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69296
中国人英文学术写作中有哪些误区?
如何提升学术写作的效率?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导易莉多年英文论文写作课程精华
一部有关心理学、社会科学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莉多年英文论文写作课程精华
一套更适合国内英文学术写作者的方法
一部有关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
◎从学术写作的障碍和原则、学术写作的逻辑、学术写作的语言、学术写作的流程四个方面,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学术写作的方法。
◎针对中国人英文学术写作中的常见误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学术写作资源(如学术写作指导书单、学术措辞库、语料库等)和写作修改范例,以帮助读者提高学术写作水平,顺利发表论文。
前 言
对于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来说,学术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话说得好:科学家就是专业写作者(As a scientist, you are a professional writer)。从事科研需要掌握很多技能,写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可以这么说,一个好的科学家(scientist)一定是个好的写作者(writer),反之却不一定成立。写论文是博士阶段的训练,也是将来立志走学术道路的人“吃饭的本事”。但恰恰是在这么重要的一项能力上,很多人却卡住
了,即使是全国秀的学生们,也为写论文而烦恼不已。
写论文不仅折磨着学生,也折磨着他们的导师。如果说已婚人士心血管的“两大杀手”是辅导孩子做作业和陪爱人练习开车,那么博导们的“健康杀手”肯定是改学生的论文。但我竟然在长年累月改论文的过程中改出了乐趣,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收集了学生的问题和例句,总结了他们的错误和疑问,开了一门写作指导课。有了这门课,我帮学生改论文的过程变成了我收集素材的过程,于是我改论文就更有动力了。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相似的。在我的写作课上,我看到好几位(肯定不是全部)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高。欣慰之余,我有了把这些经验介绍给更多人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本书。
有学生问:“老师,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一篇文章?”其实写作需要量的积累,抛开产量来讲学术写作的提高就是“耍流氓”。即使把我在课堂上讲的、书上讲的内容都牢记于心,倒背如流,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写作,仍很难提高。我在写完100页硕士论文和200页博士论文以后,才感觉自己对语言的把握、怎么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有了更好的理解。而如果有人帮你修改文章,你就可以不断地思考他为什么这么改,然后从修改反馈中学习,我觉得这是更有效的方式。
本书分为12章,介绍学术写作的各个方面。第1章主要论述写作的主要障碍(语言和时间管理);第2章通过介绍和区分两种写作方式(学术写作和创意写作)来阐述学术写作的大原则;第3~6章介绍写作的逻辑,包括从读者的角度写作的原则(第3章)、语言的精确性(第4章)、文章的质量(第5章)和论述的逻辑性(第6章);第7~9章从句子的连贯性(第7章)讲到段落的组织结构(第8章),再讲到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第9章);第10章主要介绍学术论文各个部分(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和标题等)的写法;第11章主要介绍投稿的流程以及文章的修改;第12章介绍基金申请书的写法。
哪些人会从本书中获益呢?首先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特别是发展和临床心理学方向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与我的接近,所以他们应该是受益的一群人。心理学其他方向的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是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等)的研究生。由于学科的壁垒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书中的内容对纯理科和人文、艺术方向学生的帮助可能相对较小,不过如果这些学生有兴趣读本书,相信也能有所收获。
在本书成书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杜克大学的乔治·戈朋(George Gopen)教授,我在杜克大学学习的课程中,收获的不是专业课,反而是戈朋教授开设的一门学术写作课。戈朋教授的书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也没有得到翻译引进,但在杜克大学学生的心目中,他是懂写作的人。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冯刚博士(Dr. Gary Feng)和合作者李康(Kang Lee)、让·戴西迪(Jean Decety)教授等,他们在我写作的过程中给了我非常多的有效反馈,让我的写作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
特别感谢阳志平对本书的组织结构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清华大学王莹老师和中山大学赵静老师对我的初稿提出的修改意见。感谢我们实验室的同学们在校对和排版方面的帮助。特别感谢我的学生们(不愿透露姓名),正是在修改他们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和总结出了大家都会犯的错误,解决学术写作的语言问题正是我开设论文写作课甚至写本书的初衷,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文章初稿是本书例句的一大来源。感谢我写作课的学生们为课程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我指导论文、教授写作课的过程中,欣慰的当然是看到学生的进步。只要有一部分人能从中获益,我觉得我的这份努力就是值得的。
易莉
2020年6月居家隔离中。
与大部分讲写作规则、指导思想的学术写作书不同,教学相长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易莉博士注意到了中国学生在写作规则、指导思想和写作经验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注意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她换位思考,从写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不仅对心理学研究生有帮助,对从事其他学科科研活动的朋友也不无裨益。
——王学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人们对于学术写作有很多误解。易莉老师基于自己近20年的学术写作历程,从学术写作与创意写作的异同、学术写作的逻辑、学术写作的语言、学术写作的流程四个方面,呈现了一套真实世界中的学术写作方法论。与众不同的是,本书没有在格式、排版等容易掌握的细节上多花篇幅,而是重点论述了中国人在学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误区,比如心理、逻辑、语言、流程等方面。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既有写作之道,也有写作之术的好书,相信本书将帮助更多研究生、青年学者提高学术写作能力,特此推荐。
——阳志平 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我以前主做科研,现在主写科普。科普和科研写作差别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做好。易莉教授的这本书就是一本科学写作的指南,它会告诉你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和思维。
——李治中(笔名菠萝) 科学家,科普作家,公益人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之难,就连英语母语写作者也感到头疼。易莉老师这本书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从入门到精进,书中还有很多超实用的小技巧,相信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
——张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有窍门,这本书就是你需要的秘籍。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