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7203
“乐道文库”由罗志田主编,邀请汉语学界真正一线且有心得、有想法的优秀学人,为年轻人编一套真正有帮助的“什么是……”丛书。文库有共同的目标,但不是教科书,没有固定的撰写形式,作者自由发挥,各言其志。
作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科学不仅为我们带来物质利益,还发展出一整套研究方法,确立了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科学史的任务,不是炫耀科学成果的神奇莫测,也不在歌颂个别科学家的神勇睿智——那只不过是把对鬼神的崇拜改换成对科学的崇拜,其本质的愚昧和非理性则一。科学史*有意义的任务,是把科学精神,即理性的思考和批判的精神,介绍给*广大的受众,把科学概念社会化。
1 绪论和写作计划
2 史论: 内在史和外在史
3 编年史: 按时间顺序的叙述
4 通史: 对科学发展的整体考量
5 断代史: 岂止一时一地
6 列传: 不仅仅是英雄谱
7 专门史或专题研究: 举轻若重
8 通俗史: 举重若轻
9 前规范时代: 科学出现之前的科学
10 技术史与科学史的关系
11 另类的规范: 以中国史为例
12 行不言之教: 科学史及其在科学概念社会化中的地位
附录 人名译名对照表
这是学问意义变化的时代,这是学术见解纷歧的时代。如果你想了解某一门学问,这是你的书架;如果你想进入某一学门,这是你的向导;如果你想分享某一学门的心得,这是你的园地;如果你想成为无恒产而有恒心的乐道之人,这是你的文库。这里有所在学科的基本规训,却不仅意在普及,更希望有所提高,给读者开拓一片专业的想象空间。
——罗志田
科学史所做的是什么事?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科学史提供了研究和理解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从研究自身看,重温科学研究的历程,分析其中种种因素,反思其得失,从而收获教益和启发,启迪智慧;从其社会效果来看,则更在于把科学观念社会化、把科学精神介绍给不直接从事专门科学研究的民众。作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科学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这是有目共睹的;在研究、认识自然的同时,科学还发展出了一整套的研究方法,确立了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精神成果,其意义远大于个别的、一时一地的具体发明创造。但是和科学的大部分成果不一样,这种科学精神深藏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常常不是一目了然的,因此对于它的理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对研究过程做一种回顾,梳理其脉络,把隐匿其间的科学观念阐发出来,使之社会化,使得广大的、受过一般教育的人也得以接触科学精神的精髓,这就是科学史的担当。既然有这么重大的意义,让我们先对“什么是科学史”这个题目做一个更细致的讨论。
“破题”
/
首先正名。按通常的用法,“科学”一词有两解。狭义的说法是我们课堂里所接触到的,以自然界为对象的、有一套完整的研究和推理方法的、有独立的价值评价的、自洽的知识体系;广义地说,那就是所有关于自然的知识,当然也包括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狭义地说就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计算机;广义的,就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思,沧海桑田,星坠月晕,跳广场舞能不能防癌,都是。原来科学的目的就是要追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时果然找对了,那么相关的知识就成了神圣的自然定律,从牛顿三大定律到脱氧核糖核酸的密码,都是;有时没有找对,但寻找的过程,这种对客观规律的追求,仍旧是人类理解他们所厕身其中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努力,比如炼金术,比如幻术,仍旧是科学的宝贵财富。而在很多科学史或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我们谈论的科学,究竟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却也不易截然划分。下文为了行文的方便,除了可能产生歧义的少数章节,如第9章和第11章,如不加注明,“科学”一词常指那些已经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辞达而已,读者鉴之。
再解题目中的“史”字,这一方面则有若干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首先要扫除一种对历史的普遍的误解,以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其实,过去的事并不能概莫能外地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历史学所关注的,严格地说,是指“过去事物的发展”,其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正是这一方向,追溯事物演变沿革,追寻其中的因果,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赋予了历史学一种安身立命的意义。科学史,作为常规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也不是,其实根本不是,关于过去的科学成就的杂陈;不管狭义广义,科学史留意记录、分析、研究的,是一种人类探索自然的活动,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的过程。简而言之,科学史是一种对于科学研究的研究。所以科学史研究者不仅要知道在某个领域里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且还要知道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些知识的;他要探索的,是当时的研究者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怎么进一步增进了对自然的了解。简而言之,是“怎么”而不是“什么”。原来,科学史家并不把科学仅仅看作一大堆定义定律,一大堆实验数据和计算推理,而把科学当作人类的一种智力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发掘出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精深微妙的因果关系。科学史绝不是把因为年代久远而日趋暗淡的科学成就拿来重新擦拭,炫耀当代,而是通过对发明发现过程的追寻,梳理其发展的过程,探究其中各个因素的作用,彰显以理性为中心的科学精神。
科学史不是对应学科的附庸
/
其次要扫除的,是对科学史的另一种误解,以为科学史是各自对应的专门学科的附庸。说“词是诗之余”已属悠谬,以为科学史是专门学科的一个附加成分,是正餐边上的开胃小菜,更是大错。从与之对称抗礼的专门学科来看,科学史和常规科学确实是紧密连接的,但是无论是研究的对象、目的,还是方法,科学史都首先是“史”,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人的活动,其研究方法也是历史学方法,迥异于任何一种实证科学。即以“科学史”的名称来说,在语法上也属定中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史”,而“科学”是限定成分,其意甚明。
从科学史对常规历史的贡献看,则更可见科学史是历史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显而易见,没有科学史的视角即不可能完成对历史的完整叙述。没有一个历史学家能够绕过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对20世纪的政治史、外交史做完整的说明,或者能忽略人对于自然的研究而对文艺复兴做出合于理性的解释。工业发展之中的科学因素是有目共睹的,科学革命的理性精神之于稍后的社会变革的影响更不待赘言。我们可以说,为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产业革命,为现代社会奠定精神基础的启蒙运动,在历史渊源上都指向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现代之所以为现代,追根溯源,无不由此而来;正是由此产生的理性精神,定义了现代社会。
所谓理解我们厕身其中的世界,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明了其中的因果关系。所谓的因果关系,常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逻辑的: 因为有力的作用,所以产生了加速度,把酸倒入碱溶液中,就生成了盐——这是所谓科学的分野。另一类是历史的: 如为什么上海别称“申”,如为什么中国人用方块字,如果一定要追究其原因,必须诉诸事件的沿革,追溯到战国时代或者更久远的过去——此类事件的联系,是在所谓历史的分野。科学史的研究,常常兼具这两个方面。更加粗略地说,有较多考虑科学内部发展的逻辑的,近乎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也有较多考虑外部影响的,则更近乎“史”。要想回答“什么是科学史”,就必须兼祧两者,这不容易。
评论
还没有评论。