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95812
几分编者絮语,几分闲闲书话,几分广场随笔,作者写得很用心,读来趣味横生。书中的文字自十几年前的时空走来,散发着那个时代的微尘与暗香,也呼应了这个时代的思索与情怀。它们像一束再次腾空的焰火,拼尽力气要把仅有的那点光亮都散发尽,然后重归寂静。
本书是作者继《夜书房:初集》之后的第二本作 品,内容多为作者时任《深圳商报》主编时的报纸连 载文章,以及读书偶记和交友趣事等,作者说自己的 书房属于黑夜,故名夜书房。通过这些随笔文章,作 者向读者展示了古今中外的书中趣事,也写出了自己 的所思所想。
卷一
在这个人面前我们再次相遇
回一位署名“十年读者”的传真函
战火中的书人书事
远忧近虑中道一声“平安”!
跟他和她说人事文事,向李世南要钟馗
做一粒“读书种子”是幸福的
不妨就在家里,找本旧书,重温旧梦
在SARS列车上自我隔离
陈思和登上了“何妨一上楼”
谁忍心说李青萍的命运“众所周知”
像她这样的一个爱书人
睡梦中还逃不掉的这场梦
和哈耶克一起跳舞
“接生婆”不好当啊,钱先生!
通往巴金之路
卷二
一、二、三:“拜年——!”
活的文化,新的传统
何其幸也!
往事都到哪里去了?
凌晨忽然想起“鬼屋”
老屋也是绿色的
旧时月色
谁送我一枝玫瑰花
这个日子有点浪漫
几滴零墨
“马洋人儿”以及短信息之“类”
“文化媒人”
又一村·牡丹亭
报告:发现“潜水者”!
卷三
一半
导演
听听余秋雨
与文明有关
正常,或者不正常
“鬼村”走了,“软硬艺术创作室”来了
曾经拥有,却难长久——那些小书店
我们谈论谈论论坛
大喇叭·DVD·CD
我们为什么想起了邓云乡先生
她的一生是“一连串的事件”
“自己的脑袋自己用”
杨梅红了,万捷牛了
猴年尾巴上的一束书消息
我们给年拜个年
“深圳读书月”六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