,似乎都在印证纳粹政府的宣传——德国是秀的国家!
后一件大事是“巴巴罗萨”行动(Barbarossa)——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德军在前期势如破竹,但终没能达成战略目标。苏联的严冬使德军在烂泥和大雪中止步不前,没能如期推进到阿尔汉格尔斯克-阿斯特拉罕(Archangelsk-Astrakhan)一线。
除天气外,东线德军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是苏军新型坦克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战场上。看似落后的苏联,悄然开发了两型性能优越的坦克:型是T-34中型坦克,它基于美国的克里斯蒂快速坦克(Christie)发展而来,1940年投入生产。T-34在设计上是革命性的,它的车体布置了防护性能(相对垂直装甲)更佳的倾斜装甲,搭载一台运转可靠的V-2型十二缸柴油机,同时配装一门高初速F-34型76.2mm口径坦克炮。总之,T-34比当时世界上任何一型坦克都要先进。
第二型是KV-1重型坦克,乍看之下,它似乎采用了相比T-34更传统的设计。然而,这型坦克实际上拥有极其坚固的装甲,还有与T-34相同的F-34型坦克炮(译者注:原文此处有误,KV-1的主炮多为ZIS-5型)和柴油机。T-34和KV-1的动力-传动总成都布置在车体后部,这一设计节省了宝贵的车内空间,在当时可谓超前。
1941年夏天,T-34和KV-1的出现令德军猝不及防,他们不得不重新制订相关战术,同时动用了包括88mm口径高炮在内的各类高炮,以及中、重型火炮来应对这一新威胁。德军的步兵指挥官们首次面临“坦克危机”(Panzerschreck)——在发现这些来自苏联的“钢铁怪兽”属实不好对付,甚至命中多发炮弹仍难以伤其毫毛后,前线的德军官兵开始感到绝望,而绝望又常常会发展成恐慌——随之而来的就是不顾一切地转身逃跑。尽管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但“坦克危机”的确成了前线德军官兵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随着战事越拖越久,送到前线的补充兵年龄越来越小,训练水平逐渐下降,装备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然而,他们却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苏联坦克。随着士气的走低,越来越多的德军官兵在面对苏军的人海战术时选择逃之夭夭。诸多档案表明,德军各级指挥部门都曾爆发过有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争论,而统帅部的回复却异常简单:“作为战斗中的主心骨,尉官和士官们应尽好他们的本分,带领大家作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